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弯鞘结构及可调弯鞘管。
背景技术:2.调弯鞘是一种应用于介入和微创治疗手术过程中的鞘管组件,由鞘管和鞘芯两部分组成,在鞘管的近端通过手柄的操作,可以使鞘管远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弯曲。
3.鞘管远端弯曲后,可以使鞘管的尖端指向靶点位置,便于手术中弯曲路径的手术操作,但是当调弯鞘的调弯半径较大时,就会对鞘管尖端产生影响,甚至出现不能到达靶点位置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弯鞘结构及可调弯鞘管,可以提供更小的调弯半径,使得鞘管尖端的定位更加准确。
5.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弯鞘结构,包括:
7.管体,包括主体段和弯曲段;
8.牵引丝腔,设在管体的管壁内,牵引丝腔的第一端与主体段的端面、内壁或者外壁连通,牵引丝腔的第二端向靠近弯曲段的方向延伸;
9.第一导向孔,两端分别与管体的外壁和牵引丝腔连通;
10.锚定环,固定在弯曲段上;以及
11.第一牵引丝,第一端穿过牵引丝腔和第一导向孔后固定在锚定环上;
12.其中,在管体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向孔与锚定环之间存在一段距离。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牵引丝腔、第一导向孔和第一牵引丝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
14.每根第一牵引丝的第一端均穿过匹配的牵引丝腔和第一导向孔后固定在锚定环上。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体包括内层、外层和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编织层;
16.牵引丝腔位于内层与编织层之间或者外层与编织层之间。
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管体的轴线方向上,锚定环与弯曲段的端面之间存在一段距离。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弯鞘结构,包括:
19.管体,包括主体段和弯曲段;
20.牵引丝腔,设在管体的管壁内,牵引丝腔的第一端与主体段的端面、内壁或者外壁连通,第二端位于管体的管壁内;
21.第一导向孔,两端分别与管体的外壁和牵引丝腔连通;
22.第二导向孔,两端分别与管体的外壁和牵引丝腔连通;
23.锚定环,固定在弯曲段上;
24.第一牵引丝,第一端穿过牵引丝腔和第一导向孔后固定在锚定环上;以及
25.第二牵引丝,第一端穿过牵引丝腔和第二导向孔后固定在锚定环上;
26.其中,在管体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向孔与锚定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向孔与锚定环之间的距离。
27.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牵引丝腔、第一导向孔和第一牵引丝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
28.每根第一牵引丝的第一端均穿过匹配的牵引丝腔和第一导向孔后固定在锚定环上。
29.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体包括内层、外层和位于内层与外层之间的编织层;
30.牵引丝腔位于内层与编织层之间或者外层与编织层之间。
31.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管体的轴线方向上,锚定环与弯曲段的端面之间存在一段距离。
32.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导向孔位于锚定环的内壁与管体的外壁之间。
3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弯鞘管,包括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任意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可调弯鞘结构。
34.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弯鞘管,包括如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任意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可调弯鞘结构。
附图说明
35.图1(a)是一种现有的可调弯鞘管处于伸直状态的示意图。
36.图1(b)是一种现有的可调弯鞘管处于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3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弯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牵引丝与锚定环的连接示意图。
39.图4(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弯鞘结构处于伸直状态的示意图。
40.图4(b)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弯鞘结构处于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4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调弯鞘结构能够进行多朝向调整的示意图。
4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4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体的层结构示意图。
4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牵引丝和第二牵引丝与锚定环的连接示意图。
