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回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回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回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 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常用于防弹衣、防弹头盔、军用设施和设备的防弹装甲、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
3.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中,一种技术路线是使用白油溶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树脂粉末,制成纺丝溶液,将纺丝溶液内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分子充分解缠,再经喷丝制得冻胶原丝,随后对冻胶原丝平衡、萃取以及高倍牵伸。
4.目前,通过自然沥干法对冻胶丝中的白油进行回收。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自然沥干法效率极低,耗时长且回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对冻胶丝中白油的提取效率,本技术提供回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
7.本技术提供的回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回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采用挤压结构分离冻胶丝中的白油。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方式对冻胶丝中的白油进行回收,耗费的时间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白油回收的效率。
9.可选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机架、压紧组件、用于将冻胶丝阻挡的第一滤板以及用于将挤出的白油进行收集的收集池,所述第一滤板设置在收集池上,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紧柱以及用于带动压紧柱靠近或远离第一滤板的压紧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冻胶丝放置在第一滤板上,随后压紧件带动压紧柱沿靠近冻胶丝的方向移动,压紧柱对冻胶丝进行挤压,冻胶丝内的白油被挤出并通过第一滤板流入至收集池内,实现对冻胶丝内的白油进行收集。
11.可选的,所述压紧柱上套设有喇叭罩,所述喇叭罩大端朝向第一滤板,所述喇叭罩用于与第一滤板相抵触,所述压紧柱上设置有用于维持喇叭罩与第一滤板抵紧状态的压紧弹簧。
12.在压紧柱对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进行挤压时,冻胶丝将沿远离压紧柱轴线的方向移动,将导致位于压紧柱外的冻胶丝未得到充分的挤压。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喇叭罩将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罩住,在压紧柱将冻胶丝挤压的过程中,冻胶丝与喇叭罩的内侧壁相抵紧,在位于压紧柱外的冻胶丝越远离
压紧柱轴线的方向移动,第一滤板以及喇叭罩的内侧壁越将冻胶丝进行挤压,提高了冻胶丝整体的挤出白油的效率; 在喇叭罩于第一滤板抵触时,压紧弹簧将喇叭罩压紧在第一滤板上,减少冻胶丝从喇叭罩与第一滤板之间露出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了喇叭罩与压紧柱对冻胶丝的挤压效果;在压紧柱对冻胶丝进行挤压时,喇叭罩使得阻挡大部分白油,使得大部分白油通过第一滤板流入至收集池内。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滤板沿靠近或远离压紧柱的方向滑移连接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滤板滑移的驱动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待挤压的冻胶丝放置在第一滤板上,驱动件带动第一滤板沿靠近压紧柱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滤板位于压紧柱的正下方,压紧柱沿靠近第一滤板的方向移动对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进行挤压,随后驱动件带动被挤压完成的冻胶丝复位,操作人员将挤压完成的冻胶丝更换成待挤压的冻胶丝,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16.