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部曲度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2.颈椎病大多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而造成的,在治疗颈椎病时,通常会使用矫形装置来矫正用户的颈部曲度,现有的矫形装置一般用海绵或其他偏软材料对用户的颈椎进行支撑,如材质偏软则对颈椎的支撑不足,如材质偏硬则会影响使用的舒适度,矫形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矫形效果良好的颈部曲度矫形装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颈部曲度矫形装置,包括:枕头本体;多个顶撑件,活动设于所述枕头本体并依次排列;驱动件,与所述顶撑件相连,用于驱使所述顶撑件相对所述枕头本体运动而靠近或者远离用户的颈椎,所述驱动件能够调节所述顶撑件的运动距离而调整所述顶撑件作用于用户的颈椎的位置。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曲度矫形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以上结构的颈部曲度矫形装置于枕头本体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顶撑件,由驱动件驱使顶撑件靠近或者远离用户的颈椎,并且驱动件能够调节顶撑件的运动距离而调整顶撑件作用于颈椎的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或者用户的反馈而调整对颈椎矫形的幅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贴近于正常的颈椎的生理曲度,所述顶撑件的顶部具有接触曲面,所述驱动件能够驱使所述接触曲面运动至位于同一个双曲抛物面上,该双曲抛物面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既能够辅助用户的脊椎矫形至正常的生理曲度,又能够提升该颈部曲度矫形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撑件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顶撑件分别对应支撑于c2至c7的相邻两个颈椎骨之间,顶撑件能够撑开相邻两个颈椎骨之间的间隙,达到反弓矫形的目的。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撑件包括与所述驱动件相连的刚性连接部和与所述刚性连接部相连的柔性连接部,其中,柔性连接部与颈椎相接触,避免颈椎与顶撑件发生刚性碰撞而产生疼痛感,提升舒适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撑件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枕头本体内,所述驱动件为杆件,所述杆件的中部枢接于所述枕头本体,所述杆件的一端伸出于所述枕头本体之外,所述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撑件活动连接以驱使所述顶撑件上下滑动。其中,每个顶撑件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杆件,在使用时,可以手动驱使杆件上下摆动而使得顶撑件靠近或者远离颈椎,也可以外接电动的驱动装置来驱使各个顶撑件独立地升降运动,从
而根据每个颈椎骨的变形程度来进行矫形。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底座,所述杆件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杆件的端部与所述顶撑件枢接,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顶撑件上设有可在所述滑动槽内上下滑动并左右移动的导向部。当杆件向下摆动时,导向部在滑动槽内向上运动,同时,顶撑件相对支架在左右方向上产生微幅的偏移,通过控制杆件的向下摆动的幅度可控制顶撑件向上移动的距离。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本体上设有与颈椎的生理曲度相匹配的颈托部位,所述顶撑件与所述颈托部位相对。颈托部位对用户的颈椎具有被动矫形的作用,支撑件则对用户的颈椎具有主动矫形的作用,该颈部曲度矫形装置结合了主动矫形和被动矫形的功能,从而达到更佳的矫形效果。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用户的头部、颈部和背部同时支撑,所述枕头本体上设有位于所述颈托部位后方的头枕部位和位于所述颈托部位前方的背承部位,所述背承部位与所述颈托部位之间、所述颈托部位与所述头枕部位之间均圆弧过渡且相互连通。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用户的肩部也实现支撑,进一步提升使用的舒适度,所述背承部位具有两个分别沿左边延伸和沿右边延伸的肩部承托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枕头本体内设有与所述颈托部位和所述背承部位相对应的石墨烯加热装置。石墨烯加热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加热,将热量传递给用户的颈部、背部和肩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修复颈椎肌群,提高矫形效率。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曲度矫形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实施例移除枕头本体的枕套和填充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
