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封锁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自动化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深入,物流业也越来越依赖于流程自动化。其中,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可以自主导航,简化了工作流程并释放了人力。
3.然而,随着自动化程序越来越高,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比如,agv会自动行驶至充电桩区域进行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接触不良、短路等问题而引发火灾,烧毁充电桩、agv等设备,火情甚至会蔓延波及到周围设施、构筑物等,引发严重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封锁装置,以解决充电桩设备发生火情可能蔓延至周围环境的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封锁装置,包括罩体及控制组件,所述罩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内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活动连接,并在第一状态时避让所述开口,在第二状态时遮蔽所述开口,以使所述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向所述第二部分施加用于保持所述第二部分处于第一状态的作用力,并在预设条件发生时释放所述作用力,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部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控制组件向所述第二部分施加作用力时,所述第二部分避让所述开口,在所述控制组件释放所述作用力时,所述第二部分遮蔽所述开口。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对应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由上到下贯穿所述第一部分顶部的安装通槽,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通槽内;所述控制组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内部顶部的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安装通槽下方并能够向所述第一部分内部移动,当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安装通槽下方时向所述第二部分施加支撑力,将所述第二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以避让所述开口,当所述挡片向所述第一部分内部移动使得所述第二部分失去所述支撑力时,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安装通槽的导向下向下移动以遮蔽所述开口。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控制组件还具有限位块及弹性件;所述挡片的第一端用于使所述第二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所述挡片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内部延伸;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顶部内壁,且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挡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挡片的第二端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块,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挡片的第二端,当所述挡片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二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一
部分的顶部时,所述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挡片能够在所述弹性件的张力作用下向所述第一部分内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安装通槽内由上向下移动。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控制组件还具有热熔线,所述热熔线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顶部且靠近所述挡片的第一端,所述热熔线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挡片且靠近所述挡片的第二端,所述热熔线用于保持所述挡片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通槽下方,以使所述第二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挡片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通槽及第二限位通槽,所述第一限位通槽靠近所述挡片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通槽靠近所述挡片的第二端;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通槽内且靠近所述挡片的第一端,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通槽内且靠近所述挡片的第二端;所述热熔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通槽内,所述热熔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通槽与所述第二限位通槽之间。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控制组件还具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内部顶部,所述挡片活动连接在所述导向架上,所述挡片在所述导向架上能够向所述第一部分内部移动。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对应所述开口处;所述控制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连接的热熔线,所述热熔线牵制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使得所述第二部分保持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部,所述热熔线能够断开,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向下转动以遮蔽所述开口。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热熔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内部,所述热熔线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部分顶部而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连接。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部分内部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线柱,所述热熔线绕经所述至少一个绕线柱后贯穿所述第一部分顶部而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连接。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当所述绕线柱为两个以上时,相邻所述绕线柱错位设置以使所述热熔线在所述第一部分内部顶部呈波浪形走线。
