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井下救援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井,主要用于开采地下水的工程构筑物。它可以是竖向的、斜向的和不同方向组合的、但一般以竖向为主,可用于生活取水、灌溉、也可用于躲避隐藏或贮存一些东西等。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水井出现之前,人类逐水而居,只能生活于有地表水或有泉水的地方,水井的发明使人类活动范围扩大。
3.目前,乡村的农田里隔几亩地就会打有水井,为了在旱季或者播种时节能够对农作物进行浇灌,但该种水井的位置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易被农作物隐藏起来,同时,在成年人带孩童去对土地进行耕种时,在成年人未照顾孩童时,会发生孩童掉入水井内的情况,也会发生成年人在未注意到水井位置时,失足掉进水井内。此时,在对水井内的人员进行救援时,需要消防员系上安全带进入深井内对失足落入水井内的人员进行救援,因消防员在进入深井内进行救援时,没有辅助装置对其进行保护,消防员在下落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员对井壁进行扶持,防止身体在井内发生晃动的情况,进而会耗费较多的时间,而在救援过程中,时间非常重要,进而急需一种可对失足掉入水井内的人员进行救援的一种辅助装置。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具有为消防员提供保护的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包括护足座,所述护足座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护膝座、护腰座及护肩座,所述护足座的顶端内腔中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腔一,所述护足腔一的下方开设有护足腔二,所述护足腔二内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组件,所述护足腔二的下方开设有护足腔三,所述护足腔三内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的外侧、所述护膝座的外侧、所述护腰座的外侧及所述护肩座的外侧分别均匀设置有两组弹性轮组件;其中,所述护膝座内对称开设有一组护膝腔一,所述护膝腔一内设置有护膝组件,一个所述护膝腔一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护膝座内开设有护膝腔二,所述护膝腔二内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护腰座内开设有护腰腔,所述护腰腔内设置有护腰组件;其中,所述护足座的顶端、所述护膝座上、所述护腰座上及所述护肩座上分别均开设有调节腔,所述调节腔之间通过调节杆连接,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动力组件相配合,所述调节杆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所述护腰组件相配合的调节珠,所述护足座的顶端、所述护膝座上、所述护腰座上及所述护肩座上且位于所述调节腔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孔,所述护足座顶端设置的四个所述安装孔内顺时针设置有安装杆一、安装杆二、安装杆三及安装杆四,所述安装杆一与所述护膝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一与所述护腰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一与所述护肩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二与所述护膝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二与所述护腰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二与
所述护肩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三与所述护膝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三与所述护腰座之间、所述安装杆三与所述护肩座之间、所述安装杆四与所述护膝座之间、所述安装杆四与所述护腰座之间、所述安装杆四与所述护肩座之间分别均通过安装孔连接,所述安装杆一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护足座内、安装杆二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护足座内、安装杆三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护足座内及安装杆四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护足座内分别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所述安装杆一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安装杆二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安装杆三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及安装杆四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分别均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组件相配合的卡槽。
7.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护足座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块一,所述连接块一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一组弹性带,一个所述弹性带靠近另一个所述弹性带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一,一个所述弹性带远离另一个所述弹性带的一侧与所述魔术贴一相配合的魔术贴二,所述连接块一的下方且位于所述调节杆上自上而下设置有连接块二及连接块三。
