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应急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应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消防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消防设施是用于防范和扑救建(构)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消防是工厂和写字楼重中之重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旦发生火情要确保人员能够及时逃生,因此目前很注重消防通道的畅通,然而仅仅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有时还不能够确保人员能够及时逃生,还需要为逃生者提供必要的应急装置具增加逃生者的存活率。目前现有的消防应急装置仅是灭火器和应急灯,而灭火器和应急灯无法应对消防突发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应急装置。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应急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内的柜体,柜体包括上柜体及设置在上柜体下方的下柜体,上柜体的底板与下柜体的顶板为同一个板;上柜体的前端面设置有上柜门,下柜体的前端面设置有下柜门;上柜体的顶面为自右向左倾斜向下的倾斜面;上柜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安装有应急灯;上柜体内设置有蓄电池;
6.下柜体内设置有纵向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下柜体内的空间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腔体内放置有灭火器;右腔体内自上而下水平设置有三个抽屉,第一抽屉、第二抽屉和第三抽屉,三个抽屉之间均由第二隔板隔开,第一抽屉内放置有防毒面具、应急包和求救哨,第二抽屉内放置有消防手套、纯棉阻燃毯和消防绳,第三抽屉内放置有腰斧、强力探照灯和水;三个抽屉的前端面上贴有与放置物品相对应的标签;
7.上柜体的倾斜面上设置有扶手。
8.优选地,柜体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
9.优选地,上柜体的倾斜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设置在靠近上柜体与下柜体连接处的倾斜面上,远离倾斜面的连接块一端设置有u型槽,u型槽的上端贯穿连接块;
10.扶手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底端设置在u型槽内;u型槽内的前后两个槽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轴,设置在u型槽内的第一连杆上设置有贯通孔,连接轴通过贯通孔;
11.连接轴上方的连接块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u型槽连通,通孔内插有限位杆;两个第一连杆顶部之间设置有推杆。
12.优选地,第一连杆为弯曲杆,第一连杆向远离倾斜面的方向凸出。
13.优选地,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倾斜面的上下长度,推杆的长度小于倾斜面的前后长度。
14.优选地,应急灯左右两侧的上柜体上均设置有拉手。
15.优选地,应急灯包括设置在容纳槽内的壳体,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翻转板,翻转板通过合页组件与壳体上端连接,与壳体前端面相对应的翻转板上设置有灯泡,壳体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容纳灯泡的凹槽;
16.远离灯泡的翻转板上铰接有连接杆,远离翻转板的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挂钩;壳体上方的上柜体上设置有固定环,挂钩可挂接到挂钩上。
17.优选地,合页组件包括安装在翻转板上的第一合页,安装在壳体前端面上的第二合页,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通过转轴铰接连接。
18.优选地,上柜体内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左腔体内的灭火器能够用于灭火,右腔体内装有多种应急物品,包括防毒面具、应急包、求救哨、消防手套、纯棉阻燃毯、消防绳、腰斧、强力探照灯和水,作为消防应急设备,利于逃生及解决消防突发状况;
21.2)通过在抽屉的前端面上贴有与放置物品相对应的标签,便于在紧急或突发情况下,便于及时找出所需的应急物品;
22.3)上柜体右端面上应急灯的设置,利于进行照明,便于进行应急处理;应急灯有蓄电池提供电能,解决了停电状况下,无法实施应急处理的问题;
23.4)装置安装在墙体内,使得消防应急装置的安装简洁美观,使用时只需将装置从墙体内拉出即可。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27.图4是图1中b的放大图;
28.图5是图2中c的放大图;
29.图6是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是柜体,2是上柜体,3是下柜体,4是上柜门,5是下柜门,6是应急灯,7是蓄电池,8是左腔体,9是灭火器,10是第一抽屉,11是第二抽屉,12是第三抽屉,13是第一隔板,14是第二隔板,15是扶手,16是标签,17是连接块,18是u型槽,19是连接轴,20是推杆,21是第一拉手,22是壳体,23是翻转板,24是凹槽,25是灯泡,26是合页组件,27是第二连杆,28是挂钩,29是固定环,30是连接机构,31是第二拉手,32是第一连接片,33是第二连接片,34是锁杆,35是销轴,36是锁销,37是外螺纹,38是螺母,39是锁钩,40是锁片,41是限位杆,42是第一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2.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应急装置,包括设置在墙体内的柜体1,柜体1包括
