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卡紧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杠铃卡头。
背景技术:2.杠铃是一种核心运动训练器材,一般由杠铃杆、杠铃片和卡头组成。杠铃片套装在杠铃杆的两个端部,并通过卡头锁紧。
3.相关技术中,卡头主要有两种:一种螺母式卡头,在杠铃杆的两个端部设置外螺纹段,螺母式卡头拧装在该外螺纹段上实现对杠铃片的锁紧;另一种是卡扣式卡头,通过材料的收缩变形实现对杠铃片的锁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母式卡头在杠铃摆动的过程中由于杠铃杆的旋转等运动极易出现松动,卡扣式卡头由于制造公差,容易出现锁紧力不够的情况。两者皆存在锁紧不够牢靠的缺陷,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杠铃卡头锁紧不够牢靠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杠铃卡头。
6.本技术提供的杠铃卡头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杠铃卡头,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半圆抱箍,两个所述半圆抱箍的第一端部铰接,两个所述半圆抱箍的第二端部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螺栓、螺母、扳手,所述螺栓贯穿两个半圆抱箍的第二端部,所述螺栓的一端螺接有螺母,所述扳手的一端与螺栓的另一端铰接且扳手的该端部形成凸轮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半圆抱箍在螺母的作用下限位,另一个半圆抱箍在扳手的凸轮部作用下限位,并且通过凸轮部绕铰接轴旋转,凸轮部的大直径部分抵接半圆抱箍时实现两个半圆抱箍的靠近,从而实现半圆抱箍在杠铃杆上的固定;凸轮部的小直径部分抵接半圆抱箍时两个半圆抱箍远离,从而实现半圆抱箍在杠铃杆上的拆卸。半圆抱箍在杠铃杆上的固定通过凸轮部和螺母共同实现,由于螺母和凸轮部皆未与杠铃杆直接接触,所以即使杠铃杆旋转或平移运动,也不会像现有螺母结构那样松动,同时锁紧力可以通过螺母进行调节,也并不会受到制造公差的影响,因此,本结构的杠铃卡头锁紧效果更好。另外,拆装杠铃卡头时,只需要掰动扳手即可,拆装方便。
9.可选的,所述铰接轴与半圆抱箍的轴线平行,且所述扳手的另一端抵靠半圆抱箍时处于锁紧状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扳手锁紧时抵靠在半圆抱箍的外表面,半圆抱箍会对扳手有一个限位作用,相对于锁紧状态在悬空位置(不接触半圆抱箍)而言,抗干扰能力更强,锁紧更加稳定。另外,使用杠铃时,扳手皆处于锁紧状态,所以扳手在锁紧时抵靠在半圆抱箍表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扳手对使用者的干涉。
11.可选的,所述凸轮部以最大直径与半圆抱箍接触时,所述扳手的另一端与半圆抱
箍之间留有空隙,且所述空隙对应扳手的旋转角度为2-15
°
。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部以最大直径与半圆抱箍接触时,还需再旋转2-15
°
才能使扳手抵靠在半圆抱箍外表面实现锁紧,这样扳手由于外界因素自行向外旋转时,凸轮部与半圆抱箍接触部位的直径会先变大再变小,这个直径变大的过程对应的就是该2-15
°
的旋转角度,由于直径变大需要克服杠铃杆对半圆抱箍的外撑力,所以会形成一个自锁的现象,即扳手无法自行克服半圆抱箍外撑力进行解锁。本结构的自锁设计能够避免卡箍的脱落,从而避免杠铃片的掉落,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13.可选的,所述半圆抱箍的外表面设有用以容置扳手的凹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状态时,扳手置于凹槽中,进一步减小了扳手外露于半圆抱箍的面积,进一步保证使用安全。
15.可选的,两个所述半圆抱箍的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半圆抱箍第二端部的相对表面设有用以容置弹簧的盲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置于两个盲孔中进行定位,相对于套在螺栓上或套在其他杆件上而言,降低了对弹簧内径的要求,使得弹簧选型更加容易,同时弹簧的设置,使得两个半圆抱箍更容易打开。
17.可选的,所述扳手上设有减重结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杠铃卡头的重量降低,这样更能符合杠铃内重外轻的安装原则,避免杠铃杆变形,保证使用安全。