1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部分顶部设置有汽笛警报装置。
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封锁装置,实际应用时,将充电桩设备设置在第一部分内部的容纳空间内,第二部分处于第一状态时,即第二部分将开口避让时,自动导引车能够由开口进出第一部分内部的容纳空间,完成充电,当充电桩设备或容纳空间内的其他设备发生火情时,控制组件使第二部分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即第二部分将开口遮蔽,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火情被控制在容纳空间内,避免蔓延波及到周边的设施,对周边设施起到有效的火情防护作用,无需人为控制,实现自主封锁火情,反应速度快,火情处理及时,可靠性高,解决了充电桩设备发生火情可能蔓延至周围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某一状态下的某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某一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某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又一状态下的某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某一状态下的某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某一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某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在另一状态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
28.100-第一部分,200-第二部分,300-控制组件,400-汽笛警报装置;
29.101-开口,102-安装通槽,103-绕线柱;
30.301-挡片,302-限位块,303-弹性件,304-热熔线,305-第一限位通槽,306-第二限位通槽,307-第一固定柱,308-第二固定柱,309-导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封锁装置,包括罩体及控制组件300,罩体包括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第一部分100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具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101,第二部分200与第一部分100活动连接,并在第一状态时避让开口101,在第二状态时遮蔽开口101,以使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控制组件300分别与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连接,控制组件300向第二部分200施加用于保持第二部分200处于第一状态的作用力,并在预设条件发生时释放作用力,使得第二部分200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200与第一部分100活动连接,根据是否发生火情,对控制组件300进行配置,在未发生火情时,控制组件300向第二部分200施加作用力使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状态,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通过开口101与外界连通,在发生火情时,控制组件300释放施加给第二部分200的作用力使第二部分200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开口101被第二部分200遮蔽,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通过开口101与外界隔断,实际应用时,将充电桩设备设置在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内,第二部分200处于第一状态时,即第二部分200将开口101避让时,自动导引车能够由开口101进出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完成充电,当充电桩设备或容纳空间内的其他设备发生火情时,控制组件300使第二部分200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即第二部分200将开口101遮蔽,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火情被控制在容纳空间内,避免蔓延波及到周边的设施,对周边设施起到有效的火情防护
作用。
34.相较于采用各类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进行火情检测并在火情发生时发出警报所存在的从接收警报到现场处理需要一段时间,可能会延误最佳处理时机,且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后灵敏度会衰减甚至会失灵,无法有效地对火情进行检测的问题,本实施例的封锁装置能够在火情发生时自主封锁火情,无需人为控制,现场即能反应,反应速度快,火情处理及时且有效,可靠性高。
35.其中,第一部分100的形状可为长方体状、圆柱体状或其他立体形状,可根据其所要笼罩的设备及周边环境具体设计。第二部分200的形状适应于第一部分100的形状,例如,当第一部分100为长方体状时,开口位于第一部分100的一个侧面,第二部分200为平板状,当第一部分100为圆柱体状时,开口位于第一部分100的侧面,第二部分200为曲面状。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均采用具备防火性能的材料,如钢材等,第一部分100和第二部分200的材料可相同,也可不同,考虑到第二部分200需要移动,第二部分200可采用相对轻质的材料。
36.作为可选实施例,第二部分200活动连接在第一部分100,在控制组件300向第二部分200施加作用力时,第二部分200避让开口101,在控制组件300释放作用力时,第二部分200遮蔽开口101。
