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生产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生产运输事故主要集中在主巷运输、斜巷提升运输和采掘运输三个部分,其中斜巷是运输事故的多发区。煤矿斜巷运输是煤矿生产的“咽喉”,它的安全运行是保证煤矿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旦斜巷发生事故,大多数具有影响时间长,破坏后果严重的特点。
3.斜巷运输提升事故是指在斜巷提升运输过程中,因失误或失控导致的摘挂钩事故、矿车超速运输跑车事故、绞车事故及其它事故,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规定凡装备有提升运输系统的倾斜井巷一坡,必须装有三处以上防止跑车事故发生的安全设施三挡;在现有的安全设施三挡中,阻车器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阻车器没有平缓的升起过程,对行驶中的矿车进行挡隔时容易使矿车受到损伤,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为:
6.如何通过对阻车器的设计,使阻隔器的升降过程较平缓,使矿车在移动中与阻隔器接触时冲击力较小,避免矿车受损的问题。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包括阻车器底座,阻车器底座上开设有活动腔,活动腔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两端均贯穿阻车器底座的侧壁,阻车器底座的一侧设有固定板,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于固定板内且与固定板转动连接,转动杆的另一端套接有固定环,且转动杆与固定环固定连接,转动杆与固定环所固定的一端端部套接有保护套,活动腔内还活动设置有移动块,转动杆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移动块与转动杆螺纹连接,固定板、转动杆及移动块配合使用。
9.进一步的,阻车器底座的侧壁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每个活动槽内均滑动设置有第三固定柱,第三固定柱的一端伸入活动腔内,第三固定柱的另一端套接有定位环,第三固定柱上还套接有第二活动架,两个第二活动架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第二活动架。
10.进一步的,阻车器底座的两侧侧壁上还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活动架,两个第一活动架的一端均通过第一固定柱与阻车器底座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一活动架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均贯穿第一活动架。
11.进一步的,每个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的中部均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内转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且同侧的第一活动架和第二活动架通过第二固定柱转动连接。
12.进一步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
13.进一步的,还包括挡车栏,挡车栏的一侧设有电动收放机构,电动收放机构与挡车栏配合使用。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通过对阻车器进行设计,在矿车移动的过程中启动移动块,在移动块的带动下使第一套筒升高,使矿车首先接触到第一套筒,减缓矿车的冲击力,保障矿车的移动安全,根据不同型号的矿车,设定不同的引导指令,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升高高度与矿车所需高度相对应,提高矿车阻停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车器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活动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井下矿车工作示意图。
20.图中:1、阻车器底座;2、活动腔;3、固定板;4、转动杆;5、移动块;6、固定环;7、第一活动架;8、第一固定柱;9、第一转动轴;10、第二固定柱;11、第一套筒;12、活动槽;13、第二活动架;14、第三固定柱;15、第二转动轴;16、第二套筒;17、转动孔;18、电动收放机构;19、挡车栏。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22.请参阅图1-图2所示,井下运输绞车与巷道安全设施的整体连锁配套装置,包括阻车器底座1,阻车器底座1活动安装在井下通道的地面上,方便拆装,阻车器底座1上开设有活动腔2,活动腔2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4,转动杆4的两端均贯穿阻车器底座1的侧壁,阻车器底座1的一侧设有固定板3,转动杆4的一端贯穿于固定板3内且与固定板3转动连接,转动杆4的另一端套接有固定环6,且转动杆4与固定环6固定连接,转动杆4与固定环6所固定的一端端部套接有保护套,活动腔2内还活动设置有移动块5,转动杆4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移动块5与转动杆4螺纹连接,固定板3、转动杆4及移动块5配合使用,固定板3可固定在井下通道中,对阻车器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在转动杆4贯穿固定板3的一端外接有动力源,在动力源外接到启动命令后,带动套接在转动杆4上的移动块5进行移动。
