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照明工业 专利正文
一种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及其汽车灯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及其汽车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及其汽车灯具。


背景技术:

2.现有汽车灯具远近光往往做成远近光复合一体的,远近光共有光源、反射镜、配光镜,散热装置等。正常情况下为近光功能,远光功能实现需要依次远近光切换机构实现远光与近光光束的切换,现有的远近光切换机构包括遮光片、驱动组件以及载体固定板,遮光片铰接在载体固定板上,驱动组件固定在载体固定板上,驱动组件工作带动遮光片以铰接点为支点进行翻转或者旋转从而进行打开或关闭工作,实现远光功能与近光功能的切换。具体见授权公告号为cn213083026u,专利名称为一种小型远近光切换机构。这种远近光切换机构零部件多,装配繁琐,在切换过程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另外尺寸比较大,存在成本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及其汽车灯具,能有效解决现有远近光切换机构存在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包括遮光片以及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本体和伸缩杆,所述遮光片设置在所述伸缩杆上;所述本体带动所述伸缩杆伸缩运动,使得所述遮光片进行直线运动,实现所述遮光片位置的切换。
6.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所述遮光片为一体件包括遮光部和连接部,所述遮光部用于形成近光光束分布的明暗分界线;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遮光部的中部,其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杆配合的固定孔。
7.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所述遮光部包括第一工作体,所述第一工作体的顶部设置有截止边缘;所述截止边缘包括第一线段面、第二线段面和第三线段面,所述第一线段面、第三线段面与基准轴线的水平h-h线平行,所述第三线段面高于所述第一线段面,使得连接在所述第一线段面与所述第三线段面之间的所述第二线段面呈设置角度倾斜,用于形成近光分布中的15
°
或45
°
上升区域。
8.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所述遮光部还包括第二工作体与第三工作体,所述第二工作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工作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工作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工作体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工作体上的所述第一线段面齐平,所述第三工作体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工作体上的所述第三线段面齐平。
9.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所述第一工作体呈直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工作体与所述三工作体均呈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工作体与第三工作体
相对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工作体的两侧,使得所述遮光部的两端呈弧形内收。
10.一种汽车灯具,包括透镜组件、反射镜、散热底座和led光源组件;还包括如上所述的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所述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反射镜出光口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遮光片进行上下移动,关闭或打开所述出光口的下半部分,实现远光光束与近光光束的切换。
11.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汽车灯具,所述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上。
12.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汽车灯具,所述散热底座为一体件,包括固定所述led光源组件的第一板体和固定所述透镜组件的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体垂直连接,将所述透光孔分成上下两部份,上部分为2/3的透光孔,下部分为1/3的透光孔;所述led光源组件包括led光源板,所述led光源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上;所述反射镜也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的顶面上,并位于所述led光源板的上方,使得所述led光源板上设置有的led光源颗粒位于所述反射镜的焦点上;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体的底部,使得所述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板体底部设置有的缺口处,并使得所述遮光片位于所述led光源板的前方。
13.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汽车灯具,所述驱动组件在所述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对应的连接孔,使用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使得所述驱动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板体上。
14.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直线运动的汽车灯具,所述第一板体上还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遮光片上设置有导向孔;当所述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设置在所述散热底座上时,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在所述遮光片移动时,起导向作用。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尺寸小,占用空间少,更能便于实现在汽车灯具内部狭小的空间灵活布置的需求,主要技术实现的方式是摒弃翻转或者旋转的传动机构,直接通过驱动组件的直线运动来实现遮光片打开和关闭,没有繁琐的翻转和旋转的传动机构;能有效解决现有汽车灯具中所使用的远近光切换机构存在的问题时。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18.图3是图1的分解图。
19.图4是图2的分解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的立体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的分解图。
22.图中:
23.1是透镜组件,11是透镜,12是透镜支架,13是卡扣机构,131是卡扣,1311是凸台,1312是卡接脚;
24.2是反射镜,21是出光口,22是安装面;
25.3是散热底座,31是连接孔,32是导向柱;301是第一板体,302是第二板体;
26.4是led光源组件、41是led光源板,411是led光源颗粒,42是led驱动板;
27.5是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51是遮光片,511是遮光部,5111是第一工作体,5112是第二工作体,5113是第三工作体,512是连接部,5121是固定孔,52是驱动组件,521是本体,522是伸缩杆,523是安装脚,5231是安装孔;
