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捞渣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捞渣机是火力发电厂的机械排渣的主要设备,刮板捞渣机置于锅炉底部,灰渣从捞渣机末端排出,供输送机或装车外运,实现连续高效排渣,也可直接用汽车运渣实现间断性排渣,本机还可用于石子煤或其它固体物料的输送。
3.目前电厂用湿式捞渣机和埋刮板捞渣机,普遍采用定速运行或远程控制,定速运行速度高,捞渣机机械设备磨损大,运行耗能大,远程控制与实际运行工况有一定的迟滞,容易造成过载,停机等事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包括捞渣机本体,所述捞渣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速度控制系统,所述速度控制系统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触摸显示屏,所述捞渣机本体的顶面左部固定连接有力矩传感器,所述捞渣机本体的顶面右部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
6.优选的,所述捞渣机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捞渣机本体的棱角处固定连接有防护软垫,能够防止设备在运作是发生侧滑,同时能够防止设备棱角角处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
7.有益效果
8.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的方法与结构,能够检测落渣量的多少智能控制捞渣机运行速度,当没有负荷时,系统自动控制进入最低速运行模式,减少捞渣机磨损,节约能源。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捞渣机本体底面的防滑垫和捞渣机本体棱角处的防护软垫,能够防止设备在运作是发生侧滑,同时能够防止设备棱角角处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12.图中:1、速度控制系统;2、触摸显示屏;3、力矩传感器;4、速度传感器;5、捞渣机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包括捞渣机本体5,捞渣机本体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捞渣机本体5的棱角处固定连接有防护软垫,能够防止设备在运作是发生侧滑,同时能够防止设备棱角角处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捞渣机本体5的上方设置有速度控制系统1,速度控制系统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触摸显示屏2,捞渣机本体5的顶面左部固定连接有力矩传感器3,捞渣机本体5的顶面右部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4。
15.工作原理
16.使用时,该装置能够通过设置在捞渣机本体5顶面左部的力矩传感器3检测落渣量的多少,将实时数据发送到速度控制系统1内,通过数据运算控制输出捞渣机本体5运行速度信号,控制捞渣机本体5的运行速度。负荷越大,运行速度越快,当没有负荷时,系统的速度传感器4反馈实时速度信号,速度控制系统1自动控制进入最低速运行模式,既能防止停运又能减少捞渣机本体5磨损,节约能源,所有数据可以可以同时发送到集控室,方便远程监测捞渣机本体5运行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包括捞渣机本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渣机本体(5)的上方设置有速度控制系统(1),所述速度控制系统(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触摸显示屏(2),所述捞渣机本体(5)的顶面左部固定连接有力矩传感器(3),所述捞渣机本体(5)的顶面右部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捞渣机本体(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捞渣机本体(5)的棱角处固定连接有防护软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涉及捞渣机技术领域,包括捞渣机本体,所述捞渣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速度控制系统,所述速度控制系统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触摸显示屏,所述捞渣机本体的顶面左部固定连接有力矩传感器,所述捞渣机本体的顶面右部固定连接有速度传感器。该捞渣机智能运行速度控制系统由于采用上述的方法与结构,能够检测落渣量的多少智能控制捞渣机运行速度,当没有负荷时,系统自动控制进入最低速运行模式,减少捞渣机磨损,节约能源,同时通过设置捞渣机本体底面的防滑垫和捞渣机本体棱角处的防护软垫,能够防止设备在运作是发生侧滑,同时能够防止设备棱角角处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棱角角处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棱角角处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


技术研发人员:郭栋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昊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