23.阻车器底座1的侧壁上还对称开设有两个活动槽12,每个活动槽12内均滑动设置有第三固定柱14,第三固定柱14的一端伸入活动腔2内,第三固定柱14的另一端套接有定位环,第三固定柱14上还套接有第二活动架13,两个第二活动架1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
轴15,第二转动轴15的两端均贯穿第二活动架13,阻车器底座1的两侧侧壁上还对称设有两个第一活动架7,两个第一活动架7的一端均通过第一固定柱8与阻车器底座1转动连接,且两个第一活动架7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9,第一转动轴9的两端均贯穿第一活动架7,每个第一活动架7和第二活动架13的中部均开设有转动孔17,转动孔17内转动设置有第二固定柱10,且同侧的第一活动架7和第二活动架13通过第二固定柱10转动连接,在第一活动架7和第二活动架13的配合下,加强对矿车的阻隔作用,同时减缓矿车的冲击力,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15上分别套接有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6,套筒为硅胶,较有弹性,对矿车进行保护,还包括挡车栏19,挡车栏19的一侧设有电动收放机构18,电动收放机构18与挡车栏19配合使用。
24.请参阅图3所示,矿车在井下进行运输时,配合电控箱、状态报警显示器、位置传感器、挡车栏19、电动收放机构18及钢丝绳保险共同进行工作,其中,电控箱接收传感器包括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轴编码传感器发出的脉冲或电平信号,并通过plc的逻辑控制分析,并发出指令控制辅助控制箱和状态报警显示柜,辅助控制箱主要作用是根据主控箱指令,控制挡车栏19的升起与下放;
25.状态报警显示器安装在绞车司机工作台附近,主要是用来显示每个挡车栏19的起落状态、跑车防护装置的控制方式等信息,在设备出现跑车拦截、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等情况时,该装置会立刻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文本故障显示,通知绞车司机等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若电控系统采用plc控制,还可以显示绞车的速度和矿车位置。
26.位置传感器跑车防护装置可采用霍尔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或轴编码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来对矿车的运行位置进行检测。当矿车运行时,传感器就以脉冲或高低电平的形式将信号传送给主控箱,主控箱就会相应的发出控制信号。采用位置传感器、水银脱扣传感器、断绳检测传感器,对挡车栏19的提升、阻挡状态进行检测。传感器就以脉冲或高低电平的形式将信号传送给辅助控制箱,同时传给主控箱,对挡车栏19的状态进行控制。
27.挡车栏19由一套挡车栏19和两个缓冲吸能器组成,两个缓冲吸能器安装在轨道两侧。当发生意外跑车事故时,通过缓冲器的缓冲作用,将矿车具有的动能逐渐转化成缓冲器摩擦机构的热能,使矿车减速以至于最后停下来,最大限度的降低矿车的受损程度。
28.电动收放器以矿用隔爆电机为动力来源,通过减速机及链轮输出动力,带动传动装置转动,使挡车栏19升起和降落。电动收放器通过螺旋传动装置处的位置传感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对挡车栏19的提升、下落位置进行定位。
29.钢丝绳保险安装在电动收放器和挡车拦的牵引绳上,正常过车时,该装置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正常升起和降落门挡。当发生跑车事故时,矿车撞在挡车栏19上,当挡车栏19向下缓冲时,将钢丝绳保险拉断,保护电动收放机构18不被拉坏。钢丝绳保险采用双保险结构,即每只钢丝绳保险均拥有一个备用保险,在正常工作时,如一只保险因疲劳损坏,备用保险将立即起作用,确保挡车栏19提升系统的稳定运行。
30.在阻车器和挡车栏19之间还安装有安全门,此安全门的门框、安全门本体、滑道和升降油缸的配置下,使挡车栏19能在滑道上运行,确保矿车的安全。
31.实施例
32.停止运行时设施情况;无车辆运行状态下,阻车器处于关闭状态,安全门处于阻车状态,跑车防护装置挡车栏19处于关闭状态,连锁门禁处于行人状态,调度绞车停电闭锁。
33.调度绞车与安全门联锁控制方式;当车辆在车场上平台开始向斜巷运输前,施工作业人员认真检查车辆连接情况,无问题后开始操作,信号先传至变坡点阻车器,阻车器处于打开状态;信号再传至挡车栏19,油缸将滑道升起,挡车栏19从阻车位置划至阻人位置,门禁关闭。
34.运输期间;绞车司机通过观看设施处的视频画面,可清晰看到设施所处位置,在无行人的状况下,启动液压站将液压安全门关闭,阻止人员通过,然后发出信号,进行后续工作。
3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