28.6是限位机构,61是限位柱,62是限位孔;
29.7是风扇;
30.8是风扇罩;
31.9是截止边缘,91是第一线段面,92是第二线段面,93是第三线段面;
32.10是导向座,101是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汽车灯具,包括透镜组件1、反射镜2、散热底座3、led光源组件4以及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5,通过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5打开或关闭反射镜2出光口21的下半部,实现远光光束与近光光束的切换。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5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一种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具体地,透镜组件1包括透镜11和透镜支架12,透镜11与透镜支架12之间设置有卡扣机构13,透镜11通过卡扣机构13固定在透镜支架12上,卡扣机构13包括卡扣131,卡扣131设置在透镜支架12上,透镜11通过卡扣131固定在透镜支架12上;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为了使卡扣131在卡压时具有弹性,提高安装效率,卡扣131包括设置在透镜支架12的侧壁上设置凸台1311,凸台1311通过侧壁上设置有u形开孔,形成带凸台1311的卡接脚1312;led光源组件4使用螺栓安装固定在散热底座3上,led光源组件4包括led光源板41和led驱动板42,led光源板41上设置有led光源颗粒411,led驱动板42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由led驱动板42控制led光源板41上led光源颗粒411的工作状态;反射镜2使用螺栓安装固定在散热底座3上,位于led光源板41的上方,使得led光源颗粒411位于反射镜2的焦点上。当然为了减少零件之间的安装位置出现偏差,可以在反射镜2与散热底座3之间设置限位机构6,通过限位机构6进行限位,防止反射镜2安装后位置偏移;可以在led光源板41与散热底座3之间设置限位机构6,通过限位机构6进行限位,防止led光源板41安装后位置偏移,从而确保led光源颗粒411位于反射镜2的焦点上,进一步提高的有效利用率;本实施例中,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柱61和限位孔62,限位柱61插入限位孔62进行限位。散热底座3为铝制件,上面可以设置若干散热齿,通过散热齿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底座3的散热效果。散热底座3的后部还可以设置有风扇7,通过风扇7加速散热,进一步提高led光源颗粒411的使用寿命。当然还可以在散热底座3上设置风扇罩8,通过风扇罩8对风扇7进行保护和遮盖,防止与汽车灯具内的其它零件擦碰,风扇罩8上设置有若干镂空孔,方便空气流通。透镜支架12使用螺栓固定在散热底座3上,使得透镜11位于反射镜2和led光源板41的前方。
35.如图2所示,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5包括遮光片51以及驱动组件52;驱动组件
52包括本体521和伸缩杆522,遮光片51设置在伸缩杆522上;本体521带动伸缩杆522伸缩运动,使得遮光片51进行直线运动,实现遮光片51位置的切换。具体地,驱动组件52可以为电磁阀;电磁阀直线运动,可靠性能更高。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2带动遮光片51上下移动,实现关闭或打开反射镜2出光口21的下半部。
36.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遮光片51为一体件包括遮光部511和连接部512,遮光部511用于形成近光光束分布的明暗分界线;连接部512用于与驱动组件52连接;连接部512设置在遮光部511的中部,其上设置有与伸缩杆522配合的固定孔5121;具体地,驱动组件52上的伸缩杆522一端固定在固定孔5121中。
37.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遮光部511包括第一工作体5111、第二工作体5112与第三工作体5113,第一工作体5111的顶部设置有截止边缘9;截止边缘9包括第一线段面91、第二线段面92和第三线段面93,第一线段面91、第三线段面93与基准轴线的水平h-h线平行,第三线段面93高于第一线段面91,使得连接在第一线段面91与第三线段面93之间的第二线段面92呈设置角度倾斜,用于形成近光分布中的15
°
或45
°
上升区域;第二工作体5112设置在第一工作体5111的一侧,第三工作体5113设置在第一工作体5111的另一侧;第二工作体5112的顶面与第一工作体5111上的第一线段面91齐平,第三工作体5113的顶面与第一工作体5111上的第三线段面93齐平。通过第二工作体5112与第三工作体5113延伸第一工作体5111上的第一线段面91和第三线段面93,防止近光光束边缘明暗分界缺失。
38.进一步地,第一工作体5111为直板状结构,第二工作体5112与三工作体5113均呈弧形板状结构,相对的连接在第一工作体5111的两侧,使得遮光部511的两端呈弧形内收;进一步减小遮光片51安装时所需要占用的空间。具体地,遮光部511竖直的设置在驱动组件52的顶部,连接部512垂直地连接在第一工作体5111朝向驱动组件52的侧壁上。驱动组件52上的伸缩杆522的顶端固定在连接部512上的固定孔5121中。
39.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散热底座3为一体件,包括固定led光源组件4的第一板体301和固定透镜组件1的第二板体302,第二板体302上设置有透光孔,第一板体301的一端与第二板体302垂直连接,将透光孔分成上下两部份,上部分为2/3的透光孔,下部分为1/3的透光孔;led光源组件4中的led光源板41设置在第一板体301的顶面上,led驱动板42设置在第一板体301的底面上;驱动组件52固定在第二板体302的底部,使得本体521位于第二板体302底部设置有的缺口处,此处的缺口与透光孔连通,缺口是为了避让本体521设置的防止安装干涉问题的出现;并使得驱动组件52伸缩杆522上的遮光片51位于led光源板41的前方(或者是反射镜2出光口21的前方),注意遮光片51的顶部最好不要超过反射镜2底部安装面22的高度;这里的led光源板41、led驱动板42均使用螺栓固定,在led光源板41、led驱动板42上设置有孔位,并在散热底座3上设置有配合孔,使用螺栓穿过孔位与配合孔连接,即完全固定。
40.另外,驱动组件52在本体52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脚523,安装脚523上设置有安装孔5231;散热底座3上的第二板体302设置有对应的连接孔31,使用螺栓穿过安装孔5231与连接孔31螺纹连接,使得驱动组件52固定在第二板体302上,安装方便快捷。
41.进一步的,散热底座3上第一板体301的底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柱32,遮光片51上设置有导向孔101;当直线运动的双光切换机构5设置在散热底座3上时,导向柱32插入导向孔101,在遮光片51移动时,起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遮光片51在第二工作体5112与第三
工作体5113的底部均设置有向散热底座3延伸的导向座10,导向孔101设置在导向座10上。导向柱32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第一板体301上设置有安装导向柱32的螺纹孔,导向柱32通过顶部螺纹连接在第一板体301上,安装方便。
42.当需要提供近光功能时,遮光片51位于初始位置,(即驱动组件52伸展时遮光片51所处位置),此时遮光片51关闭反射镜2出光口21的下半部,led光源颗粒411工作,其发出的光经反射镜2反射形成光束,该光束经遮光片51形成近光光束分布的明暗分界线,后经透镜11出形成近光光束。当需要切换光线,提供远光功能时,驱动组件52收缩带动遮光片51下移至最终位置,即打开反射镜2出光口21的下半部,led光源颗粒411工作发出的光经反射镜2反射形成光束,该光束不受遮光片51的遮挡直接经透镜11出形成远光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