上柜体2及设置在上柜体2下方的下柜体3,上柜体2的底板与下柜体3的顶板为同一个板;上柜体2的前端面设置有上柜门4,下柜体3的前端面设置有下柜门5;上柜体2的顶面为自右向左倾斜向下的倾斜面;上柜体2的右端面上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安装有应急灯6;上柜体2内设置有蓄电池7;通过将装置安装在墙体内,使得消防应急装置的安装简洁美观,使用时只需将装置从墙体内拉出即可。
33.下柜体3内设置有纵向设置有第一隔板13,第一隔板13将下柜体3内的空间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腔体8和右腔体;左腔体8腔体内放置有灭火器9;右腔体内自上而下水平设置有三个抽屉,第一抽屉10、第二抽屉11和第三抽屉12,三个抽屉之间均由第二隔板14隔开,第一抽屉10内放置有防毒面具、应急包和求救哨,第二抽屉11内放置有消防手套、纯棉阻燃毯和消防绳,第三抽屉12内放置有腰斧、强力探照灯和水;三个抽屉的前端面上贴有与放置物品相对应的标签16;左腔体8内的灭火器9能够用于灭火,右腔体内的防毒面具、应急包、求救哨、消防手套、纯棉阻燃毯、消防绳、腰斧、强力探照灯和水,作为消防应急设备,利于逃生及解决突发状况;其中,防毒面具利于保护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防止毒气、粉尘、细菌、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汽等有毒物质伤害;应急包内装有救生水、应急食品、急救包等急救用品,利于在发生灾情下人们能够积极自救互救;求救哨利于联络,简单通讯和方向定位;消防手套能够抵挡外界对手造成的伤害;纯棉阻燃毯用于破灭较大火源及包裹人身,便于逃生;消防绳用于自救、救人时使用的绳索工具;腰斧用于破拆建筑及时救助被困的人群;强力探照灯的作用为远距离照明和搜索;除了在应急包内装有水,还可以再多准备一些水,利于灾情发生时,将纯棉阻燃毯浸湿,利于逃生。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抽屉10、第二抽屉11和第三抽屉12的前端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拉手。
35.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移动应急装置,柜体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
36.需要说明的是,上柜体2的倾斜面上设置有扶手15,便于推动柜体1,解决突发状况。
37.优选地,上柜体2的倾斜面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连接块17,两个连接块17设置在靠近上柜体2与下柜体3连接处的倾斜面上,远离倾斜面的连接块17一端设置有u型槽18,u型槽18的上端贯穿连接块17;扶手15包括第一连杆42,第一连杆42的底端设置在u型槽18内;u型槽18内的前后两个槽壁之间设置有连接轴19,设置在u型槽18内的第一连杆42上设置有贯通孔,连接轴19通过贯通孔;连接轴19上方的连接块17上设置有通孔,通孔与u型槽18连通,通孔内插有限位杆41;两个连杆顶部之间设置有推杆20。通过将限位杆41从通孔内抽出,可使得连杆绕着u型槽18进行90
°
转动;在使用时,先将通孔内的限位杆41抽出,通过转动连杆,使得连杆绕着u型槽18进行90
°
转动,再将限位杆41出入至通孔内,可限制连杆转动,利于推动装置;在闲置时,将限位杆41抽出,可将扶手15进行翻转折叠至倾斜面上,减小占地面积。
3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42可以为直杆或弯曲杆,当第一连杆42为弯曲杆,第一连杆42向远离倾斜面的方向凸出。
39.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第一连杆42及推杆20过长,增大装置的体积,第一连杆42的长度小于倾斜面的上下长度,推杆20的长度小于倾斜面的前后长度。
40.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装置从腔体内拉出,下柜体的右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拉手21。
41.进一步的,应急灯6包括设置在容纳槽内的壳体22,壳体22的前端设置有翻转板23,翻转板23通过合页组件26与壳体22上端连接,与壳体22前端面相对应的翻转板23上设置有灯泡25,壳体2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容纳灯泡25的凹槽24;远离灯泡25的翻转板23上铰接有第二连杆27,远离翻转板23的第二连杆27的一端设置有挂钩28;壳体22上方的上柜体2上设置有固定环29,挂钩28可挂接到固定环29上。当翻转板23向上翻转,灯泡25从凹槽24内转出,将第二连杆27上的挂钩28挂到固定环29上,可将翻转板23进行固定,利于灯泡25照亮。
42.进一步的,合页组件26包括安装在翻转板23上的第一合页,安装在壳体22前端面上的第二合页,第一合页与第二合页通过转轴铰接连接。
43.进一步的,上柜体2内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
44.需要说明的是,柜体采用金属、合金或不锈钢等不易燃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对柜体的材质进行限定。而对于柜体的尺寸,只需柜体能够装于在墙体上开设的容纳腔即可,对于柜体的尺寸不作限定。
4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上柜门与下柜门在装置移动过程中,因不必要的震动打开,导致上柜体2与下柜体3内的物件露出,上柜门与上柜体2、下柜门与下柜体3均通过连接机构30连接;其中,上柜门与下柜门均为由前向后打开,连接机构30包括安装在柜体1上的第一连接片32和锁杆34,安装在柜门上的第二连接片33,第一连接片32上设置有销轴35,销轴35与第一连接片32垂直,远离第一连接片32的销轴35一端外设有外螺纹37,外螺纹37与第一连接片32之间的销轴35上为光滑轴;锁杆34一端设置有通孔,销轴35穿过通孔,使得锁杆可以绕着销轴的光滑轴转动,并在销轴35的外螺纹37部位通过螺母38紧固,需要说明的是,光滑轴的长度大于锁杆34的厚度,因此锁杆34可以绕着销轴35转动;其中,锁杆34靠近通孔的一端固定有锁片40,锁片40上设置有锁钩39,锁钩39用于卡装安装在第二连接片33上的锁销36。关闭柜门,通过转动锁杆34,使得锁钩39挂接在锁销36上;打开柜门时,转动把手,使得锁销36从锁钩39滑出,锁钩39不再挂接在锁销36上。
46.上述连接机构30利于打开、关闭上柜门4和下柜门5,紧急突发事故时只需转动把手将柜门打开,即能将应急物品取出。
47.需要说明的是,上柜门与下柜门的内侧面上沿其四边布置有一圈弹性密封垫。
4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