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妇产科的水浴分娩床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妇产科的水浴分娩床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妇产科的水浴分娩床。


背景技术:

2.分娩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但是通常情况下,又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所以,如何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一直都是实际存在的一个问题。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注射药物的方式缓解痛苦,但是药物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不宜采用。
3.水中分娩是一种新型分娩方式,整个分娩过程在水中进行,能缓解分娩阵痛、产妇紧张,放松盆腔肌肉,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产妇减少分娩时的痛苦,帮助产妇顺利产出胎儿,同时也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现有的水中分娩设备,一般是由浴池、躺椅和一部分辅助设备组成的。
4.水中分娩虽然是目前最科学自然的分娩方法之一,但不适用于所有产妇,并且由于分娩过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产妇和胎儿随时都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例如大出血、子宫收缩、滞产等等,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已经不适合再进行水中分娩,需要将产妇立即转移到产床上,由于产妇在生产一段时间后体力不支,甚至出现昏迷的状态,这样会将抢救的时间浪费在在转移产妇上,使转移产妇的过程非常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5.中国专利cn201710619176.9提供了一种妇产科水中分娩床,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支架、床板、推动装置、防水件以及多个连接件,床板包括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铰接于固定板的两端,推动装置用于推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转动,连接件、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的远离支架的一侧为作用部,作用部至少具有位于水平方向的第一状态,以及在推动装置的作用下形成船型结构的第二状态,防水件可拆卸的设置于作用部。
6.该水中分娩床通过能够相对固定板转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以此使得该分娩床既可以作为水中分娩床又可以作为手术用床,但是,水中分娩过程中,需要保持水温在36至37℃,和人体一致,而因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易传导热量,使得水中热量容易流失,从而无法保持水温,且通过铰接的方式无法确保密封性。
7.中国专利cn201810287167.9涉及一种妇产科水浴分娩床,包括底座和水浴盆,水浴盆位于底座的上方,水浴盆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连接;底座的内部具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内设有排水机构和循环机构;水浴盆的一端设有排水口,另一端设有入水口,排水机构的一端与排水口连通,排水机构的另一端设有手阀;循环机构的一端与排水口连通,循环机构的另一端与入水口连通;循环机构外绕设有加热机构,排水机构的两侧设有净化机构。
8.该水浴分娩床的水浴盆为刚性结构,不利于产妇的体验,且易传导液体的热量,需要持续对液体进行加热,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9.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妇产科的水浴分娩床,其通过囊体结构解决了水浴分娩环境易冷却的问题。
10.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1.一种用于妇产科的水浴分娩床,包括床体和囊体,囊体可膨胀或者收缩的设置在所述床体的顶端,囊体膨胀状态下,其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能够盛放液体的分娩环境。
12.优选地,囊体沿长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囊腔连通的第一接入管和第一接出管,水浴分娩床还包括温水循环系统,所述温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液泵和第一加热器,第一接入管通过管路与第一液泵的第一输出口连通,第一接出管通过管路与第一液泵的第一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设置在第一接出管和第一液泵的连接管路上。
13.优选地,囊体沿长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囊腔连通的第一接入管和第一接出管,水浴分娩床还包括暖气循环系统,所述暖气循环系统包括气泵和第二加热器,第一接入管通过管路与气泵的第二输出口连通,第一接出管通过管路与气泵的第二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加热器设置在第一接出管和气泵的连接管路上。
14.优选地,囊体膨胀状态下,其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入管和第二接出管,第二接入管和第二接出管与凹陷部连通。
