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周围血管疾病是外周血管病的通称,主要包括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布加氏综合症、雷诺氏综合症等等;周围血管病多数属于难治、且有较大危害性的疾病;如动脉瘤破裂出血、肺栓塞可导致猝死;多发性大动脉炎、布加氏症、动静脉瘘、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导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糖尿病坏疽等可发生肢体坏疽,以至于为挽救生命不得不做截肢手术而造成残疾;静脉和淋巴性疾病,除肺栓塞和布加氏症可危及生命外,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可致常年下肢肿胀、小腿色素沉着、瘙痒及溃疡;周围血管病的普遍治疗大致分为三部分,即中西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在进行上述治疗后,恢复健康通常会进行护理工作,为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协助病人做下肢伸屈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排病人保持适当运动,行走锻炼、避免长时间站立,也会指导患者对下肢进行按摩等,现有技术中没有一种能很好的针对下肢周围血管疾病而进行的护理的装置。
3.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该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用来辅助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通过病人踩踏踏板进行对腿部的运动,同时也可在踏板上壁防止按摩装置,按摩装置启动驱动啮合装置,病人运动时,可对腿部进行按摩;同时设置有阻尼装置,一是防止病人转动过快拉伤腿部,二是增加病人训练强度。
5.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盘且固定盘内部同轴固定安装有环齿,所述固定盘同轴转动安装有运动盘,所述运动盘表面转动安装有驱动杆且驱动杆靠近环齿位置滑动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配合连接有驱动啮合装置,所述运动盘表面安装有阻尼装置,所述驱动杆上转动安装有踏板且踏板上壁配合安装有按摩装置。
6.优选的,所述驱动啮合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驱动杆侧壁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内部均布滑动安装有驱动齿条且驱动齿条顶壁固定安装有弧形板,所述驱动齿条靠近驱动轮中心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安装于驱动轮内部,所述驱动齿条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驱动轮内部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皮带连接有转动安装于驱动轮的收线轮,所述收线轮通过线绳与驱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齿轮通过第一弹簧安装于驱动杆内部,所述踏板靠近驱动轮一侧安装有伸缩箱且伸缩箱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箱顶壁安装有控制杆。
7.优选的,所述控制杆底部安装有与弧形板滚动配合的滚动钢珠。
8.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运动盘侧壁的阻挡罩,所述运动盘表面圆周均布开设有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内滑动安装有阻尼杆且阻尼杆一侧安装有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远离阻尼杆的一端滑动安装于阻挡罩内部侧壁,所述固定盘内部设置锥形槽且锥形槽与阻尼杆接触。
9.优选的,所述按摩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踏板内部的过渡辊且过渡辊通过皮带连接于驱动杆,所述过渡辊通过皮带连接有转动安装于踏板内部的第三齿轮,所述踏板顶壁配合安装有按摩筒且按摩筒底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安装,所述按摩筒圆弧侧壁开设有若干按摩孔且按摩孔内滑动安装有按摩杆,所述按摩杆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齿轮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按摩筒内部的转杆且转杆通过皮带连接于第二齿轮,所述转杆表面安装有若干凸轮且凸轮一侧安装有滑动安装于按摩筒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一侧安装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另一侧固定安装于按摩筒内部,所述按摩杆底部安装有固定安装于按摩筒内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内部通过按摩弹簧连接于按摩筒内壁,每个所述伸缩杆对应安装有滑动板且伸缩杆通过线绳连接于滑动板。
