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导风板运动机构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导风板运动机构及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导风板运动机构及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空调能够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提升室内环境的温度舒适性。空调的出风方向会直接影响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以及用户对空调出风效果的使用体验。
3.为了增加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通常为空调室内机设置导风板。然而,由于导风板的运动单一,而空调在吹出冷风和热风时的空气流动方向不同,使得空调的出风方向仅局限在室内的部分区域,降低了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及空调器室内机,以简化导风板运动机构,提升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5.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设置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处,用于和导风板连接并驱动所述导风板进行运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
6.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能够输出第一旋转力至所述导风板,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进行转动;
7.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输出轴和动力转化部件,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与所述动力转化部件连接以输出第二旋转力给所述动力转化部件,所述动力转化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转化部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旋转力转化为沿直线方向进行移动的平移力,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在所述平移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直线方向进行移动,并带动所述导风板进行同步移动。
8.可选的,
9.所述动力转化部件包括第一螺纹件和第二螺纹件;
10.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纹件传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旋转力驱动所述第一螺纹件进行旋转;
11.所述第二螺纹件与所述第一螺纹件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纹件在所述第一螺纹件的带动下沿着螺纹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12.可选的,
13.所述第一螺纹件为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件为螺纹套;或
14.所述第一螺纹件为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件为螺纹杆。
15.可选的,
16.所述第二螺纹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以带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螺纹件进行同步移动。
17.可选的,所述动力转化部件还包括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
二螺纹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固定连接。
18.可选的,所述动力转化部件还包括限位套筒,所述第二螺纹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限位套筒内,并在所述限位套筒内进行移动。
19.可选的,所述动力转化部件还包括保护套筒,所述第二螺纹件设置于所述保护套筒内。
20.可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能够正转和反转以驱动所述导风板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旋转。
21.可选的,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能够正转和反转以驱动所述动力转化部件中的部分部件进行伸缩运动。
22.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传动连接件,所述第一电机包括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所述传动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和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
23.可选的,所述传动连接件包形成为卡勾结构,所述卡勾结构包括一对卡接主体,所述卡接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卡接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卡勾,所述卡勾与所述导风板卡接固定。
24.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传动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动力转化部件与所述第二端部固定连接。
25.可选的,所述导风板运动机构还包括电机座,所述电机座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安装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固定的组装于所述主体部。
26.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设有组装槽,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组装槽,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组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包括自所述组装槽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凸耳结构,所述凸耳结构设有安装孔。
2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板和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导风板运动机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导风板能够在所述导风板运动机构的作用下进行运动以遮挡或打开所述出风口。
