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楼宇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楼宇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楼宇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楼宇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中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很多生产、商场、宾馆等营运场所也属于高层、多层建筑。在这些物业中,一旦出现火灾封门,其中的人员往往无法及时逃生。家庭中如果有危险由门而入,房内的人员只能困于危险境地。即使报警也摆脱不了当时的危险和可能出现的巨大伤害。不少制衣厂都出现过火灾人员无法逃生,只能从高楼跳下的悲剧,也有宾馆商场发生火灾,人员无法从楼道逃离,被迫一跃而下,造成巨大伤害。
3.国内无论住宅、商业物业还是工业厂房办公楼,基本上没有专门的逃生装置或逃生通道。高层楼房出现险情,要么从步行楼梯撤离,要么原地等待消防救援,从自家阳台跳入楼下房间,危险性很大,火灾时相邻房间也是危险区,人员并没有有效脱离危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楼宇逃生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宇逃生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无论住宅、商业物业还是工业厂房办公楼,基本上没有专门的逃生装置或逃生通道;高层楼房出现险情,要么从步行楼梯撤离,要么原地等待消防救援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宇逃生装置,包括逃生井,所述逃生井内的一侧设有逃生口,所述逃生口处安装有安全门,所述安全门的锁体设置在所述逃生井的外侧,所述逃生井的另一侧设有等待平台,所述等待平台的一侧设有透明窗,且所述等待平台上设有储物箱,所述逃生井的最下端一侧设有常开大门,所述逃生井的其他两侧均设有多个安全拉手,所述逃生井内设有多个安全网,所述安全网的两侧均设有安全开口,所述安全开口和所述安全拉手相对应,所述逃生井内设有所述安全拉手的两侧均设有多个休息平台,所述休息平台的活动端竖直向上,且所述休息平台的转动角度为九十度,所述逃生井内还设有多个语音报警器。
6.优选地,所述安全门的锁体为上下双锁体。
7.优选地,所述安全门的锁体锁舌为脆性材料。
8.优选地,所述逃生井设置在楼房的阳台一侧。
9.优选地,所述安全网耐高温阻燃材质。
10.优选地,所述语音报警器包括播报器和语音采集器。
1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楼宇逃生装置,应急时,人员可从住户的阳台一侧打开安全门,安全门中间位置门锁采用扳把形式,提高开启效率,下部门锁采用脚踏式开启方式,当安全门打不开后,可撞断锁舌打开,打开安全门后,抓住安全拉手爬到逃生井两侧的安全拉手上,通过安全拉手向下走,中途可通过等待平台或转动休息平台至九十度在休息平台上进行休息,受伤后可通过储物箱内寻找医疗用品进行处理,安全网能够
有效的减少坠落时带来的伤害,直至到楼下的常开大门出去。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语音报警器的设置,地面人员能够有效的告知逃生人员情况,同时也便于逃生人员说明内部情况和报警;
14.2、通过逃生井、安全网和安全拉手的配合,便于逃生人员向楼下移动,安全网能够有效的减少坠落带来的伤害。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中高层楼宇火灾、室内危险等紧急情况,受威胁的人员无法从入户门逃离的难题,同时能够解决紧急情况下受威胁人员撤离时安全通道给使用者造成风险的隐患,提高逃生安全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案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宇逃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宇逃生装置的安全拉手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楼宇逃生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逃生井、2休息平台、3储物箱、4透明窗、5安全网、6等待平台、7安全开口、8安全拉手、9上下双锁体、10安全门、11常开大门、12语音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参见图1

3,一种楼宇逃生装置,包括逃生井1,可以布置在阳台一侧,也可以布置在阳台两侧,特别的,也可以布置在建筑对外的连廊或过道合适的位置,逃生井1内的一侧设有逃生口,便于室内人员从逃生口进入逃生井1内,逃生口处安装有安全门10,本例图示为双扇门,逃生更通畅,特别的如果阳台或其他需要布局的位置结构尺寸不够宽,可以设计为单扇门,如果阳台或其他需要布局的位置结构尺寸足够宽,但外部空间有限,可以设计为单扇较窄的安全门10,安全门10的锁体设置在逃生井1的外侧,在阳台侧面设计安全门门锁,此门只能从里打开,房间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可以从此门逃离,逃生井1里的人员不可以从逃生井1内主动打开安全门10进入室内,安全门10的锁体为上下双锁体9,在门体的中部和下端均能够打开锁体,中间位置门锁采用扳把形式,提高开启效率,下部门锁采用脚踏式开启方式,方便抱小孩、拿东西等手不方便情况下,可以用脚踩的方式打开安全门10,安全门10的锁体锁舌为脆性材料,紧急情况下可以撞断,从而打开安全门10,逃生井1的另一侧设有等待平台6,可供一人较长时间停留,老人小孩等人员体力不支时,可进入平台,一方面让出通道方便其他人通行,另一方面保留体力等待救援,等待平台6的一侧设有透明窗4,观察外部情况提供新鲜空气,同时也能够通过云梯在等待平台6实施救援,且等待平台6上设有储物箱3,可以常备急救药品和食品,解决逃离过程中的刮擦伤害等做简单包扎,并补充能量,储物箱3还可以设计为储物挂袋等其他方式;
23.逃生井1的最下端一侧设有常开大门11,逃生井1的其他两侧均设有多个安全拉手8,通过脚踩手拉,人员可以在逃生井1内上下移动,逃生井1内设有多个安全网5,逃离时一旦有人失手跌落,可以托住人员,保护安全,安全网5材料可以使柔性耐高温阻燃材质绳索网,也可以是其他柔性材料制作,安全网5结构可以是网状结构,也可以是袋状结构,每层安全网5形式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侧或多层,安全网5的两侧均设有安全开口7,安全开口7和安全拉手8相对应,从安全开口7进入下一层安全网5的位置,逃生井1内设有安全拉手8的两侧均设有多个休息平台2,休息平台2的活动端竖直向上,且休息平台2的转动角度为九十度,可以设计为固定或可折叠的椅子,逃生井1内还设有多个语音报警器12,语音报警器12包括播报器和语音采集器,地面人员能够有效的告知逃生人员情况,同时也便于逃生人员说明内部情况和报警。
2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应急时,人员可从住户的阳台一侧打开安全门10,安全门10中间位置门锁采用扳把形式,提高开启效率,下部门锁采用脚踏式开启方式,当安全门10打不开后,可撞断锁舌打开,打开安全门后,抓住安全拉手8爬到逃生井1两侧的安全拉手8上,通过安全拉手8向下走,中途可通过等待平台6或转动休息平台2至九十度在休息平台上进行休息,受伤后可通过储物箱3内寻找医疗用品进行处理,安全网5能够有效的减少坠落时带来的伤害,直至到楼下的常开大门11出去。
2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26.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