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用于容器的盖、以及盖和容器颈部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容器的盖、以及盖和容器颈部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盖,特别是设置有保持环的盖,所述保持环可以与容器颈部相关联,盖还设置有闭合元件,所述闭合元件在打开之后保持连接到保持环。根据本发明的盖特别地但不排他地适合于用于容纳液体物质的瓶。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容器的盖和容器颈部的组合。

背景技术

已知盖包括设置有内螺纹的杯形主体,所述内螺纹适合于与瓶的颈部的外螺纹接合。已知的盖还设置有借助于多个易破桥连接到杯形主体的防拆封环(tamper-evident ring)。当盖第一次打开时,杯形主体在易破桥接件破裂后与防拆封环分离。防拆封环保持与瓶的颈部相关联,而杯形主体可以被使用者拧开,从而使用者将杯形主体与瓶分开,以获得瓶的内容物。然后,可以将杯形主体旋回颈部,以再次封闭瓶。

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瓶变空后,使用者有意或无意地将杯形主体扔在地上,而瓶连同与其相关联的防拆封环被正确地扔进了垃圾桶中。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已提出设置有保持环和闭合元件的盖,所述保持环可以与瓶的颈部相关联,所述闭合元件借助于铰链连接到保持环。闭合元件可以围绕铰链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打开位置,使用者可以获得瓶的内容物,在所述闭合位置,闭合元件防止进入到瓶。铰链保持闭合元件与保持环相关联,并且因此保持闭合元件与瓶相关联,从而防止闭合元件独立于瓶被扔到地上的可能性。

US 9643762中公开了参照上述类型的具有铰链的盖的一个示例。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盖,所述盖包括用于保持与瓶的颈部相关联的防拆封环,以及借助于沿着第一切口线布置的多个易破元件连接到防拆封环的杯形主体。杯形主体也通过限定在第一切口线与一个或多个第二切口线之间的两个连接部分连接到防拆封环。杯形主体设置有内螺纹,以与瓶的颈部上的外螺纹接合。

当杯形主体已从颈部拧开并进入到打开位置时,与颈部保持相关联的防拆封环可以围绕颈部本身自由旋转。因此,当使用者从瓶的颈部饮用容纳在瓶中的液体,或将瓶中的液体倒入到玻璃杯中时,取决于此时杯形主体围绕颈部的角度位置,杯形主体可能会因重力而绕颈部旋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杯形主体可能会撞到正在饮用的使用者的脸部,或者被介于瓶的颈部和玻璃杯之间,这会妨碍液体供应到玻璃杯中。

已知的盖的其他示例在US 2012/285921、KR 101038894、US 2001/002661中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已知的盖,特别是包括保持环和闭合元件的盖,所述保持环用于保持与容器的颈部相关联,所述闭合元件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接带连接到保持环,使得闭合元件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容器的盖,其中,在打开位置,闭合元件意外撞击使用者的面部或阻碍容器中容纳的物质供应到玻璃或类似物的风险降低。

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类型的容器的盖,所述盖可以容易地生产。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容器的盖,所述盖包括:

-保持环,用于保持与容器的颈部相关联;

-闭合元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个连接带,用于使闭合元件即使在打开位置也能保持连接到保持环;

其中,所述保持环包括适合于与颈部接合以防止保持环被拉离颈部的接合装置,接合装置包括朝向保持环的内侧延伸的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第一接合装置具有不同于第二接合装置的形状,以便在打开位置与颈部接触,以阻碍保持环围绕颈部的旋转。

由于具有与第一接合装置不同的形状并且在打开位置与颈部接触的第二接合装置,可以有效地阻碍保持环的旋转,并因此阻碍与其连接的闭合元件围绕容器的颈部旋转。实际上,当闭合元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接合装置通过摩擦联接到容器的颈部。这使得保持环更难以围绕容器的颈部自由旋转。连接到保持环的闭合元件的旋转也因此受到阻碍。以这种方式,降低了当使用者将容器的颈部靠近他或她的嘴移动以直接从容器中饮用时闭合元件可能旋转直到其撞击到使用者面部的风险。类似地,降低了如果容器用于将容纳在其中的液体倒入玻璃杯或类似物中,则闭合元件可能旋转到介于玻璃杯和液体流之间的不期望位置的风险。

