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偏瘫患者良肢位固定的中药康复枕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偏瘫患者良肢位固定的中药康复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偏瘫患者良肢位固定的中药康复枕。


背景技术:

2.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瘫痪或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而瘫痪或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则取决于患病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其干预的时机和方法的正确与否对患者的后续康复治疗及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3.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 )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4.良肢位的摆放除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有要求以外,一个功能性好的体位摆放支撑垫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良肢位摆放一般都是采用由患者从家中自带的普通枕头或靠垫,这些普通的枕头或靠垫一般都是采用海绵或棉絮填充,这种填充材料在受压后容易塌陷,且长期受压后较难复原,因此难以起到支撑、固定良肢位的作用。在先专利申请201620142947.0 有效的解决了以上问题,但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无法针对患者体型进行尺寸调节和内部结构调节的问题,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良肢位固定的中药康复枕。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偏瘫患者良肢位固定的中药康复枕,包括上肢枕、肩枕、髋枕和下肢枕,所述上肢枕、所述肩枕、所述髋枕和所述下肢枕的结构相同,包括枕体和枕芯,所述枕体内设有第一填充腔和第二填充腔,第二填充腔设置在第一填充腔和所述枕体外壁之间,第一填充腔内设有所述枕芯,所述枕芯内填充有硬质颗粒物,第二填充腔内设有软质中药填充物。
8.所述第一填充腔内设有分隔腔,所述分隔腔与第一填充腔通过可控分隔结构进行分隔。
9.所述分隔结构为分隔布片,分隔布片上设有开闭连接件。
10.所述枕芯内填充的硬质颗粒物为荞麦,所述第二填充腔内设有的软质中药填充物为艾绒。
11.所述枕体侧壁上设有填充开口,所述填充开口与所述第一填充腔和所述第二填充腔相连通,所述填充开口上设有开闭连接件。
12.所述第二填充腔包括顶部填充区间和底部填充区间,所述顶部填充区间和所述底部填充区间对称设置,所述顶部填充区间和所述底部填充区间分别与所述枕体的顶部和底
部相对应。
13.所述上肢枕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25—35cm,厚度为1.5—2.5cm,重量为1.5—2.5kg。
14.所述肩枕长度为40—50 cm,宽度为30—40cm,厚度为1—1.5 cm,重量为0.35—0.45 kg。
15.所述髋枕长度为40—50 cm,宽度为35—45cm,厚度为1—1.5 cm,重量为1-1.5kg。
16.所述下肢枕长度为35-40 cm,宽度为8-12cm,厚度为1.5-2.5 cm,重量为0.8-1.5kg。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对枕体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在第一填充腔内设有分隔腔用于调整枕体长度和形状,可根据使用者自身的需要进行调整。第二填充腔内设有软质中药填充物,不仅可通过枕体散发药性,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填充腔内填充的厚度实现枕体表面软硬度的调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节了上肢枕、肩枕、髋枕和下肢枕的尺寸与重量,使其更加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分隔腔封闭状态的示意图;
