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酵母菌微胶囊在红曲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属于黄酒酿造技术领域。
在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接种红曲霉种子液,发酵至第3~4天后,投入酵母微胶囊,发酵至3~5天后密封发酵,发酵周期为20~30天,密封前温度控制在28~30℃,密封后温度为15~18℃,发酵结束后取出酵母菌微胶囊,发酵液离心取上清液灭菌即得红曲黄酒。
本发明采用先接红曲霉后接酵母的方式酿造,有利于红曲霉在酿造前期快速生长,而不会过早地受到酒精的抑制;采用微胶囊固定化酵母菌,一方面微胶囊的囊膜对氧传递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可缩短酒精产生的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发酵结束时对酵母菌的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专利状态

基础信息

专利号
CN201810324225.0
申请日
2018-04-12
公开日
2018-07-24
公开号
CN108315144A
主分类号
/C/C12/ 化学;冶金
标准类别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批准发布部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状态
审查中-实审

发明人

倪莉 周康熙 程颜莉 王芳婷 何冬萍 刘志彬 张雯 张晨

申请人

福州大学

申请人地址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福州地区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酵母菌微胶囊在红曲黄酒酿造中的应用,属于黄酒酿造技术领域。
在液态发酵培养基中接种红曲霉种子液,发酵至第3~4天后,投入酵母微胶囊,发酵至3~5天后密封发酵,发酵周期为20~30天,密封前温度控制在28~30℃,密封后温度为15~18℃,发酵结束后取出酵母菌微胶囊,发酵液离心取上清液灭菌即得红曲黄酒。
本发明采用先接红曲霉后接酵母的方式酿造,有利于红曲霉在酿造前期快速生长,而不会过早地受到酒精的抑制;采用微胶囊固定化酵母菌,一方面微胶囊的囊膜对氧传递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可缩短酒精产生的周期,另一方面有利于发酵结束时对酵母菌的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专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