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2.目前提出了一种在内窥镜检查时可以改变插入部硬度的内窥镜(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0201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5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8.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中,在插入部内部使用硬度调整用线圈和插入到硬度调整用线圈内侧的硬度调整用金属丝作为硬度调整机构。硬度调整用线圈和硬度调整用金属丝固定在插入部的前端侧。通过在操作部侧仅牵引硬度调整用金属丝,利用硬度调整用线圈被压缩、变硬的情况来改变插入部的硬度。
9.然而,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内窥镜在插入部复杂地屈曲时会对硬度调整用线圈和硬度调整用金属丝施加张力或压缩力,因此,即便用户操作硬度调整机构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效果。
10.一方面,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硬度调整机构能流畅地操作的内窥镜。
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2.内窥镜具备:硬度调整线,其配置于插入部内,具有硬度调整护套和插入所述硬度调整护套内的硬度调整金属丝、以及用于连结所述硬度调整护套和所述硬度调整金属丝的连结件;止动构件,其在所述硬度调整线的操作部侧固定于所述硬度调整金属丝上;凸轮机构,在对所述硬度调整金属丝施加张力时,其被连结至所述止动构件;护套固定部,其在所述硬度调整线的操作部侧连结至所述硬度调整护套;以及导向架,其配置于所述插入部和操作部之间,将所述凸轮机构及所述护套固定部保持为能分别独立地沿所述插入部的长度方向移动。
13.发明效果
14.一方面,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硬度调整机构能流畅地操作的内窥镜。
附图说明
15.图1是内窥镜的外观图。
16.图2是图1中ii部分的截面图。
17.图3是图1中iii部分的截面图。
18.图4是图2中iv部分的放大图。
19.图5是图4中的v箭头视图。
20.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插入部的局部截面图。
21.图7是插入部的分解立体图。
22.图8是插入部的分解图。
23.图9是图2中ix部分的放大图。
24.图10是去除硬度调整旋钮后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立体图。
25.图11是去除硬度调整旋钮后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正视图。
26.图12是去除硬度调整旋钮、凸轮环、轴环和护套固定环后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正视图。
27.图13是沿图3中的xiii-xiii线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局部截面图。
28.图14是沿图3中的xiv-xiv线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局部截面图。
29.图15是将硬度调整线拉向前端侧时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截面图。
30.图16是将硬度调整旋钮转到最大时去除硬度调整旋钮后硬度调整操作部的放大立体图。
31.图17是将硬度调整旋钮转到最大时的硬度调整操作部的截面图。
32.图18是实施方式2的插入部的局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实施方式1]