2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公开的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动力输出轴与导风板固定连接以驱动导风板转动,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二动力输出轴与动力转化部件连接以输出第二旋转力给动力转化部件,动力转化部件和第一驱动组件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和导风板移动。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能够使导风板获得移动和转动,结构简单且丰富了导风板相对于出风口的空间姿态,进而增加了空调的出风范围,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30.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3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32.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第一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与第一驱动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与第一驱动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8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第二螺纹件处于收回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0.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第二螺纹件处于推出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1.图10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第二驱动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1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43.图1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1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第二驱动组件单独工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5.图1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时导风板所处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图1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处于制热模式时导风板所处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8.空调能够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提升室内环境的温度舒适性。空调的出风方向会直接影响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以及用户对空调出风效果的使用体验。为了增加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向,通常为空调室内机设置导风板。然而,由于导风板的运动单一,而空调在吹出冷风和热风时的空气流动方向不同,使得空调的出风方向仅局限在室内的部分区域,降低了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49.本公开提出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设置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用于和导风板连接并驱动导风板进行运动以遮挡或打开出风口。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图1中双点划线箭头可以代表第一旋转力f1的方向,虚线箭头可以代表第二旋转力f2的方向,点划线箭头可以代表平移力f3。导风板运动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设置于空调器室内机2的出风口241处,用于和导风板
21连接并驱动导风板21进行运动以遮挡或打开出风口241。导风板运动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第一驱动组件11包括与导风板21固定连接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第一动力输出轴114能够输出第一旋转力f1至导风板21,以驱动导风板21进行转动。第二驱动组件12包括第二动力输出轴123和动力转化部件121,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动力转化部件121连接以输出第二旋转力f2给动力转化部件121,动力转化部件121与第一驱动组件11固定连接,动力转化部件121用于将第二旋转力f2转化为沿直线方向进行移动的平移力f3,第一驱动组件11在平移力f3的作用下沿直线方向进行移动,并带动导风板21进行同步移动。
50.由于导风板运动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第一驱动组件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与导风板21固定连接以驱动导风板21转动,第二驱动组件12的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动力转化部件121连接以输出第二旋转力f2给动力转化部件121,动力转化部件121和第一驱动组件11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11和导风板21移动。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能够使导风板21获得移动和转动,结构简单因而提升了导风板运动机构1的结构可靠性,还丰富了导风板21相对于出风口241的空间姿态,进而增加了空调的出风范围,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2的制冷、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可以单独或同时工作,以驱动导风板21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驱动导风板21转动,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2驱动第一驱动组件11和导风板21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2驱动第一驱动组件11和导风板21移动,再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驱动导风板21转动。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同时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驱动导风板21获得空间运动。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交替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驱动导风板21运动,本公开并不对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的驱动顺序、组合驱动方式以及导风板21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
52.图1中双点划线箭头可以代表第一旋转力f1的方向,第一驱动组件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与导风板21固定连接以输出第一旋转力f1至导风板21,并驱动导风板21转动,导风板21的转动可以是在初始角度α和相对于初始角度α偏转的工作角度β之间转动。上述初始角度α可以是导风板21遮挡出风口241时候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工作角度β可以是导风板21相对于初始角度α偏转后与竖直方向所成的任一角度。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动力输出轴114能够正转和反转以驱动导风板21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旋转。当第一动力输出轴114输出的第一旋转力f1为顺时针方向,第一旋转力f1能够驱动导风板21从第一位置旋转至第二位置。当第一动力输出轴114输出的第一旋转力f1为逆时针方向,第一旋转力f1能够驱动导风板21从第二位置转回至第一位置。例如,当导风板21处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21与竖直方向呈初始角度α,当导风板21处于第二位置时,导风板21与竖直方向呈工作角度β,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可以通过正转带动导风板21从处于初始角度α的第一位置转动至处于工作角度β的第二位置,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可以通过反转带动导风板21从处于工作角度β的第二位置转动至处于初始角度α的第一位置。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1包括传动连接件和第一电机111,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可以是第一电机111的转轴,传动连接件与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固定连接,导风板21与传动连接件固定连接,以使导风板21第一旋转力f1的作用下在初始角度α和工