45.图中,1、管体,11、主体段,12、弯曲段,13、牵引丝腔,14、第一导向孔,15、锚定环,16、第一牵引丝,17、第二导向孔,18、第二牵引丝,111、内层,112、外层,113、编织层。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7.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可调弯鞘管的结构及其使用进行简单的介绍。
48.可调弯鞘管由弯鞘和弯鞘手柄两部分组成,为了描述方便,将弯鞘的两端分别称为近端和远端,弯鞘的近端固定在弯鞘手柄上,弯鞘的远端为自由端。使用时,弯鞘的远端进入到人体内,并通过弯鞘手柄的控制来实现弯鞘的弯曲。
49.迫使弯鞘弯曲的是牵引丝,牵引丝位于弯鞘内,操作人员通过弯鞘手柄向牵引丝施加拉力时,牵引丝和弯鞘会同时发生弯曲,牵引丝位于弯鞘内并且牵引丝的弯曲程度比较均匀,不会出现一部分弯曲程度大而另一部分弯曲程度小的情况,导致弯鞘的调弯半径是比较大的,请参阅图1(a)和图1(b)。
50.使用过程中,弯鞘需要伸入到人体内部,当弯鞘的弯曲程度不足时,就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反复调整,甚至会出现即使经过调整也无法达到指定位置的情况。
51.请参阅图2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可调弯鞘结构,该结构主要由管体1、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锚定环15等组成,管体1由主体段11和弯曲段12两部分组成,主体段11和弯曲段12均可以进入到人体内部,但是在弯曲过程中,主体段11不发生弯曲或者仅发生轻微的弯曲,弯曲过程主要通过弯曲段12来实现。
52.弯曲程度与调弯半径成负相关,弯曲程度越大,调弯半径越小,弯曲程度越小,调弯半径越大。
53.牵引丝腔13位于管体1的管壁内,为了描述方便,将牵引丝腔13的两端分别称为牵引丝腔13的第一端和牵引丝腔13的第二端。牵引丝腔13的第一端与主体段11的端面、内壁或者外壁连通,牵引丝腔13的第二端向靠近弯曲段12的方向延伸。
54.牵引丝腔13的作用是使一部分第一牵引丝16能够位于管体1的管壁内。
55.第一导向孔14位于管体1的外壁上并与牵引丝腔13连通,这样,第一牵引丝16的第一端穿过牵引丝腔13和第一导向孔14后就能够从管体1伸出。第一牵引丝16的第一端从管体1伸出后固定在锚定环15上,锚定环15固定在弯曲段12上。
56.锚定环15在弯曲段12上的具体位置,可以在弯曲段12的外壁上,也可以在弯曲段12的内壁上,当然,也可以放置在弯曲段12部分的管壁内。
57.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锚定环15与第一牵引丝16一体成型。
58.在管体1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向孔14与锚定环15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这样,当通过第一牵引丝16向锚定环15施加拉力时,位于第一导向孔14和锚定环15之间的弯曲段12就会发生弯曲。
59.位于第一导向孔14和锚定环15之间的弯曲段12的弯曲程度与第一导向孔14与锚定环15之间的第一牵引丝16的长度相关,第一导向孔14与锚定环15之间的第一牵引丝16越短,位于第一导向孔14和锚定环15之间的弯曲段12的弯曲程度越大。
60.应理解,如果全部的第一牵引丝16均位于管体1内,那么第一牵引丝16的弯曲程度和管体1的弯曲程度是保持一致的,并且考虑到弯曲会使第一牵引丝16与牵引丝腔13的内壁接触导致的摩擦力增加,实际上弯曲段12的弯曲程度还会进一步降低,因为在弯曲到一定程度后,拉动第一牵引丝16时的阻力就会增加。
61.另外,拉力的增加还会增加第一牵引丝16被拉断的风险,这就导致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第一牵引丝16不被拉断,需要适当的降低拉力,弯曲段12弯曲程度会进
一步降低。
62.当第一牵引丝16的一部分位于管体1外时,这部分第一牵引丝16不会与牵引丝腔13的内壁接触,因此就能够有更多的拉力作用到锚定环15上,使弯曲段12的弯曲程度增加,还能够降低第一牵引丝16被拉断的风险。
63.这部分第一牵引丝16可将第一导向孔14和锚定环15之间两点距离直接拉变形,而不需要沿着弯曲段12的轴向压缩变形,因此能够减少更多的拉力作用在锚定环15和第一牵引丝16上,可降低第一牵引丝16被拉断的风险,同时也能够使弯曲段12的弯曲程度增加。
64.整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可调弯鞘结构,通过将一部分第一牵引丝16转移到管体1的方式,使得管体1的弯曲段12获得更大的弯曲度,也就是更小的调弯半径,请参阅图4(a)和图4(b)。
65.同时,这种方式还降低了拉动第一牵引丝16时的阻力和第一牵引丝16被拉断的风险,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允许范围内进行更大程度的调整,满足在更多场景中的使用需求。
66.相应的,第一牵引丝16与锚定环15之间的连接强度也能够适当的降低,有利于产品的轻量化。
67.请参阅图5,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第一牵引丝16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并且,每根第一牵引丝16的第一端均穿过匹配的牵引丝腔13和第一导向孔14后固定在锚定环15上。
68.增加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第一牵引丝16的数量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如果发生了断裂的情况,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第一牵引丝16来迫使管体1上的弯曲段12发生弯曲;第二个是可以使用不同的第一牵引丝16来改变管体1上的弯曲段12的弯曲朝向。
69.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管体1的轴线为基准,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第一牵引丝16围绕管体1的轴线在管体1上均匀设置。
70.请参阅图6,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管体1由内层111、外层112和位于内层111与外层112之间的编织层113三层组成,内层111与外层112的作用是将编织层113包裹住,编织层113的作用是提供强度支撑。
71.当然,请参阅图7,管体1还可以由内层111和外层112组成。