[0034]
图1是内窥镜10的外观图。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是大肠内窥镜。内窥镜10具有插入部14、硬度调整操作部30、操作部20以及通用软线25。操作部20具有弯曲旋钮21和通道入口22。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表面覆盖有硬度调整旋钮31。
[0035]
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具有所谓的硬度调整功能,作为用户的医生在内窥镜检查时通过操作硬度调整旋钮31,能够调整柔性部11的硬度。更具体而言,用户可以调整作为柔性部11的一部分的硬度变化部111的硬度。此处,柔性部11的硬度是指柔性部11的弯曲刚度。在以下说明中,柔性部11的硬度高是指柔性部11的弯曲刚度高,柔性部11的硬度低是指柔性部11的弯曲刚度低。
[0036]
插入部14为细长的,一端经由止弯部16连接至操作部20。插入部14从操作部20侧依次具有柔性部11、弯曲部12和前端部13。弯曲部12根据弯曲旋钮21的操作而弯曲。
[0037]
硬度调整线40配置于硬度调整操作部30到柔性部11与弯曲部12的边界部之间。稍后将描述硬度调整线40的结构。从通道入口22到前端部13,设置有贯穿插入部14的通道。
[0038]
在以下描述中,插入部14的长度方向被称为插入方向。同样地,沿着插入方向更靠近操作部20的一侧被称为操作部侧,而远离操作部20的一侧被称为前端侧。
[0039]
通用软线25是细长的,其中第一端连接到操作部20,第二端连接到省略图示的连接器部。连接器部连接到省略图示的内窥镜用处理器等。
[0040]
图2是图1中ii部分的截面图。在包括图2在内的各截面图中,省略了硬度调整机构以外的内置物,例如线缆、供气管、供水管、通道和弯曲丝等的图示。
[0041]
图2表示柔性部11的前端部分。柔性部11的表面被外管15所覆盖。多个圆筒状弯曲
块121配置于弯曲部12中。图2中示出了最靠近操作部侧配置的弯曲块121的一部分。关于覆盖弯曲块121的弯曲橡胶,省略图示。外管15和弯曲块121通过连接管48连接。
[0042]
硬度调整线40具有硬度调整护套41、硬度调整金属丝44、连结件46、连接线42以及前端锁定件47。连接线42配置于插入部14的前端侧,硬度调整护套41和硬度调整金属丝44配置于插入部14的操作部侧。硬度调整金属丝44贯穿插入硬度调整护套41。连接线42和硬度调整护套41及硬度调整金属丝44通过连结件46连结。
[0043]
硬度调整护套41由紧密卷绕圆形线而成的紧密卷绕线圈构成。连接线42由紧密卷绕扁平线而成的紧密卷绕线圈构成。连接线42的抗拉刚度低于硬度调整护套41的抗拉刚度。硬度调整护套可以由树脂制管构成。连接线42可以由金属丝构成。稍后将描述连结件46和前端锁定件47的细节。
[0044]
图3是图1中iii部分的截面图。图3示出了柔性部11的硬度设定为最低状态并且整个插入部14基本上呈直线状的状态。导向架35贯穿插入硬度调整旋钮31中。导向架35大致呈圆筒形状。导向架35在与插入部14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上具有中心轴。
[0045]
在图3的右侧,操作部壳体23固定在导向架35的外侧。操作部壳体23是构成操作部20的壳体。在图3的左侧,安装在插入部14端部的后端盖17固定在导向架35的内侧。后端盖17被止弯部16所覆盖。在止弯部16的操作部侧端部固定有止弯盖161。经由导向架35,操作部20和插入部14被固定为彼此不能旋转。
[0046]
在导向架35和硬度调整旋钮31之间,从操作部20侧依次配置有凸轮环322、轴环33以及护套固定环342。凸轮环322、轴环33以及护套固定环342可以沿导向架35的长度方向分别独立地移动。
[0047]
凸轮环322和硬度调整旋钮31相连结。当用户转动硬度调整旋钮31时,凸轮环322会与硬度调整旋钮31一体地旋转。凸轮环322是后述凸轮机构32的构成要素之一。稍后将描述凸轮环322及凸轮机构32的结构。
[0048]
轴环33呈圆筒形状,具有大于导向架35外径的内径以及小于硬度调整旋钮31内径的外径。轴环33可以在凸轮环322和护套固定环342之间沿导向架35的轴向自由移动。