11.优选的,所述按摩筒侧壁安装有护膝。
12.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该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采用脚踏式运动,可对腿部进行运动,病人也根据自身运动状态,进行在踏板上添加按摩装置,按摩装置放置在踏板上压缩伸缩箱,使控制杆压动弧形板收缩,使驱动齿轮与环齿啮合,增加运动量以及驱动按摩装置;按摩装置通过病人踩踏踏板转动而进行按摩,通过凸轮调整按摩的力度,按摩频率随着病人运动的快慢而快慢,对病人运动起到很大帮助效果;(2)该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设置阻尼装置,由锥形内表面的固定盘与运动盘组成,运动盘内设置多个弧形孔,孔内有阻尼杆与阻尼弹簧,当运动速度过大,阻尼杆向外滑动,同时阻尼杆顶在锥形面上使阻尼弹簧不断被压缩,病人运动时提供阻力,既防止病人踩踏踏板过快拉伤腿部血管肌肉,又可给病人添加训练强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驱动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驱动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按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按摩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按摩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运动盘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伸缩箱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滑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凸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12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1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肢周围血管疾病护理装置,参照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两侧对称安装有固定盘2且固定盘2内部同轴固定安装有环齿3,固定盘2同轴转动安装有运动盘4,运动盘4表面转动安装有驱动杆5且驱动杆5靠近环齿3位置滑动安装有驱动齿轮6,环齿3与驱动齿轮6为可啮合的斜齿轮,驱动齿轮6配合连接有驱动啮合装置,运动盘4表面安装有阻尼装置,驱动杆5上转动安装有踏板7且踏板7上壁配合安装有按摩装置;当病人使用装置时,将该装置固定到地上,病人可坐在凳子上,双脚放在踏板7处,腿部用力使踏板7带动驱动杆5绕着固定盘2转动,以达到护理训练下肢的目的,当病人转动越来越快时,此时阻尼装置启动,会使病人转动频率缓慢的增长,已达到运动最大效率,防止病人转动过快造成损伤下肢,此时,病人也可以进行使用按摩装置,按摩装置可进行拆卸,为了方便下肢力量较弱的病人也能使用该装置,当病人运动效果需要提升或者需要边运动边按摩更有效的护理时,可将按摩装置安装在踏板7上方,按摩装置放置到踏板7上后,即启动驱动啮合装置,使驱动齿轮6与环齿3啮合并且绕着环齿3转动,使驱动杆5转动,带动按摩装置按摩。
17.参照附图2和附图3,驱动啮合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驱动杆5侧壁的驱动轮8,驱动轮8内部均布滑动安装有驱动齿条9且驱动齿条9顶壁固定安装有弧形板10,驱动齿条9靠近驱动轮8中心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11且复位弹簧11的另一端安装于驱动轮8内部,驱动齿条9啮合有转动安装于驱动轮8内部的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通过皮带连接有转动安装于驱动轮8的收线轮13,实现弧形板10同时收缩或者打开,弧形板10收缩刚好贴在驱动轮8表面,收线轮13下方安装有转向轮43,收线轮13通过线绳与驱动齿轮6连接,其中转向轮43使线绳转向让收线轮13与驱动齿轮6连接,驱动齿轮6靠近驱动杆5方向安装方形块37,方形块37与驱动杆5内部滑动安装,使驱动齿轮6转动可带动驱动杆5转动,方形块37通过第一弹簧14安装于驱动杆5内部,踏板7靠近驱动轮8一侧安装有伸缩箱15且伸缩箱15内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6,伸缩箱15顶壁安装有控制杆17且控制杆17底部转动安装有滚动钢珠18;初始状态下,驱动齿条9在复位弹簧11作用下,使弧形板10处于打开状态,收线轮13收缩线绳,使驱动齿轮6离开啮合的环齿3并且第一弹簧14被压缩,而伸缩箱15在第二弹簧16作用下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控制杆17上的滚动钢珠18处于弧形板10表面;当按摩装置放到踏板7上后,按摩装置压缩伸缩箱15,使伸缩箱15上控制杆17向下压,控制杆17上的滚动钢珠18压在弧形板10上,使弧形板10进行收缩,弧形板10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带动收线轮13转动,收线轮13放出线绳,此时驱动齿轮6不受线绳拉伸,且驱动齿轮6又在第一弹簧14作用下向远离驱动杆5方向滑动,驱动齿轮6与环齿3进行啮合,病人踩踏踏板7进行转动进行护理训练,此时驱动齿轮6绕着环齿3进行转动,驱动齿轮6通过方形块37带动驱动杆5进行转动,驱动杆5转动使按摩装置进行按摩;当不需要按摩装置时,人工将按摩装
