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蒸汽发生装置是一种通过将液体加热汽化形成蒸汽的装置,其包括发热主体、发热元件、盖体和供水嘴,发热主体设有加热流道,加热流道设有进水端和出汽端,出汽端连通蒸汽发生装置的出汽口,盖体盖设于加热流道的上侧,盖体对应加热流道进水端的位置设有供水口,供水嘴安装在盖的供水口处。工作原理为:水体从供水嘴进入加热流道,发热元件对加发热主体进行加热,水体在加热流道内升温汽化产生蒸汽,蒸汽从出汽口喷出。蒸汽发生装置广泛用于蒸汽刷、蒸汽拖把、蒸汽清洗机、熨斗底板蒸汽烫衣机等。
3.蒸汽发生装置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汽化率,现有的蒸汽发生装置存在汽化率不高,出汽量不大的问题,无法满足产品需要,而且发热效率和热利用率低,加热不完全,使得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采用两个彼此隔离的双蒸汽通道同时汽化,而且分设有上下两层通道,使得出蒸汽通道变长,汽化更完全,加热损耗减少,在相同功率下提高了出蒸汽率和发热效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加热器、分别扣合封装在加热器上下位置的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加热器之间有接入进水口的上层通道,所述下盖体与加热器之间有与蒸汽出口连通的下层通道,所述上层通道通过一水汽进口与下层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器在靠近上盖体上设有用于接入水流并使水流分为双通道的第一分流挡板,所述加热器在靠近下盖体上设有用于接入水汽并使水汽分为双通道的第二分流挡板,所述第一分流挡板与第二分流挡板之间通过一水汽入口连通,所述加热器内嵌有与上层通道及下层通道接触的加热管。
7.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分流挡板由沿加热器对应进水口位置向两侧弧形过渡延伸的挡板一以及沿加热器远离进水口的内壁延伸有相互平行的挡板二组成,所述挡板一与加热器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汽化通道,所述挡板一与挡板二之间形成有第二汽化通道,所述挡板二之间形成有第三汽化通道,所述挡板一设置在加热管的一侧上。
8.再改进,所述第二分流挡板由沿加热器远离蒸汽出口的内底部向两侧延伸有挡板三、对称连接在挡板三两侧的挡板四以及设置在加热器中部的u型挡板组成,所述挡板四的末端之间留有进汽开口,所述挡板三与加热器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蒸汽通道,所述挡板四与加热器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蒸汽通道,所述u型挡板与挡板四之间形成有第三蒸汽通道,所述第三蒸汽通道与蒸汽出口连通,所述挡板四设置在加热管的另一侧上。
9.再改进,所述下盖体朝向加热器的一侧设有凸起并与第二分流挡板相抵的分隔
条,所述分隔条将下层通道分隔成所述第一蒸汽通道、第二蒸汽通道以及第三蒸汽通道。
10.再改进,所述加热管设为u型管。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采用两个彼此隔离的双蒸汽通道同时汽化,而且分设有上下两层通道,使得出蒸汽通道变长,同时蒸汽通道直接构建在电热管上,汽化更完全,加热损耗减少,在相同功率下提高了出蒸汽率和发热效率。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上层通道结构示意图;
15.图4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器的下层通道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水流在上层通道汽化的流向示意图;
1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蒸汽在下层通道的流向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加热器;2、上盖体;3、下盖体;4、安装孔;5、进水口;10、第一分流挡板;11、第二分流挡板;12、水汽入口;13、加热管;14、蒸汽出口;15、出汽管;20、上层通道;30、下层通道;31、分隔条;100、挡板一;101、挡板二;102、第一汽化通道;103、第二汽化通道;104、第三汽化通道;110、挡板三;111、挡板四;112、u型挡板;113、进汽开口;114、第一蒸汽通道;115、第二蒸汽通道;116、第三蒸汽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加热器1、分别扣合封装在加热器1上下位置的上盖体2和下盖体3,所述上盖体2与加热器1之间有接入进水口5的上层通道20,所述下盖体3与加热器1之间有与蒸汽出口14连通的下层通道30,所述上层通道20通过一水汽进口与下层通道30连通,所述加热器1在靠近上盖体2上设有用于接入水流并使水流分为双通道的第一分流挡板10,所述加热器1在靠近下盖体3上设有用于接入水汽并使水汽分为双通道的第二分流挡板11,所述第一分流挡板10与第二分流挡板11之间通过一水汽入口12连通,所述加热器1内嵌有与上层通道20及下层通道30接触的加热管13;