[0049]
轴环33例如由聚缩醛、聚四氟乙烯或硬质聚乙烯等高润滑性树脂制成。轴环33例如也可以由实施氟树脂涂层或电镀硬铬等用于提高润滑性的表面处理的金属制成。
[0050]
护套接收件421固定于硬度调整护套41的操作部侧端部,避免妨碍硬度调整金属丝44在长度方向上的操作。护套接收件421通过两个固定螺钉341(参照图11)固定到护套固定环342上。护套固定环342及护套接收件421是护套固定部34的构成要素。稍后将描述护套固定部34的结构。
[0051]
在导向架35的内部配置有大致圆筒形状的从动体36。从动体36是与导向架35同轴的大致圆筒形状。从动体36的外径略小于导向架35的内径。从动体36具有向内表面侧突出的金属丝保持部361。
[0052]
金属丝保持部361上设有沿从动体36的轴向贯穿的丝孔362。从硬度调整护套41的操作部侧端部突出的硬度调整金属丝44贯穿丝孔362。止动构件441固定于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端部。
[0053]
图4是图2中的iv部分放大图。图5是图4中的v箭头视图。图6是沿图5中vi-vi线的插入部14的局部截面图。图7是插入部14的分解立体图。图7示出了弯曲块121滑动到前端侧
的状态。图8是插入部14的分解图。
[0054]
图8示出了弯曲块121和前端锁定件47分别滑动到前端侧的状态。使用图4至图8,对柔性部11的前端部分结构进行说明。
[0055]
前端锁定件47固定在连接线42的端部。前端锁定件47大致呈l字型,一端面向操作部侧,另一端面向插入部14的外侧。前端锁定件47在面向操作部侧的端部具有固定孔475。连接线42的端部通过粘结、焊接等任意方式固定在固定孔475的内部。锁定突起471设置在前端锁定件47的朝向插入部14外侧的端面的操作部侧一端。
[0056]
如图5、图7及图8所示,在连接管48的侧面设有向前端侧开口的锁定件凹槽481。在弯曲块121的侧面上、与锁定件凹槽48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向操作部侧开口的接收槽129。锁定突起471配置在由锁定件凹槽481和接收槽129重合的部分构成的前端保持部内。
[0057]
如图6和图7所示,锁定件凹槽481的横截面形状是外周侧宽度较宽的大致v字型凹槽状。前端锁定件47的横截面形状也是在插入部14的外周侧变宽。如图6所示,前端锁定件47的前端部分被接收槽129的边缘覆盖。
[0058]
通过上述结构,前端锁定件47可以在图4所示的长度a的范围内沿长度方向移动。由于前端锁定件47被锁定件凹槽481和弯曲块121保持,因此,不会沿插入部14的半径方向移动。
[0059]
图9是图2中的ix部分放大图。连结件46是操作部侧比前端侧粗的阶梯式圆柱形状。连结件46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孔。连接线42的端部通过粘结、焊接等任意方式固定在前端侧的孔内部。
[0060]
连结件46的操作部侧孔为阶梯式孔。硬度调整金属丝44通过粘结、焊接等任意方式固定在里侧的小口径部分。硬度调整护套41抵接于阶梯式孔的阶梯部分。硬度调整护套41通过粘结、焊接等任意方式固定在阶梯式孔的大口径部分。
[0061]
去除硬度调整护套41端部的外周,实现小口径化。因此,通过增大硬度调整护套41和连结件46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实现固定强度的增加以及插入部14的小口径化。
[0062]
由于设置在连结件46两端的孔彼此之间不连通,连接线42和硬度调整金属丝44可以分别抵接于孔底并固定。因此,组装时无需管理连接线42和硬度调整金属丝44插入连结件46的插入长度,组装容易。
[0063]
并且,由于设置在连结件46两端的孔彼此之间不连通,还可以防止例如用于固定连接线42的粘结剂堵塞硬度调整金属丝44侧的孔,妨碍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装配等问题。另外,设置在连结件46两端的孔也可以通过例如中央部的小孔等而彼此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进行工序管理,避免发生粘结剂流出等问题。
[0064]
