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医疗 专利正文
一种俯卧位减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俯卧位减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俯卧位减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俯卧位通气在2017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重症医学协会/美国重症医学协会共同发布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n dysfunction syndrome,ards)管理指南在成人ards的机械通气指南中提出,强烈推荐对重度ards患者实施每日大于的12小时俯卧位通气治疗。
3.压力性损伤是俯卧位通气治疗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5.7%,主要为ⅰ期和/或2期,其中在营养不良或长时间俯卧位通气患者中更高发。因此,有效降低俯卧位通气导致的压力性损伤是临床的迫切需求。
4.当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软枕、凝胶垫垫于骨突处或薄型软质泡沫硅覆盖于胶骨突处,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俯卧位治疗中皮肤特别容易压伤,在临床上现在就是垫垫圈、垫枕头或者垫被子,患者经常出现皮肤压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俯卧位减压装置。
6.一种俯卧位减压装置,气囊单元包括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第三气囊单元及第四气囊单元,单元格阀门包括:第一开关阀门、第二开关阀门、第三开关阀门及第四开关阀门,单元格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及第四传感器,单元格管道包括:第一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第三气体管道及第四气体管道,气泵连接控制器,气泵的输出管道连接总管道,总管道分别连接单元格管道,控制器分别连接单元格控制器,单元格控制器连接单元格阀门,单元格阀门分别连接单元格管道,单元格管道分别与气囊单元连接,气囊单元与气囊单元之间间隔有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中放置医疗管道,第一气囊单元有独立的气囊,第一气囊单元连接第一传感器,第一气囊单元有气体管道接口,气体管道接口连接第一气体管道,第一气体管道连接第一开关阀门,第二气囊单元分别连接第二传感器、第二气体管道,第二气体管道连接第二开关阀门,第三气囊单元分别连接第三传感器、第三气体管道,第三气体管道连接第三开关阀门,第四气囊单元分别连接第四传感器、第四气体管道,第四气体管道连接第四开关阀门。
7.设置20个独立充积气软体的气囊单元。
8.气囊单元的高度能够不同,高低不同的气囊单元的厚度模拟人体的胸部轮廓。
9.第一气囊单元、第二气囊单元、第三气囊单元及第四气囊单元的结构相同。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是指在机械通气时将病人置于俯卧位,促进背部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以改善病人氧合状态的治疗性体位措施,可重复使用的俯卧位防压伤软垫(后面简称减压垫),ards患者需要行俯卧位通气时使用。
附图说明
11.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一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气囊单元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气囊单元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二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三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四示意图。
19.图中:底垫1,气囊单元2,第一通道3,第一传感器4,气体管道接口5,第一气体管道6,第一开关阀门7,第二传感器8,第二开关阀门9,第二气体管道10,第三气体管道11,第三开关阀门12,第四气体管道13,第四开关阀门14,第四传感器15,第三传感器16,头部圈17,第二通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1.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称元件、组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组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组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者组件。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23.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
24.为便于对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5.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件俯卧位减压置,气囊单元2包括第一气囊单元a、第二气囊单元b、第三气囊单元c及第四气囊单元d。单元格阀门包括:第一开关阀门7、第二开关阀门9、第三开关阀门12及第四开关阀门14。单元格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4、第二传感器8、第三传感器16及第四传感器15。单元格管道包括:第一气体管道6、第二气体管道10、第三气体管道11及第四气体管道13。
26.气泵连接控制器,气泵的输出管道连接总管道,总管道分别连接单元格管道,控制器分别连接单元格控制器,单元格控制器连接单元格阀门,单元格阀门分别连接单元格管道,单元格管道分别与气囊单元2连接。
27.一件俯卧位减压置,设置5x4=20个独立充积气软体的气囊单元2。
28.气囊单元2与气囊单元2之间间隔有第一通道3,第一通道3宽度为1cm~2cm,可选1.5cm,第一通道3中放置医疗管道。第一通道3构成网络,横、竖的第一通道3相通,便于布置医疗管道。
29.第一气囊单元a、第二气囊单元b、第三气囊单元c及第四气囊单元d的结构相同。
30.气囊单元2的厚度或者高度能够不同,高低不同的气囊单元2的构成模拟人体的胸部轮廓,增加舒适感。
31.第一气囊单元a有独立的气囊,第一气囊单元a连接第一传感器4,第一气囊单元a有气体管道接口5,气体管道接口5连接第一气体管道6,第一气体管道6连接第一开关阀门7,第二气囊单元b分别连接第二传感器8、第二气体管道10,第二气体管道10连接第二开关阀门9,第三气囊单元c分别连接第三传感器16、第三气体管道11,第三气体管道11连接第三开关阀门12,第四气囊单元d分别连接第四传感器15、第四气体管道13,第四气体管道13连接第四开关阀门14。
32.第一开关阀门7有泄气孔,关闭第一开关阀门7,第一气囊单元a通过第一开关阀门7的泄气孔排气,第一气囊单元a气囊中压力小于需要值,第一传感器4测到后,第一传感器4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分别连接单元格控制器,单元格控制器连接单元格阀门的第一开关阀门7,给信号使得第一开关阀门7开启,通过第一开关阀门7向第一气囊单元a的气囊中充气,达到需要的压力值。第一传感器4控制第一开关阀门7的开启和关闭,使得第一气囊单元a的气囊中压力产生变化。
33.或者气囊单元2中的第一气囊单元a、第二气囊单元b、第三气囊单元c及第四气囊单元d仅可泄压1个,以保证3个单元有效支持患者治疗体位。
34.控制器能够发出对单元格控制器的指令,单元格控制器根据单元格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单元格阀门,实现对底垫1上的气囊单元2分别控制,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局部皮肤有缓解压力的作用,不会持续受压,然后就不会出现皮肤问题。
35.控制器及单元格控制器采用现有要技术产品。单元格阀门有泄气孔,当单元格阀门启动时,单元格阀门的出气口对气囊单元2充气加压,当单元格阀门关闭时,停止充气加压,单元格阀门的排气孔泄气减压。
36.底垫1上铺垫透气的材质层遮布,材质层遮布具有吸水功能,材质层遮布可以一次使用,干净卫生。
37.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一件俯卧位减压置,其它结构如同实施例1,底垫1的中上部有头部圈17,患者的头部能够放入头部圈17,患者的脖子部位有第二通道18,第二通道18的宽度为2cm~10cm,可选5cm。
38.实施例3:如图6所示,一件俯卧位减压置,其它结构如同实施例1,底垫1的中上部的气囊单元2包括第一气囊单元a、第二气囊单元b、第三气囊单元c及第四气囊单元d,第一气囊单元a、第二气囊单元b、第三气囊单元c及第四气囊单元d的中间有头部圈17,患者的头部能够放入头部圈17,患者的脖子部位有第二通道18,第二通道18的宽度为2cm~10cm,可选5cm。
39.实施例4:如图7所示,一件俯卧位减压置,其它结构如同上述实施例,气囊单元2可以任意组合,也可以设置(2~8)x(4~12)个独立充积气软体的气囊单元2(或者任意组合个
独立充积气软体的气囊单元2)。
40.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