第二接合装置可以被构造为在打开位置与颈部保持一定距离。这可以防止保持环和容器的颈部之间产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过度摩擦。

第一接合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元件。

第二接合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元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与第二接合元件相比,第一接合元件从保持环朝向闭合元件延伸更多。

以这种方式,在打开位置,第一接合元件可以通过摩擦与容器的颈部接合,而在相同位置,第二接合元件不触碰容器的颈部。

特别地,在打开位置,第一接合元件被构造为与容器的颈部的环形突起接触。

在颈部的环形突起和第一接合元件之间,在打开位置,产生摩擦,该摩擦阻碍保持环围绕颈部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元件包括具有抵靠表面的保持部分,所述抵靠表面适合于在闭合元件第一次被带入到打开位置之前与颈部的环形突起接触,以防止保持环从颈部拉离。

特别地,抵靠表面可以被构造为与颈部的面向容器主体的环形突起的表面接合。

保持部分可以具有大体上成形为倒三角形的截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元件包括从保持部分朝向闭合元件延伸的定心部分。

定心部分可以被构造为在闭合元件第一次被带入到打开位置之前与颈部接合,特别是与环形突起接合,以保持该保持环相对于颈部定心。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元件包括布置在比保持部分更靠近闭合元件的位置中的防旋转附件。

防旋转附件可以特别地被构造为沿着环形突起的最大直径区域与颈部的环形突起接合。

防旋转附件可以从定心部分朝向闭合元件延伸。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元件包括保持部分,如果需要的话包括定心部分,它们可以与第一接合元件的对应部分相同。

相反地,第二接合元件不具有防旋转附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元件和第二接合元件成形为从保持环的布置在保持环的相对于闭合元件的相对侧处的边缘区域延伸的相应突片,所述相应突片在保持环内侧朝向闭合元件弯曲。

这使得第一接合元件和第二接合元件易于制造,因为可以使用与用于制造传统盖的模具类似的模具来制造它们,传统盖的保持环设置有弯曲突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装置包括围绕保持环的中心轴线分布的多个第一接合元件。

第二接合装置可以包括围绕保持环的中心轴线分布的多个第二接合元件。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接合元件,可以有效地防止保持环围绕颈部旋转。第一接合元件在打开位置与颈部相互作用,从而在围绕中心轴线分布的多个区域中产生抵抗保持环旋转的摩擦。这允许保持环稳定地保持在预定角度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容器的盖和容器颈部的组合,其中,盖包括:

-保持环,用于保持与容器的颈部相关联;

-闭合元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个连接带,用于使闭合元件即使在所述打开位置也能保持连接到保持环;

并且其中,保持环包括适合于与颈部接合以防止保持环被拉离颈部的接合装置,接合装置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通过摩擦与颈部接合。

接合装置阻碍保持环旋转,并因此阻碍连接到保持环的闭合元件围绕颈部旋转。

实际上,颈部和接合装置之间产生的摩擦,使得只有在向盖施加足够的力的情况下才能使保持环围绕颈部旋转。简单的重力不允许保持环围绕颈部旋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接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元件,第一接合元件被构造为在打开位置与颈部的环形突起接触。

阻碍保持环在打开位置自由旋转的摩擦产生在第一接合元件和环形突起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的盖,所述盖包括:

-保持环,用于保持与容器的颈部相关联,保持环围绕中心轴线延伸;

-闭合元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个连接带,用于使闭合元件即使在打开位置也能保持连接到保持环;

其中,保持环包括适合于与颈部接合以防止保持环被拉离颈部的接合装置,接合装置包括朝向保持环的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接合元件和多个第二接合元件,第一接合元件的形状不同于第二接合元件,其中,第一接合元件中的每个和第二接合元件中的每个包括:

-保持部分,通过抵靠表面界定,适合于抵靠颈部的环形突起,以防止保持环从所述颈部移除;

-定心部分,从抵靠表面突出,以用于在闭合元件第一次被带入到打开位置之前与颈部接合,从而保持对应的保持部分相对于颈部定心;

并且其中,第一接合装置中的每个还包括防旋转附件,所述防旋转附件用于在打开位置接触颈部,以阻碍保持环围绕颈部的旋转,定心部分介于保持部分和防旋转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容器的盖和容器颈部的组合,其中,盖包括:

-保持环,用于保持与容器的颈部相关联,保持环围绕中心轴线延伸;

-闭合元件,可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

-至少一个连接带,用于使闭合元件即使在打开位置也能保持连接到保持环;

其中,保持环包括适合于与颈部接合以防止保持环被拉离颈部的接合装置,接合装置包括围绕中心轴线分布的多个第一接合元件和多个第二接合元件,第一接合元件的形状不同于第二接合元件,其中,第一接合元件中的每个包括防旋转附件,所述防旋转附件用于在打开位置接触颈部,从而阻碍保持环围绕颈部旋转。

在打开位置中,围绕保持环的中心轴线分布的第一接合元件确保在保持环和颈部之间产生摩擦,该摩擦足以防止保持环围绕颈部自由旋转。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非限制性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是准备施加在容器上的盖的透视图,盖包括通过多个易破桥接件仍彼此联接的闭合元件和保持环;

图2是应用于容器颈部的图1的盖的侧视图,其中,闭合元件处于闭合位置并且易破桥接件仍完好无损;

图3是图2的盖和颈部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平面的截面图;

图5是图4的细节A的放大图;

图6是与图5相似的放大图,其示出了沿着图3的VI-VI平面的截面的细节;

图7是与图5相似的放大图,其涉及闭合元件处于闭合位置并且易破桥接件已经破裂的构造;

图8是在图7的构造中与图6相似的放大图;

图9是施加在颈部上的盖的侧视图,其中,闭合元件处于闭合位置并且易破桥接件破裂;

图10是施加在颈部上的盖的透视图,其中,闭合元件处于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盖1,所述盖用于闭合容器,特别是用于闭合容纳诸如饮料的液体物质的瓶。盖1由聚合材料制成。任何适合于模制的聚合材料都可以用于获得盖1。特别地,盖可以借助于注射模制或压缩模制来生产。

盖1在图2中被示出为其中盖1被施加到容器的颈部2的构造。容器包括未在图中示出的主体。

盖1包括用于保持锚定到颈部2的保持环3。盖1还包括闭合元件4,所述闭合元件可以由使用者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如图4所示,在闭合位置,闭合元件4关闭由颈部2围绕的开口5,使得容纳在容器中的物质不能出来。在打开位置,闭合元件4远离颈部2,以允许存在于容器中的物质流出。

如图4所示,闭合元件4具有围绕轴线Z延伸的侧壁6。闭合元件4还包括横向壁7,该横向壁在侧壁6的一端处横向于轴线Z、特别是垂直于轴线Z延伸,以闭合该端。横向壁7可以是平坦的,然而其他形状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所示的示例中,横向壁7在平面图中具有大体上圆形的形状。

横向壁7在其内表面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借助于所述固定装置可以将闭合元件4可移除地固定到颈部2。如图4所示,固定装置可以包括例如内螺纹10,该内螺纹用于与制成于颈部2上的外螺纹11接合。

侧壁6可以在联接区域8处联接到横向壁7,在所示的示例中,所述联接区域成形为圆形边缘。

侧壁6可以设置有多个滚花线9,所述滚花线分布在侧壁6的外表面上并平行于轴线Z。在所示的示例中,滚花线9也在联接区域8中延伸。然而,由于滚花线9可以不存在于联接区域8,因此这种情况不是必需的。

滚花线9允许使用者更牢固地抓握闭合元件4,以将其施加到颈部2上或将其从颈部2移除,特别是分别通过将闭合元件4拧到颈部2上以及从颈部2拧开闭合元件4。滚花线9还允许通过布置为用于将盖1施加到颈部2上的封盖机的心轴对盖1改进的抓握。

图4所示的密封唇12可以从横向壁7的面向盖1的内侧的表面突出。例如具有环形形状的密封唇12适合于与颈部2的内表面接合,以防止容纳在容器中的物质泄漏,或者以防止该物质被外部物质污染。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闭合位置中在闭合元件4和保持环3之间限定了分离线14,闭合元件4能沿着所述分离线与保持环3分离。

分离线14可以在盖1从盖在形成该盖的模具中取出之后借助于对盖执行的切割操作来获得。

分离线14可以在平面中延伸,所述平面在闭合元件4的闭合位置横向于轴线Z、特别是垂直于轴线Z布置。然而,这种构造不是必需的,分离线14甚至可以延伸在不平坦的表面上。