图10是去除硬度调整旋钮31后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立体图。和图3一样,图10示出了柔性部11的硬度设定为最低状态并且整个插入部14基本上呈直线状的状态。图11是去除硬度调整旋钮31后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正视图。图11示出了护套固定环342滑动到前端侧的状态。稍后将描述护套固定环342的滑动。
[0065]
图12是去除硬度调整旋钮31、凸轮环322、轴环33及护套固定环342后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正视图。和图3一样,图12示出了柔性部11的硬度设定为最低状态并且整个插入部14基本上呈直线状的状态。图13是沿图3中的xiii-xiii线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局部截面图。图14是沿图3中的xiv-xiv线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局部截面图。
[0066]
如图10及图11所示,凸轮环322是在操作部侧具有大口径旋钮卡合部326的阶梯式圆筒形状。旋钮卡合部326上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旋钮卡合槽325。通过将旋钮卡合槽325与设置于硬度调整旋钮31的内表面上的突起(省略图示)卡合,凸轮环322随着硬度调整旋钮31的旋转而连动地旋转。
[0067]
凸轮环322的侧面设有两个第一凸轮槽321。两个第一凸轮槽321形状相同,围绕凸轮环322的中心轴呈轴对称地配置。第一凸轮槽321在前端侧相对于凸轮环322的端面倾斜,在操作部侧与凸轮环322的端面大致平行。
[0068]
护套固定环342在侧面具有深锪孔形状的调整孔345。与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的两个调整孔345为一组,共配置有四组调整孔345。构成每组的调整孔345之间的距离相等。另外,调整孔345的数量不限于4组8个。可以配置任意数量的调整孔345。
[0069]
如图12所示,在导向架35的侧面的操作部侧设有第二凸轮槽352。第二凸轮槽352绕导向架35的中心轴呈轴对称地配置有两个。在导向架35的侧面的前端侧设有两个滑动槽355。
[0070]
如图3及图14所示,从动体36配置在导向架35的内侧。从动体36为c形环状,具有从c形环的一侧边缘向内突出的金属丝保持部361。金属丝保持部361设置在从动体36的前端侧。金属丝保持部361上设有沿导向架35的轴向贯穿的丝孔362。
[0071]
丝孔362的边缘设置有宽度可容纳硬度调整金属丝44通过而止动构件441不能通过的金属丝狭缝363。在图14中,用虚拟线表示止动构件441。另外,丝孔362的尺寸是在与凸轮销365不螺合以及浅螺合时止动构件441容易通过的尺寸。在与凸轮销365螺合的状态下,止动构件441不能通过丝孔362。因此,止动构件441不会比从动体36更向前端侧移动。
[0072]
在从动体36上,相对于中心轴对称地设有两个贯穿侧面的螺钉孔。其中一个螺钉孔朝向丝孔362贯穿。凸轮销365分别与两个螺钉孔螺合。凸轮销365的头部通过第二凸轮槽352及第一凸轮槽321。凸轮销365的头部端面配置在比凸轮环322的侧面更靠内侧。
[0073]
当凸轮环322旋转时,在第一凸轮槽321、第二凸轮槽352及凸轮销365的作用下从动体36沿中心轴方向移动。即,形成有第一凸轮槽321的凸轮环322、形成有第二凸轮槽352的导向架35以及固定有凸轮销365的从动体36构成凸轮机构32,将绕中心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中心轴的进退运动。
[0074]
如图13所示,护套接收件421是大致y字型的板。在相当于y字型下侧竖线的部分设置有如图3所示前端侧粗、操作部侧细的阶梯式孔。硬度调整护套41的端部通过粘结、焊接等任意方式固定在阶梯式孔的大口径部分。阶梯式孔的小口径部分比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外径粗,硬度调整金属丝44可以顺畅地进退。
