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造纸印刷 专利正文
纸箱废料压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纸箱废料压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箱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


背景技术:

2.在纸箱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在多道裁切工序中产生纸箱废料。
3.纸箱废料大多堆积在地上,或者用收纳桶盛放。
4.由于组成纸箱的纸板原料较为蓬松,且经过裁切后其形状各异,因此不管是堆积在地上还是盛放在收纳桶中,都非常占用车间空间,并且还需要频繁地清理、移走纸箱废料,浪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可对纸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和压缩,将蓬松的、形状各异的纸板进行物理压缩,可缩小废料的体积,减少空间占用,并且压缩后呈长方体结构,方便堆积和搬运。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包括集料压缩斗、侧向压缩油缸、侧向压缩板、升降压缩油缸以及升降压缩板;所述集料压缩斗呈长方体的斗状结构,所述侧向压缩油缸的缸体通过下连接架与集料压缩斗的侧向开口处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板通过散力架与侧向压缩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板与集料压缩斗的侧向开口轮廓相配合;所述升降压缩油缸的缸体通过上连接架与集料压缩斗的顶端开口处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板与升降压缩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板与集料压缩斗的顶端开口轮廓相配合;所述集料压缩斗上设置有投入口。
8.进一步的,所述侧向压缩板呈板状结构并且竖向设置,所述侧向压缩板与集料压缩斗的侧板相平行;所述升降压缩板呈板状结构并且水平设置,所述升降压缩板与集料压缩斗的底板相平行。
9.进一步的,所述侧向压缩板朝向侧向压缩油缸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水平贯穿下连接架上的通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压缩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竖向贯穿上连接架上的通孔。
11.进一步的,所述集料压缩斗的投入口外侧设置有投入料道,所述投入料道倾斜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通过集料压缩斗、侧向压缩油缸、侧向压缩板、升降压缩油缸、升降压缩板以及投入料道的配合使用,可对纸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和压缩,将蓬松的、形状各异的纸板进行物理空间压缩,可缩小废料的整体体积,减少车间内的空间占用,并且压缩后呈长方体结构,方便堆积和搬运,相比于原有的堆积在地上和盛放在收纳桶内的做法,可大幅减少搬移的次数,从而有利于降低人
力物力。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又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集料压缩斗;2、下连接架;3、侧向压缩油缸;4、侧向压缩板;5、散力架;6、第一导杆;7、上连接架;8、升降压缩油缸;9、升降压缩板;10、第二导杆;11、投入料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8.参考图1至图3,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包括集料压缩斗1、侧向压缩油缸3、侧向压缩板4、升降压缩油缸8以及升降压缩板9;所述集料压缩斗1呈长方体的斗状结构,所述侧向压缩油缸3的缸体通过下连接架2与集料压缩斗1的侧向开口处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板4通过散力架5与侧向压缩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油缸3用于通过散力架5驱动侧向压缩板4水平移动,从而实现侧向的压缩,所述散力架5用于将侧向压缩油缸3的活塞杆的顶紧力分散施加在侧向压缩板4上,提高侧向压缩板4的受力均匀性;所述侧向压缩板4与集料压缩斗1的侧向开口轮廓相配合;所述升降压缩油缸8的缸体通过上连接架7与集料压缩斗1的顶端开口处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板9与升降压缩油缸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油缸8用于驱动升降压缩板9上下升降移动,从而实现竖直方向的压缩,所述升降压缩板9与集料压缩斗1的顶端开口轮廓相配合;所述集料压缩斗1上设置有投入口,用于方便放入纸箱废料。
19.所述侧向压缩板4呈板状结构并且竖向设置,所述侧向压缩板4与集料压缩斗1的侧板相平行;所述升降压缩板9呈板状结构并且水平设置,所述升降压缩板9与集料压缩斗1的底板相平行。
