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快速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破窗器。


背景技术:

2.目前,陆地交通工具在出现意外时乘客的最佳自救途径是破窗逃生,客车上均配套有安全锤作为应急逃生时的破窗器,现有的安全锤通常具有手柄与破碎头的小型手锤,使用者握持手柄后挥动安全锤对玻璃进行敲击将玻璃破碎。
3.在使用锤型破窗器破碎窗户时,一般需要对此进行锤击才可将玻璃破碎,若锤击的力度足够大,或者每次锤击的位置相同,则通过少量的锤击即可将窗户破碎,但现有的破窗器无法对器材的运动轨迹进行导向,使得每次锤击的位置均不相同,需要多次锤击才可将窗户破碎,导致破窗速度较慢,影响应急逃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破窗器,解决现有的破窗器无法对器材的运动轨迹进行导向,使得每次锤击的位置均不相同,需要多次锤击才可将窗户破碎,导致破窗速度较慢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破窗器,包括锤杆、锤头和引导座,所述锤头与所述锤杆垂直相连,所述引导座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滑道,所述锤头连接有引导杆,所述引导杆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引导滑道相对应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引导滑道内;
7.所述引导座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吸盘,所述固定吸盘与所述锤头的尖端在同一方向上;
8.所述引导滑道为多节伸缩结构,其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滑套、中层滑套和内层滑套,所述外层滑套的内壁和所述中层滑套的外壁之间、所述中层滑套的内壁和所述内层滑套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防脱结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脱结构包括呈凸形的防脱槽和与所述防脱槽相对应的t形防脱座,所述外层滑套的内壁和所述中层滑套的内壁均设置有防脱槽,所述中层滑套的外壁和所述内层滑套的外壁均设置有t 形防脱座;
10.同时,所述外层滑套的末端和所述中层滑套的起始端之间以及所述中层滑套的末端和所述内层滑套的起始端之间均设置有卡扣固定组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层滑套和所述中层滑套的起始端均设置有导向滑套,所述导向滑套的内宽度在起始端至末端方向上逐渐变小。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座设置有横向贯穿孔,所述横向贯穿孔与所述引导滑道垂直,所述横向贯穿孔的中部固定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的两端均连接有夹紧杆,所述夹紧杆的外端延伸出所述横向贯穿孔,且所述夹紧杆的外端端部设置有滚珠。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层滑套、所述中层滑套、所述内层滑套以及所述导向滑套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滚珠相对应的滚动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引导滑道呈弧形,该弧形与挥动锤头时的轨迹一致,所述外层滑套、所述中层滑套和所述内层滑套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引导杆与所述滑动座之间铰接。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导滑道,可对锤头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和引导,使锤头的移动轨迹相对固定,锤头的尖端处落在窗户上的位置也基本保持在同一处,从而使得在较少锤击的情况下即可将窗户破碎,提升破碎的速度。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滑道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施方式中防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23.1、锤杆;2、锤头;3、引导座;4、引导杆;5、引导滑道;6、滑动座;7、固定吸盘;8、外层滑套;9、中层滑套;10、内层滑套;11、防脱结构; 12、防脱槽;13、t形防脱座;14、导向滑套;15、横向贯穿孔;16、夹紧弹簧;17、夹紧杆;18、滚珠;19、滚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破窗器,包括锤杆1、锤头2和引导座3,锤头1与锤杆2垂直相连,引导座3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滑道 4,锤头2连接有引导杆5,引导杆5的末端设置有与引导滑道4相对应的滑动座6,滑动座6滑动设置于引导滑道4内,引导座3的一端端部设置有固定吸盘7,固定吸盘7与锤头1的尖端在同一方向上。其中,锤杆1和锤头2组成破碎锤,引导滑道4呈弧形,该弧形与挥动破碎锤时的轨迹一致,同时引导杆5与滑动座6之间铰接相连,以使滑动座6与引导杆5之间的夹角可变化,从而便于适应挥动破碎锤过程的角度变化。
