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烟草加工 专利正文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雾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由雾化器和电源装置构成。电源装置用于给雾化器供电,雾化器可在通电后对存储于其中的液态雾化基质加热雾化,生成雾化气供用户吸食。在抽吸时,雾化器进气气道由于气流产生抽吸噪音问题,抽吸速度越快,噪音越大。因此,如何降低抽吸噪音提高用户的体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电源装置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电子雾化装置。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消音腔以及将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孔与所述消音腔相连通的多个微孔。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孔的直径为0.3

1mm。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音腔的最小截面积大于所述多个微孔的总进气面积。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微孔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消音腔两相对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微孔和至少两个第二微孔。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微孔的数量相同或不同。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微孔的总进气面积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微孔的总进气面积相同。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微孔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微孔沿进气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有两个,所述两个进气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两相对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孔和所述第二微孔分别位于所述外壳的另外两相对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进气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微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微孔沿所述外壳的周向错开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气流传感器,所述外壳内还形成有将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消音腔相连通的感应通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通道的进气端位于所述消音腔与所述微孔相连通的一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感应通道的进气端伸入到所述消音腔中,且所述感应通道的进气端的进气口位置高于所述消音腔的底面。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支架,所述消音腔由所述支架的顶面下凹形成,所述多个微孔分别形成于所述支架的两相对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孔和所述多个微孔的过气通道。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气通道呈环状。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气通道由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内凹形成,所述多个微孔由所述过气通道的内表面内凹形成。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外表面和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件。
2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电性连接的雾化器。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内形成有依次连通的导气通道、雾化腔和出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消音腔相连通。
24.实施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外界空气由进气孔进入后流入到微孔,利用微孔的高声阻特性达到消音的效果,从而降低噪音;流入至微孔的气流再流入到消音腔中混合,可以降低气流的流速,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2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6.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2中电源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2中电源装置隐藏外壳时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2中电源装置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雾化器底部的噪音分布图;