37.进一步,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一部分100的顶部对应开口101处设置有由上到下贯穿第一部分100顶部的安装通槽102,第二部分200位于安装通槽102内;控制组件300具有设置在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的挡片301,挡片301位于安装通槽102下方并能够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当挡片301位于安装通槽102下方时向第二部分200施加支撑力,将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以避让开口101,当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使得第二部分200失去上述支撑力时,第二部分200在安装通槽102的导向下向下移动以遮蔽开口101。
38.第二部分200活动设置在第一部分100顶部的对应开口101处的安装通槽102内,由于安装通槽102由上到下贯穿第一部分100顶部,第二部分200在安装通槽102的导向下能够由上向下移动,将开口101遮蔽。而活动设置在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的挡片301,能够对第二部分200的位置进行限制,挡片301位于安装通槽102下方时,支撑第二部分200,使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开口101被避让开,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与外界,当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时,挡片301不再支撑第二部分200,对第二部分200的限位解除,第二部分200便在重力作用下自由地由上向下移动,将开口101遮蔽,将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
39.其中,安装通槽102可直接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去除材料制成,也可将制作成型的安装通槽102固定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安装通槽102的长度及宽度应当足够容纳第二部分200,宽度可稍大,避免第二部分200由上向下移动时卡死。可以理解,安装通槽102也起到对第二部分200进行限位的作用,特别是当挡片301与安装通槽102的距离较近时,安装通槽102本身应当具备足够的深度,一方面应当限制第二部分200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大幅晃动,另一方面限制第二部分200由上向下移动的具体运动方向,可为竖直向下运动,也可为倾斜向下运动,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安装通槽102本身还应当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
40.控制组件300还具有限位块302及弹性件303;挡片301的第一端用于使第二部分
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挡片301的第二端向第一部分100内部延伸;限位块302固定连接在第一部分100顶部内壁,且限位块302位于挡片301的第一端与挡片301的第二端之间;弹性件303的一端连接于限位块302,弹性件303的另一端连接于挡片301的第二端,当挡片301的第一端使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时,弹性件303处于被压缩状态,挡片301能够在弹性件303的张力作用下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以使第二部分200在安装通槽102内由上向下移动。
41.控制组件300还具有热熔线304,热熔线30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100顶部且靠近挡片301的第一端,热熔线304的第二端连接于挡片301且靠近挡片301的第二端,热熔线304用于保持挡片301的第一端位于安装通槽102下方,以使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
42.挡片301同时受到热熔线304的拉力和弹性件303的张力的作用,挡片301的第一端位于安装通槽102的下方使得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时,热熔线304的拉力与弹性件303的张力保持平衡,弹性件303的张力使得挡片301具有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的趋势,热熔线304的拉力抑制该趋势,挡片301的位置保持不动。当第一部分100的容纳空间内发生火情,结合图3,热熔线304受热熔断时,挡片301在弹性件303的张力作用下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挡片301的第一端离开安装通槽102所处区域,挡片301不再限制第二部分200向下运动,第二部分200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将开口101遮蔽,将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
43.可以理解,当第一部分100的容纳空间内发生火情,热熔线304受热熔断时,弹性件303的张力应足够带动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且使挡片301的第一端离开安装通槽102所处区域。由此,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44.一是弹性件303的张力的大小需满足能够带动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需能够克服挡片301与相接触的结构件之间的摩擦力,还需能够克服挡片301与第二部分200之间的摩擦力,所以,可反推出弹性件303张力所需的最小值,进而可推出热熔线304拉力所需的最小值,由于热熔线304的熔断是受热的结果,与发生火情所导致的温度升高相关,所以涉及到热熔线304的熔断温度,可根据实际欲控制的火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热熔线304,同时结合上述热熔线304拉力所需的最小值,对热熔线304进行筛选,当单根热熔线304难以满足上述热熔线304拉力所需的最小值时,可配置多根热熔线304;
45.二是弹性件303的张力的大小需满足能够带动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且使挡片301的第一端离开安装通槽102所处区域,也就是弹性件303的张力需能够带动挡片301移动足够的行程,结合上述,弹性件303的张力与热熔线304拉力相关,不能随意增大,所以应该反向考虑,在弹性件303带动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一定行程后,且在弹性件303的张力还足够带动挡片301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继续移动时,挡片301的第一端就应当已经离开了安装通槽102所处区域,由此考虑挡片301使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时挡片301的第一端向外超出安装通槽102所处区域的距离。