20.图3是分隔腔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21.图4是仰卧位时的使用示例图;
22.图5是健侧卧位时的使用示例图;
23.图6是患侧卧位时的使用示例图;
24.图中:1上肢枕;2肩枕;3髋枕;4下肢枕;5枕体;6枕芯;7第一填充腔;8第二填充腔;9分隔腔;10填充开口;11顶部填充区间;12底部填充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6.实施例一
27.偏瘫患者良肢位固定的中药康复枕,包括上肢枕1、肩枕2、髋枕3和下肢枕4,上肢枕1、肩枕2、髋枕3和下肢枕4的结构相同,包括枕体5和枕芯6,枕体5内设有第一填充腔7和第二填充腔8,第二填充腔8设置在第一填充腔7和枕体5外壁之间,第一填充腔7内设有枕芯6,枕芯6内填充有硬质颗粒物,第二填充腔8内设有软质中药填充物。
28.第一填充腔7内设有分隔腔9,分隔腔9与第一填充腔7通过可控分隔结构进行分隔。
29.分隔结构为分隔布片,分隔布片上设有开闭连接件。
30.枕芯6内填充的硬质颗粒物为荞麦,第二填充腔8内设有的软质中药填充物为艾绒。
31.枕体5侧壁上设有填充开口10,填充开口10与第一填充腔7和第二填充腔8相连通,填充开口10上设有开闭连接件。
32.第二填充腔8包括顶部填充区间11和底部填充区12间,顶部填充区间11和底部填
充区12间对称设置,顶部填充区间11和底部填充区12间分别与枕体5的顶部和底部相对应。
33.上肢枕1的长度为70—80cm,宽度为25—35cm,厚度为1.5—2.5cm,重量为1.5—2.5kg。
34.肩枕2长度为40—50 cm,宽度为30—40cm,厚度为1—1.5 cm,重量为0.35—0.45 kg。
35.髋枕3长度为40—50 cm,宽度为35—45cm,厚度为1—1.5 cm,重量为1-1.5kg。
36.下肢枕4长度为35-40 cm,宽度为8-12cm,厚度为1.5-2.5 cm,重量为0.8-1.5kg。
37.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3所示,将枕芯6填充入枕体5内的第一填充腔7后,在第二填充腔8内填充适量软质中药材料后封闭填充开口10后进行使用。当需要调整枕体5形状时,可通过开关分隔腔9调节第一填充腔7的大小进行调整,枕芯6根据分隔腔9的开放可调整填充物的用量。
38.进一步,第二填充腔8包括顶部填充区间11和底部填充区12间,通过顶部填充区间11和底部填充区12间将第二填充腔8分隔为两个填充区间,不但可以使填充更为便捷,还可以针对枕体5的正背面填充不同厚度的填充物,让使用更加舒适也便于放置不易位移。
39.优选的,由于艾绒生温熟热,纯阳之性,理气血,逐寒湿,具有温通经络之功效,对偏瘫肢体具有疏通经络作用,故在第二填充腔8填充艾绒。艾绒厚度为0.5cm效果较佳。
40.荞麦的外形较为有棱角,对偏瘫患者肢体的按摩作用较其他麦类或谷物要强,故采用荞麦作为枕芯6填充物较佳。
41.分隔腔9通过控制分隔结构的开闭进行分隔,开闭连接件采用拉链较佳。分隔腔9设置一个较佳,宽度为10cm。也可以设置多个腔体,增加其调整性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42.各枕体以下参数为优选:
43.上肢枕1的长度为70cm,宽度为30cm,厚度为2cm,重量为1.8-2.2 kg(2
±
0.2kg)。
44.肩枕2长度为45cm,宽度为35cm,厚度为1 cm,重量为0.3-0.4kg(0.35
±
0.05kg)。
45.髋枕3长度为45 cm,宽度为40cm,厚度为1 cm,重量为1-1.2kg(1.1
±
0.1kg)。
46.下肢枕4长度为35cm,宽度为10cm,厚度为2cm,重量为0.9-1.1kg(l
±
0.1kg)。
47.各枕体的使用示例如下;
48.如图4所示,取仰卧位时,将肩枕2垫在患侧肩胛骨下方,将上肢枕1垫在患肢肘关节和腕关节下方,使患者上肢呈外旋位,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稍背伸,手指取伸直位;将髋枕3垫在髋关节下方,防止髋关节外旋,将下肢枕4放在患腿脚踝处,使下肢取中立位。
49.如图5所示,取健侧卧位时,患侧位于在上方,将上肢枕1置于胸前,放在两上肢之间,且患肢5肘关节伸直,前臂外展,腕关节轻度背屈,手指伸直;保持患腿髋关节、膝关节呈90度,置于髋枕3或下肢枕4上。
50.如图6所示,取患侧卧位时,健侧位于上方,将患肢垫在上肢枕1上,使肘关节伸直, 前臂外展,腕关节轻度背屈,手指伸直;使患腿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髋枕3或下肢枕4上。
5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
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