34.图9是雾化器底部的振动流线分布图;
35.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电源装置隐藏外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1是电子雾化装置采用图10所示电源装置时雾化器底部的噪音分布图;
37.图12是电子雾化装置采用图10所示电源装置时雾化器底部的振动流线分布图;
38.图1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电源装置隐藏外壳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14是电子雾化装置采用图13所示电源装置时雾化器底部的噪音分布图;
40.图15是电子雾化装置采用图13所示电源装置时雾化器底部的振动流线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
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该电子雾化装置1可用于吸食气溶胶,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椭圆形柱状,其可包括电源装置10以及沿纵向可拆卸地设置于电源装置10上方的雾化器20。雾化器20用于收容液态基质并加热雾化该液态基质以生成气溶胶,电源装置10用于给雾化器20供电。可以理解地,该电子雾化装置1并不局限于呈椭圆形柱状,其也可以呈圆柱状、方形柱状、扁平柱状等其他形状,且雾化器20与电源装置10也可通过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47.如图2

3所示,该雾化器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壳体21、基座组件22、发热组件23、雾化座24以及雾化套25。壳体21用于收容基座组件22、发热组件23、雾化座24和雾化套25,其内可形成用于存储液态基质的储液腔210以及用于将气溶胶输出的出气通道2110。
48.壳体21大致可呈椭圆形筒状,壳体21内可沿纵向设置有一出气管211,该出气管211与壳体21的顶壁内侧连接并可与壳体21同轴设置。壳体21的内壁面和出气管211的外壁面之间界定出一环形的储液腔210,出气管211的内壁面界定出出气通道2110。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管211与壳体21一体成型,例如其可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气管211、壳体21也可分别成型后再组装在一起。
49.发热组件23收容于基座组件22和雾化座24之间形成的空间,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从储液腔210吸取液态基质的吸液体231、用于在通电发热后对吸液体231中吸附的液态基质进行加热雾化的发热体、与发热体电性连接的两电极引线232以及套设于吸液体231上的密封套233。吸液体2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烧结式多孔体,其可由多孔陶瓷、
多孔玻璃陶瓷、多孔玻璃等硬质毛细结构制成。吸液体231支撑于基座组件22上,且吸液体231的底面与基座组件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形成雾化腔230,用于实现气溶胶和空气的混合。密封套233套设于吸液体231的上部,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可起到承载吸液体231和保证气密性的作用。
50.雾化座24套设于发热组件23上,其可以为塑胶材质。雾化座24上形成有将雾化腔230与出气通道2110相连通的出气孔240以及将储液腔210与吸液体231导液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液孔241。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孔240可由雾化座24的顶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出气管211的下端可插置于出气孔240中。进液孔241有两个并可由雾化座24的顶面向下延伸形成,两个进液孔241可分别位于出气孔240沿长度方向的两侧。
51.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4上还可形成有至少一个换气通道245,该至少一个换气通道245连通外界和储液腔210。在储液腔210内的气压过低时,外界空气可通过换气通道245进入储液腔210,进而使得储液腔210内的气压升高,以避免由于储液腔210内气压过低导致下液不畅的情况发生,防止发生干烧。在本实施例中,换气通道245有两个,该两个换气通道245分别形成于雾化座24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一换气通道245均包括沿纵向延伸的第一换气槽242以及沿周向延伸的第二换气槽243。第一换气槽242可由雾化座24的顶部外侧沿纵向向下延伸至与第二换气槽243相连通。第二换气槽243可由雾化座24的外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换气槽243可以有多个,该多个第二换气槽243可平行间隔设置。换气通道245还可包括将该多个第二换气槽243连通的第三换气槽244。第一换气槽242、第二换气槽243、第三换气槽244均可由细槽构成,可使得换气通道245对气体的流动不构成阻碍,但是能够对液态基质的流动构成阻碍,保证换气通道245具有换气阻液的功能,减少储液腔210中的雾化基质通过换气通道245泄漏的可能。此外,换气通道245还具有一定的储液功能,可存储一定的冷凝液。优选地,第一换气槽242、第二换气槽243、第三换气槽244均可由能够产生毛细作用力的毛细槽构成,通过毛细作用力自动导液,使得换气通道245中的冷凝液能够回流至储液腔2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气槽242、第二换气槽243、第三换气槽244的截面积范围可以为小于等于1mm2,优选为小于等于0.1mm2。
52.雾化套25套设于雾化座24上,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用于对储液腔210进行密封,可防止储液腔210中的液态基质经由雾化座24的外周面泄露,并可防止储液腔210中的液态基质泄露到出气通道2110中。
