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冷供热 专利正文
一种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2.流道式蒸汽发生器体积小,加热效率高,加热稳定性强,蒸汽可过热,成本低,在蒸箱、熨烫机、蒸汽拖把等家电产品上有光明的应用前景。由于自来水在气化过程中会形成水垢,因此目前市面上的流道式蒸汽发生器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其中的流体通道易于被水垢堵塞,需要频繁清洗,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
3.因此,如何改善流道式蒸汽发生器中流体通道的水垢堵塞,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改善现有流道式蒸汽发生器的流体通道易于被水垢堵塞的难题,降低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的清洗频率,改善消费者体验,延长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在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的原始流体通道的易堵段前或后搭建一条或两条以上新增流体通道。
7.所述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新增流体通道的一端位于加热体外,该端的内径圆心位于加热体外边缘到进水口的管路上任意一点,新增流体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管路连通处为流体分流处;新增流体通道另一端与原始流体通道的第二层管路上任意一点至第三层管路或更高层管路的任意位置连接并埋入加热体中,新增流体通道另一端与原始流体通道连接处为流体交汇处。
8.所述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除流体分流处在加热体之外,新增流体通道的其余部分全部或部分埋入加热体。
9.所述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新增流体通道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原始流体通道的内径。
10.所述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新增流体通道通过焊接或承插的方式与原流体通道连接并导通。
11.所述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新增流体通道与原始流体通道连通,新增流体通道是液体的流动通道或气体的流动通道。
1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增流体通道通过以下方式形成流体脉冲,降低通道中水垢形成和附着的几率:
14.流体通道被包裹在加热体内,加热体工作时,液体在原始流体通道和新增流体通
道中气化。其中一条通道(如:新增流体通道)中流体的压力降梯度稍大,新增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向蒸汽出口流动,并将另一条通道(如:原始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封闭在原始流体通道内,继续加热,原始流体通道内液体被气化,压力增大,当原始流体通道中压力梯度大于新增流体通道中压力梯度及流动阻力时,原始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冲破封闭向蒸汽出口流动,形成脉冲,并将新增流体通道中流体封闭在通道内,通过控制流体速度和加热功率,可使两条通道的流体压力降差别不大,如此反复,形成持续脉冲。
15.当稳定脉冲无法形成时,流体通道通过以下方式改善水垢堵塞问题:
16.当原始流体通道和新增流体通道中的气化速度及流体压力明显不同时,流体优先在其中一条流体通道中流动,该通道优先结垢堵塞,此时另一条流体通道工作,水垢附着位置延长,堵塞周期延长;
17.当一条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压力明显大于另一条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压力时,流体沿着另一条流体通道反冲,冲刷下部分附着力不足的水垢;
18.当一条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压力远远大于另一条流体通道中的流体压力时,根据伯努利效应,流体在两通道的流体交汇处形成负压,促进流速较慢的通道中的流体正向流动,形成气液混合体,增大紊流,阻碍水垢附着,冲刷下部分附着力较差的水垢,并延长水垢附着位置。
1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20.本实用新型在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的流体通道的易堵段前及后搭建一条或两条以上新增流体通道,该新增流体通道与原始流体通道的流体交汇处能通过流体运动产生流体脉冲,降低通道中水垢形成和附着的几率。本实用新型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可有效改善现有流体通道易被水垢堵塞的问题,降低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的清洗频率,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图1展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发生器的示意图。图中,1加热体,2流体交汇处,3弯管,4新增流体通道,5流体分流处,6进水口,7易堵段,8第一层管路,9第二层管路,10第三层管路,11第四层管路,12第五层管路,13第六层管路,14第七层管路,15第八层管路,16第九层管路,17第十层管路,18原始流体通道,19蒸汽出口。
23.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简化的原理示意图。图中,2流体交汇处,4新增流体通道,5流体分流处,18原始流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因此,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
26.现有的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由两大部分组成:(1)流体通道,一般为螺旋式,如图1所示原始流体通道18,自下而上的第一层管路8、第二层管路9、第三层管路10、第四层管路11、第五层管路12、第六层管路13、第七层管路14、第八层管路15、第九层管路16、第十层管路17依次首尾通过弯管连接,原始流体通道18的一端为与第一层管路8相通的进水口6,原始流体通道18的另一端为与第十层管路17相通的蒸汽出口19;(2)加热体,包裹在流体通道外围,如图1所示加热体1。自来水流动至加热体1包裹范围的原始流体通道18便开始气化,水垢沉积并附着在如图1所示的第一层管路8、第二层管路9,并在第一层管路8的气化起始处形成易堵段7,水垢在易堵段7沉积最多,甚至造成流体通道堵塞。
27.为了改善流体通道堵塞问题,需要延长水垢的附着位置,并降低其附着力。
28.如图1

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流道型脉冲式蒸汽发生器,在易堵段7前搭建一条流体通道,即如图1所示的新增流体通道4。新增流体通道4的一端位于加热体1外,该端的内径圆心位于加热体1外边缘到进水口6的管路上任意一点,所述管路与新增流体通道4连通处为流体分流处5;新增流体通道4的另一端与原始流体通道18的第二层管路9、第三层管路10之间的弯管3位置连通,弯管3与新增流体通道4连通处为流体交汇处2。
29.除流体分流处5在加热体1之外,新增流体通道4的大部分埋入加热体1中,如图1所示。为了避免大幅增加流体流量,新增流体通道4的内径小于原始流体通道18的内径,新增流体通道4通过焊接或承插的方式与原流体通道18连接并导通,新增流体通道4与原始流体通道18连通,既是液体的流动通道,也是气体的流动通道。
30.蒸汽发生器工作时,自来水从进水口6流入,流至流体分流处5时,分流至原始流体通道18的第一层管路8和新增流体通道4。蒸汽发生器工作前期,加热体1热量较低,自来水沿原始流体通道18和新增流体通道4流至第一层管路8和第二层管路9,甚至第三层管路10。随后,加热体1热量足够,液体开始沸腾气化,管道内压力增大,从蒸汽出口19释放。工作一段时间后,加热体1热量更高,自来水进入加热体1包裹区即开始气化。
31.为了方便描述及理解,将原始流体通道18和新增流体通道4简化为图2中的两条通道。
32.当新增流体通道4和原始流体通道18中的压力相差不大时,假设新增流体通道4中的压力稍大,流体优先由新增流体通道4中流向流体交汇处2,并将原始流体通道18中的流体封闭在原始流体通道18内。继续加热,原始流体通道18内液体被气化,压力增大,当原始流体通道18中压力大于移动所需动力、流动阻力与流体交汇处2的压力之和时,原始流体通道18中的流体冲破封闭向流体交汇处2流动,而后压力回降至流动阻力与流体交汇处2的压力之和,形成脉冲,并将新增流体通道4中的流体封闭在新增流体通道4内,如此反复,持续形成脉冲。
33.当新增流体通道4的压力明显大于原始流体通道18中的压力时,流体优先在新增流体通道4中流动,该通道优先结垢堵塞,此时原始流体通道18工作,水垢附着位置延长,清洗频率降低;
34.当新增流体通道4的压力远大于原始流体通道18中的压力时,流体沿着新增流体通道4流动,同时将沿着原始流体通道18反冲,冲刷下部分附着力不足的水垢;
35.当新增流体通道4的压力远远大于原始流体通道18中的压力时,根据伯努利效应,
两通道的流体交汇处2会形成负压,促进低压通道中的流体正向流动,形成气液混合,增大紊流,阻碍水垢附着,冲刷下部分附着力不足的水垢,并延长水垢附着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