20.所述侧向压缩板4朝向侧向压缩油缸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杆6,所述第一导杆6水平贯穿下连接架2上的通孔,所述第一导杆6用于对侧向压缩板4的水平移动进行导向。
21.所述升降压缩板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导杆10,所述第二导杆10竖向贯穿上连接架7上的通孔,所述第二导杆10用于对升降压缩板9的上下升降移动进行导向。
22.所述集料压缩斗1的投入口外侧设置有投入料道11,所述投入料道11倾斜设置,所述投入料道11用于对废料进入集料压缩斗1进行导向。
23.所述侧向压缩油缸3和升降压缩油缸8均通过液压油管与外部液压泵连接。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纸箱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放在投入料道11的顶端,在斜面的作用下,废料沿倾斜的投入料道11滑入投入口内,最终落入集料压缩斗1的底端并逐渐堆积;当堆积到一定程度时,升降压缩油缸8的活塞杆驱动升降压缩板9下移,第二导杆10进行导向,升降压缩板9将集料压缩斗1内的废料进行预压缩,此操作可将蓬松的废料进行初步压缩,使废料集中在集料压缩斗1的中下部;升降压缩油缸8的活塞杆驱动升
降压缩板9上移,继续投入废料,反复数次执行上述操作,直至废料堆积至靠近投入口的高度位置处;此时升降压缩油缸8的活塞杆使升降压缩板9保持下压姿态,侧向压缩油缸3的活塞杆通过散力架5来驱动侧向压缩板4,对集料压缩斗1经过初步压缩的废料进行充分地二次压缩,二次压缩的压力远大于预压缩的压力,因此可将废料进行进一步的压缩,直至将废料压实,从而缩小废料的空间体积;完成压缩后,侧向压缩油缸3和升降压缩油缸8卸力,侧向压缩板4和升降压缩板9复位,可将纸板废料取出,此时废料呈长方体姿态,可非常方便地进行堆叠和搬移。
25.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料压缩斗(1)、侧向压缩油缸(3)、侧向压缩板(4)、升降压缩油缸(8)以及升降压缩板(9);所述集料压缩斗(1)呈长方体的斗状结构,所述侧向压缩油缸(3)的缸体通过下连接架(2)与集料压缩斗(1)的侧向开口处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板(4)通过散力架(5)与侧向压缩油缸(3)的活塞杆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板(4)与集料压缩斗(1)的侧向开口轮廓相配合;所述升降压缩油缸(8)的缸体通过上连接架(7)与集料压缩斗(1)的顶端开口处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板(9)与升降压缩油缸(8)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板(9)与集料压缩斗(1)的顶端开口轮廓相配合;所述集料压缩斗(1)上设置有投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压缩板(4)呈板状结构并且竖向设置,所述侧向压缩板(4)与集料压缩斗(1)的侧板相平行;所述升降压缩板(9)呈板状结构并且水平设置,所述升降压缩板(9)与集料压缩斗(1)的底板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压缩板(4)朝向侧向压缩油缸(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杆(6),所述第一导杆(6)水平贯穿下连接架(2)上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压缩板(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导杆(10),所述第二导杆(10)竖向贯穿上连接架(7)上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压缩斗(1)的投入口外侧设置有投入料道(11),所述投入料道(11)倾斜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纸箱废料压缩机构,包括集料压缩斗、侧向压缩油缸、侧向压缩板、升降压缩油缸以及升降压缩板;所述集料压缩斗呈长方体的斗状结构,所述侧向压缩油缸的缸体通过下连接架与集料压缩斗的侧向开口处连接,所述侧向压缩板通过散力架与侧向压缩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油缸的缸体通过上连接架与集料压缩斗的顶端开口处连接,所述升降压缩板与升降压缩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集料压缩斗上设置有投入口。本实用新型可对纸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和压缩,将蓬松的、形状各异的纸板进行物理压缩,可缩小废料的体积,减少空间占用,并且压缩后呈长方体结构,方便堆积和搬运。便堆积和搬运。便堆积和搬运。


技术研发人员:陆黎艳 龚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汝翊包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26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