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热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2.目前在偏心转动机构中使用的配重装置,多采用单杆平衡或没有能再自动调节的连杆装置,其综合力矩几乎无法始终确保均衡,导致都需选用较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和复杂的自锁机构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成本增加和日常能耗严重。
3.因此,如在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中,研制简单、高效、低耗的配重装置成为必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背景技术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包括配重件、配重梁、偏转轴、偏转台以及驱动部,所述配重件安装于配重梁的自由端部,所述偏转台安装于驱动部一侧且通过偏转轴活动连接,所述配重梁与驱动部之间设有双向拉簧连杆调节机构;
6.所述双向拉簧连杆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偏转杆、固定杆、上拉簧以及下拉簧;
7.所述配重梁中段与连接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偏转杆端部与连接杆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配重梁与配重件相对的端部活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偏转轴贯通偏转杆的中段以及固定杆的中段,所述偏转台偏心位置与偏转杆的端部通过上拉簧连接,所述驱动部一侧与偏转杆的同一侧端通过下拉簧连接。
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配重梁、所述连接杆与偏转杆、所述固定杆与配重梁之间均通过销轴活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自由端抵住驱动部内侧壁面相对固定。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平行。
11.优选的,所述偏转杆的自由端抵住偏转台一侧而可推顶着偏转台转动。
12.优选的,所述偏转杆与配重梁平行。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可根据偏心转动机构的位置进行配重装置反向力矩和上拉簧与下拉簧拉力变化形成的反向力矩的自动调节而实现整体力矩的综合作用始终处于相对均衡,就可大幅减少驱动部的电机功率要求和可用简易方式实现自锁,相较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配重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可自动调节适应,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成本较低、日常能耗较少,重力平衡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的偏转台处于低位时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的偏转台处于一定高度时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的偏转台处于垂直高位时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的偏转台越过垂直高位后的示意图。
21.图中:1、配重件;2、配重梁;3、连接杆;4、偏转杆;5、固定杆;6、下拉簧;7、上拉簧;8、偏转轴;9、偏转台;10、驱动部;11、驱动机构;12、支撑机架;13、反射机构;14、集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气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4.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包括配重件1、配重梁2、连接杆3、偏转杆4、固定杆5、下拉簧6、上拉簧7、偏转轴8、偏转台9、驱动部10。其中配重件1与配重梁2固定在一起,并由配重件1提供配重重力,偏转杆4自由端抵着偏转台9而可推顶着偏转台9转动、固定杆5自由端抵着驱动部10内侧相对固定,配重梁2与偏转杆4平行、连接杆3与固定杆5平行、之间均用铰链连接而构成连杆机构,与需进行重力平衡的偏转台9均绕着偏转轴8转动、但所述连杆机构只能偏转一定幅度;所述相同的连杆机构还可在偏转垂直方向上平行对称设置有不止一套、具体设置两套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见图2所示,以使偏转台9获得均衡的重力平衡,下拉簧6的一端固定在驱动部10上、上拉簧7的一端固定在偏转台9上而其另一端均固定在偏转杆4上。因此,相对偏转台9的位置变化,偏转台9、上拉簧7、下拉簧6、配重件1的力臂和力矩均随之可进行自动的调节和改变、并在这些力矩的综合作用下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的均衡状态,使驱动部10可轻易地实现偏转台9的驱动或自锁。
25.可以理解的是,配重件1、配重梁2、连接杆3、偏转杆4和固定杆5的具体结构和材料均并无过多限定,例如但不限于该零部件为圆柱形、长条形或板杆组合形和金属或非金属
等,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下拉簧6、上拉簧7、偏转轴8、偏转台9、驱动部10和驱动机构11、支撑机架12、反射机构13、集热机构14更是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场合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不限定其具体外形状态、组合变化形式和材质等,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6.偏转台9自最低位置升起到越过高位的情况,顺序参照图3、图1和图4至图6所示,反之(特指偏转台9自越过高位后再返回最低位置)亦然。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对应偏转台9不同位置,偏转台9、上拉簧7、下拉簧6、配重件1的力臂和力矩随之自动调节和变化如下:
27.⑴
当偏转台9处于最低位置时、具体见图3所示,偏转台9的重心力臂最大而配重件1的配重力臂接近最大,下拉簧6和上拉簧7的两端距离最短而不起作用,偏转台9的力矩与配重件1的配重力矩相当,使驱动部10可轻易地实现偏转台9的驱动或自锁;
28.⑵
当偏转台9自最低位置升起到偏转杆4处于水平位置时、具体见图3和图1所示,偏转杆4在配重件1的配重重力作用下其自由端抵着并推顶着偏转台9一起转动、上拉簧7的两端距离保持最短而不起作用,下拉簧6的两端距离渐大、拉力随之渐大,偏转台9的重心力臂缓慢变小、配重件1的配重力臂至最大,下拉簧6的力矩加上偏转台9的力矩与配重件1的配重力矩相当,使驱动部10可轻易地实现偏转台9的驱动或自锁,反之(特指偏转台9自偏转杆4处于水平位置时反向降低至最低位置)亦然;
29.⑶
当偏转台9自偏转杆4处于水平位置继续升起到一定高度时、具体见图1和图4所示,偏转杆4在配重件1的配重重力作用下其自由端继续抵着并推顶着偏转台9一起转动、上拉簧7的两端距离保持最短而仍不起作用,下拉簧6的两端距离继续变大、拉力随之继续变大,偏转台9的重心力臂继续变小、配重件1的配重力臂转而变小,下拉簧6的力矩加上偏转台9的力矩与配重件1的配重力矩相当,使驱动部10可轻易地实现偏转台9的驱动或自锁,反之(特指偏转台9自一定高度反向降低至偏转杆4处于水平位置)亦然;
30.⑷
当偏转台9自一定高度继续升起到垂直高位时、具体见图4和图5所示,偏转杆4受驱动部10的结构所限固定不动致偏转杆4与偏转台9脱离了接触而配重件1不再起作用、此时配重件1的配重力臂也最小,下拉簧6的两端距离最大而拉力最大,上拉簧7的两端距离不大仍保持自由状态也不起作用,偏转台9离开了偏转杆4的自由端但其重心力臂渐小、即偏转台9的力矩亦渐小,使驱动部10可轻易地实现偏转台9的驱动或自锁,反之(特指偏转台9自垂直高位反向降低至一定高度)亦然;
31.⑸
当偏转台9继续偏转越过垂直高位后、具体见图5和图6所示,配重件1已不起作用,上拉簧7的两端距离渐大、拉力随之渐大,上拉簧7的力矩与偏转台9的力矩相当,使驱动部10可轻易地实现偏转台9的驱动或自锁,反之(特指偏转台9自越过垂直高位后反向返回到垂直高位)亦然。
32.实际上,现有其他技术中的配重装置,多采用单杆平衡或没有能再自动调节的连杆装置,其综合力矩几乎无法确保始终均衡,导致都需选用较大功率的驱动电机和复杂的自锁机构而造成不必要的设备成本增加和日常能耗严重,如何简单、高效、低耗地实现偏心旋转机构的重力平衡已经成为本领域的一个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双向拉簧调节的连杆式配重装置,可根据偏心转动机构的位置进行配重装置反向力矩和上拉簧与下拉簧拉力变化形成的反向力矩的自动调节而实现整体力矩的综合作用始终处于相对均衡,就可大
幅减少驱动部的电机功率要求和可用简易方式实现自锁,相较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配重装置,本实用新型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巧妙,可自动调节适应,自动化程度较高,设备成本较低、日常能耗较少,重力平衡效果较好。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