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颈部曲度矫形装置,包括:枕头本体100;多个顶撑件200,活动设于枕头本体100并依次排列;驱动件300,与顶撑件200相连,用于驱使所述顶撑件200相对所述枕头本体100运动而靠近或者远离用户的颈椎,驱动件300能够调节顶撑件200的运动距离而调整顶撑件200作用于用户的颈椎的位置。参见图2,多个顶撑件200沿前后方向排列成一行,这里的前后方向与用户的颈椎骨的正常生理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25.以上结构的颈部曲度矫形装置于枕头本体100设置多个依次排列的顶撑件200,由驱动件300驱使顶撑件200靠近或者远离用户的颈椎,各个顶撑件200的移动相互独立,驱动件300能够调节顶撑件200的运动距离而调整顶撑件200作用于颈椎的位置,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或者用户的反馈而调整对颈椎矫形的幅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贴近于正常的颈椎的生理曲度,顶撑件200的顶部具有接触曲面210,驱动件300能够驱使接触曲面210运动至位于同一个双曲抛物面上,该双曲抛物面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既能够辅助用户的脊椎矫形至正常的生理曲度,又能够提升该颈部曲度矫形装置的使用舒适度。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撑件200的数量为五个,五个顶撑件200分别对应支撑于c2至c7的相邻两个颈椎骨之间,即c2颈椎骨与c3颈椎骨之间、c3颈椎骨与c4颈椎骨之间、c4颈椎骨与c5颈椎骨之间、c5颈椎骨与c6颈椎骨之间以及c6颈椎骨与c7颈椎骨之间均配置有一个顶撑件200,从而使得顶撑件200能够撑开相邻两个颈椎骨之间的间隙,达到反弓矫形的目的。
28.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撑件200包括与驱动件300相连的刚性连接部201和与刚性连接部201相连的柔性连接部202,其中,柔性连接部202与颈椎相接触,避免颈椎与顶撑件200发生刚性碰撞而产生疼痛感,提升舒适度。另外,刚性连接部201可以为金属件或者塑料件等不容易变形的零部件,保障使用寿命。
29.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撑件200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枕头本体100内,驱动件300为杆件,杆件的中部枢接于枕头本体100,杆件的一端伸出于枕头本体100之外,杆件的另一端与顶撑件200活动连接以驱使顶撑件200上下滑动。其中,每个顶撑件200分别对应连接一个杆件,在使用时,可以手动驱使杆件上下摆动而使得顶撑件200靠近或者远离颈椎,也可以外接电动的驱动装置来驱使各个顶撑件200独立地升降运动,从而根据每个颈椎骨的变形程度来进行矫形。
30.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枕头本体100包括底座110,杆件枢接于底座110上,杆件的端部与顶撑件200枢接,底座110上设有支架120,支架120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滑动槽130,顶撑件200上设有可在滑动槽130内上下滑动并左右移动的导向部
220。当杆件向下摆动时,导向部220在滑动槽130内向上运动,同时,顶撑件200相对支架120在左右方向上产生微幅的偏移,通过控制杆件的向下摆动的幅度可控制顶撑件200向上移动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以下的方式:顶撑件200上设有枢轴,杆件的端部设有供枢轴穿过的活动穿孔,该活动穿孔的孔径大于枢轴的直径,当杆件向下摆动时,顶撑件200只作向上滑动,枢轴在活动穿孔内产生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
31.参见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底座110上设有枕套,枕套与底座110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顶撑件200位于容纳空间内部,顶撑件200上升时能够顶起枕套而与用户的颈椎相接触,为了提高舒适性,容纳空间内还填充有柔软且具有弹性的填充物,例如记忆海绵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顶撑件200还可以选着设置在枕头本体100的表面上。
32.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枕头本体100上设有与颈椎的生理曲度相匹配的颈托部位101,顶撑件200与颈托部位101相对。即使顶撑件200不作用于颈椎,颈托部位101对用户的颈椎具有被动矫形的作用,支撑件则对用户的颈椎具有主动矫形的作用,该颈部曲度矫形装置结合了主动矫形和被动矫形的功能,从而达到更佳的矫形效果。
33.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用户的头部、颈部和背部同时支撑,枕头本体100上设有位于颈托部位101后方的头枕部位102和位于颈托部位101前方的背承部位103,背承部位103与颈托部位101之间、颈托部位101与头枕部位102之间均圆弧过渡且相互连通,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用户的肩部也实现支撑,进一步提升使用的舒适度,背承部位103具有两个分别沿左边延伸和沿右边延伸的肩部承托部104。
35.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枕头本体100内设有与颈托部位101和背承部位103相对应的石墨烯加热装置400。石墨烯加热装置400能够实现快速加热,将热量传递给用户的颈部、背部和肩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修复颈椎肌群,提高矫形效率。
36.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