作角度β之间转动。通过第一电机111驱动传动连接件并带动与传动连接件固定连接的导风板21简化了结构设置,提升了使导风板21转动的结构设置可靠性。其中,第一电机111可以是步进电机,以便于驱动传动连接件转动。
55.在上述实施例中,传动连接件包括与第一电机1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相连的卡勾结构112,卡勾结构112与导风板21卡接固定。卡勾结构112与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固定连接,卡勾结构112可以设置于第一电机111的外部与第一电机111作为整体与导风板21卡接固定,在组装过程中仅需要将第一电机111与卡勾结构112作为整体与导风板21卡接固定即可,第一驱动组件11整体结构简洁,提升了第一驱动组件11与导风板21的组装便利性和可靠性。
56.其中,卡勾结构11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卡接主体1121,卡接主体1121的一端与第一电机111相连,卡接主体1121的另一端设有卡勾1122,卡勾1122与导风板21卡接固定。一对卡接主体1121与第一电机111相连的一端可以连接成一体,例如,第一电机111的转轴与一对卡接主体1121的底部连接结构固定,以便于与第一电机111的转轴固定。设置于一对卡接主体1121另一端的两个卡勾1122背对背设置,以便于与通过两个卡勾1122与导风板21固定,提升组装便利性和稳固性。
57.如图2-图5所示,导风板21可以设有组装孔215、组装槽1311等用于与卡勾结构112卡接固定的结构,以导风板21设有组装孔215为例,组装孔215的边缘可以设有用于限位的凹部2151,卡接主体1121设有卡筋,卡勾1122穿过组装孔215并与组装孔215的边缘卡接固定,卡筋与凹部2151限位配合,以避免卡接主体1121在组装孔215内转动。或者,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组装孔215设置成十字型孔,当卡勾结构112组装至组装孔215时,十字型组装孔215的结构能够对卡勾结构112的底部进行限位,避免卡勾结构112转动。在一实施例中,导风板21可以包括风门主体211和设置于风门主体211横向两端的安装板212,安装板212与风门主体211垂直或呈其他角度,组装槽1311、组装孔215等用于与卡勾结构112卡接固定的结构可以设置于安装板212,以便于第一驱动组件11与导风板21的连接。
5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11和第二端部1112,传动连接件设置于第一端部1111的端面,第二驱动组件12与第二端部1112固定连接,且自第二端部1112的侧面伸出。由于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驱动组件12位于第一电机111的两端,避免了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驱动组件12的结构干涉。
59.第二驱动组件12包括第二动力输出轴123和动力转化部件121,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动力转化部件121连接以输出第二旋转力f2给动力转化部件121,动力转化部件121与第一驱动组件11固定连接,动力转化部件121用于将第二旋转力f2转化为沿直线方向进行移动的平移力f3,第一驱动组件11在平移力f3的作用下沿直线方向进行移动,并带动导风板21进行同步移动。导风板21的移动可以是从初始位置到工作位置的平移运动,导风板21的初始位置可以是遮挡出风口241时所处的位置,也可以是导风板21处于任一工作角度β时所处的位置,导风板21的工作位置可以是相对于初始位置平移后的任一位置。
60.第二动力输出轴123能够正转和反转以驱动动力转化部件121中的部分部件进行伸缩运动。当第二动力输出轴123输出的第二旋转力f2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旋转力f2能够驱动第一电机111从第三位置沿直线方向移动至第四位置,与第一电机1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固定连接导风板21随之从沿直线方向从第五位置移动至第六位置。当第二动力输出轴
123输出的第二旋转力f2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力f2能够驱动第一电机111从第四位置沿直线方向移动至第三位置,与第一电机1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固定连接导风板21随之从沿直线方向从第六位置移动至第五位置。例如,第五位置可以是上述初始位置,第六位置可以是偏离初始位置的工作位置,第二动力输出轴123可以通过正转带动导风板21从初始位置沿直线移动至工作位置,第而动力输出轴123可以通过反转带动导风板21从处于工作位置沿直线移动至初始位置。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第二驱动组件12还包括第二电机122,第二动力输出轴123可以为第二电机122的转轴。动力转化部件121包括第一螺纹件1212和第二螺纹件1213,图7中的虚线箭头代表第二螺纹件1213的运动方向,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第一螺纹件1212传动连接,以使得第二旋转力f2驱动第一螺纹件1212进行旋转。第二螺纹件1213与第一螺纹件1212螺纹配合连接,第二螺纹件1213在第一螺纹件1212的带动下沿着螺纹延伸方向进行移动。
6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螺纹件1212可以为螺纹杆,第二螺纹件1213可以为螺纹套。第二电机122的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螺纹杆传动连接,以使得第二旋转力f2驱动螺纹杆进行旋转。螺纹套设在螺纹杆外表面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螺纹套在受到螺纹杆输出的旋转力时沿着螺纹杆的轴向延伸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套的螺纹连接使得动力转化部件121实现将第二动力输出轴123的转动转换为沿轴向的移动,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
63.或,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螺纹件1212可以为螺纹套,第二螺纹件1213可以为螺纹杆。第二电机122的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螺纹套传动连接,以使得第二旋转力f2驱动螺纹套进行旋转。螺纹杆设在螺纹套内并与螺纹套螺纹连接,螺纹杆在受到螺纹套输出的旋转力时沿着螺纹套的轴向延伸方向进行移动。通过螺纹杆与螺纹套的螺纹连接使得动力转化部件121实现将第二动力输出轴123的转动转换为沿轴向的移动,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好。
6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螺纹件12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驱动组件11固定,以带动第一驱动组件11与第二螺纹件1213进行同步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转化部件121还包括固定连接件1214,固定连接件1214的一端与第二螺纹件121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驱动组件11固定连接。
