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隧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


背景技术:

2.泡沫

水喷雾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灭火手段,通常被应用在长距离的隧道或越江隧道内用于隧道内灭火。目前的隧道多为单层隧道,单层隧道平面内只有单层通行区域。隧道施工过程中,为满足隧道的防火要求,需要在隧道内安装消防设施,常见的消防设施为为泡沫

水喷雾系统。目前,隧道专用喷头作为泡沫

水喷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安装的便捷性,在常规单层隧道施工过程中,一般将泡沫

水喷雾系统的喷头、水箱、泡沫箱以及混合器等布置在隧道的侧面。
3.随着隧道挖掘技术的以及盾构机技术的发展,隧道的直径越来越大,现在出现了双层隧道,双层隧道的隧道平面内竖直分布有上下两层通行区域,双层隧道与单层隧道相比,虽然隧道的总直径有所增加,但是双层隧道每层的层高相比于单层隧道而言有所减小。在双层隧道中,当靠近安装于侧壁的喷头一侧的车道或中间车道有高度较高的大车通行时,此时若远离于喷头一侧的车道发生火灾,喷头因车辆的遮挡而使喷洒受阻,不能达到灭火所需的流量,从而影响灭火效果。对于圆形盾构挖掘的双层隧道,在车道层本身高度有限以及侧喷喷头的安装高度受限的情况下,其遮挡现象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车辆遮挡导致灭喷洒受阻不能达到灭火所需的流量的缺陷,提供一种隧道。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隧道,所述隧道包括泡沫

水喷雾系统和通行区域,所述泡沫

水喷雾系统包括多个顶喷喷头,其特点在于,所述顶喷喷头设置于所述通行区域的顶部,且所述顶喷喷头的喷洒范围覆盖所述顶喷喷头所在的所述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
7.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泡沫

水喷雾系统的顶喷喷头设置于隧道的通行区域的顶部,从而顶喷喷头喷洒出的泡沫混合液能够覆盖顶喷喷头所在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而不会被高度较高的大车阻挡导致无法覆盖整个通行区域。
8.较佳地,所述顶喷喷头设置于所述通行区域的顶部的中央,在所述顶喷喷头的对应范围内,所述顶喷喷头朝不同方向喷洒泡沫混合液,所述泡沫混合液形成若干喷洒曲线,若干所述喷洒曲线的覆盖范围为自所述顶喷喷头底部到所述通行区域四周的区域。
9.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隧道的顶部中央设置射程远近不同的顶喷喷头,向不同方向喷洒泡沫混合液形成若干不同的喷洒曲线从而使喷洒范围覆盖整个通行区域。
10.较佳地,所述通行区域的顶部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若干所述顶喷喷头,若干所述顶喷喷头的喷洒范围覆盖顶喷喷头所在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
11.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隧道顶部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若干顶喷喷头,若干顶喷喷头分
别覆盖下方一定宽度的区域,从而顶喷喷头的喷洒范围覆盖整个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
12.较佳地,所述泡沫

水喷雾系统还包括控制阀箱组件、供水组件、供泡沫组件和供混合液组件,所述控制阀箱组件通过所述供混合液组件连接于所述顶喷喷头,所述控制阀箱组件设置于所述隧道的侧壁。
13.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控制阀箱组件设置在侧壁,方便日后对控制阀箱组件的维护;通过供混合液组件将控制阀箱组件和顶喷喷头连接起来,控制阀箱组件通过供混合液组件向顶喷喷头供泡沫混合液。
14.较佳地,所述控制阀箱组件还包括供混合组件,水和泡沫分别通过供水组件和供泡沫组件进入所述控制阀箱组件,所述混合组件用于将水和泡沫经混合后形成泡沫含量不低于预定百分比的泡沫混合液,并通过所述供混合液组件传输给所述顶喷喷头。
15.在本方案中,混合组件将泡沫和水混合后形成泡沫比例不低于3%的泡沫混合液传输给顶喷喷头并喷出,泡沫混合液能够有效应对油类火灾,能够有效提高灭火效果。
16.较佳地,所述供混合液组件沿所述隧道的侧壁向上延伸后沿所述隧道的顶棚向所述隧道中间延伸。
17.在本方案中,供混合液组件先沿着隧道的侧壁向上延伸后再沿着隧道的顶棚向通行区域的中央延伸,供混合液组件沿着侧壁和顶棚设置,避免供混合液组件悬挂于通行区域内对通行区域的正常通行造成影响。
18.较佳地,多个所述顶喷喷头组合成一个喷头组,且多个所述顶喷喷头沿所述隧道的轴向设置,所述喷头组内的多个所述顶喷喷头通过对应的所述供混合液组件连接于同一个所述控制阀箱组件。
19.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多个顶喷喷头组合成喷头组,并且同一个喷头组内的顶喷喷头由同一个控制阀箱组件控制,有火灾发生时,一个喷头组内的顶喷喷头同时喷出泡沫混合液,在一定区间内同时喷洒,确保对着火点的全面覆盖,提高灭火效果。
20.较佳地,多个所述喷头组沿所述隧道轴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喷头组同时启动以进行灭火。
21.在本方案中,多个喷头组依次布置形成保护区域,在火情发生时,一个保护区域内的多个喷头组同时喷出泡沫混合液,在一定区间内同时喷洒,确保对着火点的全面覆盖,提高灭火效果。
22.较佳地,所述隧道具有上下分布的第一通行区域和第二通行区域,所述第一通行区域的顶部和所述第二通行区域的顶部均设有所述顶喷喷头。
23.在本方案中,在双层隧道的第一通行区域和第二通行区域分别设置顶喷喷头,从而在单一通行区域着火时只需要对单一的通行区域进行灭火,不影响其他通行区域的正常通行。
24.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5.本实用新型的隧道,通过将泡沫

