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玩具 专利正文
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及其自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及其自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及其自动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2.自行车在我国一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我国也因自行车众多而被称为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市场上的自行车品牌琳琅满目,但是目前的自行车结构都非常单一,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使用,随着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重视,也逐渐发展了一些健身自行车,例如在健身房内的单车,可以起到锻炼的作用。
3.而对这些固定式的单车适用于固定场所,不可移动,仅仅起到对下肢锻炼的目的,对于健身者来说,还需要配备其他锻炼设备以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应用范围受限,功能单一。特别是健身房常见到的椭圆机胳膊腿同时都能得到锻炼,但是它的把手是竖直的,是固定的不能转动,不同的运动角度,对手腕的运动角度要求较高,这种动力结构不适合整个机器在运动过程中人对平衡的掌握,在欧美市场我们看到了有简单粗暴的把椭圆机和代步工具结合的自行车,他的把手是竖直的,不能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及其自动复位机构。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自动复位机构,包括转动主轴、第一连接角、第二连接角、第一复位部件和第二复位部件,所述转动主轴的上端设置第二复位部件,所述第一复位部件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复位部件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弧形凹槽结构与弧形凸起结构为无缝连接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转动主轴转动时弧形凸起结构与弧形凹槽结构错位产生间隙,同时抬高第一支撑架,无外力时,弧形凸起结构沿弧形凹槽结构滑动至吻合,前车轮复位。
8.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前车轮、后车轮、驱动机构、传动机构以及自动复位机构;所述车架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三支撑架连接;所述前车轮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两端并与第一支撑架为转动连接,所述后车轮通过后支架与第三支撑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后车轮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均与车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自动复位机构与前车轮连接,所述转动主轴与第一支撑架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第一连接角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主轴与第一支撑架设置安装间隙,第二连接角与前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部件固定在第一支撑架安装上端,所述转动主轴通过第二连接杆左右移动时转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轮、左曲柄、右曲
柄以及辅传动轮,所述主传动轮与第二支撑架销连接;所述左曲柄、右曲柄分别固定于主传动轮两侧,所述主传动轮与辅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或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辅传动轮固定连接于车后轮的一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左踏板、右踏板、左踏板支撑架、右踏板支撑架、左连杆、右连杆;所述左踏板设置在左踏板支撑架的上方,所述左踏板支撑架的第一端与左连杆的底部销连接,所述左踏板支撑架的第二端与左曲柄销连接;所述右踏板设置在右踏板支撑架的上方,所述右踏板支撑架的第一端与右连杆的底部销连接,所述右踏板支撑架的第二端与与右曲柄销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左手把机构和右手把机构上的第一转动轴,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第三支撑架内部的第一转向轴,与第一转向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12.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转动轴通过球形转动件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随左手把机构/右手把机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左右移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转向轴通过第一连接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杆向左/右移动时带动第一转向轴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向轴与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连接螺栓固定,第二连接杆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向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通过自动复位机构与前车轮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左踏板和右踏板上设置凸起。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左连杆和右连杆为中空双节杆结构,所述双节杆结构内设置调节限位孔和限位槽。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前车轮为两个,后车轮为一个,组成三角支撑结构,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前车轮与第一支撑架的两端固定连接,后车轮与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提供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驱动机构为椭圆运动,使用者通过驱动机构的连杆实现手臂、腿部的配合,手脚协同推进自行车移动,对使用者的上肢和下肢起到锻炼的作用,实现健身效果,同时我们的旋转把手,保护了手腕,同时是驱动更加流畅,把手横向设置,符合骑车习惯,是整个驱动力更易于释放,另外在顶端设置的球形把手更适合慢速休闲骑行把控;把方向的掌控设置在手柄上,易于操控,骑行更平稳。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动复位机构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结构图;