6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11和第二端部1112,传动连接件设置于第一端部1111的端面,第二驱动组件12与第二端部1112固定连接,且自第二端部1112的侧面伸出。由于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驱动组件12位于第一电机111的两端,避免了传动连接件和第二驱动组件12的结构干涉。具体的,可以是动力转化部件121中的第二螺纹件1213或固定连接件1214与第二端部1112固定连接。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动力转化部件121还可以包括限位套筒1215,第二螺纹件1213至少部分设置于限位套筒1215内,并在限位套筒1215内进行移动。限位套筒1215内壁与第二螺纹件1213中的一个设有限位筋1215a,另一个设有限位槽1213a,限位筋1215a与限位槽1213a配合以避免第二螺纹件1213发生周向转动。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转化部件121还包括保护套筒1216,第二螺纹件1213设置于保护套筒1216内。第二驱动组件12与第一电机111固定连接的部分可以设置于保护套筒1216的一端,例如,保护套筒1216的一端可以设有组装板1211,或者,上述固定连接件1214可以组装于保护套筒1216的一端,以便于实现第二驱动组件12和第一电机111的固定连接。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导风板运动机构1还包括电机座13,电机座13包括主体部131和设置于主体部131的安装部132,第二驱动组件12固定的组装于主体部131。电机座13通过安装部132固定的安装于空调器室内机2,而第二驱动组件12与主体部131固定组装,因而通过电机座13实现了对第二驱动组件12安装固定。
69.空调器室内机2可以包括底座23和位于底座23上方的导风板组装结构22,安装部132可以与底座23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1可以位于导风板组装结构22上方,第二驱动组件12可以位于导风板组装结构22的下方,导风板组装结构22可以设有避让孔221,动力转化部件121可以穿过上述组装孔215与第一电机111固定连接。具体的,动力转化部件121的顶部可以设有组装板1211,组装板1211设有孔结构,第一电机111可以设有组装凹槽113,组装板1211可以伸入组装凹槽113中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销、卡接件等结构与第一电机111固定连接。组装板1211结构的空间占用小,便于与第一电机111组装固定。
70.在上述实施例中,主体部131设有组装槽1311,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12收容于组装槽1311,且第二驱动组件12与组装槽1311固定连接。安装部132包括自组装槽1311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凸耳结构,凸耳结构设有安装孔。例如,第二驱动组件12的第二电机122可以固定的收容于上述组装槽1311,主体部131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耳结构,电机座1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等连接结构穿过上述安装孔与空调器室内机2固定,以提升电机座13的组装稳固性。
7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11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11和第二端部1112,传动连接件设置于第一端部1111的端面,动力转化部件121与第二端部1112固定连接,且自第二端部1112的侧面伸出,使第一电机111的大部分结构和第二电机122分位于动力转化部件121的同侧,优化导风板运动机构1布局,减少空间占用。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导风板21包括相对设置于导风板21横向的第三端部213和第四端部214,导风板运动机构1设置于所述第三端部213和所述第四端部214中的至少一处,将导风板运动机构1设置于第三端部213和/或第四端部214能减少导风板运动机构1对导风板21的结构干涉,降低导风板21对空调器室内机2的空间占用。在一实施例中,第三端部213和第四端部214可以分别设有导风板运动机构1,以通过位于导风板21两端的导风板运动机构1带动导风板21运动,提升导风板21的运动稳定性。或者,导风板运动机构1也可以设置于导风板21的其他位置,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73.本公开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2,如图12、图13所示,空调器室内机2包括:壳体24、导风板21和上述导风板运动机构1。壳体24上设置有出风口241,导风板21能够在导风板运动机构1的作用下进行运动以遮挡或打开出风口241。
74.由于导风板运动机构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第一驱动组件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14与导风板21固定连接以驱动导风板21转动,第二驱动组件12的第二动力输出轴123与动力转化部件121连接以输出第二旋转力f2给动力转化部件121,动力转化部件121和第一驱动组件11固定连接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11和导风板21移动。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能够使导风板21获得移动和转动,结构简单因而提升了导风板运动机构1的结构可靠性,还丰富了导风板21相对于出风口241的空间姿态,进而增加了空调的出风范围,提升了空调器室内机2的制冷、制热效果和用户体验。
75.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可以单独或同时工作,以驱动导风板21运动,
本公开并不对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的工作顺序进行限制。导风板21的位置可以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关联,例如图14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以第二驱动组件12先工作,第一驱动组件11后工作为例,第二驱动组件12可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11和导风板21,使导风板21自遮挡出风口241的初始位置移动至偏离工作位置,而后第一驱动组件11驱动导风板21转动至底部的极限工作位置,以使冷风向上吹出,制冷效果好,用户获得沐浴式送风体验。再例如图15所示,当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以第二驱动组件12先工作,第一驱动组件11后工作为例,第二驱动组件12可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11和导风板21,使导风板21自遮挡出风口241的初始位置移动至偏离工作位置,而后第一驱动组件11驱动导风板21转动至顶部的极限工作位置,以使热风向下吹出,制热效果好,用户获得地毯式送风体验。再例如,导风板21还可以由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配合驱动至其他位置,以获得无风感送风等其他送风效果。
7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1和第二驱动组件12还可以单独交替工作或同时工作,以使导风板21与出风口241配合获得动态的出风效果,由于导风板21既能够移动还能够转动,因而动态位置丰富,增加了空调器的扫风范围,提升了空调器的制冷制热效果。
7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空调器室内机2可以是新风空调的空调器室内机,也可以是不包含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7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79.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