72.在这种管体1的结构形式中,牵引丝腔13位于内层111与编织层113之间,这样在拉动第一牵引丝16的过程中,第一牵引丝16发生弯曲时产生的压力会作用在编织层113上,编织层113的强度较高,不会出现破损。
73.请参阅图2,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管体1的轴线方向上,锚定环15与弯曲段12的端面之间存在一段距离。
74.应理解,锚定环15的外径要大于等于弯曲段12的外径,将其适当的后移后,能够降低弯曲段12的端面处的外径,有助于降低管体1在血管中前行时遇到的阻力。
75.还应理解,在内层111和外层112需要使用热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血管中前行时如果受到的阻力过大,就会产生分层。将锚定环15适当的后移后,可以在弯曲段12上留出足够的距离,一方面方便对内层111和外层112进行热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部分弯曲段12的形状调整为锥形,也就是在靠近弯曲段12的端面的方向上,位于弯曲段12位于弯曲段12端面与锚定环15之间的部分的外径趋于减小,有助于降低管体1在血管中前进时的阻力。
76.请参阅图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调弯鞘结构,与上述内容中记载的可调弯鞘结构的区别在于增加了第二导向孔17和第二牵引丝18,第二导向孔17与第一导向孔14一样,位于管体1的外壁上并与牵引丝腔13连通。
77.第二牵引丝18的第一端穿过牵引丝腔13和第二导向孔17后固定在锚定环15上。
78.第一导向孔14在管体1上的位置与第二导向孔17在管体1上的位置如下,在管体1的轴线方向上,第一导向孔14与锚定环1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导向孔17与锚定环15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第一牵引丝16位于管体1外的部分的长度要大于第二牵引丝18位于管体1外的部分的长度。
79.结合一个具体的使用过程,管体1的弯曲段12进入到人体内后,工作人员可以首先拉动第一牵引丝16,迫使管体1的弯曲段12发生一次弯曲,接着工作人员再拉动第二牵引丝18,迫使管体1的弯曲段12发生二次弯曲,两次弯曲相叠加,可以获得更大的弯曲程度和更小的调弯半径。
80.当然首先拉动第二牵引丝18,再拉动第一牵引丝16的方式也是可以的。
81.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第一牵引丝16的数量相同且均为多个,并且,每根第一牵引丝16的第一端均穿过匹配的牵引丝腔13和第一导向孔14后固定在锚定环15上。
82.增加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第一牵引丝16的数量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个是如果发生了断裂的情况,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第一牵引丝16来迫使管体1上的弯曲段12发生弯曲;第二个是可以使用不同的第一牵引丝16来改变管体1上的弯曲段12的弯曲朝向。
83.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管体1的轴线为基准,牵引丝腔13、第一导向孔14和第一牵引丝16围绕管体1的轴线在管体1上均匀设置。
84.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管体1由内层111、外层112和位于内层111与外层112之间的编织层113三层组成,内层111与外层112的作用是将编织层113包裹住,编织层113的作用是提供强度支撑。
85.在这种管体1的结构形式中,牵引丝腔13位于内层111与编织层113之间,这样在拉动第一牵引丝16的过程中,第一牵引丝16发生弯曲时产生的压力会作用在编织层113上,编织层113的强度较高,不会出现破损。
86.在这种管体1的结构形式中,锚定环15可以固定在编织层113的外壁上,也可以固定在编织层113的内壁上。
87.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管体1的轴线方向上,锚定环15与弯曲段12的端面之间存在一段距离,这样可以降低管体1在血管中前行时遇到的阻力。
88.应理解,锚定环15的外径要大于等于弯曲段12的外径,将其适当的后移后,能够降低弯曲段12的端面处的外径,有助于降低管体1在血管中前行时遇到的阻力。
89.还应理解,在内层111和外层112需要使用热合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血管中前行时如果受到的阻力过大,就会产生分层。将锚定环15适当的后移后,可以在弯曲段12上留出足够的距离,一方面方便对内层111和外层112进行热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这部分弯曲段12的形状调整为锥形,也就是在靠近弯曲段12的端面的方向上,位于弯曲段12位于弯曲段12端面与锚定环15之间的部分的外径趋于减小,有助于降低管体1在血管中前进时的阻力。
90.作为申请提供的可调弯鞘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导向孔17位于锚定环15的内壁与管体1的外壁之间,也就是仅有第一牵引丝16的一部分位于管体1的管壁外,第二牵引丝18是位于管体1的管壁内的。
91.应理解,使用第一牵引丝16迫使管体1的弯曲段12发生弯曲时,第一牵引丝16位于管体1外的部分也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如果此时弯曲段12进入的空间较为狭窄,就会出现因为空间不够导致无法操作的情况。
92.因为第二牵引丝18位于管体1的管壁内,因此可以先通过拉动第二牵引丝18的方式来调整弯曲段12的弯曲程度,使得弯曲段12发生第一次弯曲,接着再通过拉动第一牵引丝16的方式来调整弯曲段12端面附近处的弯曲程度。
93.也就是在上面的这种调整方式中,是首先使弯曲段12发生轻微或者较小的弯曲,到达指定位置后,再对弯曲段12端面进行微调,很明显,这种调整方式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场景需要。
94.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调弯鞘管,包括上述内容中记载的任意一种可调弯鞘结构。
9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