[0075]
如图12及图13所示,相当于y字型上侧两条斜线的部分从导向架35的内侧卡合于滑动槽355。在护套接收件421上,在对应于y字型上侧的两处端面上分别设有固定螺钉孔425。上述四组调整孔345中的一组与固定螺钉孔425通过两个固定螺钉341而结合。护套接收件421、护套固定环342及固定螺钉341构成护套固定部34,与硬度调整护套41的操作部侧端部一体地进退。
[0076]
如图13所示,硬度调整旋钮31具有大致六边形的截面。各边的中央部凹陷。因此,用户即使戴着医用手套也能可靠地旋转硬度调整旋钮31而不会打滑。
[0077]
图15是将硬度调整线40拉向前端侧时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截面图。使用图3、图
10、图11及图15,对护套固定环342的滑动进行描述。
[0078]
用户在柔性部11的硬度较低的状态下开始将插入部14插入大肠中。开始插入时硬度调整操作部30处于使用图3及图10所描述的状态。用户一边适当地操作弯曲旋钮21一边将插入部14插入大肠内。随着插入的进行,由于弯曲部12的弯曲以及柔性部11的屈曲,硬度调整线40被拉向前端侧。另外,在之后的描述中,将弯曲部12的弯曲和柔性部11的屈曲统称为插入部14的屈曲。
[0079]
藉由硬度调整护套41被拉向前端侧,如图11及图15所示,护套固定部34滑动到前端侧。藉由硬度调整金属丝44被拉向前端侧,如图15所示,止动构件441滑动到前端侧。
[0080]
使用图2、图4、图11及图15,对前端锁定件47的操作进行说明。如图11及图15所示,当护套固定环342抵接于止弯盖161时,硬度调整护套41的后端侧不再继续被拉入插入部14中。同样,当止动构件441抵接于从动体36时,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后端侧不再继续被拉入插入部14中。
[0081]
这样,在后端侧被固定的状态下将硬度调整线40拉入插入部14时,连结件46被推向前端侧。前端锁定件47在图4所示的长度a的范围内滑动,从而减小施加到硬度调整线40的压缩力。
[0082]
如上所述,通过护套固定环342的滑动机构、前端锁定件47的滑动机构以及止动构件441的滑动机构,减小由于插入部14的屈曲而施加到硬度调整线40的张力和压缩力。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即使插入部14屈曲,柔性部11的硬度也不易变动的内窥镜10。
[0083]
如图11所示,固定螺钉341采用调整孔345进行安装,所述调整孔345在凸轮销365位于第一凸轮槽321的前端侧端时,存在可供轴环33沿轴向移动的间隙。由于护套固定环342上设置有多组调整孔345,因此,即便外管15的长度及硬度调整护套41的长度存在偏差,也能将护套固定环342固定在合适的位置。
[0084]
以下对硬度调整机构的操作进行说明。当需要增加柔性部11的硬度时,用户从操作部侧观察时顺时针旋转硬度调整旋钮31。如上所述,凸轮环322与硬度调整旋钮31连动地旋转。
[0085]
图16是将硬度调整旋钮31转到最大时去除硬度调整旋钮31后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放大立体图。图17是将硬度调整旋钮31转到最大时的硬度调整操作部30的截面图。对用户将硬度调整旋钮31从图3及图10所示的状态旋转到图16及图17所示的状态的过程中硬度调整机构的操作进行说明。
[0086]
当插入部14的屈曲较少,硬度调整线40没有被拉入插入部14时,如图10所示,护套固定环342和止弯盖161之间存在间隙。在凸轮环322开始旋转时,凸轮销365在第一凸轮槽321内移动,藉此,凸轮环322移动到前端侧。凸轮环322将轴环33和护套固定部34推向前端侧。
[0087]
藉由护套固定部34被推向前端侧,连结件46移动到前端侧并拉入硬度调整金属丝44。止动构件441朝向前端侧滑动。连结件46将连接线42推向前端侧,前端锁定件47在使用图4所描述的长度a的范围内滑动。前端锁定件47以锁定突起471抵接于接收槽129底部的状态停止。
[0088]
另一方面,在插入部14的屈曲较多,硬度调整线40被拉入插入部14的状态下,如图11所示,护套固定环342滑动到前端侧。如上所述,存在可供轴环33沿轴向移动的间隙。在凸
