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血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


背景技术:

2.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5849804u公开了一种输血袋,包括输血袋本体,所述输血袋本体由顶部的方形袋体和底部的三角形袋肩组成;所述方形袋体与所述三角形袋肩交接处为圆弧状结构,所述方形袋体顶部的两个拐角为圆角。所述输血袋本体底部为三角形结构,这样输血袋底端的界面相对于输血口就会大大减小,即使输血袋内的剩余血液很少时,血液界面也会相对较厚,这样就会有利于输血袋内的血液流入到输血管内,有效减少了输血后滞留袋内的血液量,减少了血液浪费。
3.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针头插口输血袋上的针头插口一般为直筒型,这样因为输血器针头有固定的的要求,针尖部位容易接触到输血袋,输血袋材质比较薄,有刺破的风险,一旦刺破,破坏了无菌环境,不能为患者输注,造成血液的浪费,也会影响患者治疗;另一方面,输血袋一般在使用时需要通过顶部的挂环挂接在医用吊架上,由于输血袋上不具备紧固功能,那么会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医用吊架上的输血袋发生剧烈晃动,进而易造成输血管与输血袋之间发生脱落,从而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影响病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包括设置在输血袋体底部的输血机构,所述输血袋体的背面设有紧固机构,且输血机构包括密封连通在输血袋体底部的针头插口、密封连通在针头插口底部的输血针管、密封连通在输血针管一端的微型血液过滤器和密封连通在微型血液过滤器一侧的输血管。
7.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在输血袋体背面外壁的塑料块、开设在塑料块背面内壁的滑槽、双向螺杆、依次螺接在双向螺杆两个相反螺纹端的两个滑杆和固定在两个滑杆相对一侧外壁的两个c型板。
8.优选的,所述双向螺杆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滑槽的两侧内壁连接,且双向螺杆的一端外壁固定有位于塑料块外的旋转头。
9.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杆的外壁均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且两个c型板对称设置。
10.优选的,所述输血袋体的顶部外壁粘接有挂环,且输血袋体的底部依次密封连通有采需管和配血管。
11.优选的,所述输血袋体的正面外壁固定有透明插盒,且透明插盒内插放有标签卡片。
12.优选的,所述输血袋体的正面外壁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刻度线,且输血袋体为透明
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设置有输血机构,通过将针头插口的形状设置成上粗下长的类型使得输血针管在插入时能够规避输血袋体被刺破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并且还通过微型血液过滤器能够防止输血袋本体内的血液未及时输完产生的血块进入患者体内;
15.2、设置有紧固机构能够将整个输血袋体稳定的夹持固定在不同型号的医用吊架上,进而降低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医用吊架上的输血袋发生剧烈晃动情况发生的概率,从而不易造成输血管与输血袋体之间发生脱落;
16.综上所述:该输血袋通过输血机构和紧固机构的配合使用能够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有利于病人的安全,提高了整个输血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中输血机构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中紧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输血袋体、2输血机构、3紧固机构、4挂环、5采需管、6配血管、7透明插盒、8标签卡片、9刻度线、201针头插口、202输血针管、203微型血液过滤器、204输血管、301塑料块、302滑槽、303双向螺杆、304滑杆、305c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防刺破安全输血袋,包括设置在输血袋体1底部的输血机构2、紧固机构3、挂环4、采需管5、配血管6、透明插盒7、标签卡片8和等距离分布的刻度线9,所述挂环4粘接在输血袋体1的顶部外壁,且采需管5和配血管6依次密封连通在输血袋体1的底部,所述透明插盒7固定在输血袋体1的正面外壁,且标签卡片8插放在透明插盒7内,通过标签卡片8方便在每个输血袋体1上记录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所述等距离分布的刻度线9均设在输血袋体1的正面外壁,且输血袋体1为透明结构,这样设计方便医护人员观察输血袋体1内血液的剂量;
24.所述输血机构2由密封连通在输血袋体1底部的针头插口201、密封连通在针头插口201底部的输血针管202、密封连通在输血针管202一端的微型血液过滤器203和密封连通在微型血液过滤器203一侧的输血管204构成,设置有输血机构2,通过将针头插口201的形状设置成上粗下长的类型使得输血针管202在插入时能够规避输血袋体1被刺破而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并且还通过微型血液过滤器203能够防止输血袋本体内的血液未及时输完产生的血块进入患者体内;
25.所述紧固机构3设在输血袋体1的背面,且紧固机构3由固定在输血袋体1背面外壁
的塑料块301、开设在塑料块301背面内壁的滑槽302、双向螺杆303、依次螺接在双向螺杆303两个相反螺纹端的两个滑杆304和固定在两个滑杆304相对一侧外壁的两个c型板305构成,所述双向螺杆303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滑槽302的两侧内壁连接,且双向螺杆303的一端外壁固定有位于塑料块301外的旋转头,所述双向螺杆303通过两个轴承分别与滑槽302的两侧内壁连接,且双向螺杆303的一端外壁固定有位于塑料块301外的旋转头,设置有紧固机构3能够将整个输血袋体1稳定的夹持固定在不同型号的医用吊架上,进而降低了由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医用吊架上的输血袋发生剧烈晃动情况发生的概率,从而不易造成输血管204与输血袋体1之间发生脱落。
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利用挂环4将输血袋体1挂在医用吊架上,然后医护人员转动旋转头带动双向螺杆303转动,在滑槽302的限位下使得螺接在双向螺杆303两个相反螺纹端的两个滑杆304带动两个c型板305相互靠近将整个输血袋体1稳定的夹持固定在医用吊架上,然后医护人员将输血针管202插进针头插口201上完成密封连接,最后利用输血管204完成输血工作。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