19.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图2所示的转向机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复位机构结构图;
23.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复位机构,包括转动主轴851、第一连接角852和第二连接角853、第一复位部件854和第二复位部件855,所述转动主轴851的上端设置第二复位部件
855,所述第一复位部件854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复位部件855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弧形凹槽结构与弧形凸起结构为无缝连接结构。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主轴转动时弧形凸起结构与弧形凹槽结构错位产生间隙,同时抬高第一支撑架,无外力时,弧形凸起结构沿弧形凹槽结构滑动至吻合,前车轮复位。
25.转动主轴851与第一支撑架11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11的端部设置第一复位部件854,所述转动主轴851的上端设置第二复位部件855,第一连接角852与第二连接杆8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角852与前车轮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主轴851与第一支撑架11设置安装间隙。
26.第一复位部件111为弧形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复位部件852为弧形凸起结构,所述弧形凹槽结构与弧形凸起结构为无缝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复位部件854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安装上端,所述转动主轴851通过第二连接杆84左右移动时转动,且在转动时弧形凸起结构与弧形凹槽结构错位产生间隙,同时抬高第一支撑架,无外力时,弧形凸起结构沿弧形凹槽结构滑动至吻合,前车轮复位。
27.如图2所示,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包括:车架主体1、前车轮2、后车轮3、驱动机构5、传动机构4以及自动复位机构85;车架主体1包括第一支撑架11、第二支撑架12和第三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1与第三支撑架1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12与第三支撑架13连接;前车轮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的两端并与第一支撑架11为转动连接,后车轮3通过后支架31与第三支撑架13连接;驱动机构4与后车轮3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与传动机构4连接,传动机构4和驱动机构5均与车架主体1连接;所述自动复位机构85与前车轮2连接,所述转动主轴851与第一支撑架11的端部通过转轴连接,第一连接角852与转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主轴851与第一支撑架11设置安装间隙,第二连接角852与前车轮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部件854固定在第一支撑架11上端,所述转动主轴851通过转向机构左右移动时转动。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前车轮为两个,后车轮为一个,组成三角支撑结构,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前车轮与第一支撑架的两端传动连接,后车轮与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提供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驱动机构为椭圆运动,使用者通过驱动机构的连杆实现手臂、腿部的配合,手脚协同推进自行车移动,对使用者的上肢和下肢起到锻炼的作用,实现健身效果。
29.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包括主传动轮41、左曲柄42、右曲柄43以及辅传动轮44,主传动轮与第二支撑架销连接;左曲柄、右曲柄分别固定于主传动轮两侧,主传动轮与辅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链或传动带传动连接,辅传动轮固定连接于车后轮的一侧。
30.驱动机构5包括左踏板51、右踏板52、左踏板支撑架53、右踏板支撑架54、左连杆55、右连杆56;左踏板51设置在左踏板支撑架53的上方,左踏板支撑架53的第一端与左连杆55的底部销连接,左踏板支撑架53的第二端与左曲柄销连接;右踏板52设置在右踏板支撑架54的上方,右踏板支撑架54的第一端与右连杆56的底部销连接,右踏板支撑架56的第二端与与右曲柄销连接。
31.骑行者促使左踏板51和右踏板52做椭圆轨迹运动,通过左曲柄和右曲柄驱动传动机构4,进而驱动车后轮3旋转。
32.本实施例的自行车还包括左车把机构7和右车把机构6,在左手把机构和右车把机
构上分别设置车闸,通过车闸实现对前车轮的刹车制动。
33.参见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踏板健身自行车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所示的转向机构局部放大图。
34.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自行车还包括转向机构8,所述转向机构8包括设置在左手把机构和右手把机构上的第一转动轴81,第一连接杆82、设置在第三支撑架13内部的第一转向轴83,与第一转向轴83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84,和用于第二连接杆84和前车轮2连接的自动复位机构85;
35.所述第一连接杆82与第一转动轴81通过球形转动件86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81随左手把机构/右手把机构转动带动第一连接杆82左右移动,第一连接杆82与第一转向轴83通过第一连接螺栓固定,第一连接杆82向左/右移动时带动第一转向轴83顺时针/逆时针转动,第一转向轴83与第二连接杆84通过第二连接螺栓固定,第二连接杆84顺时针/逆时针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杆84向左/右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杆84的端部通过自动复位机构85与前车轮2连接。
36.为了增加脚底与驱动机构的摩擦,防止滑动带来的运动损伤,在左踏板51和右踏板52上设置凸起,通过设置凸起增加摩擦力。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连杆和右连杆的上端设置球形手把件,所述球形手把件内部有转轴,球形手把件可以通过转轴转动,使用者用手握球形手把件时,通过转轴可以调节转动角度,以适应人手握球形手把件时发生的角度变化。
3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连杆55和右连杆56为中空双节杆结构,双节杆结构内设置调节限位孔和限位槽。通过中空双节杆结构可以实现对操纵连杆的高度调节,以适用不同身高的人员使用。
3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40.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