轮环322开始旋转时,凸轮销365在第一凸轮槽321内移动,藉此,凸轮环322移动到前端侧。凸轮环322将轴环33推向护套固定部34。
[0089]
如上所述,不论插入部14的屈曲是少还是多,凸轮环322均能以较小的力开始旋转。即,用户可以用较小的力开始硬度调整旋钮31的操作。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内窥镜10,不论用户有无正确地握持硬度调整旋钮31进行操作,都不会让用户感到不安。
[0090]
护套固定环342、轴环33及凸轮环322抵接于止弯盖161。之后,当用户转动硬度调整旋钮31时,通过第一凸轮槽321和第二凸轮槽352,凸轮销365和从动体36移动到操作部侧。在止动构件441抵接于金属丝保持部361后,硬度调整金属丝44经由止动构件441被牵引至操作部侧。
[0091]
藉由硬度调整金属丝44被牵引至操作部侧,连结件46和连接线42被牵引至操作部侧。前端锁定件47在使用图4所描述的长度a的范围内滑动到操作部侧。前端锁定件47以锁定突起471抵接于锁定件凹槽481底部的状态停止。
[0092]
如上所述,内窥镜10具有三个抵接部,即:前端锁定件47抵接于锁定件凹槽481的底部,护套固定环342、轴环33及凸轮环322抵接于止弯盖161,以及止动构件441抵接于金属丝保持部361共计三处抵接部;三处抵接的发生顺序会随硬度调整线40的装配状态以及插入部14的屈曲状态等各项条件而变化。然而,当用户将硬度调整旋钮31旋转超过一定程度时,三处抵接全部会发生。
[0093]
在三处抵接全部发生的状态下,如果用户进一步转动硬度调整旋钮31,硬度调整金属丝44和连结件46通过凸轮机构32、从动体36及止动构件441被牵引至操作部侧。
[0094]
护套固定环342及轴环33被夹在止弯盖161和凸轮环322之间,不会移动。因此,硬度调整护套41被压缩在护套固定部34和连结件46之间。通过向硬度调整护套41施加压缩力,柔性部11的硬度,更具体而言,柔性部11中配置有硬度调整护套41的部分即硬度变化部111的硬度升高。
[0095]
藉由以上操作,从操作部侧观察时,用户顺时针转动硬度调整旋钮31可以增加柔性部11的硬度。从操作部侧观察时,用户逆时针转动硬度调整旋钮31则可以降低柔性部11的硬度。
[0096]
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牵引量越大,牵引所需的力越大。但是,如上所述,由于在操作部侧与凸轮环322的端面大致平行,因此,在接近图16的状态下,转动凸轮环322时从动体36的移动量较小。因此,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硬度调整旋钮31旋转到图16所示的状态。
[0097]
在图16所示的状态下,朝向前端侧牵引的力作用于凸轮销365上。然而,第一凸轮槽321大致在圆周方向上。因此,即使用户松开硬度调整旋钮31,凸轮环322仍被保持为图16所示的状态,并且柔性部11维持为高硬度状态。
[0098]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硬度调整机构顺畅地操作的内窥镜10。由于前端锁定件47、护套固定环342及止动构件441这三个构件分别在抵接前可以自由移动,因此,仅插入部14屈曲并不会妨碍硬度调整护套41压缩。因此,可以提供一种当用户不操作硬度调整旋钮31时柔性部11不易发生硬度变化的内窥镜10。
[0099]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确保了轴环33能够自由移动的间隙,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用户以较小的力就能开始硬度调整旋钮31的操作的内窥镜10。用户视线无需离开内窥镜图像也能安心地操作硬度调整机构。
[0100]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轴环33的滑动性较高,凸轮环322能顺畅地旋转。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用户可无不适感地操作硬度调整旋钮31的内窥镜10。