8.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护足组件包括与所述护足腔二内壁连接的一组护足架,所述护足架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护足钩,所述护足钩的外侧延伸至所述护足座的内腔中与所述护足腔一相配合,所述护足钩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杆,所述护足杆之间通过护足框连接,所述护足框内设置有护足球,所述护足球与所述护足架之间通过护足柱连接,所述护足架的底端且位于所述护足框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限位柱。
9.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护足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护足框之间的伺服电机一,所述伺服电机一的转动上套设有护足齿轮,所述护足齿轮的一侧设置有护足齿条,所述护足齿条与所述护足框之间通过支柱连接,所述护足钩与所述护足架之间、所述护足框与所述护足杆之间、所述护足杆与护足钩之间分别均通过护足轴连接。
10.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护足腔三内的伺服电机二,所述伺服电机二的转动轴上套设有定位齿轮一,所述定位齿轮一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定位齿轮二,所述定位齿轮二与所述定位齿轮一之间及所述定位齿轮二之间通过链条连接,所述定位齿轮二之间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与所述定位齿轮二之间通过定位轴连接,所述链条远离所述定位齿轮二的一侧设置有u型柱,所述u型柱开口端与所述定位轴连接,所述u型柱开口端位于所述定位架与所述定位齿轮二之间,所述定位架远离所述伺服电机二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内腔设置有定位盘,所述定位盘与所述链条之间通过定位软管连接。
11.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弹性轮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u型柱远离所述定位架一端的弹性块,所述弹性块内设置有弹性弹簧,所述弹性弹簧远离所述u型柱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远离所述弹性块的一端设置有转轮。
12.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护膝组件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护膝座顶端内腔中的一组护膝板,所述护膝板与所述护膝腔一之间通过护膝柱连接,所述护膝柱通过护膝弹簧一与所述护膝腔一的内壁连接,所述护膝柱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板,所述弹簧板远离所述护膝柱的一端与护膝齿条连接,所述护膝齿条的底端设置有护膝齿轮一,
所述护膝齿条通过护膝弹簧二与所述护膝腔一的内壁连接,所述护膝齿轮一远离所述护膝齿条的一侧设置有护膝齿轮二,所述护膝齿轮二与所述护膝齿轮一之间通过护膝轴一连接,所述护膝齿轮二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护膝齿轮三,所述护膝齿轮三远离所述护膝齿轮二的一侧设置后护膝齿轮四,所述护膝齿轮四与所述护膝齿轮三之间通过护膝轴二连接,两个所述护膝齿轮四之间通过护膝齿环。
13.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护膝腔二内的动力弹簧,所述动力弹簧靠近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柱,所述动力柱远离所述动力弹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调节珠相配合的楔形块。
14.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护腰组件包括设置在护腰腔内的护腰块,所述护腰块上且位于所述护腰腔内设置有护腰盘,所述护腰块上且位于所述护腰盘远离所述调节珠的一侧设置有护腰弹簧。
15.作为本发明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卡槽一侧的棘轮,所述棘轮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套筒,所述驱动套筒的一侧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套筒内设置有驱动柱,所述驱动柱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驱动槽相配合的驱动杆,所述驱动套筒的外侧且位于所述棘轮的一侧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与所述驱动柱之间通过驱动支柱,所述驱动柱远离所述棘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护足座的外侧与驱动钮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护腰组件、护膝组件、护足组件等装置相配合,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水井中进行自动定位,使装置在水井中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避免该装置在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左右剧烈晃动的情况;同时,能够快速的将消防员从井口放入井内深部区域,为解救失足掉落的人员大大减短了救援时间,也避免了