15.优选地,还包括水流循环系统,水流循环系统设置在床体内,水流循环系统包括第三输入口和第三输出口,所述第三输入口与第二接出管连通,所述输出口与第二接入管连通,水流循环系统用于循环净化凹陷部的水。
16.优选地,水流循环系统具体包括第二液泵、净化器和第三加热器,第二接入管、第二液泵、净化器、第三加热器和第二接出管依次连通。
17.优选地,还包括恒流管,恒流管设置在凹陷部内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恒流管沿床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恒流管上均匀布置有孔,两个恒流管分别与第二接入管和第二接出管连通。
18.优选地,还包括侧压板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内,驱动机构用于将侧压板从床体内伸出并抵接在膨胀状态下囊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外侧。
19.优选地,侧压板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设置有折弯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安置架、第二安置架、导轨、第一直线驱动器和第二直线驱动器,第一安置架和第二安置架通过导轨沿床体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床体内,折弯部与第一安置架和第二安置架铰接,且其铰接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直线驱动器的一端与侧压板和折弯部的连接处铰接,第一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与其同侧的第一安置架或第二安置架铰接,两处铰接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直线驱动器和第三直线驱动器沿床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床体内,且第二直线驱动器和第三直线驱动器的输出轴分别于第一安置架和第二安置架固定连接。
20.优选地,囊体收缩后套设在床体的顶端。
21.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技术通过在床体的顶端设置能够膨胀和手术的囊体,使得膨胀状态下的囊体形成能够水中分娩的凹陷部,以此避免分娩过程中凹陷部液体因热传导而冷却,且使得收缩状态下的囊体能够覆盖在床体上以形成普通手术台的形态,以便于及时进行紧急抢救。
23.2.本技术通过在床体中设置温水循环系统,使得囊体内充满能够循环流动的液体,以便调节凹陷部中液体的温度,且利于产妇的体验;
24.3.本技术通过在床体中设置暖气循环系统,使得囊体内充满能够循环流动的气体,以便调节凹陷部中液体的温度,且便于产妇的体验;
25.4.本技术通过在囊体上设置与凹陷部连通的第二接入管和第二接出管,能够使得凹陷部的液体呈持续流动状态,以此防止废液污染分娩环境;
26.5.本技术通过水流循环系统,能够对凹陷部的液体持续净化消毒和加热,以此使得液体循环流动,减小能源浪费和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27.6.本技术通过侧压板和驱动机构,能够使得囊体在膨胀时,侧压板从床体内伸出并抵接在囊体的外侧,以防止囊体收拢形变而导致凹陷部液体外溢。
28.7.本技术通过使得囊体收缩后能够套设在床体的顶端,使得手术台形态的分娩床具有平整的顶面,以防止污染物藏匿在手术台不平整的顶面。
29.8.通过在凹陷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恒流管,使得凹陷部的水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流动,从而避免废液返流污染分娩环境。
附图说明
30.图1是实施例一的水浴分娩床的分娩床形态下的立体图;
31.图2是实施例一的水浴分娩床的分娩床形态下的俯视图;
32.图3是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33.图4是图2的b-b方向的剖视图;
34.图5是实施例二的暖气循环系统的正视图;
35.图6是实施例一的水浴分娩床的分娩床形态下的正视图;
36.图7是实施例一的水浴分娩床的分娩床形态下的侧视图;
37.图8是实施例一的侧压板展开状态下和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38.图9是实施例一的侧压板展开状态下和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39.图10是图9的c处局部放大图;
40.图11是实施例一的囊体膨胀状态下的立体图;
41.图12是实施例一的水浴分娩床的手术床形态下的立体图;
42.图13是实施例一的侧压板收敛状态下的立体图;
43.图14是实施例一的侧压板收敛状态下的侧视图;
44.图15是实施例一的囊体收缩状态下立体图。
45.图中标号为:
46.1-床体;2-囊体;2a-第一接入管;2b-第一接出管;2c-第二接入管;2d-第二接出管;3a-第一液泵;3b-第一加热器;4a-气泵;4b-第二加热器;5a-第二液泵;5b-净化器;5c-消毒器;5d-蓄水箱;5e-第三加热器;6-恒流管;7-侧压板;7a-折弯部;8a-第一安置架;8b-第二安置架;8c-导轨;8d-第一直线驱动器;8e-第二直线驱动器;8f-第三直线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
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8.如图1和图12所示:
49.一种用于妇产科的水浴分娩床,包括床体1和囊体2,囊体2可膨胀或者收缩的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顶端,囊体2膨胀状态下,其顶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形成能够盛放液体的分娩环境。
