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雾化装置和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雾化装置和电子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装置和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2.雾化装置是一种将液体加热雾化的装置,该装置通常包括存储有可雾化液体的液体容器、导油部件和加热部件。其中导油部件常常采用吸附力强,存储容量大的导油棉制作。存储在液体容器中的可雾化的液体进入到导油棉中,并由导油棉引导至加热件所在的加热区域,加热件利用产生的热量对导油棉中的液体行加热,位于导油棉中的可雾化的液体受热后雾化。
3.目前,导油棉和加热部件横向设置在气流流经的通道中,可雾化的液体只能从而导油棉的上下两端导流至导油棉然后进入到加热区域,造成导油不顺畅。并且由于导油棉和加热部件横向设置,对气流的流动造成阻碍,造成气流不通畅,雾化效果差。此外加热部件受带气流管路直径的限制,发热面积无法根据需要设置,造成雾化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和电子雾化器,用以解决现有的雾化装置导油不顺畅,气流不通畅,加热部件发热面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
7.气流管路,用于供气流流通;
8.发热件,用于对液体加热雾化,所述发热件位于所述气流管路中,所述发热件沿气流管路轴向方向设置;
9.第一导流件,沿气流管路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发热件,所述第一导流件沿气流管路轴向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流件和第三导流件,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和第三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导流件沿气流管路径向方向相对的两端,所述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导流件的沿气流管路径向方向相对的两端。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导流件和第三导流件沿气流管路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件和第三导流件的延伸方向相反。
11.优选地,所述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沿气流管路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的延伸方向相反。
12.优选地,所述气流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件的固定结构。
13.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贯穿气流管路周壁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流件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三导流件穿设在第二通孔上。
14.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贯穿气流管路周壁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四导流件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上,所述第五导流件穿设在第四通孔上。
15.优选地,所述气流管路的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相对的另一端穿透所述气流管路的周壁;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相对的另一端穿透所述气流管路的周壁,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贯通。
16.优选地,所述气流管路的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和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所述第四限位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
17.优选地,所述发热件包括第一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成螺旋状环绕在所述第一导流件的外周,所述第一发热丝的轴向方向与第一导流件的轴向方向平行。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雾化装置,液体容器和控制电路,所述液体容器用于存储可雾化的液体,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分别与所述加热件和控制电路电连接。
1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和电子雾化器将发热件和第一导流件沿沿气流管路轴向方向设置,使发热件和第一导流件所占用的气流流通面积减小,从而使气流流通的截面积得到显著增加,让气流流通更加顺畅,雾化效果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还可以有效避免直接吸入液体。并且由于发热件的长度不再受到气流管路直径限制,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发热面积,以满足不同雾化要求。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导流件、第三导流件、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为第一导流件导流,使第一导流件可以同时从四个位置将可雾化的液体导流至加热区域,因此导流更加顺畅,对可雾化的液体的供给更加快速,使雾化物质更加浓郁,雾化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装置导流件和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管路的主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导流管路的右视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件和加热件安装在导流管路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气流管路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第三限位槽17、第四限位槽18、发热件20、第一导流件30、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60、第五导流件70、套管80、电极9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实施例1
3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雾化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气流管路10和发热件20。
32.所述气流管路10用于供气流流通;气流从气流管路10的一端流向另外一端,并流经发热件20和第一导流件30所在的位置。气流管路10可以采用管道的结构,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气流管路10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管。采用玻璃纤维管制作的气流管路10成本低,重量轻,且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可以采用其它已知的材料才制作气流管路10,只要满足可以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即可,这里不做限制。