[0101]
根据本实施方式,适当地选择连接线42、硬度调整护套41及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长度,可以确定硬度变化部111的长度。因此,能够在不改变其他构件的情况下提供具有与用途相应的长度的硬度变化部111的内窥镜10的阵容。
[0102]
[实施方式2]
[0103]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硬度调整金属丝44兼作连接线42的内窥镜10。对于与实施方式1共通的部分省略说明。
[0104]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插入部14的局部截面图。图18示出了与图2相同的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硬度调整金属丝44贯穿连结件46。连结件46固定在硬度调整护套41的端部及硬度调整金属丝44上。前端锁定件47固定在硬度调整金属丝44的端部。
[0105]
根据本实施方式,硬度调整金属丝44中比连结件46更靠前端侧的部分发挥连接线42的功能,因此,可以减少构成硬度调整线40的部件数量。
[0106]
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技术特征(结构要求)可以彼此组合,并且可以通过组合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0107]
应该理解的是,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含义,而是由权利要求示出,并且旨在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0108]
符号说明
[0109]
10
ꢀꢀꢀꢀ
内窥镜
[0110]
11
ꢀꢀꢀꢀ
柔性部
[0111]
111
ꢀꢀꢀ
硬度变化部
[0112]
12
ꢀꢀꢀꢀ
弯曲部
[0113]
121
ꢀꢀꢀ
弯曲块
[0114]
129
ꢀꢀꢀ
接收槽
[0115]
13
ꢀꢀꢀꢀ
前端部
[0116]
14
ꢀꢀꢀꢀ
插入部
[0117]
15
ꢀꢀꢀꢀ
外管
[0118]
16
ꢀꢀꢀꢀ
止弯部
[0119]
161
ꢀꢀꢀ
止弯盖
[0120]
17
ꢀꢀꢀꢀ
后端盖
[0121]
20
ꢀꢀꢀꢀ
操作部
[0122]
21
ꢀꢀꢀꢀ
弯曲旋钮
[0123]
22
ꢀꢀꢀꢀ
通道入口
[0124]
23
ꢀꢀꢀꢀ
操作部壳体
[0125]
25
ꢀꢀꢀꢀ
通用软线
[0126]
30
ꢀꢀꢀꢀ
硬度调整操作部
[0127]
31
ꢀꢀꢀꢀ
硬度调整旋钮
[0128]
32
ꢀꢀꢀꢀ
凸轮机构
[0129]
321
ꢀꢀꢀ
第一凸轮槽
[0130]
322
ꢀꢀꢀ
凸轮环
[0131]
325
ꢀꢀꢀ
旋钮卡合槽
[0132]
326
ꢀꢀꢀ
旋钮卡合部
[0133]
33
ꢀꢀꢀꢀ
轴环
[0134]
34
ꢀꢀꢀꢀ
护套固定部
[0135]
341
ꢀꢀꢀ
固定螺钉
[0136]
342
ꢀꢀꢀ
护套固定环
[0137]
345
ꢀꢀꢀ
调整孔
[0138]
35
ꢀꢀꢀꢀ
导向架
[0139]
352
ꢀꢀꢀ
第二凸轮槽
[0140]
355
ꢀꢀꢀ
滑动槽
[0141]
36
ꢀꢀꢀꢀ
从动体
[0142]
361
ꢀꢀꢀ
金属丝保持部
[0143]
362
ꢀꢀꢀ
丝孔
[0144]
363
ꢀꢀꢀ
金属丝狭缝
[0145]
365
ꢀꢀꢀ
凸轮销
[0146]
40
ꢀꢀꢀꢀ
硬度调整线
[0147]
41
ꢀꢀꢀꢀ
硬度调整护套
[0148]
42
ꢀꢀꢀꢀ
连接线
[0149]
421
ꢀꢀꢀ
护套接收件
[0150]
425
ꢀꢀꢀ
固定螺钉孔
[0151]
44
ꢀꢀꢀꢀ
硬度调整金属丝
[0152]
441
ꢀꢀꢀ
止动构件
[0153]
46
ꢀꢀꢀꢀ
连结件
[0154]
47
ꢀꢀꢀꢀ
前端锁定件
[0155]
471
ꢀꢀꢀ
锁定突起
[0156]
475
ꢀꢀꢀ
固定孔
[0157]
48
ꢀꢀꢀꢀ
连接管
[0158]
481
ꢀꢀꢀ
锁紧件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