消防员出现救援过程中发生受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中护足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2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中护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中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中护足座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中护膝座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图9中c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中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中护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3为本发明中弹性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护足座;101、护足腔一;102、护足腔二;103、护足腔三;2、护膝座;201、护
膝腔一;202、护膝腔二;3、护腰座;301、护腰腔;4、护肩座;5、护足组件;501、护足架;502、护足钩;503、护足杆;504、护足框;505、护足球;506、护足柱;507、护足限位柱;508、伺服电机一;509、护足齿轮;510、护足齿条;511、支柱;512、护足轴;6、定位装置;601、伺服电机二;602、定位齿轮一;603、定位齿轮二;604、链条;605、定位架;606、定位轴;607、u型柱;608、定位块;609、定位盘;610、定位软管;7、弹性轮组件;701、弹性块;702、弹性弹簧;703、弹性柱;704、转轮;8、护膝组件;801、护膝板;802、护膝柱;803、护膝弹簧一;804、弹簧板;805、护膝齿条;806、护膝齿轮一;807、护膝弹簧二;808、护膝齿轮二;809、护膝轴一;810、护膝齿轮三;811、护膝齿轮四;812、护膝轴二;813、护膝齿环;9、动力组件;901、动力弹簧;902、动力柱;903、楔形块;10、护腰组件;1001、护腰块;1002、护腰盘;1003、护腰弹簧;11、调节腔;12、调节杆;1201、连接块一;1202、弹性带;1203、魔术贴一;1204、魔术贴二;1205、连接块二;1206、连接块三;13、调节珠;14、安装孔;15、安装杆一;16、安装杆二;17、安装杆三;18、安装杆四;19、驱动组件;1901、棘轮;1902、驱动套筒;1903、驱动槽;1904、驱动柱;1905、驱动杆;1906、发条弹簧;1907、驱动支柱;1908、驱动钮;20、卡槽;21、安全绳。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实施例1
34.请参阅图1

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下救援辅助装置,包括护足座1,护足座1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护膝座2、护腰座3及护肩座4,护足座1的顶端内腔中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腔一101,护足腔一101的下方开设有护足腔二102,护足腔二102内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组件5,护足腔二102的下方开设有护足腔三103,护足腔三103内设置有定位装置6,定位装置6的外侧、护膝座2的外侧、护腰座3的外侧及护肩座4的外侧分别均匀设置有两组弹性轮组件7;其中,护膝座2内对称开设有一组护膝腔一201,护膝腔一201内设置有护膝组件8,一个护膝腔一201的一侧且位于护膝座2内开设有护膝腔二202,护膝腔二202内设置有动力组件9,护腰座3内开设有护腰腔301,护腰腔301内设置有护腰组件10;其中,护足座1的顶端、护膝座2上、护腰座3上及护肩座4上分别均开设有调节腔11,调节腔11之间通过调节杆12连接,调节杆12与动力组件9相配合,调节杆1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与护腰组件10相配合的调节珠13,护足座1的顶端、护膝座2上、护腰座3上及护肩座4上且位于调节腔1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组安装孔14,护足座1顶端设置的四个安装孔14内顺时针设置有安装杆一15、安装杆二16、安装杆三17及安装杆四18,安装杆一15与护膝座2之间、安装杆一15与护腰座3之间、安装杆一15与护肩座4之间、安装杆二16与护膝座2之间、安装杆二16与护腰座3之间、安装杆二16与护肩座4之间、安装杆三17与护膝座2之间、安装杆三17与护腰座3之间、安装杆三17与护肩座4之间、安装杆四18与护膝座2之间、安装杆四18与护腰座3之间、安装杆四18与护肩座4之间分别均通过安装孔14连接,安装杆一15的一侧且位于护足座1内、安装杆二16的一侧且位于护足座1内、安装杆三17的一侧且位于护足座1内及安装杆四18的一侧且位于护足座1内分别均设置有与其相配合的驱动组件19,安装杆一15靠近驱动组件19的一侧、
安装杆二16靠近驱动组件19的一侧、安装杆三17靠近驱动组件19的一侧及安装杆四18靠近驱动组件19的一侧分别均设置有与驱动组件19相配合的卡槽20。
35.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护腰组件10、护膝组件8、护足组件5等装置相配合,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水井中进行自动定位,使装置在水井中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避免该装置在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生左右剧烈晃动的情况;同时,能够快速的将消防员从井口放入井内深部区域,为解救失足掉落的人员大大减短了救援时间,也避免了消防员出现救援过程中发生受伤的情况;其中,安装杆一15与护膝座2为固定连接,安装杆一15与护腰座3及护肩座4之间活动连接,安装杆二16与护腰座3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杆二16与护膝座2及护肩座4之间为活动连接,安装杆三17与护肩座4之间为固定连接,安装杆三17与护腰座3及护膝座2之间为活动连接,安装杆四18与护腰座3、护膝座2及护肩座4之间为活动连接;此外,护肩座4可对消防员的头部进行防护。