33.所述发热件20用对液体加热雾化,所述发热件20位于所述气流管路10中,所述发热件20沿气流管路10轴向方向设置;
34.为了便于描述空间位置关系,这里以气流管路10作为参考基准对本文中涉及的方向进行说明。其中与气流管路1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称为气流管路10轴向方向,而与气流管路10的直径相平行的方向称为气流管路10径向方向。本实施例将发热件20竖向设置在气流管路10中,使发热件20顺着气流管路10轴向设置,与横向设置相比,发热件20所占用的气流流通面积小,使气流流通的截面积得到显著增加。这样气流在气流管路10中流动时可以顺畅地流经发热组件。
35.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流件30沿气流管路10轴向方向穿过所述发热件20,所述第一导流件30沿气流管路10轴向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所述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位于所述第一导流件30沿气流管路10径向方向相对的两端,所述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位于所述第一导流件30的沿气流管路10径向方向相对的两端。
36.其中第一导流件30、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第五导流件70可以采用吸附性好,存储容量大的导油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前述导流件也可以采用其它已知的具有一定导油性能的材料制作,这里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使第一导流件30在气流管路10中沿气流管路10的轴向方向布置,并且使第一导流件30竖向穿过,第一导流件30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延伸至超过发热件20端部的位置。这样导流件的上下两端可以同时导
油。此外第一导流件30沿气流管路10轴向方向的一端(例如第一导流件30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其中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用于将可雾化的液体导流至第一导流件30的端部,然后第一导流件30再将这些可雾化的液体导流至发热件20的加热区域。同理第一导流件30沿气流管路10轴向方向的另一端(例如第一导流件3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其中第三导流件50和第四导流件用于将可雾化的液体导流至第一导流件30的端部,然后第一导流件30再将这些可雾化的液体导流至发热件20的加热区域。采用前述结构第一导流件30可以同时从四个位置对可雾化的液体进行导流,这四个位置分别是第二导流件40与第一导流件30接触的位置、第三导流件50与第一导流件30接触的位置、第四导流件与第一导流件30接触的位置、第五导流件70与第一导流件30接触的位置。由于第一导流件30可以同时从四个位置将可雾化的液体导流至加热区域,因此导流更加顺畅,对可雾化液体的供给更快,使雾化物质更加浓郁,雾化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7.此外由于本实施例将第一导流件30也沿轴向方向设置,相比横向设置,第一导流件30对气流流动的阻碍作用大大减小,因此气流流通的截面积显著增加,这样气流流通更加顺畅,可以有效避免使用者直接吸入可雾化的液体,雾化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沿气流管路10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的延伸方向相反。
39.采用前述方式,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可以从而第一导流件30端部的两侧引导可雾化的液体,方便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从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位置同时为第一导流件30导流,使导流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沿气流管路10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的延伸方向相反。
41.同理采用采用前述方式,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可以从而第一导流件30端部的两侧引导可雾化的液体,方便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从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位置同时为第一导流件30导流,使导流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相互平行,这样前述四个导流件和第一导流件30一起组成了“工”字型结构,该结构一方面可以从四个方向对可雾化的液体进行引流,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与气流管路10稳定连接的结构。
43.此外,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也可以沿气流管路10的周向方向错开分布在不同的角位置,以增加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其中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之间的角位置可以部分不同,例如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中有两个或者有三个的角位置不同,此外前述四个导流件的角位置也可以全部不同。
44.为使导流件以及发热件20可以可靠的与气流管路10进行固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管路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件20的固定结构。
45.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贯穿气流管路10周壁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二导流件40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11上,所述第三导流件50穿设在第二通孔12上。
46.在安装时,第二导流件40穿过第一通孔11,且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中,相对的另一
端位于气流管路10外,使第二导流件40依靠第一通孔11支撑在气流管路10上,同时第二导流件40位于气流管路10中的一端与第二导流件40连接,使第一导流件30通过第二导流件40在第一通孔11上的支撑作用与气流管路10实现固定安装。
47.同理在安装时,第三导流件50穿过第二通孔12,且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中,相对的另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外,使第三导流件50依靠第二通孔12支撑在气流管路10上,同时第三导流件50位于气流管路10中的一端与第二导流件40连接,使第一导流件30通过第三导流件50在第二通孔12上的支撑作用与气流管路10实现固定安装。
