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作业保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输电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里程越来越多,线路的检修维护工作也越来越繁重。由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对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输电杆塔的定期检修维护是输电线路正常平稳运行的有力保障。防坠落装置是用于杆塔高空作业人员在攀登、移动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尤其在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时能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装置。
3.但现有技术中, 杆塔防坠落装置通常主要包括防坠落轨道和自锁器,其中自锁器配合刚性防坠落轨道使用。由于加工和安装等问题造成了现场防坠落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滞等现象,影响防坠落装置的使用效果,同时现有自锁器的结构复杂,加工繁琐,自锁器拆卸不方便:不能从导轨中间部位拆卸,只能从导轨端部拆卸。
4.因此,提供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该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在第一壳体两侧安装可拆卸式的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组合形成一个可以在轨道上滑动的自锁器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能从导轨中间部位拆卸的功能,提高本结构的实用性。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包括具有防坠落机构的第一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插接在第二壳体内,通过所述第一壳体和两个第二壳体组合出一个套接在防坠落轨道上的滑槽;
7.所述第二壳体的上下端均设有在水平面上不重合的开口,所述开口内插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插入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与其相对的第二壳体内壁上,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通孔,所述固定杆插接在通孔内,使得限位杆卡接在限位槽上。
8.进一步的,所述防坠落机构包括第二弹簧、卡杆、减速件和卡杆转动轴,所述卡杆的一端位于第一壳体内,另一端位于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卡杆和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杆转动轴转动连接与第一壳体内壁上,且一面侧壁与卡杆固定连接,另一面固定连接有自锁件。
9.进一步的,所述卡杆位于第一壳体外部的一端上设有卸扣,所述卸扣呈u型结构,且与卡杆转动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两侧均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的内壁上均安装有
用于在轨道上滚动的滚动轮
11.进一步的,所述滑槽通过两个u形槽与第一壳体底面组合形成。
12.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可拆卸式的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从轨道中间部位拆卸的功能,提高本结构的实用性,同时在第二壳体上安装滚动轮,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卡滞等现象,提高防坠落装置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的主视图;
15.图3为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中墙板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俯视图;
16.图4为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中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中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

第一壳体;2

第二壳体;3

固定杆;4

轨道;5

滑槽;6

限位杆;7

第一弹簧;8

限位槽;9

通孔;10

第二弹簧;11

卡杆;12

自锁件;13

卡杆转动轴;14

限位块;15

卸扣;16

u形槽;17

滚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坠落防护用自锁器结构,包括具有防坠落机构的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两侧均设有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固定杆3插接在第二壳体2内,通过第一壳体1和两个第二壳体2组合出一个套接在防坠落轨道4上的滑槽5;
21.第二壳体2的上下端均设有在水平面上不重合的开口,开口内插接有限位杆6,限位杆6插入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7固定连接在与其相对的第二壳体2内壁上,固定杆3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8,限位杆6的表面设置有贯穿的通孔9,固定杆3插接在通孔9内,使得限位杆6卡接在限位槽8上。
22.防坠落机构包括第二弹簧10、卡杆11、自锁件12和卡杆转动轴13,卡杆11的一端位于第一壳体1内,另一端位于第一壳体1外,第二弹簧10两端分别与卡杆11和第一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卡杆转动轴13转动连接与第一壳体1内壁上,且一面侧壁与卡杆11固定连接,另一面固定连接自锁件12。
23.卡杆11位于第一壳体1外部的一端上设有卸扣15,卸扣15呈u型结构,且与卡杆11转动连接。
24.第二壳体2的底端两侧均设有u形槽16,u形槽16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用于在轨道4上滚动的滚动轮17,轨道4在滚动轮17中间移动,使得自锁器与轨道4由从滑动改变成滚动,防止维护人员在工作上下移动时出现卡滞情况,减少维护人员用手移动自锁器的次数,减低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25.滑槽5通过两个u形槽16与第一壳体1底面组合形成。
26.同时在第二壳体2的内部设置多根限位块14,用于防止固定杆3和限位杆6在移动时,发生偏移,限定固定杆3和限位杆6的移动方向。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8.组合:将限位杆6插入第二壳体2上下端开设的开口中,且使其压缩第一弹簧7,再将将第一壳体1侧壁上的固定柱3插入第二壳体中,固定柱3通过限位杆6上的通孔9后,再放开限位杆6,使得第一弹簧7复位,这样限位杆6就插接在固定柱3侧壁的限位槽8中,使得固定柱3无法移动,使得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固定;
29.使用:按压限位杆6,使其脱离限位槽8,将第二壳体2向外拉出,使得第二客体与第一壳体1之间距离增大,将本装置放在轨道4上,再将第二壳体2推回,放开限位杆6,使限位杆6卡接在限位槽8中,这样本装置就安装在轨道4上,可以上下滑动,将维护人员身上的安全绳与卸扣15连接,在维护人员高空作业时,发生意外,出现坠落情况,安全绳拉动卸扣15向下,使得卡杆11带动卡杆转动轴13转动,使得自锁件14与轨道由不接触状态改变为接触状态,进而压紧防在轨道上并锁死在轨道上,防止作业人员坠落,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30.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