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调节杆12远离护足座1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块一1201,连接块一1201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一组弹性带1202,一个弹性带1202靠近另一个弹性带1202的一侧设置有魔术贴一1203,一个弹性带1202远离另一个弹性带1202的一侧与魔术贴一1203相配合的魔术贴二1204,连接块一1201的下方且位于调节杆12上自上而下设置有连接块二1205及连接块三1206。
3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节杆12,从而在救援过程中,可依据待救援的人的深度将,将调节杆12向井内的深处下放,同时,也便于消防员的使用。
3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护足组件5包括与护足腔二102内壁连接的一组护足架501,护足架501外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护足钩502,护足钩502的外侧延伸至护足座1的内腔中与护足腔一101相配合,护足钩502的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杆503,护足杆503之间通过护足框504连接,护足框504内设置有护足球505,护足球505与护足架501之间通过护足柱506连接,护足架501的底端且位于护足框504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护足限位柱507,护足组件5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护足框504之间的伺服电机一508,伺服电机一508的转动上套设有护足齿轮509,护足齿轮509的一侧设置有护足齿条510,护足齿条510与护足框504之间通过支柱511连接,护足钩502与护足架501之间、护足框504与护足杆503之间、护足杆503与护足钩502之间分别均通过护足轴512连接。
3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护足组件5,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消防员穿与护足组件5相配合的鞋子,在进行救援过程中,能够将消防员的脚部进行固定和保护。
4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定位装置6包括设置在护足腔三103内的伺服电机二601,伺服电机二601的转动轴上套设有定位齿轮一602,定位齿轮一602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定位齿轮二603,定位齿轮二603与定位齿轮一602之间及定位齿轮二603之间通过链条604连接,定位齿轮二603之间设置有定位架605,定位架605与定位齿轮二603之间通过定位轴606连接,链条604远离定位齿轮二603的一侧设置有u型柱607,u型柱607开口端与定位轴606连接,u型柱607开口端位于定位架605与定位齿轮二603之间,定位架605远离伺服电机二60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608,定位块608的内腔设置有定位盘609,定位盘609与链条604之间通过定位软管610连接。
4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定位装置6,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够在水井中进行自动定位,使装置在水井中的中心位置进行移动,避免该装置在下落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发
生左右剧烈晃动的情况。
4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轮组件7包括设置在u型柱607远离定位架605一端的弹性块701,弹性块701内设置有弹性弹簧702,弹性弹簧702远离u型柱607的一端设置有弹性柱703,弹性柱703远离弹性块701的一端设置有转轮704。
4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轮组件7,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使该装置与水井的内壁之间进行贴合,并且,能够对下落的重力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消防员在该装置内出现震动不适的情况。
4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护膝组件8包括对称设置在护膝座2顶端内腔中的一组护膝板801,护膝板801与护膝腔一201之间通过护膝柱802连接,护膝柱802通过护膝弹簧一803与护膝腔一201的内壁连接,护膝柱802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板804,弹簧板804远离护膝柱802的一端与护膝齿条805连接,护膝齿条805的底端设置有护膝齿轮一806,护膝齿条805通过护膝弹簧二807与护膝腔一201的内壁连接,护膝齿轮一806远离护膝齿条805的一侧设置有护膝齿轮二808,护膝齿轮二808与护膝齿轮一806之间通过护膝轴一809连接,护膝齿轮二808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护膝齿轮三810,护膝齿轮三810远离护膝齿轮二808的一侧设置后护膝齿轮四811,护膝齿轮四811与护膝齿轮三810之间通过护膝轴二812连接,两个护膝齿轮四811之间通过护膝齿环813。