26.在使用本实施方式时,先在窗户的拐角区域选定一个破碎的位置,然后将引导座3垂直与窗户贴合,使固定吸盘7与窗户相连,由于窗户一般为平滑的平面,固定吸盘7与窗户可以紧密贴合,从而将引导座3固定在窗户上,然后,挥动破碎锤,敲击在窗户上。由于引导
滑道4的设置,破碎锤的运动轨迹被固定,锤头1的尖端处落在窗户上的位置也基本保持在同一处,从而使得在较少锤击的情况下即可将窗户破碎,提升破碎的速度。
2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导滑道4,可对锤头2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和引导,使锤头2的移动轨迹相对固定,锤头2的尖端处落在窗户上的位置也基本保持在同一处,从而使得在较少锤击的情况下即可将窗户破碎,提升破碎的速度。
28.在进行破碎窗户时,需要在挥动破碎锤的过程中进行蓄能,破碎锤上具备的动能越大,则破碎的可能性也越高,一般而言,挥动破碎锤运动的轨迹长一些时,破碎锤上具备的动能越大,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滑道4的长度限制了破碎锤的挥动幅度,为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滑道4设计为多节伸缩结构,可以延长破碎锤上具备的动能越大的长度,从而增加破碎锤的挥动幅度,以便于以更大的力度锤击在窗户上,增强破碎窗户的可能性,从而提升破碎的速度。
29.具体地,如图2所示,引导滑道4从外到内依次包括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和内层滑套10,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和内层滑套10均为弧形结构,在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和内层滑套10展开后,共同构成一个更长的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的弧度与挥动破碎锤时的轨迹一致,从而对破碎锤的挥动过程进行限位引导,使破碎锤的锤击点准确地落在窗户上。
3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外层滑套8的内壁和中层滑套9的外壁之间、中层滑套9的内壁和内层滑套10的外壁之间均设置有相对应的防脱结构11,该防脱结构11可避免在展开引导滑道4后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 9和内层滑套10脱落,该防脱结构11具体包括呈凸形的防脱槽12和与防脱槽12相对应的t形防脱座13,外层滑套8的内壁和中层滑套9的内壁均设置有防脱槽12,中层滑套9的外壁和内层滑套10的外壁均设置有t形防脱座 13。
31.而为了方便引导滑道4展开后的定型,外层滑套8的末端和中层滑套9 的起始端之间以及中层滑套9的末端和内层滑套10的起始端之间均设置有卡扣固定组件,在外层滑套8的末端向外滑动至中层滑套9的起始端相对时,二者之间的卡扣固定组件动作,使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固定,
32.在中层滑套9的末端向外滑动至内层滑套10的起始端相对时,二者之间的卡扣固定组件动作,使二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固定,从而使整个引导滑道4定型,该卡扣固定组件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卡扣,本实施方式使用地仅仅使其本身的功能,因此在此不作赘述。
33.由于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及内层滑套10内部滑槽的宽度不同,为使滑动座6可在展开后的引导滑道4内自由滑动,如图3和图4所示,滑动座6 设置有横向贯穿孔15,横向贯穿孔15与引导滑道4垂直,横向贯穿孔15的中部固定有夹紧弹簧16,夹紧弹簧16的两端均连接有夹紧杆17,夹紧杆17 的外端延伸出横向贯穿孔15,且夹紧杆17的外端端部设置有滚珠18,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及内层滑套10上均设置有与滚珠18移动轨迹相对应的滚动槽19。
34.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及内层滑套10内部滑槽的宽度依次变小,当滑动座6位于外层滑套8内时,夹紧杆17在夹紧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向外伸出,使滚珠18位于滚动槽19内,当滑动座6位滑动至中层滑套9时,滑槽的宽度变小,使夹紧杆17向内移动,压缩夹紧弹簧16,此时夹紧杆17仍在夹紧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向外伸出,使滚珠18位于滚动槽19内,当滑动座 6位滑动至层滑套10内时,滑槽的宽度变小,使夹紧杆17向内移动,压缩夹紧弹簧16,此时夹紧杆17仍在夹紧弹簧16的弹力作用下向外伸出,使滚珠 18位于滚动槽19内,所以,
在整个引导滑道4内均可顺利移动。
35.同时,由于外层滑套8、中层滑套9及内层滑套10内部滑槽的宽度不同,在滑动座6滑过外层滑套8与中层滑套9之间区域以及滑过中层滑套9与内层滑套10之间区域时会出现卡顿,有鉴于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层滑套10和中层滑套9的起始端均设置有导向滑套14,导向滑套14的内宽度在起始端至末端方向上逐渐变小,可方便滑动座6的移动。
36.进一步地,变滑筒14的内壁设置有与滚珠18移动轨迹相对应的滚动槽 19。
37.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