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技术中,杠铃卡头包括两个半圆抱箍,两个半圆抱箍通过螺栓和凸轮部锁紧在杠铃杆上,不会随着杠铃旋转或移动而松动,并且锁紧力可通过螺母进行调节,不受制造公差的影响,锁紧更加可靠;
21.2、本技术中,杠铃卡头的拆装通过掰动扳手即可,拆装方便省力;
22.3、本技术中,扳手在锁紧状态下具有自锁功能,能够避免杠铃卡头从杠铃杆上的意外脱落,进一步提高了锁紧的可靠性,保证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半圆抱箍;11、连接块;12、连接槽;13、铰接轴;14、安装槽;15、防滑片;16、盲孔;17、通孔;18、凹槽;19、沉孔;191、卡块;2、锁紧组件;21、螺栓;22、螺母;23、扳手;231、凸轮部;2311、缺口;232、销轴;2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杠铃卡头。
31.参照图1,杠铃卡头包括两个半圆抱箍1和锁紧组件2。两个半圆抱箍1相对设置形成卡箍结构,两个半圆抱箍1的第一端部铰接,第二端部通过锁紧组件2锁紧。
32.参照图2,半圆抱箍1的第一端部的铰接结构如下:其中一个半圆抱箍1第一端部的轴向中部凸设有连接块11,另一个半圆抱箍1第一端部的轴向中部对应连接块11设有连接槽12且沿轴向穿设有铰接轴13,连接块11置于连接槽12中并铰接在该铰接轴13上。使用时,两个半圆抱箍1绕该铰接轴13旋转,从而实现两个半圆抱箍1第二端部之间的相互靠近或远离。
33.参照图2,半圆抱箍1的内表面设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通过胶粘固有防滑片15,防滑片15提高了半圆抱箍1与杠铃杆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打滑脱落。细节的,在防滑垫的内表面还设有多个条形凹槽18,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摩擦力。
34.参照图2,两个半圆抱箍1第二端部的相对表面设有盲孔16,盲孔16用以限位弹簧24,防止弹簧24脱落。两个半圆抱箍1第二端部还设有通孔17,主要用以穿设螺栓21,通孔17的尺寸略大于螺栓21,目的是为两个半圆抱箍1的相对旋转提供活动间隙,这是本领域人员容易设计的。
35.参照图2和图3,半圆抱箍1的外表面设有凹槽18和沉孔19。凹槽18沿两个半圆抱箍1外表面的整个范围开设,主要作用是为了容置扳手23;使用时只有对应扳手23的凹槽18起作用,另外一个半圆抱箍1的凹槽18是为了美观和减重。沉孔19设置在凹槽18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目的是为了容置螺母22。
36.参照图2和图4,锁紧组件2包括螺栓21、螺母22、扳手23及弹簧24。螺栓21贯穿两个半圆抱箍1的通孔17,螺栓21的一端拧装螺母22,另一端连接扳手23。螺母22置于半圆抱箍1的沉孔19内,螺母22与沉孔19贴合。扳手23的一端设为圆形,且该端部偏心贯穿有销轴232以形成凸轮部231,销轴232与半圆抱箍1的轴线平行,扳手23的凸轮部231沿销轴232方向的中部设有缺口2311,螺栓21的端部置于缺口2311内且铰接在该销轴232上。扳手23的另一端设为与半圆抱箍1外表面形状适配的表面,锁紧状态下扳手23贴合在半圆抱箍1的凹槽18内;当凸轮部231以最大直径与半圆抱箍1的外表面接触时,扳手23的另一端与半圆抱箍1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对应扳手23的旋转角度为5
°
,这样当扳手23由于意外触碰或外界振动等原因自行抬起时,凸轮直径先变大后变小,直径变大会使扳手23受到更大的半圆抱箍1的外撑力和弹簧24的弹力,从而起到自锁的作用。扳手23上设有减重孔或减重槽等减重结构,主要目的是减少杠铃卡头的重量,避免杠铃杆变形。弹簧24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半圆抱箍1的盲孔16中,根据两个半圆抱箍1第二端部距离的最大值设计弹簧24的长度,以保证弹簧24两端始终置于两个盲孔16内,这是本领域人员容易设计的。
37.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
38.使用时,首先掰动扳手23使扳手23远离半圆抱箍1,这时凸轮部231以较小直径接触半圆抱箍1,半圆抱箍1与螺母22之间的距离增大,两个半圆抱箍1的第二端部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相互远离,使得半圆抱箍1的内径大于杠铃杆的直径,此时将本杠铃卡头从杠铃杆的端部套至接触杠铃片,然后反向掰动扳手23使扳手23逐步靠近半圆抱箍1,直至扳手23贴合在半圆抱箍1的凹槽18内,实现锁紧;拆卸时,掰动扳手23使扳手23远离半圆抱箍1,使得半圆抱箍1的内表面与杠铃杆之间形成空隙,这时沿杠铃杆向外推动本杠铃卡头即可取下。
3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