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冷库泄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


背景技术:

2.冷库由于其低温的特性,对其维护结构的保温及密闭性有很高的要求。对于采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冷库需要设置泄压口。
3.相关技术中,泄压口有两种形式:电动泄压口和机械泄压口。上述两种泄压口均直接装置于冷库外墙上,由于其面积大、材质较薄且不能设置保温材料遮挡,泄压口安装处便成为冷库的最大冷量损失点,造成冷量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冷库泄压时冷量损失较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包括冷库本体,所述冷库本体与靠近室外的一端设有冷库外墙,所述冷库本体远离冷库外墙的一端设有缓冲间,所述缓冲间的内部温度介于室外温度与冷库本体内部温度之间,所述缓冲间和冷库之间设有隔墙,所述缓冲间远离隔墙的一端设有缓冲间外墙,所述隔墙上设有泄压口,所述泄压口处穿设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穿过缓冲间外墙,所述排风管上设有泄压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库内部气压过大时,需要进行泄压处理。启动泄压机构,冷库内部的冷气从泄压口通过排风管进入缓冲间,最后从缓冲间排到缓冲间外墙处,最终排出室外。由于缓冲间的内部温度介于室外温度与冷库温度之间,降低了泄压口两侧房间的温差,与此同时,排风管延长了泄压口与室外的距离,既满足了泄压要求,有缓解了冷量损失,减少了能源消耗。
8.可选的,所述泄压结构包括设于排风管上的常闭电动风阀和设于冷库本体内部的压差传感器,所述常闭电动风阀与压差传感器电性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库本体的室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后,压差传感器发出电信号,常闭电动风阀接收到电信号后开启阀口开始泄压,使得冷库内部的气压降低,能够较为精准的对冷库内部的气压进行控制,提高了冷库泄压的自动化程度。
10.可选的,所述排风管上设有重力式止回阀,所述重力式止回阀与缓冲间外墙的距离小于电动风阀与缓冲间外墙的距离。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排风管内的压力下降到重力式止回阀不足以克服阀芯重力的时候,重力式止回阀即回座关闭,冷库泄压终止。减少外部热风倒流进入排风管的现象发生,从而减少了冷库的冷量损失。
12.可选的,所述排风管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风管外侧的保温层阻隔了排风管内外的温度传递,减少了排风管管道内部冷气的冷量流失。
14.可选的,所述排风管远离冷库本体的一端设有防雨百叶风口,所述防雨百叶风口包括风口边框和设于风口边框上的多个平行设置的叶片,所述风口边框朝向排风管的一端与排风管的端部抵接,多个所述叶片向下倾斜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室外下雨时,向下倾斜设置的叶片能够减少雨水进入排风管的可能,从而减少管道内底部积水的现象发生。
16.可选的,所述风口边框朝向泄压口的一端设有不锈钢防虫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锈钢防虫网减少了昆虫等小体型动物进入排风管的可能,从而减少排风管内部阻塞的可能,提高了排风管内部的清洁程度。
18.可选的,所述风口边框朝向泄压口的一端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排风管内壁抵接,所述卡接板朝向排风管内壁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上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凹槽底壁的一端设有卡接块,所述弹性件、卡接块和凹槽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排风管内壁上设有与卡接块相适配的卡接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卡接块,使得卡接块缩入凹槽内随后将卡接板伸入排风管内,转动风口边框至合适位置,使得凹槽与卡接槽对齐时,即可使卡接块弹入卡接槽内,实现防雨百叶风口的安装。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的效果。
20.可选的,所述卡接块朝向风口边框的一端为水平平面,所述卡接块远离弹性件的一端为呈四分之一球状的球面部,当所述卡接块弹入所述卡接槽内时,靠近所述弹性件的部分球面部处于所述卡接槽外。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块的球面部使得卡接板在伸入排风管内时,球面部顶部可与排风管内壁进行抵接,并在抵接移动中卡接块将借助球面部进行压缩弹性件,实现卡接板能够成功伸入排风管内,最终可成功弹入卡接槽内,同时在弹入卡接槽内后,卡接块朝向风口边框的平面可与卡接槽内壁抵接,并不允许卡接块向外脱离,实现安装;在需要拆卸时,转动风口边框使卡接块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同样借助球面部与卡接槽开口侧沿的抵触压缩弹性件,最终实现球面部整体脱离卡接槽,实现卡接块脱离卡接槽,此时即解除防雨百叶风口的整体安装,可进行活动拆卸,整体过程仅通过转动风口边框即可实现,操作简单快捷。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缓冲间的设置,当冷库内部气压过大时,需要进行泄压处理。启动泄压机构,冷库内部的冷气从泄压口通过排风管进入缓冲间,最后从缓冲间排到缓冲间外墙处,最终排出室外。由于缓冲间的内部温度介于室外温度与冷库温度之间,降低了泄压口两侧房间的温差,与此同时,排风管延长了泄压口与室外的距离,既满足了泄压要求,有缓解了冷量损失,减少了能源消耗;
24.2.通过常闭电动风阀和压差传感器的设置,当室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后,压差传感器发出电信号,常闭电动风阀接收到电信号后开启阀口开始泄压,使得冷库内部的气压降低,能够较为精准的对冷库内部的气压进行控制,提高了冷库泄压的自动化程度;
