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爆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强度型底部抗震的防爆灯。
背景技术:2.随着石油、化工、矿业等产业的飞速发展,照明灯具在生产、仓储、救援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越来越多。在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里如何防止照明灯具事故性爆炸的发生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照明灯具在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电火花或形成炽热的表面,它们一旦与生产或救援现场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相遇,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直接危及公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因此,作为使用最广泛的照明灯具,它的防爆技术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采用铝合金外壳,表面喷塑;照明、应急两用;内装免维护镍镉电池组、在正常供电下自动充电,事故断电或停电对应急灯自动点亮;钢管布线;应急专用灯中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各自独立;照明应急两用灯、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公用一个灯体,光源独立。
3.防爆灯是指用于可燃性气体和粉尘存在的危险场所,能防止灯内部可能产生的电弧、火花和高温引燃周围环境里的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从而达到防爆要求的灯具。也称作防爆灯具、防爆照明灯。不同的可燃性气体混合物环境对防爆灯的防爆等级和防爆形式有不同的要求。
4.现有的,公告号为cn11302833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护装置的led防爆灯,本发明涉及led防爆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够对厂房内防爆灯的信号传输进行检测导致防爆灯的运行出现故障的技术问题,通过节能控制单元对防爆灯的耗能进行检测,通过人工记录获取到厂房十天防爆灯的总耗能,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通过差值计算获取到防爆灯的耗能浮动值,若耗能浮动值≥耗能浮动值阈值,且耗能浮动值为正数,则判定防爆灯需要进行节能控制;随后以每小时为单位对节能防爆灯的环境进行检测,通过公式获取到节能防爆灯的节能系数jnok,随后根据节能系数对防爆灯以不同功率运行;对节能灯进行不同功率运行,到达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5.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具有防护装置能够保护防爆灯的光源部分,但是电源部分的底部连接稳定性不高,当设备意外触碰时,虽然防护装置能够防护光源部分,但电源部分容易收到撞击冲击力损坏或者从固定处脱离,从而导致防爆灯的整体结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型底部抗震的防爆灯,以解决防爆灯电源部分不稳定的技术问题,达到提升防爆灯电源部分稳定性,提升防撞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强度型底部抗震的防爆
灯,包括:
8.电源腔体、设于电源腔体背面的电源腔盖、设于电源腔体的正面的光源腔体和固定压圈,所述固定压圈设于光源腔体远离电源腔盖一端,以用于固定光源腔体内的光源;
9.所述电源腔盖上设置有高强度抗震装置;
10.所述高强度抗震装置包括设于电源腔盖上的底板和底板上的抗震缓冲层,所述底板周向设置有侧边防撞边框,所述抗震缓冲层及底板上开设有引出口,所述侧边防撞边框与抗震缓冲层之间设置有二次缓冲填充层。
11.进一步的,所述二次缓冲填充层内设置有若干减重形变气泡。
12.进一步的,所述抗震缓冲层包括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所述上弹性层沿电源腔体的外部形状贴合,所述下弹性层贴合底板。
13.进一步的,所述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嵌入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中。
14.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凸起有连接凸块,所述下弹性层凹陷有供连接凸块嵌入的连接凹槽。
15.进一步的,所述侧边防撞边框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防撞弹性层。