48.当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均穿设至各种对应的通孔中后,第一导流件30一端的两侧均与气流管路10形成了连接,这样第一导流件30与气流管路10之间的固定也更加可靠。
49.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贯穿气流管路10周壁的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所述第四导流件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13上,所述第五导流件70穿设在第四通孔14上。
50.在安装时,第四导流件穿过第三通孔13,且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中,相对的另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外,使第四导流件依靠第三通孔13支撑在气流管路10上,同时第四导流件位于气流管路10中的一端与第四导流件连接,使第三导流件50通过第四导流件在第三通孔13上的支撑作用与气流管路10实现固定安装。
51.同理在安装时,第五导流件70穿过第四通孔14,且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中,相对的另一端位于气流管路10外,使第五导流件70依靠第四通孔14支撑在气流管路10上,同时第五导流件70位于气流管路10中的一端与第四导流件连接,使第一导流件30通过第五导流件70在第四通孔14上的支撑作用与气流管路10实现固定安装。
52.当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均穿设至各种对应的通孔中后,第一导流件30的另一端的两侧均与气流管路10形成了连接,这样第一导流件30与气流管路10之间的固定也更加可靠。
53.如图7所示,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结构还可以采用将前述两种实施方式相结合的结构,即同时设置前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以及第四通孔14,并将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和第五导流件70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以及第四通孔14中。采用前述结构可以巧妙利用四个导流件在第一导流件30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与气流管路10形成稳定可靠的连接。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管路10的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5和第二限位槽16,所述第一限位槽1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1连通,相对的另一端穿透所述气流管路10的周壁;所述第二限位槽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2连通,相对的另一端穿透所述气流管路10的周壁。
55.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提高导流件和加热件固定的稳定性,以及气流流通的顺畅性,本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导流件30和加热件在设置在气流管路10中心位置或者靠近气流管路10中心的位置,并设置可以连通第一通孔11和气流管路10的周壁的第一限位槽15以及可以连通第二通孔12和气流管路10的周壁的第二限位槽16。第二导流件40和第三导流件50可以从气流管路10的周壁穿入气流管路10并到达第二通孔12和第二通孔12的位置进行固定。
56.当采用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以及第四通孔14同时固定导流件的方
式时,所述气流管路10的周壁上还设置有第三限位槽17和第四限位槽18,所述第三限位槽1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11连通,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13连通,所述第四限位槽1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12连通,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14连通。
57.采用前述结构后,安装前述各个导流件和加热件时可以沿第一限位槽15、第二限位槽16、第三限位槽17和第四限位槽18将所述气流管路10掰开,从而流出较大的安装空间,以便导流件和加热件顺利沿前述各个限位槽进入到气流管路10中的安装位置。
5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第一限位槽15和第二限位槽16沿着与所述轴向方向相倾斜的方向延伸。这样在安装时导流管路更容易被掰开。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件20包括第一发热丝,所述第一发热丝成螺旋状环绕在所述第一导流件30的外周,所述第一发热丝的轴向方向与第一导流件30的轴向方向平行。
60.此外,本实施例的雾化装置还包括套管80,所述套管80套设在第一限位槽15和第二限位槽16穿透所述导流管路周壁的位置,以避免述导流管路张开形成缺口。
61.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件20可以采用环绕在导流件四周的发热丝,由于发热丝沿导流管路的轴向方向设置,因此发热丝的长度在不超过导流管路轴向长度的情况下可以任意设置,用于发热件20的发热面积与发热丝的长度正相关,因此,发热件20的发热面积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计,而不会像横置的发热件20那样受到限制。
62.其中发热丝可以采用一根,也可以采用多根。当发热丝采用多根时,多根发热丝可以并联连接也可以串联连接。此外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电极90,电极90将发热时和用于供电的电路或者电源连接,以提供发热件20所需的电能。
63.实施例2
6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该电子雾化器包括液体容器、控制电路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雾化装置,所述液体容器用于存储可雾化的液体,所述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第五导流件70与所述液体容器相通。
65.所述雾化装置还包括电极90,所述电极90分别与所述加热件和控制电路电连接。存储在液体容器中的可雾化的液体经过第二导流件40、第三导流件50、第四导流件、第五导流件70以及第一导流件30导流至加热区域,控制电路可以通过控制流经电极90的电流来控制加热件对导流到加热区域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以使其迅速雾化。
66.前述控制电路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单片机,arm,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
67.需要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68.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
施例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