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主动齿条、从动齿条以及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条长度方向与压紧柱滑移方向平行,所述主动齿条一端设置在压紧柱上;所述从动齿条长度方向与送料板长度方向平行,所述从动齿条一端设置在送料板上;所述传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收集池上,所述传动齿轮用于与主动齿条、从动齿条相啮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柱沿靠近第一滤板的方向移动时,压紧柱通过主动齿条以及传动齿轮带动从动齿条沿靠近压紧柱的方向移动,在第一滤板位于压紧柱的正下方时第一滤板停止移动,压紧柱将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进行挤压,实现在对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进行挤压的同时带动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进行送料或出料,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18.可选的,所述从动齿条与收集池之间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以及定位弹簧;所述从动齿条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柱沿靠近或远离从动齿条的方向滑移连接在机架上,所述定位柱靠近定位槽的一端用于穿设入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柱靠近定位槽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锥体,所述锥体的侧面用于与定位槽、从动齿条连接处抵紧,所述定位柱一直与从动齿条相抵触;所述定位弹簧用于维持定位柱穿设在定位槽内状态,所述定位弹簧一直处于压紧的状态;当定位柱穿设在定位槽内时所述第一滤板位于压紧柱的正下方。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压紧柱通过主动齿条以及传动齿轮带动从动齿条移动,在定位槽与定位柱对准时定位弹簧带动定位柱沿靠近定位槽的槽底的方向移动,锥体的侧面压紧在定位槽、从动齿条连接处,实现对从动齿条以及第一滤板的定位,使得第一滤板位于压紧柱的正下方,减少第一滤板与压紧柱错位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压紧柱对冻胶丝的挤压效果。
20.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阻挡板、用于将被阻挡板阻挡的冻胶丝收集的出料槽、以及用于带动阻挡板沿靠近或远离出料板方向的带动件;所述阻挡板竖向滑移连接在机架上,所述阻挡板用于与第一滤板相抵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送料时,第一滤板沿靠近压紧柱的方向移动,带动件带动阻挡板沿远离第一滤板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通过阻挡板;在将挤压完成的冻胶丝进行出料时,带动件带动阻挡板沿靠近第一滤板的方向移动,使得阻挡板将第
一滤板上的被挤压完成的冻胶丝推落至出料槽内;在阻挡板将第一滤板上被挤压完成后的冻胶丝推送至出料槽内过程中,冻胶丝在重力的作用下冻胶丝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分散,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
22.可选的,所述出料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挤压后的冻胶丝进行分散的分散组件,所述分散组件包括连接杆、若干拨动辊以及带动齿轮;所述带动齿轮转动连接在出料槽外侧壁上,所述带动齿轮用于与从动齿条相啮合;所述连接杆一端设置在带动齿轮上,若干所述拨动辊转动连接在连接杆上并用于拨动入料槽内的冻胶丝。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滤板沿靠近或远离压紧柱的方向移动时,从动齿条驱动带动齿轮往复转动,带动齿轮上的连接杆以及若干拨动辊对出料槽内的冻胶丝进行拨动,使得被挤压在一起的冻胶丝进一步分散,一方面增大了冻胶丝接触面积,方便之后对冻胶丝进行萃取;另一方面提高了出料槽内的空间利用率,减少操作人员对出料槽内的冻胶丝进行处理。
24.可选的,所述挤压结构包括输送管道、用于阻挡冻胶丝的第二滤板、用于收集白油的收集池、螺杆以及用于带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带动螺杆转动连接与输送管道内,所述输送管道的挤出处开设有挤出通孔,所述第二滤板固定连接于挤出通孔的内侧壁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待挤压的冻胶丝放入至输送管道内,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带动输送管道内的冻胶丝沿靠近挤出通孔的方向移动,随后螺杆带动冻胶丝压紧在第二滤板上,使得冻胶丝内的白油挤压至收集池内。
26.可选的,所述输送管道靠近收集池处开设有用于与输送管道内相连通的下漏通孔,所述下漏通孔内侧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冻胶丝的弧形滤板。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冻胶丝移动时部分白油通过弧形滤板流入至收集池内,使得冻胶丝内的白油挤压至收集池内。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挤压结构对冻胶丝中的白油进行挤压,提高了冻胶丝中白油回收的效率,大大减少了耗时;2.通过喇叭罩以及压紧弹簧,提高了压紧柱对冻胶丝的挤压效果;3.通过驱动件以及分散组件实现在压紧柱挤压冻胶丝的同时实现对第一滤板上的冻胶丝进料或出料,并对出料槽内的冻胶丝进行搅动分散;4.通过输送管道、螺杆以及驱动电机提高了对冻胶丝中白油回收的效率,大大减少了耗时。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驱动件以及压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图2中压紧柱以及喇叭罩处的剖视图。
