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2.偏瘫病人卧床不起,需要对其下肢进行康复训练,帮助血液循环,避免肌肉坏死,加快康复。在传统的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需要有医护人员或家属在旁协助,同时还要保护病人不摔落病床下,病人不能在独处的情况下进行自主训练。传统的康复训练由于缺乏辅助装置,或辅助装置使用不便,给偏瘫病人的康复训练过程带来障碍,使康复训练不容易完成,损害病人的信心。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该装置可以辅助偏瘫病人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训练过程可以由病人独立完成,且使用方便,有助于增加病人的信心。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包括轨道、脚部支撑杆、活动立柱及支撑垫;两组所述轨道平行设置;若干组所述脚部支撑杆连接在两组轨道之间;两组所述活动立柱分别活动套入一组轨道中;在所述轨道侧面分布设有固定孔ⅰ,在所述活动立柱上分布设有固定孔ⅱ;所述固定孔ⅰ与位于最底部的固定孔ⅱ之间可拆卸的设有固定销ⅰ;所述支撑垫的两端设有固定销ⅱ;所述固定销ⅱ匹配插入位于上部的固定孔ⅱ中,将支撑垫可拆卸的固定在活动立柱上;所述活动立柱的底部设有轨道轮;所述轨道轮匹配套入轨道内。
6.所述脚部支撑杆可以支撑偏瘫病人的后脚跟,使病人通过腿部力量进行抬臀的康复训练动作;所述活动立柱可以带着支撑垫沿轨道移动,以供偏瘫病人进行屈膝及伸展的康复运动;所述固定孔ⅰ配合固定销ⅰ可以将活动立柱固定在轨道相应位置上,便于不同病人的使用;所述支撑垫可在膝部后方支撑偏瘫病人的双腿;通过所述固定孔ⅱ及固定销ⅱ,可以调整支撑垫的高度位置,适合不同病人使用;所述轨道轮供活动立柱在轨道内移动;每相邻的固定孔ⅱ之间距离为5-8cm;每相邻的脚部支撑杆之间距离为10-15cm;所述支撑垫为软质材料,可以为皮革或棉布,并可拆洗更换。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轨道轮内设有轮毂电机以及相应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轮毂电机连有阻力感应器;所述活动立柱内还设有电机控制系统;所述阻力感应器连接电机控制系统。所述可充电电池给轮毂电机提供电能;所述阻力感应器感应轮毂电机转动时受到的阻力,当阻力达到一定值,说明病人在该状态下腿部只能屈伸到该位置,则轨道轮立即反向运动;所述阻力感应器相对敏感,能够及时使所述轮毂电机反转,不至于让腿部活动距离过大而受伤。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轨道的底部设有防滑硅胶层;所述防滑硅胶层的底部设有齿状硅胶片。所述防滑硅胶层及齿状硅胶片起到防滑的作用。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所述脚部支撑杆上套有软质脚垫。所述脚垫为可拆卸清洗的软质塑料或硅胶等,其与所述脚部支撑杆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粘贴、螺栓压接等,只要方便进行拆装即可。
10.以上所述的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的使用方法:
11.使用时根据病人的身材等实际情况通过固定销ⅰ将活动立柱固定在轨道相应的固定孔ⅰ上;选择合适高度的固定孔ⅱ,通过固定销ⅱ将支撑垫固定在合适病人的高度;病人躺在床上,膝部下方弯曲部位置于支撑垫上,脚后跟顶住脚部支撑杆,反复用力将臀部抬起,起到康复训练的作用;活动立柱可以在轨道轮的带动下沿着轨道在一定范围内来回移动,带动腿部进行屈伸动作,加快病人康复。
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备的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动立柱、支撑垫及脚部支撑杆,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抬臀训练,加快下肢康复。
14.2.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活动立柱可以带动病人双腿沿轨道进行移动,使双腿进行往复屈伸,实现下肢锻炼的目的。
15.3.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可以调节支撑垫的高度,并选用合适的脚垫,适用性强。
16.4.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垫及脚垫均为软质材料,使用起来让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19.图3为防滑硅胶层及齿状硅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轨道,2-脚部支撑杆,3-活动立柱,4-支撑垫,5-固定孔ⅰ,6-固定孔ⅱ,7-固定销ⅰ,8-固定销ⅱ,9-轨道轮,10-软质脚垫,11-防滑硅胶层,12-齿状硅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
