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油冷却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从植物原料中通过机械外力的作用,挤压出来取油的方式是压榨法,至今螺旋形榨油机仍然是我国主要的榨油设备,压榨法制油可分为一次压榨和御榨,一次压榨称为全榨,尽可能多的将原料中的油脂榨出。浸出法制油,会使用溶剂油萃取,无法保持植物油的原有风味,也存在化学污染的安全隐患,而压榨法相对来说工艺简单,配套设备少,油料品质适应性强,产出的油品质量也好,符合消费者食品品质更健康的要求。
3.现有压榨方式,由于摩擦作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产出的油品温度较高,冷却方式多是自然冷却,冷却效果不好,冷却效率低下,影响后序工序的进行。另外现有冷却设备,只是在压榨膛外面套上冷却罐,冷却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多个冷却单元同时工作,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提高,能够降低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保证油品中的活性成分不被高温破坏,能对压榨装置的内部外部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给压榨出来的油品降温,能加速油品的后续处理工序。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循环池,所述冷却液循环池上连接有总进液管,总进液管分支成为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第三进液管分别连接到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所述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第三冷却单元分别连接第一回流管、第二回流管、第三回流管,并通过总回流管连接回冷却液循环池;
7.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安装在压榨装置上,所述压榨装置末端设有出油管,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安装在出油管上;所述压榨装置上安装有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
8.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总进液管上安装有水泵和制冷器。
9.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压榨装置包括压榨膛、设置在压榨膛内的榨条和压榨螺杆,所述压榨膛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渣口,所述第一冷却单元包括包裹在压榨膛外的冷却罐,冷却罐与压榨膛之间为冷却腔。
10.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冷却罐上设有第一进液口连接第一进液管,冷却罐上设有第一出液口连接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靠近出油管端,所述第一出液口设置在靠近进料口端。
11.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压榨螺杆内设有第二冷却
单元的冷却通道,第二冷却单元包括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出液口设置在压榨螺杆的靠近出油管端,第二进液口设置在第二出液口的另一端。
12.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液口连接第二进液管,第二出液口连接第二回流管。
13.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三冷却单元包括冷却箱,所述出油管连接有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设置在冷却箱内,油路通道为蛇形弯管。
14.在本技术公开的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冷却箱上设有第三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第三进液口连接第三进液管,第三出液口连接第三回流管。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多个冷却单元同时工作,冷却效果好,冷却效率提高,能够降低压榨过程中,原料与压榨螺压榨膛之间由于摩擦作用产生的大量的热量,保证油品中的活性成分不被高温破坏,能对压榨装置的压榨螺压榨膛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能给压榨出来的油品降温,能加速油品的后续处理灌装等工序。
17.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一种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与压榨装置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第一冷却单元、第二冷却单元与压榨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22.图4是第三冷却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中
24.1-冷却液循环池;2-水泵;3-制冷器;4-总进液管;41-第一进液管;42-第二进液管;43-第三进液管;5-总回流管;51-第一回流管;52-第二回流管;53-第三回流管;6-压榨装置;61-压榨膛;611-进料口;612-出渣口;62-出油管;621-油路通道;63-榨条;64-压榨螺杆;7-第一冷却单元;71-冷却罐;711-冷却腔;72-第一进液口;73-第一出液口;8-第二冷却单元;81-第二进液口;82-第二出液口;83-冷却通道;9-第三冷却单元;91-冷却箱;92-第三进液口;93-第三出液口;10-控制器;11-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6.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申请实施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只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或/和设置之间的关系。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0.如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油压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液循环池1,所述冷却液循环池1上连接有总进液管4,总进液管4分支成为第一进液管41、第二进液管42、第三进液管43分别连接到第一冷却单元7、第二冷却单元8、第三冷却单元9,所述第一冷却单元7、第二冷却单元8、第三冷却单元9分别连接第一回流管51、第二回流管52、第三回流管53,并通过总回流管5连接回冷却液循环池1;冷却液循环池1装有冷却介质,本实施例中以水为冷却介质。
31.其中所述第一冷却单元7、第二冷却单元8安装在压榨装置6上,所述压榨装置6末端设有出油管62,所述第三冷却单元9安装在出油管62上;所述压榨装置6上安装有控制器10和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1在压榨装置6的多个位置设置,监测温度数据传输到控制器10中,起到保护压榨装置6和控制油品温度的作用。
32.所述总进液管4上安装有水泵2和制冷器3。在使用一段时间,冷却液循环池1内水温升高后,或者环境水温较高时,可以开启制冷器3,使输入端的冷却液保持较低温度。
33.所述压榨装置6包括压榨膛61、设置在压榨膛61内的榨条63和压榨螺杆64,所述压榨膛61一端设有进料口611,另一端设有出渣口612,所述第一冷却单元7包括包裹在压榨膛61外的冷却罐71,冷却罐71与压榨膛61之间为冷却腔711。
34.所述冷却罐7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72连接第一进液管41,冷却罐71上设有第一出液口73连接第一回流管51,所述第一进液口72设置在靠近出油管62端,所述第一出液口73设置在靠近进料口611端。第一冷却单元7冷却介质的流动与榨油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反,用于对压榨膛61即压榨装置6外部进行冷却降温。
35.所述压榨螺杆64内设有第二冷却单元8的冷却通道83,第二冷却单元8包括第二进液口81和第二出液口82,第二出液口82设置在压榨螺杆64的靠近出油管62端,第二进液口81设置在第二出液口82的另一端。第二冷却单元8冷却介质的流动与榨油物料的运动方向相同,用于对压榨螺杆64即压榨装置6内部进行冷却降温。
36.所述第二进液口81连接第二进液管42,第二出液口82连接第二回流管52。
37.所述第三冷却单元9包括冷却箱91,所述出油管62连接有油路通道621,所述油路通道621设置在冷却箱91内,油路通道621为蛇形弯管。第三冷却单元9对产出的油再进行降
温。
38.所述冷却箱91上设有第三进液口92和第三出液口93,第三进液口92连接第三进液管43,第三出液口93连接第三回流管53。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