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


背景技术:

2.消防调度是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消防对的通讯室,为实施灭火救援行动而对消防力量进行组织、安排、调配的过程。调度装置一般是指消防队在进行救援时对物资和消防用品进行调度的装置。
3.现有的调度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消防人员携带,同时现有的消防调度装置过障能力较差且不能进行有效的减震,从而容易在进行调度的过程中造成消防用品和物资的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箱体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侧门,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滑套一,所述滑套一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柱一,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收纳口,四个支撑柱一分别贯穿对应的收纳口并延伸至箱体的下方,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滑套二,所述滑套二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柱二,所述支撑柱二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柱一和支撑柱二上均固定安装有齿条,所述箱体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动杆,两个转动杆上均固定套设有两个齿轮一,四个齿轮一分别与对应的两个齿条相啮合,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顶侧与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齿板一和齿板二,所述齿板一与齿板二分别与对应的齿轮一相啮合,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固定块相互远离的一端并分别固定套设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与齿板二相啮合,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板,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支撑柱一上开设有滑动槽孔,所述滑动槽孔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的底侧与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滑孔,两个条形板通过对应的滑孔与连接板滑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板和滑孔能够对条形板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能够使条形板保持稳定的滑动。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板上转动安装有转动销,所述转动销上转动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移动轮,且多个移动轮基于转动销为圆心呈米字型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于转动销为圆心呈米字型设置的多个移动轮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过障能力。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转动板活动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旋钮和螺杆,所述螺杆与卡板螺纹连接,所述转动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杆螺纹安装在螺孔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卡槽和固定机构的作用下便于将转动板稳定的固定在卡槽内。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板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滑动板的一端与滑动槽孔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弹簧能够在该装置通过移动轮进行移动时进行有效的缓冲。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板的顶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远离滑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滑动槽孔的顶部内壁上,且缓冲弹簧活动套设在阻尼杆的外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阻尼杆的作用下能够避免缓冲弹簧的弹力快速的释放导致箱体出现较大的振幅,同时能够使缓冲弹簧保持稳定的工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动板、固定板、转轴、条形板、齿板一、齿板二、齿轮一、齿轮二等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在转动板逆时针进行偏转时能够使支撑柱一带动多个移动轮从收纳口内伸出并与地面接触,同时支撑柱二带动支撑板向上运动并与地面脱离接触,在拉板、转动板和移动轮的共同作用下,便于对该装置进行移动,同时位于同一个支撑柱一上的多个移动轮基于转动销为圆心呈米字型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过障能力,在缓冲弹簧和阻尼杆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对该装置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颠簸进行有效的缓冲。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撑柱一、滑动板、滑动槽孔、安装板、移动轮、转动销、缓冲弹簧和阻尼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固定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箱体;2、顶盖;3、侧门;4、横板;5、滑套一;6、支撑柱一;7、滑套二;8、支撑柱二;9、支撑板;10、齿条;11、齿轮一;12、条形板;13、固定块;14、转轴;15、齿轮二;16、转动板;17、卡板;18、滑动槽孔;19、滑动板;20、转动销;21、安装板;22、移动轮;23、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参照图1

5,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箱体1的前侧设置有两个侧门3,通过顶盖2和侧门3便于对箱体1进行打开,从而便于消防人员快速的对箱体1内的消防用品进行取用,箱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板4,横板4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滑套一5,滑套一5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柱一6,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四个收纳口,四个支撑柱一6分别贯穿对应的收纳口并延伸至箱体1的下方,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滑套二7,滑套二7内滑动安装有支撑柱二8,支撑柱二8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9,支撑柱一6和支撑柱二8上均固定安装有齿条10,箱体1的前后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两个转动杆,两个转动杆上均固定套设有两个齿轮一11,四个齿轮一11分别与对应的两个齿条10相啮合,箱体1的一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条形板12,条形板12的顶侧与底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齿板一和齿板二,齿板一与齿板二分别与对应的齿轮一11相啮合,箱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13,两个固定块13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转轴14,通过固定块13能够对转轴14进行稳定的支撑,转轴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固定块13相互远离的一端并分别固定套设有齿轮二15,齿轮二15与齿板二相啮合,转轴14上固定安装有转动板16,转动板16远离转轴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板,通过拉板便于对转动板16进行操作,箱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板17,卡板17上设置有固定机构,支撑柱一6上开设有滑动槽孔18,滑动槽孔18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板19。
26.具体的,横板4的底侧与箱体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同一个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两个滑孔,两个条形板12通过对应的滑孔与连接板滑动连接,通过连接板和滑孔能够对条形板12进行有效的支撑,从而能够使条形板12保持稳定的滑动。
27.具体的,滑动板19上转动安装有转动销20,转动销20上转动安装有安装板21,且安装板21上转动安装有多个移动轮22,且多个移动轮22基于转动销20为圆心呈米字型设置,基于转动销20为圆心呈米字型设置的多个移动轮22,能够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过障能力。
28.具体的,卡板17上开设有卡槽,转动板16活动卡接在卡槽内,固定机构包括旋钮和螺杆,螺杆与卡板17螺纹连接,转动板16上开设有螺孔,螺杆螺纹安装在螺孔内,通过卡槽和固定机构便于将转动板16稳定的固定在卡槽内。
29.具体的,滑动板19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弹簧23,缓冲弹簧23远离滑动板19的一端与滑动槽孔18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缓冲弹簧23能够在该装置通过移动轮22进行移动时进行有效的缓冲。
30.具体的,滑动板19的顶侧固定安装有阻尼杆,阻尼杆远离滑动板19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滑动槽孔18的顶部内壁上,且缓冲弹簧23活动套设在阻尼杆的外侧,通过阻尼杆能够避免缓冲弹簧23的弹力快速的释放导致箱体1出现较大的振幅,同时能够使缓冲弹簧23保持稳定的工作。
31.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旋钮将螺杆从螺孔内旋出,通过拉板将转动板16从卡槽内取出并基于转轴14逆时针偏转,转动板16转动使转轴14带动两个齿轮二15进行转动,
齿轮二15通过齿板二带动条形板12向左滑动,同时齿板一和齿板二分别带动对应的齿轮一1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多个支撑柱一6沿对应的滑套一5向下滑动,同时多个支撑柱二8带动支撑板9与地面脱离接触并沿对应的滑套二7向上滑动,通过拉板和转动板16拖动箱体1进行运动即可,当中途需要休息时,将转动板16顺时针转动,使支撑柱二带动支撑板9与地面接触并对箱体1形成支撑即可,当遇到颠簸不平的路面时,在缓冲弹簧23和阻尼杆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缓冲,通过基于转动销20为圆心呈米字型设置的多个移动轮22,能够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过障能力。
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慧城市用消防调度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