46.考虑到发生火情时,热气向上蒸腾,热熔线304设置在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即容纳空间顶部,以更容易感应到火情,对火情的反应更灵敏。当然,热熔线304也可设置在其他易感应到火情的位置,如第一部分100内部侧壁上靠近充电桩设备的区域。
47.具体地,挡片30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通槽305及第二限位通槽306,第一限位通槽
305靠近挡片301的第一端,第二限位通槽306靠近挡片301的第二端;限位块302位于第二限位通槽306内且靠近挡片301的第一端,弹性件303位于第二限位通槽306内且靠近挡片301的第二端,弹性件303的一端与限位块302连接,弹性件303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通槽306的靠近挡片301第二端的内壁连接;热熔线304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100顶部且位于第一限位通槽305内,热熔线304的第一端可连接在设置在第一限位通槽305内第一固定柱307上,热熔线304的第二端连接于挡片301且位于第一限位通槽305与第二限位通槽306之间,热熔线304的第二端可连接在设置在挡片301上的且位于第一限位通槽305与第二限位通槽306之间的第二固定柱308上。
48.控制组件300还具有导向架309,导向架309固定连接在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导向架309与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之间具有容纳空间,挡片301活动连接在导向架309上,位于导向架309与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之间,挡片301在导向架309上能够向第一部分100内部移动。
49.其中,弹性件303可采用压簧,或其他被压缩后能够自主伸开的弹性元件。控制组件300的除热熔线304以外的构件均应采用具备防火性能的材料,使得第二部分200在发生火情时能够正常地将开口101遮蔽。
50.请参阅图5、图6、图7及图8,进一步,作为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第二部分2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对应开口101处;控制组件300具有与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连接的热熔线304,热熔线304牵制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使得第二部分200保持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热熔线304能够断开,使得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向下转动以遮蔽开口101。
51.第二部分2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部分100的顶部且对应开口101位置,第一部分100的容纳空间内未发生火情时,第二部分200未遮蔽开口101,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具有向下转动的趋势以能够将开口101遮蔽,第二部分200可被配置为三种姿态:一是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高于第一端,结合图6,当然为了能够将开口101遮蔽,第二部分200向开口101所朝方向倾斜,二是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与第一端在水平方向上平齐,三是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未发生火情时,热熔线304牵制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限制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向下运动,开口101未被遮蔽,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与外界连通,当第一部分100的容纳空间内发生火情,热熔线304受热熔断时,在重力作用下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向下转动,第二部分200将开口101遮蔽,将容纳空间与外界隔断。
52.考虑到热熔线304的熔断温度与实际欲控制的火情严重程度相关,应当选择熔断温度合适的热熔线304,热熔线304又需要牵制第二部分200,需要具备足够的抗拉强度,所以,应当根据熔断温度选定后热熔线304的抗拉强度,确定第二部分200的重量及姿态,使得热熔线304在能够牵制第二部分200的同时能够满足火情实际控制需求。
53.热熔线304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部分100内部,热熔线304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部分100顶部而与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连接,热熔线304牵制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限制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向下转动。热熔线304贯穿第一部分100的顶部与第二部分200连接,限制第二部分200转动,当发生火情时,热气向上蒸腾,热熔线304位于第一部分100顶部的区段容易受热熔断,从而更容易感应到火情,对火情的反应更灵敏。
54.其中,热熔线304由第一部分100顶部的通孔贯穿第一部分100,该通孔的孔径保证热熔线304熔断后,其与第二部分200连接的部分能够随第二部分200的向下转动而由第一
部分100内部抽出即可,即保证热熔线304熔断后不会被卡死,不会妨碍第二部分200向下转动,不应过大,以避免火势由该通孔向外蔓延。
55.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线柱103,热熔线304绕经至少一个绕线柱103后贯穿第一部分100顶部而与第二部分200的第二端连接。热熔线304绕经位于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的绕线柱103,使得热熔线304位于第一部分100顶部的区段的长度增加,火情感应覆盖范围更大,更容易感应到火情。
56.当绕线柱103为两个以上时,相邻绕线柱103错位设置以使热熔线304在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呈波浪形走线。多个绕线柱103分两排设置,热熔线304穿插绕经两排绕线柱103,形成波浪形走线,达到扩大火情感应范围的目的。热熔线304在第一部分100内部顶部的走线也可为其他形状,以能够扩大火情感应范围为设计原则。
57.作为可选实施例,第一部分100顶部设置有汽笛警报装置400。当发生火情导致第一部分100内部的容纳空间内气压增大时,气流流经汽笛警报装置400发出响声,在无电情况下实现警报。汽笛警报装置400可位于第一部分100顶部边角位置,或其他的远离容纳空间内易发生火情设备的位置,即远离发热区域,从而避免过热受损,延长使用寿命。
58.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