沿着分离线14可以设置多个易破桥接件15,该易破桥接件适合于在闭合元件4第一次被带入到打开位置时破裂,从而,如果被盖1闭合的容器曾经被打开过,则示意使用者。

分离线14围绕轴线Z具有小于360°的周向范围,从而在闭合元件4和保持环3之间保持限定铰链结构16,闭合元件4借助于铰链结构保持连接到保持环3,即使在打开位置也是如此。更具体地,闭合元件4可以借助于围绕铰链结构16的旋转运动或旋转-平移运动而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示的示例中,铰链结构16包括两个连接带17,这些连接带在图2和图10中可见,连接带将闭合元件4连接到保持环3。

如图2所示,两个连接带17中的一个连接带17a限定在分离线14的一端与中间切口线18之间。中间切口线介于分离线14的两端之间,并且可以包括与分离线14对齐的第一段19、相对于分离线14更靠近保持环3的第二段20、以及将第一段19联接到第二段20的联接段21。第一段19和第二段20可以位于彼此平行的平面中。第一段19可以位于通过分离线14限定的同一平面中。联接段21相对于轴线Z倾斜定位,以将第一段19联接到第二段20。因此,中间切口线18可以具有“S”或“Z”的形状。连接带17a限定在分离线14的距中间切口线18最近的端部与中间切口线18的第二段20之间。

另一个连接带17b限定在中间切口线18(更准确地,中间切口线18的第一段19)与从分离线14的另一端延伸的另一切口线22之间。另一切口线22可以包括段23,该段位于与通过分离线14限定的平面平行的平面中,例如位于第二段20所在的同一平面中。另一切口线22还可以包括将段23联接到分离线18的另一段24。另一切口线22可以具有“L”形状。

在闭合元件4的闭合位置,如果假定盖1被施加到其上的容器搁置在大体上水平的搁置表面上,则上述连接带17位于大体上水平的位置。当闭合元件4移动到打开位置时,连接带17变形,远离保持环3移动,从而允许闭合元件4从颈部2移除,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所述闭合元件布置在横向壁7面向容器的主体的位置,如图10所示。

图2和图10所示的铰链结构16仅是闭合元件4可以如何连接到保持环3的示例。闭合元件4也能以其他方式连接到保持环3,例如借助于包括单个连接带或者包括由平行于轴线Z延伸的线界定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带的铰链结构。换言之,闭合元件4还可以借助于与图2和图10所示的铰链结构不同的铰链结构16连接到保持环3。

如图1和图2所示,闭合元件4的侧壁6和保持环3在闭合位置限定围绕轴线Z延伸的裙部25。在闭合位置中保持环3与侧壁6同心。

裙部25可以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形状。更详细地,裙部25可以具有包括大部分侧壁6的圆柱形部分,以及朝向保持环2的自由边缘26延伸的外展部分。台阶27可以介于圆柱形部分和裙部25的外展部分之间。在所示的示例中,台阶27在侧壁6中制成为靠近分离线14。

裙部25的外展部分包括保持环3和可能的侧壁6的一小部分。

保持环3通过外表面28界定,该外表面可以为大体上截头圆锥形。

如图4所示,颈部2可以包括套环29,容器的主体(未示出)在所述环圈下方延伸。套环29可以布置成与处理容器的机器的输送元件接合,以用于在机器内部输送容器。

颈部2包括环形突起30,所述环形突起围绕颈部2的纵向轴线在外螺纹11下方延伸,更准确地,位于外螺纹11和套环29之间的位置。

如图4所示,保持环3包括适合于与颈部2接合的接合装置,以保持锚定到颈部2的保持环3,从而防止当闭合元件4被带入到打开位置时保持环3从颈部2移除。接合装置包括朝向保持环3的内侧延伸的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二接合装置。

第一接合装置可以包括设置在保持环3的内侧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接合元件31。更具体地,在所示的示例中,设置多个第一接合元件31,所述多个第一接合元件围绕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Z1例如以规则方式分布,也就是说,等角度地间隔开。在闭合位置中,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Z1与侧壁6的轴线Z重合。

