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行走障碍主要由偏瘫、下肢伤残、肢体无力及大脑皮层、小脑、脊髓后索等部位的损伤等病症所致。
3.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下肢伤残主要神经是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损伤多见于髋关节后脱位时,表现为屈膝肌、小腿及足部肌肉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感觉丧失。胫神经损伤见于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时,致使腓肠肌、比目鱼肌、屈趾肌及足底肌瘫痪和足部感觉丧失。腓总神经损伤见于腓骨小头或腓骨颈骨折时,导致小腿伸肌、腓骨长短肌瘫痪、足下垂;肢体无力是指最明显的疲乏无力见于重症肌无力,由于神经肌肉间传导障碍,故其横纹肌极易疲乏,稍经活动,即迅速呈现无力状态,持续而迅速的动作更易引起疲乏。
4.如上所述,行走障碍主要在于三方面,1、运动神经不能够准确控制下肢组件,2、下肢组件支撑强度低,3、下肢组件耐力差。行走障碍患者因患病无法正常行走,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只能依靠家属或护理人员照料,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不仅费时费力还增加了家属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5.目前,已存在有一些神经内科的辅助行走的装置,但现有的助行装置普遍存在有如下缺点:
6.1、现有的助行装置主要依靠患者的腿部力量来支撑;2、现有的助行装置缺少固定装置和制动装置,一旦患者在行走时摔倒,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3、现有的助行装置不能够很好模拟真实的行走状态,导致不能快速建立神经与肌肉的行走反射。
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模拟自然行走状态的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模拟自然行走状态、快速建立神肌联系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水平传动装置(1),所述水平传动装置(1)包括:两条传送带(11),两条所述传送带(11)之间设置有隔板(12),两条所述传送带(11)边缘各固定有固定座(13),还包括下肢固定装置(2);
11.所述下肢固定装置(2)包括2个下肢外侧固定装置(21)和下肢内侧固定板(22);所述下肢内侧固定板(22)固定在所述隔板(12)上,2个所述下肢外侧固定装置(21)固定于所
述固定座(13)上,并关于所述下肢内侧固定板(22)对称设置;
1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行走障碍的主要原因,一、病人的运动神经不能够有效控制下肢肌肉的收缩与运动,最终导致腿、脚在行走时不够有效支撑身体,二、下肢关键区域支撑强度不够,三、下肢关键区域耐力不足。在恢复训练时,1.主要是建立神经和腿部、脚部肌肉的联系,2.增强关键区域肌肉强度,3.增强关键区域肌肉伸缩耐力。在脚部着地时,神经控制下肢做出有效的受力姿势和伸缩有效的肌肉强度来应对身体的重力冲击,完成行走;
13.当行走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调节下肢固定装置使脚和腿部限定到有效空间内,防止在训练行走时,在水平方向无自主运动,可模拟自然状态的行走,使神经与自然行走状态下的下肢骨架和肌肉快速建立反射联系,避免下肢在其他方向的无效运动;
14.在下肢倾斜时,下肢固定装置可给与支撑,短时间的姿势定格可以增加关键区域肌肉的受力时间,更有效刺激强度不足、耐力差的肌肉区域,可更有效的增加肌群强度和耐力;
15.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不仅避免了其他方向的运动给下肢行走训练带来的额外负担,还可以通过下肢与固定板互作,快速建立神经与骨骼、肌肉的联系、增强关键区域的肌肉强度和耐力的增长速率,增加神经与肌肉反射的精确性,加快独立行走的恢复;
16.所述下肢外侧固定装置(21)包括外侧固定板(211)、连接固定板(212)、固定环(213)和连接轴(214);所述外侧固定板(211)和连接固定板(212)均与下肢内侧固定板(22)平行,所述连接固定板(212)与水平传动装置(1)底座固定,所述外侧固定板(211)与所述下肢内侧固定板(22)相邻设置;所述连接轴(214)穿过连接固定板(212),并与所述外侧固定板(211)固定;所述固定环(213)与连接轴(214)螺纹连接;
17.由于不同患者下肢伤情不同,当患者使用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进行训练时,可通过调节外侧固定板(211)位置选择适合的腿部空间,可适合各种需求的患者;
