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


背景技术:

2.消毒柜是一种通过紫外线、臭氧或高温等方式对其内部的放置物进行消毒的消毒设备,其尤为常见出现在餐饮店内,主要为碗筷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从而为人们就餐健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3.但是,针对于采用高温消毒方式的消毒柜,虽消毒方式较为环保,若碗筷中夹杂较多的水液,即使碗筷进行高温消毒烘干后,水液也可能在碗筷的表面留下水渍或痕迹,这导致在食客使用碗筷时,降低了食客的观感及使用体验。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包括消毒柜主体,所述消毒柜主体的内部安装有两组盛放板件,所述消毒柜主体的一侧焊接有装置外壳,所述消毒柜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往复电机,所述往复电机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通过轴承插设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轴承穿过消毒柜主体延伸至消毒柜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消毒柜主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齿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表面通过对向螺纹对称套设有推送板,两组所述推送板均置于一组盛放板件的内部,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通过轴承插设有轴杆,所述轴杆的一端通过轴承插设在消毒柜主体的表面,所述轴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轴杆的表面套接有第四齿轮,所述消毒柜主体的一侧通过轴承均匀插设有四组第二传动杆,四组所述第二传动杆均置于另一组盛放板件的内部,四组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均穿过消毒柜主体的表面延伸至消毒柜主体的内部,四组所述第二传动杆置于消毒柜主体内部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消毒柜主体的内壁相连接,四组所述第二传动杆的表面均套接有第五齿轮,四组所述第五齿轮均与第四齿轮相啮合,四组所述第二传动杆的表面皆均匀铰接有拨片。
9.进一步地,两组所述推送板的纵截面均呈梯形,两组所述推送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呈斜坡状。
10.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柜主体的内部开设有集水仓,所述消毒柜主体的表面插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集水仓相连通,所述消毒柜主体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消毒柜主体通过表面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有锁定杆。
11.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拨片与第二传动杆相铰接的铰接轴上均套设有扭力弹簧,每组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杆、拨片相连接。
12.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拨片的表面均胶合有橡胶套,每组所述橡胶套的厚度均为两毫米。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为消毒柜提供了一种加快消毒柜中碗筷烘干的处理方式,由此种方式能够尽可能的避免过多的水液残留沾附在碗筷的表面,从而消毒柜在对其内部的碗筷进行高温消毒烘干时,较大限度的在加快烘干时效,同时减少了因残留水液过多导致烘干后留下水渍痕迹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消毒柜主体;2、盛放板件;3、装置外壳;4、往复电机;5、第一齿轮;6、第一传动杆;7、第二齿轮;8、推送板;9、集水仓;10、排水管;11、锁定杆;12、轴杆;13、第三齿轮;14、第四齿轮;15、第二传动杆;16、第五齿轮;17、拨片;18、扭力弹簧;19、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包括消毒柜主体1,消毒柜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两组盛放板件2,消毒柜主体1的一侧焊接有装置外壳3,消毒柜主体1的一侧安装
有往复电机4,往复电机4的输出端套接有第一齿轮5,装置外壳3的内部通过轴承插设有第一传动杆6,第一传动杆6的一端通过轴承穿过消毒柜主体1延伸至消毒柜主体1的内部,第一传动杆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消毒柜主体1的内壁相连接,第一传动杆6的表面套接有第二齿轮7。
26.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启动往复电机4时,往复电机4输出端所套接的第一齿轮5会传动第二齿轮7转动,从而第二齿轮7所连的第一传动杆6随之旋转,在第一齿轮5及第一传动杆6所带来的传动下,消毒柜主体1的内部其他部件得以获得动力,为消毒柜主体1内部所储存的碗筷进行拨动,通过拨动可使碗筷表面残留的水液尽可能掉落,从而达到加速消毒柜主体1内部所呈碗筷烘干的目的。
27.具体的,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5相啮合,第二齿轮7的表面通过对向螺纹对称套设有推送板8,两组推送板8均置于一组盛放板件2的内部,装置外壳3的内部通过轴承插设有轴杆12,轴杆12的一端通过轴承插设在消毒柜主体1的表面,轴杆1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齿轮13,第三齿轮13与第一齿轮5相啮合,轴杆12的表面套接有第四齿轮14,消毒柜主体1的一侧通过轴承均匀插设有四组第二传动杆15,四组第二传动杆15均置于另一组盛放板件2的内部,四组第二传动杆15的一端均穿过消毒柜主体1的表面延伸至消毒柜主体1的内部,四组第二传动杆15置于消毒柜主体1内部的一端均通过轴承与消毒柜主体1的内壁相连接,四组第二传动杆15的表面均套接有第五齿轮16,四组第五齿轮16均与第四齿轮14相啮合,四组第二传动杆15的表面皆均匀铰接有拨片17。
28.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传动杆6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对向螺纹套设在其表面的两组推送板8相互靠近,从而下部盛放板件2中所放置的碗得以被挤动,在挤动的过程中各组碗相互接触,以此获得动力,尽可能的使碗中残留的水液流淌出碗外,同时第一齿轮5会传动套接在轴杆12表面的第三齿轮13转动,从而轴杆12在转动的状态下带动第四齿轮14旋转,第四齿轮14通过各组第五齿轮16传动第二传动杆15旋转,各组第二传动杆15表面的拨片17随即跟随第二传动杆15转动,通过各组拨片17的转动可对上部盛放板件2中所放置的筷勺进行传动,使之翻转,以此种方式使筷勺缝隙间所残留的水液掉落,从而达到辅助消毒柜主体1加速烘干的目的。
29.具体的,两组推送板8的纵截面均呈梯形,两组推送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呈斜坡状。
30.本实施例中,该结构使得当两组推送板8受传动相互靠近对碗进行推挤聚拢的过程中,通过斜坡面的设立能够一定程度的保证两组推送板8更加稳定的对碗进行推动,改变了作用力的方向,尽可能避免了碗因推送板8是平面导致无法相互挤动的情况发生。
31.具体的,消毒柜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集水仓9,消毒柜主体1的表面插接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的一端与集水仓9相连通,消毒柜主体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消毒柜主体1通过表面开设的滑槽滑动连接有锁定杆11。
32.本实施例中,该结构使得两组盛放板件2中所放置的碗筷因运动而掉落的水液能够聚集在集水仓9内,并通过与集水仓9对接的排水管10排出,从而减少了消毒柜主体1对其内部水液烘干的含水量,而当用户使用消毒柜主体1完成消毒烘干作业后,用户可推动锁定杆11沿滑槽向下移动,锁定杆11的移动会挤压排水管10形变,以此来达到堵塞排水管10,为消毒柜主体1内部带来密闭的效果。
33.具体的,每组拨片17与第二传动杆15相铰接的铰接轴上均套设有扭力弹簧18,每组扭力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杆15、拨片17相连接。
34.本实施例中,该结构使得当各组拨片17受传动旋转对盛放板件2中的筷勺进行推动运动时,筷勺与拨片17接触导致拨片17沿其与第二传动杆15相铰接的铰接轴转动,因此扭力弹簧18受力发生形变,而当拨片17失去作用力后,受扭力弹簧18的回弹力拨片17可重新复位,由此以增强拨片17对筷勺传导的效果更趋稳定。
35.具体的,每组拨片17的表面均胶合有橡胶套19,每组橡胶套19的厚度均为两毫米。
36.本实施例中,该结构使得当拨片17与筷勺接触时,通过橡胶套19间隔,避免了因拨片17过硬对筷勺造成划痕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