5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的水浴分娩床具有两种形态;
51.分娩床形态:向囊体2中注入空气,使得囊体2为膨胀状态,向凹陷部注入经过消毒的水,水温在36至37℃,与人体一致,环境温度最好是26℃,产妇躺在凹陷部进行生产,因囊体2为膨胀状态,且其具有柔性形变的特性,从而利于产妇体验,以此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且囊体内为空气,使得与凹陷部接触的水通过空气与外界隔离,以此避免水的热量通过传导而快速流失,且能够有效避免凹陷部的水向外溢出;
52.手术床形态:当产妇出现紧急情况,例如大出血、子宫收缩、滞产等等,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急救措施,已经不适合再进行水中分娩,需要将产妇立即转移到普通产床上,由于产妇在生产一段时间后体力不支,甚至出现昏迷的状态,这样会将抢救的时间浪费在在转移产妇上,使转移产妇的过程非常复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首先将凹陷部的水完全抽出,然后在缓慢抽出囊体内的空气,使得囊体为收缩或瘪掉,因囊体是安置在床体1上,使得产妇能够直接在床体1上进行急救措施。
53.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凹陷部依然具有无法调节其内液体温度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所示:
54.囊体2沿长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囊腔连通的第一接入管2a和第一接出管2b,水浴分娩床还包括温水循环系统,所述温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液泵3a和第一加热器3b,第一接入管2a通过管路与第一液泵3a的第一输出口连通,第一接出管2b通过管路与第一液泵3a的第一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一加热器3b设置在第一接出管2b和第一液泵3a的连接管路上。
55.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向囊体2中注入循环流动的温水,使得囊体2能够稳定支撑产妇,通过启动第一液泵3a,使得囊体2内液体能够在囊体2、第一接出管2b、第一液泵3a和第一接入管2a之间循环流动,且将第一加热器3b设置在第一接出管2b和第一液泵3a的连接管路上,以此能够对循环流动的液体持续加热,以确保囊体2内液体的温度,使得囊体2本体维持在略高于凹陷部液体的问题,从而能够通过改变囊体2内液体温度,以调节凹陷部内液体的温度,且具有温度的囊体2,有利于产妇的体验,以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
56.进一步的,作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本技术提供的凹陷部依然具有无法调节其内液体温度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5所示:
57.囊体2沿长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囊腔连通的第一接入管2a和第一接出管2b,水浴分娩床还包括暖气循环系统,所述暖气循环系统包括气泵4a和第二加热器4b,第一接入管2a通过管路与气泵4a的第二输出口连通,第一接出管2b通过管路与气泵4a的第二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加热器4b设置在第一接出管2b和气泵4a的连接管路上。
58.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向囊体2中注入循环流动的暖气,通过启动气泵4a,使得暖气在囊体2、第一接出管2b、气泵4a和第一接入管2a之间形成循环,且通过第二加热器4b能够对循环的气流进行加热,以此能够调节囊体2本体的温度,进而能够间接控制膨胀
状态下囊体2的凹陷部内的液体温度,且具有温度的囊体2,能够使得产妇在生产时接触冰冷的囊体2。
59.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膨胀状态下的囊体2形成凹陷部依然具有不便排水和注水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
60.囊体2膨胀状态下,其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入管2c和第二接出管2d,第二接入管2c和第二接出管2d与凹陷部连通。
61.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膨胀状态下的囊体2的凹陷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接入管2c和第二接出管2d,以便于通过第二接入管2c向凹陷部注水,而通过第二接出管2d将凹陷部的液体向外排出,而第二接入管2c和第二接出管2d沿囊体2的长度方式设置,使得水流能够自第二接入管2c流向第二接出管2d,从而避免受到污染的液体返流,且能够保持整体水质的洁净。
62.进一步的,为了解决凹陷部的水能够循环利用的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
63.还包括水流循环系统,水流循环系统设置在床体1内,水流循环系统包括第三输入口和第三输出口,所述第三输入口与第二接出管2d连通,所述输出口与第二接入管2c连通,水流循环系统用于循环净化凹陷部的水。
64.基于上述实施例,水浴分娩过程中,为防止水中分娩环境被污染,需要实时更换凹陷部的液体,而每次更换液体较为繁琐,且直接将废液排放不利于保护环境,通过将水流循环系统设置在床体1内,并将第二接入管2c与输出口连通,第二接出管2d与输入口连通,使得水流循环系统能够持续抽出凹陷部的废液,并对废液进行消毒净化后重新排放至凹陷部,从而避免重复更换液体,以此节约能源,并且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65.进一步的,为了解决水流循环系统如何循环净化凹陷部水流的这一问题,如图4所示:
66.水流循环系统具体包括第二液泵5a、净化器5b和第三加热器5e,第二接入管2c、第二液泵5a、净化器5b、第三加热器5e和第二接出管2d依次连通。
67.基于上述实施例,还包括消毒器5c和蓄水箱5d,第二接入管2c、第二液泵5a、净化器5b、消毒器5c、蓄水箱5d、第三加热器5e和第二接出管2d依次连通,通过第二液泵5a能够将凹陷部内的废液通过第二接出管2d抽出,使得废液依次经过净化器5b、消毒器5c、蓄水箱5d和第三加热器5e,以此依次对废液进行净化、消毒、存储和加热,并通过第二接入管2c重新排放至凹陷部中,以此达成水流循环。
68.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凹陷部的水流沿床体1的长度方向流动依然具有无法沿宽度方向均匀流动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2所示:
69.还包括恒流管6,恒流管6设置在凹陷部内沿长度方向的两侧,恒流管6沿床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恒流管6上均匀布置有孔,两个恒流管6分别与第二接入管2c和第二接出管2d连通。
70.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在凹陷部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恒流管6,使得两个恒流管6分别于第二接入管2c和第二接出管2d连通,且因恒流管6沿床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恒流管6上均布有孔,使得与第二接入管2c连通的恒流管6能够向凹陷部均匀排放洁净的液体,而与第二接出管2d连通的恒流管6能够均匀抽吸废液,使得凹陷部的水流沿其长度方向均匀流动,从而避免废液返流污染分娩环境。
71.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凹陷部盛水以实现水浴分娩的目的,依然具有因囊体2易形变,使得凹陷部在盛水后容易沿其宽度方向扩张,会导致凹陷部的水向外溢出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7所示:
72.还包括侧压板7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床体1内,驱动机构用于将侧压板7从床体1内伸出并抵接在膨胀状态下囊体2沿宽度方向的两个外侧。
73.基于上述实施例,当囊体2膨胀并在床体1顶部形成凹陷部时,因产妇时躺卧在凹陷部,且因凹陷部具有长度,使得凹陷部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易受力而发生形变,会导致凹陷部的液体外溢,通过启动驱动机构,使得侧压板7能够从床体1内伸出并抵接在囊体2沿宽度方向的外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凹陷部受力而发生溢流现象。
74.进一步的,为了解决驱动机构如何将侧压板7从床体1内伸出并抵接在膨胀状态下囊体2沿宽度方向的两侧这一问题,如图8、图13和图14所示:
75.侧压板7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垂直设置有折弯部7a,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安置架8a、第二安置架8b、导轨8c、第一直线驱动器8d和第二直线驱动器8e,第一安置架8a和第二安置架8b通过导轨8c沿床体1的宽度方向滑动设置在床体1内,折弯部7a与第一安置架8a和第二安置架8b铰接,且其铰接轴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直线驱动器8d的一端与侧压板7和折弯部7a的连接处铰接,第一直线驱动器8d的另一端与其同侧的第一安置架8a或第二安置架8b铰接,两处铰接轴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直线驱动器8e和第三直线驱动器8f沿床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床体1内,且第二直线驱动器8e和第三直线驱动器8f的输出轴分别于第一安置架8a和第二安置架8b固定连接。
76.基于上述实施例,当需要使得位于床体1内的侧压板7向外伸出并抵接在囊体2的外侧时,启动第二直线驱动器8e和第三直线驱动器8f,使其输出轴推动着第一安置架8a和第二安置架8b在导轨8c上背向移动,使得位于床体1内并呈水平状态的侧压板7沿水平方向向外伸出,直到折弯部7a位于床体1的外侧,启动第一直线驱动器8d,使得第一直线驱动器8d推动折弯部7a相对第一安置架8a和第二安置架8b向上转动,从而能够使得安装在第一安置架8a和第二安置架8b上的侧压板7能够抵接在囊体2的外侧,从而约束囊体2,防止囊体2受力形变。
77.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囊体2在收缩后依然具有无法保持手术台形态顶面平整的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2和图15所示:
78.囊体2收缩后套设在床体1的顶端。
79.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使得囊体2收缩后能够套设在床体1的顶端,使得手术台形态的分娩床具有平整的顶面,以防止污染物藏匿在手术台不平整的顶面。
80.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床体1的顶端高度可调节,具体还包括剪叉式升降架,所述床体1的顶端为能够沿竖直方向升降的平台,囊体2设置在所述平台的顶端,剪叉式升降架设置在床体1内,且剪叉式升降架的顶端与所述平台的底端连接,通过启动剪叉式升降架,即能够调节所述平台沿竖直方向的高度,以便于调节分娩床和手术床的高度。
81.本技术通过在床体1的顶端设置能够膨胀和手术的囊体2,使得膨胀状态下的囊体2形成能够水中分娩的凹陷部,以此避免分娩过程中凹陷部液体因热传导而冷却,且使得收缩状态下的囊体2能够覆盖在床体1上以形成普通手术台的形态,以便于及时进行紧急抢救。
8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