第二接合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接合元件32,更准确地,多个第二接合元件32,所述第二接合元件布置在保持环3的内侧。第二接合元件32可以围绕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以规则方式分布,也就是说,等角度地间隔开。

如图1所示,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可以围绕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以交替方式分布。换言之,每个第一接合元件31可以介于两个第二接合元件32之间,反之亦然。

在所示的示例中,如图5和图6中更清楚可见的,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成形为从保持环3的边缘区域33朝向盖1的内侧延伸的相应突片。边缘区域33在保持环3的相对于分离线14的相对的侧处靠近自由边缘26布置。突片朝向盖1的内侧弯曲。更详细地,每个突片具有锚固端和自由端,所述锚固端在边缘区域33中连接到保持环3的主体37,所述自由端与锚固端相对并面向分离线14。

通过在形成盖1的其他部分的同一模具中模制而获得上述突片。当盖1从模具中取出时,突片可以已经向盖1的内侧弯曲,或者它们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盖1的外侧。在后一种情况下,在盖1从模具中取出后,在特殊的折弯机中,将突片朝向盖1的内侧弯曲。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二者可以包括适合于保持与颈部2相关联的保持环3的保持部分34。为此目的,保持部分34通过适合于抵靠颈部2的环形突起30的抵靠表面35界定。抵靠表面35特别适合于抵靠止动表面36,止动表面朝向容器的主体界定环形突起30,也就是说,朝向套环29。

抵靠表面35可以是大体上平坦的。抵靠表面35横向于中心轴线Z1、例如垂直于中心轴线Z1延伸。

止动表面36也可以是大体上平坦的。止动表面36可以横向于中心轴线Z1、特别是垂直于中心轴线延伸。

保持部分34特别地被构造为当闭合元件4第一次被带入到打开位置时与环形突起30相互作用。当使用者拧开闭合元件4以将其从颈部2移除时,闭合元件4开始沿着颈部2远离容器的主体上升。保持环3最初处于图5和图6的位置,在所述位置,保持部分34距环形突起30一距离。通过连接带17且通过易破桥接件15(仍完好无损)二者连接到闭合元件4的保持环3最初与闭合元件4一起远离容器的主体移动。当保持部分34抵靠环形突起30时,或更准确地,当抵靠表面35抵靠在止动表面36上时,保持环3不能再远离容器的主体移动。相比之下,由于闭合元件4继续被拧开,因此易破桥接件15受到导致其破裂的拉应力。这使得可以从颈部2完全拧开闭合元件4,然后旋转闭合元件4以将其带入到打开位置。

此外,如果在闭合元件4再次施加到颈部2上之后将所述闭合元件带入到打开位置时,闭合元件4被过度向上拉(也就是说,远离容器的主体),保持部分34再次抵靠在环形突起30上,从而防止保持环3从颈部2移除,从而防止盖1与容器完全分离。

保持部分34可以具有大体上三角形的形状。特别地,保持部分34可以大致具有倒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锚固端连接到保持环3的主体37,而三角形的底部限定了抵靠表面35。

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还可以包括定心部分38,所述定心部分从保持部分34朝向分离线14突出。定心部分38适合于在闭合元件4通过破坏易破桥接件15与保持环3分离之前而与颈部2接合,特别是与环形突起30接合。由于定心部分38允许保持部分34在闭合元件4第一次被带入到打开位置之前相对于颈部2保持定心,因此定心部分具有定心功能。因为定心部分38防止保持部分34“倾翻”,也就是说,防止围绕相应突片的锚固端朝向颈部2旋转,所以定心部分还具有防倾翻功能。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当第一次拧开闭合元件4时,保持部分34会不适当地与颈部2接合,例如没有抵靠止动表面36,从而不能保证破坏易破桥接件15。

定心部分38可以被配置为与环形突起30的相对于保持环的中心轴线面向相反方向的侧表面接合,也就是说,从颈部2面向外。在该表面处,环形突起30的外径可以最大。

定心部分38在径向方向上的平均厚度可以小于保持部分34的平均厚度。

定心部分38的径向厚度可以从保持部分34朝向闭合元件4增大,以这样的方式,定心部分38通过面向环形突起30的倾斜表面界定,所述表面朝向环形突起30倾斜。

第一接合元件31还各自包括防旋转附件39,当闭合元件4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防旋转附件适合于阻碍保持环3的旋转,并因此阻碍与其连接的闭合元件4围绕颈部2的旋转。为此目的,当闭合元件4处于打开位置时,防旋转附件39被构造为通过摩擦与颈部2联接,例如与环形突起30联接。防旋转附件39和颈部2之间产生的摩擦使得盖1难以例如仅在重力作用下围绕颈部2自由旋转。