23.如图1-2所示,一种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包括轨道1、脚部支撑杆2、活动立柱3及支撑垫4;两组所述轨道1平行设置;若干组所述脚部支撑杆2连接在两组轨道1之间;两组所述活动立柱3分别活动套入一组轨道1中;在所述轨道1侧面分布设有固定孔ⅰ5,在所述活动立柱3上分布设有固定孔ⅱ6;所述固定孔ⅰ5与位于最底部的固定孔ⅱ6之间可拆卸的设有固定销ⅰ7;所述支撑垫4的两端设有固定销ⅱ8;所述固定销ⅱ8匹配插入位于上部的固定孔ⅱ6中,将支撑垫4可拆卸的固定在活动立柱3上;所述活动立柱3的底部设有轨道轮9;所述轨道轮9匹配套入轨道1内。
24.所述轨道轮9内设有轮毂电机以及相应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轮毂电机连有阻力感应器;所述活动立柱内还设有电机控制系统;所述阻力感应器连接电机控制系统。
2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26.使用时根据病人的身材等实际情况通过固定销ⅰ7将活动立柱3固定在轨道1相应
的固定孔ⅰ5上;选择合适高度的固定孔ⅱ6,通过固定销ⅱ8将支撑垫4固定在合适病人的高度;病人躺在床上,膝部下方弯曲部位置于支撑垫4上,脚后跟顶住脚部支撑杆2,反复用力将臀部抬起,起到康复训练的作用;活动立柱3可以在轨道轮9的带动下沿着轨道1在一定范围内来回移动,带动腿部进行屈伸动作,加快病人康复。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轨道1的底部设有防滑硅胶层11;所述防滑硅胶层11的底部设有齿状硅胶片12。
29.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0.实施例3:
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脚部支撑杆上套有软质脚垫10。
32.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3.实施例4:
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轨道1的底部设有防滑硅胶层11;所述防滑硅胶层11的底部设有齿状硅胶片12。所述脚部支撑杆上套有软质脚垫10。
35.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1)、脚部支撑杆(2)、活动立柱(3)及支撑垫(4);两组所述轨道(1)平行设置;若干组所述脚部支撑杆(2)连接在两组轨道(1)之间;两组所述活动立柱(3)分别活动套入一组轨道(1)中;在所述轨道(1)侧面分布设有固定孔ⅰ(5),在所述活动立柱(3)上分布设有固定孔ⅱ(6);所述固定孔ⅰ(5)与位于最底部的固定孔ⅱ(6)之间可拆卸的设有固定销ⅰ(7);所述支撑垫(4)的两端设有固定销ⅱ(8);所述固定销ⅱ(8)匹配插入位于上部的固定孔ⅱ(6)中,将支撑垫(4)可拆卸的固定在活动立柱(3)上;所述活动立柱(3)的底部设有轨道轮(9);所述轨道轮(9)匹配套入轨道(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轮(9)内设有轮毂电机以及相应的可充电电池;所述轮毂电机连有阻力感应器;所述活动立柱内还设有电机控制系统;所述阻力感应器连接电机控制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1)的底部设有防滑硅胶层(11);所述防滑硅胶层(11)的底部设有齿状硅胶片(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支撑杆上套有软质脚垫(10)。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肢体康复训练器,包括轨道、脚部支撑杆、活动立柱及支撑垫;两组所述轨道平行设置;若干组所述脚部支撑杆连接在两组轨道之间;两组所述活动立柱分别活动套入一组轨道中;在所述轨道侧面分布设有固定孔Ⅰ,在所述活动立柱上分布设有固定孔Ⅱ;所述固定孔Ⅰ与位于最底部的固定孔Ⅱ之间可拆卸的设有固定销Ⅰ;所述支撑垫的两端设有固定销Ⅱ;所述固定销Ⅱ匹配插入位于上部的固定孔Ⅱ中,将支撑垫可拆卸的固定在活动立柱上;所述活动立柱的底部设有轨道轮;所述轨道轮匹配套入轨道内。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辅助偏瘫病人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训练过程可以由病人独立完成,且使用方便,有助于增加病人的信心。有助于增加病人的信心。有助于增加病人的信心。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虹 梁丽妮 桂慧华 葛宇 黄海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