18.还包括胸部固定装置(3),所述胸部固定装置(3)包括多根固定柱(32)、多条韧性连接体(31)和固定环(33);多根所述固定柱(32)均匀固定在两条所述固定座(13)一侧并与所述固定座(13)可拆卸连接;多条条韧性连接体(31)的一端与多条所述固定柱(3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环(33)可拆卸连接;
19.行走障碍的病人通常下肢支撑力不够,本发明为患者提供一个胸部固定装置,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为病人提供安全保障;
20.水平传动装置(1)还包括扶手柱(14)、扶手(15)和控制组件(16),所述控制组件(16)与水平传送带组件(11)电性连接;所述扶手柱(14)一端与固定座(1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扶手(15)可拆卸链接;所述控制组件(16)与扶手(15)相邻设置,与扶手(15)可拆卸链接;
21.水平传送带组件的转动模拟了地面运动过程,康复人员在水平传送带组件上行走可模拟在地面正常行走过程中下肢骨骼形状和肌肉发力状态,建立神经与下肢行走时的联系;肌肉强不足的患者通过关键区域肌肉反复受力来恢复肌肉强度,肌肉强度的恢复与神经关联性的建立使患者恢复独自行走能力;
22.控制组件可以控制水平传动装置的运动速率,选择适合康复人员的训练强度,利
于行走反射建立;
23.所述固定环(33)包括环体(331)和卡扣(332);所述环体(331)和卡扣(332)可拆卸链接。
24.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可模仿自然行走状态,可快速恢复关键区域肌肉强度、快速建立神经与下肢肌肉行走反射,恢复独立行走能力。
附图说明
25.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26.图2附图为本发明下肢固定装置的正视图;
27.图3附图为本发明胸部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1.一种神经内科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水平传动装置(1),所述水平传动装置(1)包括:两条传送带(11),两条所述传送带(11)之间设置有隔板(12),两条所述传送带(11)边缘各固定有固定座(13),还包括下肢固定装置(2);
32.所述下肢固定装置(2)包括2个下肢外侧固定装置(21)和下肢内侧固定板(22);所述下肢内侧固定板(22)固定在所述隔板(12)上,2个所述下肢外侧固定装置(21)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3)上,并关于所述下肢内侧固定板(22)对称设置。
33.所述下肢外侧固定装置(21)包括外侧固定板(211)、连接固定板(212)、固定环(213)和连接轴(214);所述外侧固定板(211)和连接固定板(212)均与下肢内侧固定板(22)平行,所述连接固定板(212)与水平传动装置(1)底座固定,所述外侧固定板(211)与所述下肢内侧固定板(22)相邻设置;所述连接轴(214)穿过连接固定板(212),并与所述外侧固定板(211)固定;所述固定环(213)与连接轴(214)螺纹连接;
34.还包括胸部固定装置(3),所述胸部固定装置(3)包括多根固定柱(32)、多条韧性连接体(31)和固定环(33);多根所述固定柱(32)均匀固定在两条所述固定座(13)一侧并与所述固定座(13)可拆卸连接;多条条韧性连接体(31)的一端与多条所述固定柱(3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固定环(33)可拆卸连接;
35.水平传动装置(1)还包括扶手柱(14)、扶手(15)和控制组件(16),所述控制组件(16)与水平传送带组件(11)电性连接;所述扶手柱(14)一端与固定座(13)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扶手(15)可拆卸链接;所述控制组件(16)与扶手(15)相邻设置,与扶手(15)可拆卸链接;
36.所述固定环(33)包括环体(331)和卡扣(332);所述环体(331)和卡扣(332)可拆卸
链接;
37.当行走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平距离,调节外侧固定板(211)的位置,旋转固定环(213)固定连接轴(214)的位置,从而固定外侧固定板(211),使两侧外侧固定板(211)分别与下肢内侧固定板(22)形成两个下肢走动空间;打开固定环(33)的卡扣(332),将环体(331)环绕胸部,将卡扣(332)调节到合适的位置,锁住卡扣(332);将双腿分别放入下肢走动空间,调节控制组件(16)使传送带(11)转动,通过踩踏传送带完成行走调节控制组件(16)控制在适合的转送速度;下肢固定装置(2)限制了下肢水平运动空间,当下肢无力左右摇晃时,被下肢固定装置(2)卡固,在下肢向其他方向倾倒时,增加了下肢肌肉的压缩或拉伸时间,增加了肌肉关键区域增长速度,有利于行走恢复;使用恢复装置时还可以通过扶手(16)来支撑或稳定身体,使下肢处于合适的角度或位置。
38.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