22.所述上盖体2和下盖体3扣合封装,上盖体2与加热器1的连接端面以及下盖体与加热器1的连接端面均设有密封圈,有效形成密封的上层通道20和下层通道30,能够有效保证蒸汽产生到出汽过程的稳定性,而且改进设计了加热管13,水流分别依次进入上层通道20和下层通道30时,使得加热管13与水汽的加热接触面增大,更利于水流完全的汽化,达到最佳的汽化率,而且在进水口5进水后同时采用双通道分流汽化,在上层通道20汽化完成后,再从水汽入口12进入下层通道30,经过下层通道30时蒸汽依然同时经过双通道分流汽化,再从蒸汽出口14出汽,能够有效增强蒸汽的汽化率,所述下盖体3上有对应蒸汽出口14设置的出汽管15,便于出汽;所述加热器1是用于热交换的载体,将水加热并汽化处理,加热器1的外廓为长方形,同时在上下两个方向上与上盖体2、下盖体3匹配,再将上盖体2与下盖体3
扣合将加热器1封装在内,有效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结构性能;所述第一分流挡板10和第二分流挡板11能够阻挡水流冲击并将其进行双通道分散;
23.本设计通过采用两个彼此隔离的双蒸汽通道同时汽化,而且分设有上下两层通道,使得出蒸汽通道变长,汽化更完全,加热损耗减少,在相同功率下提高了出蒸汽率和发热效率。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流挡板10由沿加热器1对应进水口5位置向两侧弧形过渡延伸的挡板一100以及沿加热器1远离进水口5的内壁延伸有相互平行的挡板二101组成,所述挡板一100与加热器1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汽化通道102,所述挡板一100与挡板二101之间形成有第二汽化通道103,所述挡板二101之间形成有第三汽化通道104,所述挡板一100设置在加热管13的一侧上;
25.所述挡板一100呈u型结构设计,水流从上盖体2上开设的进水口5进水,然后沿挡板一100的外壁与加热器1内壁之间进入第一汽化通道102,在经过第一汽化通道102的末端后与第二汽化通道103连通,直接进入第二汽化通道103内,最终汇聚在第三汽化通道104内,再从水汽入口12进入下层通道30中,完成上层通道20的汽化过程,其中在第一汽化通道102和第二汽化通道103内,水流均直接接触加热管13,使水流快速汽化,提高蒸汽发生率,所述挡板一100固定连接在加热管13的一侧上,使得水流在第一汽化通道102和第二汽化通道103中均可以实现汽化效果;所述水汽入口12优选地设计在加热器1上同时处于挡板二101之间位置,在第三汽化通道104运行完成后直接通过水汽入口12进行下层通道30,再次进行的蒸汽循环。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流挡板11由沿加热器1远离蒸汽出口14的内底部向两侧延伸有挡板三110、对称连接在挡板三110两侧的挡板四111以及设置在加热器1中部的u型挡板112组成,所述挡板四111的末端之间留有进汽开口113,所述挡板三110与加热器1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蒸汽通道114,所述挡板四111与加热器1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二蒸汽通道115,所述u型挡板112与挡板四111之间形成有第三蒸汽通道116,所述第三蒸汽通道116与蒸汽出口14连通,所述挡板四111设置在加热管13的另一侧上;所述挡板三110呈“v”型设计,能够引导水汽分别流向挡板三110向第一蒸汽通道114,经过第一蒸汽通道114后从进汽开口113进入第二蒸汽通道115、第三蒸汽通道116,最终从蒸汽出口14出汽,其中所述第一蒸汽通道114和第二蒸汽通道115均处于加热管13的加热接触区域,能够提升水汽的蒸汽率;所述u型挡板112的开口方向朝向蒸汽出口14方向,进一步增大蒸汽量。
27.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盖体3朝向加热器1的一侧设有凸起并与第二分流挡板11相抵的分隔条31,所述分隔条31将下层通道30分隔成所述第一蒸汽通道114、第二蒸汽通道115以及第三蒸汽通道116;所述下盖上的分隔条31匹配第二分流挡板11形成封闭的蒸汽通道,有效保证蒸汽发生装置的蒸汽量产出量。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管13设为u型管;所述加热管13内嵌于发热器的内部,利用u型设计,能够同时置于上层通道20和下层通道30内,对通道内的水或水汽加热,使汽化更完全,加热损耗同步减少,提升蒸汽发生装置的使用性能。
2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盖和下盖,轮廓上均开设有对边的安装孔4,安装孔4与加热器1上的开孔相匹配,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固定,从而对整体的蒸汽发生装置进行固定,同时蒸汽通道划分为上层通道20的水汽通道以及下层通道30的蒸汽通道,对两条通道均采用
了彼此隔离的双向流道,延长了水和蒸汽的移动路径,对有效加热区充分合理的利用,加热损耗减少,同时蒸汽通道直接构建在电热管上,在相同功率下提高了出蒸汽率和发热效率。
30.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