32.图4是图1中压紧柱的剖视图,用于展示定位组件的结构。
33.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用于展示分散组件的结构。
34.图6是图1中出料槽的剖视图,用于展示分散组件的结构。
35.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36.图8是图7中的剖视图,用于展示输送管道的内部结构。
37.附图标记:1、挤压结构;11、机架;111、安装块;112、竖直板;12、压紧组件;121、压紧柱;122、压机本体;13、第一滤板;14、收集池;15、燕尾杆;2、安装环;21、喇叭罩;22、压紧弹簧;23、滑移套;24、水平环;3、驱动件;31、主动齿条;32、竖直杆;33、第一水平杆;34、第二水平杆;35、从动齿条;36、传动齿轮;361、大齿轮;362、小齿轮;4、安装板;41、滑移槽;42、穿设槽;43、定位组件;431、定位柱;432、定位弹簧;433、锥体;44、定位槽;5、出料组件;51、阻挡板;52、出料槽;53、带动气缸;6、分散组件;61、连接杆;62、拨动辊;63、带动齿轮;64、转动轴;7、输送管道;71、进料管;72、第二滤板;73、螺杆;74、驱动电机;75、弧形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分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
40.实施例1参照图1,分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冻胶丝中白油的方法,采用挤压结构1分离冻胶丝中的白油。
41.参照图1,挤压结构1包括机架11、压紧组件12、用于将冻胶丝阻挡的第一滤板13以及用于将挤出的白油进行收集的收集池14;机架11包括安装块111以及竖直板112;压紧组件12包括压紧柱121以及用于带动压紧柱121靠近或远离第一滤板13的压紧件,压紧件包括用于带动压紧柱121竖向移动的压机本体122;安装块111、压机本体122以及竖直板112依次沿水平直线方向依次设置,安装块111固定连接于压机本体122上;压紧柱121竖向滑移连接在压机本体122上;收集池14位于压紧柱121正下方,收集池14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料组件5;第一滤板13设置在收集池14的上端面。
42.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冻胶丝放置在第一滤板13上,压机本体122带动压紧柱121沿靠近冻胶丝的方向移动,压紧柱121将第一滤板13上的冻胶丝进行挤压,冻胶丝内的白油通过第一滤板13流入至收集池14内,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对冻胶丝内白油的收集效率。
43.参照图2以及图3,压紧柱12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安装环2,压紧柱121上套设有喇叭罩21以及压紧弹簧22;喇叭罩21位于安装环2下方,喇叭罩21上端面同轴固定连接有滑移套23,滑移套23滑移连接在安装环2上,滑移套2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水平环24;压紧弹簧22位于水平环24与安装环2之间,压紧弹簧22上端固定连接于安装环2下端面,压紧弹簧22下端固定连接于水平环24上端面。
44.参照图1以及图2,收集池14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燕尾杆15,两个燕尾杆15长度方向与收集池14长度方向平行,第一滤板13水平滑移连接在两个燕尾杆15上;第一滤板13与压紧柱121之间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滤板13滑移的驱动件3。
45.参照图1以及图2,驱动件3包括主动齿条31、竖直杆32、第一水平杆33、第二水平杆34、从动齿条35以及传动齿轮36;主动齿条31竖直设置,主动齿条31竖向滑移连接于安装块111上;第二水平杆34一端固定连接于主动齿条31的上端;第一水平杆33位于安装环2上方,第一水平杆33一端固定连接于压紧柱121的侧壁上,第一水平杆3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压紧柱121的侧壁上;从动齿条35长度方向与燕尾杆15的长度方向平行,从动齿条35一端固定连
接于第一滤板13的侧壁上;传动齿轮36包括大齿轮361以及小齿轮362,传动齿轮36位于从动齿条35下方,小齿轮362与大齿轮361同轴固定连接,小齿轮362位于压紧柱121与主动齿轮之间,小齿轮362转动连接于收集池14靠近压机本体122的一端,小齿轮362与主动齿条31相啮合,大齿轮361与从动齿条35相啮合。