53.基座组件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基座22、电极柱222、吸液棉223、分流网224和限位件225。
54.基座221嵌置于壳体21的下端开口处并可与壳体21卡扣连接。基座221可包括座体2213以及立设于座体2213顶面的第一支撑臂2214、立设于座体2213顶面且与第一支撑臂2214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臂2215。吸液体231支撑于第一支撑臂2214和第二支撑臂2215之间。座体2213大致可呈椭圆形薄板状,雾化器20可经由座体2213支撑于电源装置10的支架12上。座体2213具有与支架12接触配合的配合面2216,在本实施例中,该配合面2216由座体2213的底部外周面形成并可呈圆弧形。座体2213上可沿纵向形成有将雾化腔230与外界相连通的至少一个导气孔2210,在本实施例中,导气孔2210有两个。座体2213的底面中部还可上凹形成有一圆环状的气流槽2212,气流槽2212的中部形成有一凸出部2211,两个导气孔2210可由气流槽2212的槽底面向上延伸形成并可分别位于凸出部2211的径向两侧。
55.电极柱222可沿纵向穿设于座体2213上。电极柱222可以有两个,两个电极柱222分别与两电极引线232电性连接。该两个电极柱222、两个导气孔2210以及凸出部2211可位于座体2213的长度方向上。
56.吸液棉223设置于座体2213上,用于吸收座体2213中存储的冷凝液,从而进一步防止冷凝液的泄露,进而避免漏液对电源装置10性能的影响,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57.分流网224可设置于吸液棉223上并可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质制成。分流网224上分布有多个网孔2240,该多个网孔2240位于吸液体231和座体2213之间,将雾化腔230和两个导气孔2210相连通。于此,气流槽2212、导气孔2210、网孔2240从下往上依次连通形成供外部空气流入雾化腔230的导气通道。由于网孔2240的孔径较小,液态基质可在每个网孔2240形成一层液膜,从而可防止液态基质漏出。此外,即使有部分液态基质从分流网224漏出,也能流向吸液棉223被吸液棉223吸收。
58.限位件225收容于第一支撑臂2214和第二支撑臂2215之间,其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用于将分流网224和吸液棉223抵压固定于座体2213上。
59.该雾化器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出气通道2110出气口处的吸嘴塞26。吸嘴塞26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其可拆卸地塞设于出气通道2110的出气口处。在雾化器20不使用时,可塞入吸嘴塞26将出气通道2110的上端出气口处密封封堵住,可防止异物进入雾化器20内,也可防止液态基质从该出气口处漏出。在需要使用时,将吸嘴塞26拔出即可。
60.如图3以及图5

7所示,电源装置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外壳11以及收容于外壳11中的支架12、弹性电极13、电池14、气流传感器15和电路板16。弹性电极13、电池14、气流传感器15分别与电路板16电性连接。当用户抽吸时,气流传感器15感测到气流流过,由电路板16控制电池14给雾化器20的发热组件23供电。
61.外壳11大致可呈椭圆形筒状,外壳11的上部形成有一用于收容雾化器20的收容腔111。支架12可收容于外壳11的下部,其可包括位于上部的支撑部125以及位于下部的主体部126。电池14、气流传感器15和电路板16均可安装于主体部126上,其中,电池14可安装于主体部126的下部,气流传感器15和电路板16可安装于主体部126的上部。弹性电极13可插装于支撑部125上。通常,弹性电极13有两个,当雾化器20插置于收容腔111中并支撑于支撑部125上后,两个弹性电极13分别与两个电极柱222接触导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源装置10还可包括嵌置于支撑部125上的磁吸件17,用于与雾化器20磁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17有两个,两个磁吸件17可呈圆环形并分别套设于两个弹性电极13上。
62.外壳11上形成有与外界相连通的至少一个进气孔110,外壳11内可形成有依次与该至少一个进气孔110相连通的过气通道122、微孔121以及消音腔120。该进气孔110、过气通道122、微孔121以及消音腔120依次连通形成供外界空气流入雾化器20的进气通道。外界空气由进气孔110进入后,通过过气通道122流入微孔121,在消音腔120中混合后流入导气孔2210,再流入到雾化腔230中。由于微孔121的孔径和进气面积较小,例如孔径在1mm以下,利用微孔121的高声阻特性达到消音的效果,从而降低噪音。
63.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孔110有两个并可分别形成于外壳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上。过气通道122为环绕式气流通道,可以降低气流的噪音。具体地,过气通道122可由支撑部125的外周面内凹形成。微孔121有多个,每个微孔121的直径范围可在0.3

1.0mm之间,可
达到较好的降噪效果,同时能保证进气通畅。该多个微孔121可沿横向延伸并可形成于支撑部125上,其可由过气通道122的内表面内凹形成。