4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护膝组件8,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在工作人员需要膝盖发力时,能够将工作人员的膝盖部分紧紧的包裹住,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在下落时出现晃动不适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增加消防员在下落过程中的安全感。
4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动力组件9包括设置在护膝腔二202内的动力弹簧901,动力弹簧901靠近调节杆12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柱902,动力柱902远离动力弹簧901的一端设置有与调节珠13相配合的楔形块903。
4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动力组件9,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为调节杆12延伸至所需位置提供动力,同时,也能够控制调节杆12在做垂直方向上的做过多的移动。
4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护腰组件10包括设置在护腰腔301内的护腰块1001,护腰块1001上且位于护腰腔301内设置有护腰盘1002,护腰块1001上且位于护腰盘1002远离调节珠13的一侧设置有护腰弹簧1003。
4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护腰组件10,从而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消防员能够依据被救人员的位置将调节杆12的长度进行释放,进而能够大大的提高被救的效率,减少了救援所需花费的时间。
5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9包括设置在卡槽20一侧的棘轮1901,棘轮190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套筒1902,驱动套筒1902的一侧开设有驱动槽1903,驱动套筒1902内设置有驱动柱1904,驱动柱1904的一侧设置有与驱动槽1903相配合的驱动杆1905,驱动套筒1902的外侧且位于棘轮1901的一侧设置有发条弹簧1906,发条弹簧1906与驱动柱1904之间通过驱动支柱1907,驱动柱1904远离棘轮1901的一端延伸至护足座1的外侧与驱动钮1908连接。
5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驱动组件19,能够依据消防员的膝盖、腰及肩部的位置将护膝座2、护腰座3及护肩座4的位置进行调整,进而能够为消防员提供更好的安装保障。
5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通过将安全绳21上的安全带套在消防员的身上,
安全绳21的另一端延伸至护足座1的另一端,且护足座1的底部设置有与安全绳21相独立的防护绳,消防员通过对驱动钮1908进行转动,驱动钮1908带动驱动柱1904及驱动支柱1907进行转动,驱动柱1904上的驱动杆1905与驱动槽1903相配合,使驱动套筒1902随着驱动柱1904进行转动,在驱动杆1905移动至驱动槽1903的外侧边缘处时,棘轮1901的棘齿从设置在棘轮1901下方的凸起块远离驱动钮1908的一侧划过,并在发条弹簧的作用下,使驱动杆1905重新位于驱动槽1903的槽内最里处,在此时,由于安装杆一15与护膝座2为固定连接,安装杆一15与护腰座3及护肩座4之间活动连接,安装杆二16与护腰座3之间固定连接,安装杆二16与护膝座2及护肩座4之间为活动连接,安装杆三17与护肩座4之间为固定连接,安装杆三17与护腰座3及护膝座2之间为活动连接,安装杆四18与护腰座3、护膝座2及护肩座4之间为活动连接,安装杆一15一侧的驱动组件19进行调节,可使安装杆一15带动护膝座2向上移动,安装杆二16一侧的驱动组件19进行调节,可使安装杆一15带动护腰座3向上移动,安装杆三17一侧的驱动组件19进行调节,可使安装杆三17带动护肩座4向上移动,在需要将护膝座2、护腰座3及护肩座4向下移动时,只需拉动驱动钮1908使棘轮1901与驱动槽1903相分离,可将将护膝座2、护腰座3及护肩座4向下调节(非必要,一般消防人员均可使用);消防人员进入该装置后,通过驱动伺服电机一508,伺服电机一508带动护足齿轮509进行转动,护足齿轮509与护足齿条510相配合,使支柱511、护足框504向下移动,使护足钩502向内扣将消防员的脚部进行锁死,此时,可将该装置放入水井中,外部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安全绳21及防护绳,此时,驱动伺服电机二601,伺服电机二601带动定位齿轮一602进行转动,使链条604带动定位齿轮二603进行转动,自动定心,定位齿轮二603带动u型柱607进行转动,使该装置位于水井的中心位置,通过放置防护绳将该装置及消防员向水井深处内释放;在放置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膝盖将一侧的护膝板801进行顶动,使护膝柱802向内侧移动,使弹簧板804推动护膝齿条805进行移动,护膝齿条805带动护膝齿轮一806进行转动,护膝齿轮一806带动护膝轴一809及护膝齿轮二808进行转动,护膝齿轮二808带动护膝齿轮三810、护膝轴二812及护膝齿环813进行转动,使护膝齿环813与另一侧的护膝齿轮四811相啮合,使膝盖后侧的护膝板801将消防员的膝盖部分进行夹紧;在下至深部区域时,依据被救人员的位置,消防员通过拉动护腰块1001,调节杆12在动力组件9上的动力弹簧901的作用下,使调节珠13从护腰块1001的一端移动出,使连接块一1201移动至合适位置,并将安全绳21进行释放,消防员通过将膝盖放松,并驱动伺服电机一508向反方向转动,将消防员的脚进行释放,消防员从护肩座4脱离该装置,将待救人员通过弹性带1202上的魔术贴一1203与魔术贴二1204相配合,将待救人员进行固定,待救人员可将手臂放置在连接块二1205上,并将头部靠在连接块三1206上,消防员可通过护肩座4再次进入该装置中,并通过拉动安全绳和防护绳,可将待救人员和消防员拉出。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