46.在压紧柱121对冻胶丝进行挤压时,压机本体122带动压紧柱121沿靠近收集池14的方向移动,压紧柱121通过小齿轮362以及大齿轮361带动从动齿条35移动,从动齿条35与第一滤板13沿靠近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在第一滤板13位于压紧柱121正下方时,主动齿条31与小齿轮362脱开,小齿轮362与竖直杆32相抵触,随后压紧柱121对第一滤块上的冻胶丝进行挤压;挤压完成后压机本体122带动压紧柱121沿远离收集池14的方向移动,压紧柱121通过小齿轮362以及大齿轮361带动从动齿条35移动,从动齿条35与第一滤板13沿远离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将挤压完成的冻胶丝运出;实现在对冻胶丝挤压的同时对冻胶丝进行送料或出料。
47.参照图2以及图4,安装块111靠近收集池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下端面开设有滑移槽41,从动齿条35滑移连接于滑移槽41内,滑移槽41远离安装块111的槽侧壁上开设有穿设槽42;穿设槽42内设置有定位组件43,定位组件43包括定位柱431以及定位弹簧432;定位柱431滑移连接在穿设槽42内,定位柱431靠近从动齿条3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体433;定位弹簧432位于穿设槽42槽底与定位柱431之间,定位弹簧432一端与穿设槽42的槽底相抵触,定位弹簧432另一端与定位柱431相抵触,在使用时定位弹簧432一直处于压紧状态。
48.参照图1以及图5,从动齿条35远离压机本体122的一端面开设有供定位柱431上的锥体433穿设的定位槽44,定位柱431上的锥体433侧面与定位槽44、从动齿条35连接处相抵触。
49.使用时,从动齿条35沿靠近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在锥体433与定位槽44对准时,定位弹簧432带动定位柱431以及锥体433穿设入定位槽44内,此时竖直杆32与小齿轮362相抵触,从动齿条35处于滑移状态,定位弹簧432处于压紧状态,定位弹簧432与锥体433对从动齿条35进行自动的对准调整以及锁紧,减少在使用时第一滤板13与压紧柱121错开的情况发生。
50.参照图1,竖直板112上设置有出料组件5,出料组件5包括阻挡板51、用于将被阻挡板51阻挡的冻胶丝收集的出料槽52以及用于带动阻挡板51沿靠近或远离出料板方向的带动件;出料槽52以及收集池14依次沿第一滤板13远离压紧柱121的移动方向依次分布,出料槽52固定连接于收集池14的外侧壁上;带动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带动气缸53,带动气缸53位于第一滤板13上方,带动气缸53固定连接于竖直板112靠近出料槽52的一端;阻挡板51固定连接于带动气缸53的活塞杆上,阻挡板51用于与第一滤板13上端面抵触。
51.在使用时,第一滤板13沿靠近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带动气缸53带动阻挡板51沿远离第一滤板13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滤板13上的冻胶丝通过阻挡板51;在挤压完成后,第一滤板13沿远离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此时带动气缸53带动阻挡板51沿远离第一滤板13的方向移动,使得阻挡板51与第一滤板13抵触,实现第一滤板13上被挤压完成后的冻胶丝与阻挡板51抵触,实现被挤压完成后的冻胶丝阻挡入出料槽52内。
52.参照图5以及图6,出料槽52上设置有分散组件6,分散组件6包括连接杆61、三个拨
动辊62以及带动齿轮63。
53.参照图1以及图5,带动齿轮63转动连接于出料槽52的靠近竖直板112的外侧壁,带动齿轮63与从动齿条35相啮合,带动齿轮63上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4,转动轴64远离竖直板112的一端穿入出料槽52内。
54.参照图1以及图6,连接杆61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64穿入出料槽52的一端;三个拨动辊62均转动连接于连接杆61上。
55.在使用时,第一滤板13以及从动齿条35的来回往复运动带动带动齿轮63往复转动,使得连接杆61上的三个拨动辊62拨动出料槽52内的冻胶丝,方便之后的萃取步骤。
56.本技术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压机本体122带动压紧柱121沿靠近收集池14的方向移动,压紧柱121通过主动齿条31、从动齿条35以及传动齿轮36带动第一滤板13沿靠近或远离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实现上料以及出料;在第一滤板13沿远离压紧柱121的方向移动时阻挡板51将第一滤板13上挤压完成的冻胶丝阻挡入出料槽52内。
57.实施例2参照图7以及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挤压结构1包括输送管道7、进料管71、用于阻挡冻胶丝的第二滤板72、用于收集白油的收集池14、螺杆73以及用于带动螺杆73转动的驱动电机74;进料管71固定连接于输送管道7的外侧壁上并与输送管道7相连通;驱动电机74固定连接于输送管道7的一端,驱动电机74的输出轴穿入输送管道7内并与螺杆73同轴固定连接,螺杆73与输送管道7的内侧壁相抵触;输送管道7远离驱动电机74的一端开设有挤出通孔;第二滤板72位于靠近挤出通孔处,第二滤板72螺纹连接于输送管道7的外侧壁上;收集池14固定连接于输送管道7的正下方。
58.参照图7以及图8,输送管道7靠近收集池14处开设有下漏通孔,下漏通孔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滤板75,弧形滤板75与螺杆73相抵触。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