6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微孔121可包括分别形成于支撑部125两相对侧的至少一个第一微孔1211和至少一个第二微孔1212。第一微孔1211、第二微孔1212以及进气孔110可沿外壳11的周向错开设置。较佳地,第一微孔1211、第二微孔1212分别有多个,且第一微孔1211、第二微孔1212的数量可相同也可不同。进一步地,该多个第一微孔1211的总进气面积与第二微孔1212的总进气面积相同,有利于降低噪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孔1211有两个,第二微孔1212有三个,第一微孔1211、第二微孔1212分别形成于支架1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地,该两个第一微孔1211和三个第二微孔1212沿横向方向,即沿进气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65.消音腔120可由支撑部125的顶面下凹形成,消音腔120的中轴线可与支撑部125的中轴线重合。通过第一微孔1211、第二微孔1212进入到消音腔120的两股气流在消音腔120中进行混合,可以降低气流的流速,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其中,消音腔120的体积越大,消音的效果越好。优选地,只要保证消音腔120中的最小截面积a大于多个微孔121的总进气面积,即可降低气流的流速,达到降噪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消音腔120的横截面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弧形曲面形状,消音腔120的最小截面积a位于其横截面的中部。消音腔120的中部截面尺寸较小,便于在消音腔120的中部截面两侧给磁吸件17以及弹性电极13留出足够的安装空间。
66.外壳11内还形成有将进气通道与气流传感器15相连通的感应通道123。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通道123的进气端可伸入到消音腔120中并与消音腔120相连通,感应通道123的进气端的进气口位置高于消音腔120的底面,这样即使有漏液进入消音腔120,也能避免该漏液进一步经由感应通道123流向气流传感器15、电路板16和电池14,进一步提高防漏液效果。优选地,感应通道123的进气端可位于消音腔120与微孔121相连通的一侧,感应通道123的进气口可靠近微孔121设置,从而能够保证气流传感器15工作的灵敏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感应通道123的进气口靠近第二微孔1212设置,感应通道123的进气口位置可与第二微孔1212的底面齐平或者也可略低于第二微孔1212的底面。
67.此外,支撑部125具有与雾化器20底部的配合面2216接触的接触面1251,该接触面1251与配合面2216的形状相匹配,从而增加密封性,减少从接触面1251与配合面2216之间的缝隙泄露的气流,从而降低噪音。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5的上端内周面形成接触面1251,该接触面1251与配合面2216的形状相匹配且均为圆弧形。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装置10还可包括密封地设置于支撑部125的外表面和外壳11的内表面之间的密封件18。密封件18可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其可成环状并套设于支撑部125上。密封件18的外表面可与外壳11的内表面过盈配合,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来提高密封件18的密封效果。支撑部125的外周面可内凹形成有供密封件18套装的密封槽127,该密封槽127可位于过气通道122的下方并可靠近过气通道122设置。通过设置密封件18,可避免经由进气孔110进入到过气通道122的气流泄露到密封件18的下方,从而还可进一步降低噪音。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件18也可设置于过气通道122的上方并可靠近过气通道122设置;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过气通道122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密封件18。
69.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电源装置10a,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消音腔120a为小消音腔,其体积小于第一实施例中的消音腔12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消音腔120a的横截面形状呈长方形,且该消音腔120a的宽度方向截面的截面积与消音腔120的最小截面积a大致相同。此外,消音腔120a的深度小于消音腔120的深度,消音腔120a的底面与感应通道123a的进气口位置齐平。
70.图1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电源装置10b,其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2b仅单侧侧壁开设有一个大孔121b,流入过气通道122的气流经由大孔121b流入消音腔120b。该大孔121b具有比微孔121更大的进气面积,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大孔121b为长方形孔。
71.图8、图11、图14所示分别为电子雾化装置采用电源装置10、电源装置10a、电源装置10b时雾化器底部的噪音分布图。由该噪音分布图可看出,当采用电源装置10时雾化器底部的噪音最小,采用电源装置10b时雾化器底部的噪音最大。此外,当采用电源装置10时,雾化器底部的凸出部2211所对应的区域为驻流区,其流速几乎为零,对噪音几乎无影响。当采用电源装置10、电源装置10a时,由于消音腔两侧的孔数分布不均匀,雾化器底部的气流槽2212与两个第一微孔1211相对应的一侧噪音较大,可通过使消音腔两侧的微孔数分布均匀来进一步降低噪音,或者也可将三个第二微孔1212的孔径变小(考虑吸阻,也可同时增大两个第一微孔1211的孔径),使三个第二微孔1212的总进气面积等于对侧两个第一微孔1211的总进气面积,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72.图9、图12、图15所示分别为电子雾化装置采用电源装置10、电源装置10a、电源装置10b时雾化器底部的振动流线分布图。由该流线分布图可看出,电源装置10b的大孔单侧进气结构使得雾化器底部的薄板结构振动加剧,因此更容易产生噪音。
73.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74.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