置从踏板7上方去掉,此时伸缩箱15在第二弹簧16作用下伸出,控制杆17上升,弧形板10不在受到压制,驱动齿条9在复位弹簧11的作用下向远离驱动轮8中心位置方向运动,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通过皮带带动收线轮13转动,收线轮13收缩与驱动齿轮6之间的线绳,使驱动齿轮6离开与环齿3的啮合,恢复至初始状态。
18.参照附图2,阻尼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运动盘4侧壁的阻挡罩19,运动盘4表面圆周均布开设有弧形孔20,弧形孔20内滑动安装有阻尼杆21且阻尼杆21一侧安装有阻尼弹簧22,阻尼弹簧22远离阻尼杆21的一端滑动安装于阻挡罩19内部侧壁,固定盘2内部设置锥形槽23且锥形槽23与阻尼杆21接触;初始状态下,阻尼杆21均处于固定盘2锥形槽23的中心处,中心处位置最低,当病人踩着踏板7转动运动盘4时,随着运动盘4转动的越来越快,阻尼杆21在运动盘4的作用下,向运动盘4外侧滑动,阻尼杆21向运动盘4外侧滑动过程中,阻尼杆21前端接触到锥形槽23,且在锥形槽23表面转动,当阻尼杆21向外运动越多位置,此时阻尼杆21被锥形槽23顶出越多距离,阻尼杆21后端的阻尼弹簧22一直被压缩,此时阻尼杆21与锥形槽23之间的摩擦力越来越大,同时使运动盘4与固定盘2之间的阻力更大,使病人在有限的运动速度内提高护理训练强度,如果转动过快,会拉伤病人的下肢,此时不仅对病人训练起到作用很小,还会造成伤害;当病人停下训练时,阻尼杆21会随着阻尼弹簧22的弹力作用,对锥形槽23施展作用力,在锥形槽23倾斜面的作用下向锥形槽23最低面进行滑动,也可由病人转动运动盘4,使阻尼杆21在阻尼弹簧22作用下快速滑动至初始状态。
19.参照附图7和附图8,按摩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踏板7内部的过渡辊24且过渡辊24通过皮带连接于驱动杆5,过渡辊24通过皮带连接有转动安装于踏板7内部的第三齿轮25,踏板7顶壁配合安装有按摩筒26且按摩筒26底部转动安装有第二齿轮27,第二齿轮27与第三齿轮25啮合安装,按摩筒26圆弧侧壁开设有若干按摩孔28且按摩孔28内滑动安装有按摩杆29,按摩杆29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齿轮27连接;传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按摩筒26内部的转杆30且转杆30通过皮带连接于第二齿轮27,按摩筒26竖向安装有若干转杆30且转杆30之间通过皮带连接转动,转杆30表面安装有若干凸轮31且凸轮31一侧安装有滑动安装于按摩筒26的滑动板32,凸轮31由按摩筒26内部安转的阻挡块限制,不会进行移动,滑动板32一侧安装有压缩弹簧33且压缩弹簧3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于按摩筒26内部,按摩杆29底部安装有固定安装于按摩筒26内部的伸缩杆34,伸缩杆34内部通过按摩弹簧35连接于按摩筒26内壁,每个伸缩杆34对应安装有滑动板32且伸缩杆34通过线绳连接于滑动板32,按摩筒26侧壁安装有护膝36,病人可通过护膝36将按摩筒26套在腿上,并且在运动时保护腿部;在踏板7上安装按摩装置时,驱动齿轮6与环齿3进行啮合,驱动齿轮6带动驱动杆5转动,驱动杆5通过皮带带动过渡辊24运动,过渡辊24通过皮带带动第三齿轮25啮合,第三齿轮25带动啮合第二齿轮27转动,第二齿轮27通过皮带带动转杆30转动,转杆30上安装有若干凸轮31,使凸轮31转动,初始状态为大轮面贴着滑动板32,此时滑动板32在压缩弹簧33作用下,拉扯线绳使伸缩杆34处于伸开状态,而伸缩杆34安装的按摩弹簧35处于被拉伸状态,当凸轮31转动时,小轮接触滑动板32且使滑动板32向远离凸轮31方向进行滑动,此时线绳向远离凸轮31方向运动,伸缩杆34内按摩弹簧35不受拉伸作用,而进行收缩,带动伸缩杆34收缩,伸缩杆34收缩带动按摩杆29运动,按压在人体表面,当凸轮31旋转到大轮位置时,滑动板32在压缩弹簧33作用下,向凸轮31方向进行滑动,此时线绳拉扯伸缩杆34打开,同时
按摩杆29也向凸轮31方向滑动,在凸轮31的作用下,按摩杆29往复捶打在人体表面,进行按摩,当病人踩踏踏板7转动越快时,其凸轮31转动速度越快,按摩频率越高,更有效的按摩使病人血液流动更快,此时可根据病人自身情况调节运动快慢以及按摩频率;较好的,在转杆30上安装滑动杆40且滑动杆40一侧安装电动伸缩杆38,电动伸缩杆38连接于微控制器,电动伸缩杆38一侧滑动固定在按摩筒26内侧壁,凸轮31内部安装卡块39,滑动杆40上开设有与卡块39相配合的卡槽41,其中卡槽41一侧间隔设置有直角槽42;当病人一直持续按摩时,可以进行更换按摩方式,驱动微控制器,使电动伸缩杆38收缩,带动滑动杆40向电动伸缩杆38方向滑动,此时卡槽41间隔设置的直角槽42,会在转杆30带动滑动杆40旋转90
°
后,卡在卡块39上,使凸轮31进行旋转,此时可以提供不同的按摩方式,以适用于不同的病人。
20.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