水喷雾系统的顶喷喷头设置于隧道内的通行区域的顶部,并且顶喷喷头喷出射程远近不同的泡沫混合液,其喷洒曲线覆盖顶喷喷头所处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从而避免发生安装在侧壁的喷头喷出的水被高度较高的车遮挡的情况,提高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的剖面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的平面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隧道1
30.第一通行区域101
31.第二通行区域102
32.侧壁103
33.泡沫

水喷雾系统2
34.顶喷喷头201
35.控制阀箱组件202
36.供混合液组件203
37.供水组件204
38.供泡沫组件205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1,隧道1包括泡沫

水喷雾系统2和通行区域,泡沫

水喷雾系统2包括多个顶喷喷头201,顶喷喷头201设置于通行区域的顶部,且顶喷喷头201的喷洒范围覆盖顶喷喷头201所在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
41.隧道1内沿隧道1轴线方向用于行车的区域为隧道1的通行区域。在通行区域内,为满足消防要求,设置有泡沫

水喷雾系统2,泡沫

水喷雾系统2包括用于喷洒泡沫混合液的顶喷喷头201,顶喷喷头201沿隧道1的轴线方向布置在通行区域的顶部。且设置于通行区域的顶部的顶喷喷头201喷洒出的泡沫混合液能够覆盖顶喷喷头201所处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顶喷喷头201选用流量特征系数k=210的顶喷喷头201。由于采用设置于顶部的顶喷喷头201的流量特性系数k与现有技术中安装于侧壁103的侧喷喷头一致,因此该顶喷喷头201的流量也与安装于侧壁103的侧喷喷头相同,采用这种顶喷喷头201的布置形式,不会增加整体泡沫

水喷雾系统2的流量;但由于安装在隧道1的通行区域的顶部,其喷洒曲线对车道全覆盖,其灭火效果要明显优于布置于侧面的顶喷喷头201。顶喷喷头201能够围绕自身向各个方向喷洒出泡沫混合液,从通行区域空间内看,顶喷喷头201喷洒液体的范围为半椭圆球形。
42.顶喷喷头201设置于通行区域的顶部的中央,在顶喷喷头201的对应范围内,顶喷喷头201朝不同方向喷洒泡沫混合液,泡沫混合液形成若干喷洒曲线,若干喷洒曲线的覆盖范围为自顶喷喷头201底部到通行区域四周的区域。
43.多个顶喷喷头201依次沿隧道1的轴向设置于通行区域顶部的中央,每个顶喷喷头201能够喷出射程不同的喷洒曲线,其中最近的喷洒曲线为竖直向下喷射;最远的喷洒曲线能够达到通行区域的水平方向的两端,从而在顶喷喷头201所处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内,每个顶喷喷头201均能对该对应范围做到完整覆盖;多个沿隧道1轴线方向布置的顶喷喷头
201一同喷洒泡沫混合液,实现对着火区域沿隧道1轴向方向的全面覆盖。顶喷喷头201所处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为顶喷喷头201喷出的液体所能达到的范围。
44.泡沫