16.进一步的,所述电源腔盖上设置有十字型加强筋,所述十字型加强筋的中心设置有六角形加固件,所述六角形加固件的中心设置有出线孔。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通过底部的抗震缓冲层,吸收电源腔体被撞击时的冲击力,从而提升电源腔体处底部的抗震性能和缓冲性能,另一方面,当防爆灯安装处出现震动时,抗震缓冲层也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安装处的震动对防爆灯造成的影响。
19.2、通过侧边防撞边框,提升防爆灯底部侧边的防撞性能。
20.3、通过二次缓冲填充层和减重形变气泡,能够吸收侧边的撞击力,从而提升防爆灯的侧边防撞能力。
21.4、通过减重形变气泡能够减轻防爆灯的防撞结构的整体重量,并且通过气泡发生形变吸收撞击力,再次提升防爆灯的侧边防撞能力。
22.5、通过抗震缓冲层分为的上弹性层、下弹性层以及缓冲弹簧,使得抗震缓冲层的抗震缓冲能力提升,更好的提升电源腔体处底部的抗震性能和缓冲性能。
23.6、通过下弹性层凹陷有供连接凸块嵌入的连接凹槽,提升下弹性层和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4.7、通过电源腔盖上的十字型加强筋,从而增加防爆灯背面的结构稳定性。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强度型底部抗震的防爆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高强度型底部抗震的防爆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
31.1、电源腔体;
32.2、电源腔盖;
33.3、光源腔体;
34.4、固定压圈;
35.5、高强度抗震装置;51、抗震缓冲层;511、上弹性层;512、下弹性层;5121、连接凹槽;513、缓冲弹簧;52、侧边防撞边框;54、引出口;55、二次缓冲填充层;551、减重形变气泡;56、底板;561、连接凸块;
36.6、十字型加强筋;61、六角形加固件;62、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
39.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高强度型底部抗震的防爆灯,包括电源腔体1、设于电源腔体1背面的电源腔盖2、设于电源腔体1的正面的光源腔体3和固定压圈4,固定压圈4设于光源腔体3远离电源腔盖2一端,以用于固定光源腔体3内的光源,使用者将电源电板或者储能光源放置在电源墙体内,将光源放置在光源腔体3内。
40.如图2所示,电源腔盖2上设置有高强度抗震装置5,其中,高强度抗震装置5包括设于电源腔盖2上的底板56和底板56上的抗震缓冲层51,底板56周向设置有侧边防撞边框52,抗震缓冲层51及底板56上开设有引出口54,能够将电源腔体1内的电源线从引出口54引出。通过底部的抗震缓冲层51,吸收电源腔体1被撞击时的冲击力,从而提升电源腔体1处底部的抗震性能和缓冲性能,另一方面,当防爆灯安装处出现震动时,抗震缓冲层51也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安装处的震动对防爆灯造成的影响。
41.其中,侧边防撞边框52与抗震缓冲层51之间设置有二次缓冲填充层55。在本实施例中,二次缓冲填充层55内设置有若干减重形变气泡551。在本实施例中,侧边防撞边框52的外侧设置有外侧防撞弹性层,提升侧边防撞边框52的防撞性能。
42.如图2所示,抗震缓冲层51包括上弹性层511和下弹性层512,上弹性层511沿电源腔体1的外部形状贴合,下弹性层512贴合底板56。上弹性层511和下弹性层512之间设置有若干缓冲弹簧513,缓冲弹簧513的两端分别嵌入上弹性层511和下弹性层512中。
4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底板56和下弹性层5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底板56凸起有连接凸块561,下弹性层512凹陷有供连接凸块561嵌入的连接凹槽5121。
44.如图3所示,电源腔盖2上设置有十字型加强筋6,十字型加强筋6的中心设置有六角形加固件61,六角形加固件61的中心设置有出线孔62,通过出线孔62将电源引线从电源
腔体1内引出。通过十字型加强筋6和六角形加固件61对电源腔盖2进行加固,提升电源腔盖2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45.综上所述:通过底部的抗震缓冲层51,吸收电源腔体1被撞击时的冲击力,从而提升电源腔体1处底部的抗震性能和缓冲性能,另一方面,当防爆灯安装处出现震动时,抗震缓冲层51也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减少安装处的震动对防爆灯造成的影响。通过侧边防撞边框52,提升防爆灯底部侧边的防撞性能。通过二次缓冲填充层55和减重形变气泡551,能够吸收侧边的撞击力,从而提升防爆灯的侧边防撞能力。通过减重形变气泡551能够减轻防爆灯的防撞结构的整体重量,并且通过气泡发生形变吸收撞击力,再次提升防爆灯的侧边防撞能力。通过抗震缓冲层51分为的上弹性层511、下弹性层512以及缓冲弹簧513,使得抗震缓冲层51的抗震缓冲能力提升,更好的提升电源腔体1处底部的抗震性能和缓冲性能。通过下弹性层512凹陷有供连接凸块561嵌入的连接凹槽5121,提升下弹性层512和底板5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通过电源腔盖2上的十字型加强筋6,从而增加防爆灯背面的结构稳定性。
46.本技术中选用的各个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