在图6和图8中详细示出的防旋转附件39在第一接合元件31的自由端处朝向闭合元件4突出,也就是说,在第一接合元件31联接到保持环3的主体37处的锚固端的相对端处。在所示的示例中,防旋转附件39从定心部分38朝向闭合元件4突出。

防旋转附件39通过内表面40界定,所述内表面在使用中面向颈部2。内表面40可以是与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Z1同轴的圆柱形表面。更准确地,当防旋转附件39与颈部2接合时,内表面40可以具有圆柱形形状。

防旋转附件39还具有端部41,该端部在面对颈部2的区域中可以是圆形的。端部41在相对于定心部分38的相反侧上界定防旋转附件39。

在所示的示例中,防旋转附件39具有在相对于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的径向方向上测量的厚度,其厚度小于定心部分38的径向厚度。然而,这种情况不是必需的,并且防旋转附件39的径向厚度甚至可以等于定心部分38的径向厚度。

在所示的示例中,如图1中可见的,围绕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Z1,防旋转附件39大体上具有与保持部分34和定心部分38相同的角幅度。然而,这种情况不是必需的,并且在未示出的替代实施方式中,防旋转附件39的角幅度可以小于定心部分38的角幅度。

第二接合元件32不包括防旋转附件39,即,每个第二接合元件32没有防旋转附件39。因此,每个第一接合元件31朝向分离线14延伸,也就是说,朝向闭合元件4,比每个第二接合元件32延伸得更远。换言之,第一接合元件31具有沿着平行于保持环3的中心轴线Z1的方向测量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接合元件32的轴向长度。

在模具内生产后,盖1可以经受连续的操作,例如切割操作,借助于这些操作可以获得分离线14,以及如果存在的话,获得中间切口线18和另一切口线22。此外,如果限定接合元件31、32的突片尚未形成在已经朝向盖1的内侧弯曲的位置,则盖1可以经受用于朝向所述突片内侧弯曲的弯曲操作。

在这一点上,可以借助于传统的封盖机将盖1施加到已经填充有所需物质的容器的颈部2上。

在已施加到颈部2上后,盖1处于图1所示的构造,并且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分别处于图6和图5所示的位置。闭合元件4布置在闭合位置并且借助于仍完好无损的易破桥接件15联接到保持环3。

如图6和图5所示,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二者的保持部分34距颈部2一定距离,特别是距环形突起30一定距离。更详细地,抵靠表面35不与止动表面36接触。

第一接合元件31的防旋转附件39不与颈部2接触。特别地,如图6所示,防旋转附件39距环形突起30一定距离。

相比之下,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的定心部分38与颈部2接触,特别是与环形突起30接触。更详细地,定心部分38与环形突起30的侧表面接触,例如在环形突起30的最大直径区域中。

通过与环形突起30接合,定心部分38将对应的保持部分34保持在相对于中心轴线Z1的定心位置。特别地,这防止保持部分34通过围绕锚固端旋转而朝向中心轴线Z1过度倾斜,对应的接合元件31或32在所述锚固端处联接到保持环3的主体37。以这种方式,保持部分34保持在适合于允许易破桥接件15随后破裂的位置。

当使用者第一次想打开施加有盖1的容器时,抓握闭合元件4,特别是抓握在侧壁6处,并围绕颈部2的纵轴旋转以从颈部2拧开闭合元件4。闭合元件4沿着螺旋路径围绕颈部2移动,所述螺旋路径由在围绕颈部2的旋拧方向上的旋转以及由远离容器沿着颈部2的纵向轴线的平移来确定。