水喷雾系统2还包括控制阀箱组件202、供混合液组件203、供水组件204和供泡沫组件205,控制阀箱组件202通过供混合液组件203连接于顶喷喷头201,控制阀箱组件202设置于隧道1的侧壁103。
45.控制阀箱组件202用于向顶喷喷头201提供灭火混合液体。水和泡沫经控制阀箱组件202的混合组件混合后通过供混合液组件203流向顶喷喷头201,供混合液组件203为具有一定耐压强度的管道。控制阀箱组件202安装于隧道1的侧壁103内,平时隐藏不会看到,检修时打开侧壁103上的开关对控制阀箱组件202进行操作。供混合液组件203一端连接于顶喷喷头201,另一端连接于控制阀箱组件202的上端。控制阀箱组件202的下部连接有供水组件204和供泡沫组件205,供水组件204和供泡沫组件205将水和泡沫引入控制阀箱组件202中。
46.泡沫

水喷雾系统2还包括混合组件,水和泡沫分别通过供水组件204和供泡沫组件205进入控制阀箱组件202,混合组件用于将水和泡沫混合后形成泡沫含量不低于预定百分比的泡沫混合液,并通过供混合液组件203传输给顶喷喷头201。
47.供水组件204向混合组件提供水,供泡沫组件205向混合组件提供泡沫,水和泡沫在混合组件中混合后形成泡沫含量不低于3%的泡沫混合液传输给顶喷喷头201,然后喷放。
48.供混合液组件203沿隧道1的侧壁向上延伸后沿隧道1的顶棚向隧道1中间延伸。
49.供混合液组件203自控制阀箱组件202中引出后,埋设于隧道1的侧壁103后向上延伸,并安装于隧道1的通行区域的顶棚以上位置。从而不会悬挂于隧道1的通行区域,不会对通行区域产生影响。
50.多个顶喷喷头201组合成一个喷头组,且多个顶喷喷头201沿隧道1的轴向设置,喷头组内的多个顶喷喷头201通过对应的供混合液组件203连接于同一个控制阀箱组件202。
51.在通行区域的顶端中央处,每隔5米设置一只顶喷喷头201,5个喷头组合为一个喷头组,一个喷头组内的5个顶喷喷头201通过其对应的供混合液组件203连接于同一个控制阀箱组件202。在隧道1内沿隧道1轴线方向每间隔25米设置一只控制阀箱组件202,用以控制5个顶喷喷头201。灭火时,一个控制阀箱组件202同时向一个喷头组内的5个顶喷喷头201提供泡沫混合液。控制阀箱组件202内设置雨淋阀、信号阀、比例混合器等组件。
52.多个喷头组沿隧道1轴向依次布置,多个喷头组同时启动以进行灭火。
53.每个喷头组为一个保护分区,每25米为一个保护分区,消防时同时启动着火点及上游、下游三个保护分区的泡沫

水喷雾系统2,一次保护距离75米。系统设计流量为106l/s。
54.隧道1具有上下分布的第一通行区域101和第二通行区域102,第一通行区域101的顶部和第二通行区域102的顶部均设有顶喷喷头201。
55.隧道1的盾构主断面为上下叠层,双向六车道,隧道1车道层宽度约11m,但高度有限。尤其是下层的隧道1,因此采用隧道1专用顶喷顶喷喷头201,将顶喷喷头201布置在车道中间、隧道1顶部,按照车道宽度,选用流量系数k=210的三车道专用近远程组合顶喷喷头201。一组顶喷喷头201为5只,顶喷喷头201间距不大于5米,每25米为一个保护分区。消防时
同时启动着火点及上游和下游三个保护分区的泡沫

水喷雾系统2,一次保护距离75米。系统设计流量为106l/s。
56.实施例2
57.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不再复述,仅就不同部分进行描述。在实施例1中,能朝不同方向喷洒泡沫混合液的顶喷喷头201设置于通行区域顶部中央,在实施例2中,多个顶喷喷头201沿垂直于隧道1轴向方向按一定的间隔距离设置于通行区域的顶部。
58.通行区域的顶部间隔一定距离设有若干顶喷喷头201,若干顶喷喷头201的喷洒范围覆盖顶喷喷头201所处的通行区域的对应范围。
59.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隧道1轴线方向的区域内,在通行区域顶部间隔布置若干顶喷喷头201,每个顶喷喷头201覆盖一定范围且朝侧下方喷出。消防时,对应于着火点的若干顶喷喷头201同时向侧下喷洒泡沫混合液,以对隧道内着火区域达到完全覆盖。顶喷喷头201的安装距离需要根据现场安装时的顶喷喷头201的喷洒范围确定,相邻的两个顶喷喷头201之间的距离应小于顶喷喷头201的喷洒范围。
6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