25.3.通过保温层的设置,排风管外侧的保温层阻隔了排风管内外的温度传递,减少了排风管管道内部冷气的冷量流失。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体现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防雨百叶风口和不锈钢防虫网结构的爆炸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29.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用于体现风口边框与排风管的连接方式。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体现卡接块的球面部的爆炸图,其中排风管已做剖切处理。
31.附图标记说明:1、冷库本体;11、冷库外墙;2、缓冲间;21、缓冲间外墙;3、隔墙;31、泄压口;4、排风管;41、泄压机构;411、常闭电动风阀;412、压差传感器;42、保温层;43、重力式止回阀;44、卡接槽;5、防雨百叶风口;51、风口边框;52、叶片;53、不锈钢防虫网;54、卡接板;541、凹槽;542、弹性件;543、卡接块;5431、球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一:
34.本技术实施例一公开一种新型冷库泄压结构。参照图1,冷库泄压结构包括冷库本体1,冷库本体1靠近室外的一端固定有冷库外墙11,冷库本体1远离冷库外墙11的而一端设置有缓冲间2,缓冲间2的高度与冷库本体1的高度相等,缓冲间2的内部温度介于室外温度与冷库本体1内部温度之间。缓冲间2和冷库本体1之间通过隔墙3进行分隔,缓冲间2远离隔墙3的一端固定有缓冲间外墙21。隔墙3上开设有泄压口31,泄压口31处于隔墙3净高的2/3以上的位置,泄压口31处穿设有排风管4,排风管4沿缓冲间2的长度方向穿过缓冲间外墙21。
35.参照图1,排风管4上设有泄压机构41,泄压机构41包括与排风管4同轴固定的常闭电动风阀411和安装固定于冷库本体1内部的压差传感器412,其中常闭电动风阀411与压差传感器412电性连接。当冷库本体1的室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后,压差传感器412发出电信号,常闭电动风阀411接收到电信号后开启阀口开始泄压,冷库本体1内部的冷气从泄压口31通过排风管4进入缓冲间2,最后从缓冲间2排到缓冲间外墙21处,最终排出室外,冷库本体1内部的气压得以降低。
36.为减少排风管4管道内部冷气的冷量流失,排风管4的外侧套设有保温层42,从而阻隔排风管4内外的温度传递。排风管4上还同轴固定有重力式止回阀43,且重力式止回阀43与缓冲间外墙21的距离小于电动风阀与缓冲间外墙21的距离。当排风管4内的压力下降到重力式止回阀43不足以克服自身阀芯重力的时候,重力式止回阀43即回座关闭,冷库本体1泄压终止。
37.参照图2,排风管4远离冷库本体1的一端固定有防雨百叶风口5,防雨百叶风口5包括风口边框51和设于风口边框51上的多个平行设置的叶片52,多个叶片52均向下倾斜设置,风口边框51朝向排风管4的一端与排风管4的端部抵接,风口边框51朝向泄压口31的一端安装固定有不锈钢防虫网53。当室外下雨时,向下倾斜设置的叶片52能够减少雨水进入排风管4的可能,从而减少管道内底部积水的现象发生。不锈钢防虫网53减少了昆虫等小体型动物进入排风管4进而进入冷库本体1的可能,减少排风管4内部存在小型动物排泄物的
可能,从而提高了排风管4内部的清洁程度。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实施原理为:当冷库本体1的室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后,压差传感器412发出电信号,常闭电动风阀411接收到电信号后开启阀口开始泄压,冷库本体1内部的冷气从泄压口31通过排风管4进入缓冲间2,最后从缓冲间2排到缓冲间外墙21处,最终排出室外,冷库本体1内部的气压得以降低。当排风管4内的压力下降到重力式止回阀43不足以克服阀芯重力的时候,重力式止回阀43即回座关闭,冷库本体1泄压终止。
39.实施例二:
40.参照图3和图4,本技术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风口边框51与排风管4可拆卸活动连接,具体连接结构如下:风口边框51朝向泄压口31的一端固定有一对卡接板54,这一对卡接板54沿风口边框51的径向相对设置于风口边框51的两侧。卡接板54的侧壁呈圆弧状且与排风管4的内壁抵接,卡接板54朝向排风管4内壁的一端开设有凹槽541,且两个卡接板54上的凹槽541相互背离。凹槽541的底壁上安装固定有弹性件542,该弹性件542可以是弹簧,弹性件542远离凹槽541底壁的一端固定有卡接块543,且卡接块543、弹性件542和凹槽541三者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排风管4内壁上开设有与卡接块543相适配的卡接槽44。
41.参照图4和图5,卡接块543朝向风口边框51的一端为一水平平面,卡接块543远离弹性件542的一端为呈四分之一球状的球面部5431。且弹性件542与卡接块543的长度满足,当弹性件542处于自然状态下,卡接块543的球面部5431将弹出凹槽541,且两个卡接块543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排风管4的内径,当弹性件542处于最小压缩长度时,两个卡接块543相互远离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则小于排风管4的内径。且值得注意的是,当卡接块543弹入卡接槽44内时,靠近弹性件542的部分球面部5431处于卡接槽44外。
42.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实施原理为:进行防雨百叶风口5的安装时,将卡接板54伸入排风管4内,卡接块543的球面部5431顶部可与排风管4内壁进行抵接,并在抵接移动中卡接块543将借助球面部5431进行压缩弹性件542,实现卡接板54能够成功伸入排风管4内。转动风口边框51至合适位置,使得凹槽541与卡接槽44对齐时,即可使卡接块543弹入卡接槽44内,同时在弹入卡接槽44内后,卡接块543朝向风口边框51的平面可与卡接槽44内壁抵接,并不允许卡接块543向外脱离,实现了防雨百叶风口5的整体安装;在需要拆卸时,转动风口边框51使卡接块543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同样借助球面部5431与卡接槽44开口侧沿的抵触压缩弹性件542,最终实现球面部5431整体脱离卡接槽44,实现卡接块543脱离卡接槽44,此时即可完成防雨百叶风口5的整体拆卸。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