在初始步骤中,仍通过易破桥接件15联接到闭合元件4的保持环3与闭合元件4一起移动,从而围绕颈部2旋转并同时远离容器主体移动。通过这样做,每个锚固部分34朝向环形突起30移动,直到锚固部分34的抵靠表面35抵靠环形突起30的止动表面36。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保持环3不能再沿着颈部2远离容器主体。相比之下,闭合元件4继续被使用者旋拧并因此沿着颈部2上升(假设被盖1闭合的容器搁置在大体上水平的表面上,使得颈部2面朝上)。以这种方式,易破桥接件15被拉动,也就是说,易破桥接件受到最初使它们变形然后使它们破裂的拉应力。闭合元件4由此沿着分离线14与保持环3分离,但是特别地,由于连接带17而使得在铰链结构16处保持联接到保持环3。

继续旋转闭合元件4,连接带17通过从盖1向外弯曲而变形,并且它们远离保持环3移动。闭合元件4逐渐从颈部2旋拧,直到它完全脱离颈部。闭合元件4现可以从颈部2移开,以便容易地接触容器中容纳的物质,使用者可以直接从颈部2饮用,或者倒入玻璃或其他容器中。

当闭合元件4已经从颈部2脱离时,闭合元件4借助于连接带17保持锚定到颈部2。连接带允许闭合元件4在横向于颈部2的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旋转,使得闭合元件4可以被带入到例如图10所示的位置,在所述位置,横向壁7面向容器的主体,并且闭合元件4内部限定的腔面向上。

比第二接合元件32向上突出更多的第一接合元件31在图10中可见。特别地,第一接合元件31比第二接合元件32突出超过分离线14。

在使用结束时,使用者将闭合元件4重新定位在颈部2上并旋拧闭合元件以将其返回到闭合位置。

此时,盖1处于图9所示的构造,其中,闭合元件4处于闭合位置并且易破桥接件15破裂。仅通过铰链结构16连接到闭合元件4的保持环3由于重力的作用沿着颈部2下降。因此,保持环3沿着分离线14距闭合元件4一定距离,即便保持环仍然面向闭合元件4。如图7和图8所示,保持环3可以沿着自由边缘26搁置在套环29上。因此,套环29用作保持环3的止动件,从而防止保持环3的进一步向下的运动。

如图8所示,当闭合元件4在第一次打开后返回到闭合位置时,第一接合元件31的防旋转附件39与颈部2接触,特别是与环形突起30接触。在所示的示例中,防旋转附件39的端部41在环形突起的最大直径区域中与环形突起30接触。相反地,每个第一接合元件31的保持部分34和定心部分38距颈部2一定距离。

如图7所示,当闭合元件4在第一次开启后返回到闭合位置时,第二接合元件32距颈部2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其不与颈部2相互作用。特别地,保持部分34和定心部分38均不与颈部2接触。

当闭合元件4进入到打开位置时,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的这种布置也被保持。

因此,在打开位置中,在第一接合元件31和颈部2之间(特别是在第一接合元件31的防旋转附件39和颈部2的环形突起30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这通过保持环3并因此通过锚定到保持环的闭合元件4阻止围绕颈部2的旋转。由于这种摩擦,盖1围绕颈部2的自由旋转、例如仅由于重力的影响引起的自由旋转将变得困难。这显著降低或甚至消除了如果使用者直接从颈部2饮用则闭合元件4将撞击使用者的面部的风险。相比之下,如果使用者将容器中容纳的物质倒入玻璃杯或另一个容器中,则闭合元件4很难将其自身定位在颈部2和玻璃杯之间,从而阻碍物质通过颈部2供应到玻璃杯中。

由于当闭合元件4处于打开位置和/或返回到闭合位置时,第二接合元件32不与颈部2接触,因此避免在保持环3和颈部2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元件31和第二接合元件32可以不成形为如图所示的单独的突片。例如,第一接合元件和第二接合元件可以是朝向盖的内侧弯曲的单个突片的不同部分,该单个突片围绕保持环的中心轴线连续延伸。替代地,第一接合元件和第二接合元件可以成形为从保持环的内表面突出的相应突起,而不是弯曲突片。

在替代实施方式中,沿着分离线14,而不是易破桥接件15,可以存在比裙部25稍薄的单个膜,并且所述膜用于在第一次将闭合元件4带入到打开位置时破裂。

在任何情况下,所获得的盖的生产过程不比使用起来不那么不方便的传统盖更复杂,主要由于保持环的角度稳定位置而使得所获得的盖使用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