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消防 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构建气体灭火保护区的隔绝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快速构建气体灭火保护区的隔绝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构建气体灭火保护区的隔绝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大型露天输变电变压器、大型油气田开采压裂机组、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等露天或空旷场景下运行的设备,如发生失控燃烧导致火灾,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由于在受限空间内采用气体灭火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则在上述这些露天、空旷场景工况下采用气体灭火很难实现火势的控制。
3.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简称高空台,是在地面模拟飞机发动机在空中的飞行状况和环境,对发动机整机和部件进行高空模拟试验的系统设备。在高空台上模拟航空发动机飞行时各种功能、性能、技战术指标科学试验,是航空发动机设计定型和改进改型的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和必须的阶段,是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及其改进改型不可或缺的手段。研发先进航空发动机,必须在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上进行大量试验,以分析、研究、验证和考核航空发动机及其部件的性能、功能、加减速特性、工作稳定性、空中起动特加力接通特性以及滑油等系统的工作性能。通过高空模拟试验,能够有效验证技术方案,为发展高效动力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进行高空模拟试验,是航空发动机设计、改进改型、技术攻关、故障再现与排除的最有效途径。
4.在高空台对飞机发动机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飞机发动机起火时,常规的气体灭火方式难以快速可靠灭火。高空台位于较为空旷的室内,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灭火时,气体难以在飞机发动机周围达到较高浓度,从而飞机发动机上的起火点难以快速灭火。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构建气体灭火保护区的方式进行隔绝空气灭火的隔绝装置。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快速构建气体灭火保护区的隔绝装置,包括用于将飞机发动机包围的气囊主体,气囊主体的形状为筒状;还包括气体喷头,气体喷头设置于飞机发动机吊架上,气体喷头位于气囊主体内。
8.当飞机发动机在试验中起火时,可利用气源装置对气囊主体进行充气。气囊主体充气后形成筒状结构,从而飞机发动机被气囊主体包围。气囊主体和气体喷头可连接到同一个气源装置,气源装置对气囊主体进行充气时,还对气体喷头充气,则灭火气体能充满气囊主体内部空间,使得飞机发动机周围快速聚集灭火气体,有利于快速、可靠灭火。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辅助喷头,辅助喷头与气囊主体连通。对气囊主体进行充气的过程中,部分气体可从辅助喷头喷出,加速气囊主体内气体浓度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辅助喷头与气囊主体的连接口的一侧
连接弹性橡胶片,自然状态下弹性橡胶片与辅助喷头之间设有间隙。当气囊主体内的气压较小时,气体能从弹性橡胶片与辅助喷头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辅助喷头对飞机发动机喷射灭火气体。当气囊主体内的压力足够高时,弹性橡胶片闭合,避免气囊主体漏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体喷头朝向飞机发动机设置。气体喷头对飞机发动机喷射灭火气体,则飞机发动机周围能被灭火气体包围,从而隔绝氧气,使得火势得到控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主体内连接有用于隔绝飞机发动机的下部空间的隔绝防火布。气囊主体充好气体后,隔绝防火布随气囊主体升高,则隔绝防火布能兜住飞机发动机的下部,从而灭火气体被隔绝防火布阻挡,避免灭火气体从飞机发动机下方沉降,进一步加速灭火气体对飞机发动机形成全淹没的速度,提高灭火速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层连接柱,隔绝防火布连接于其中一层连接柱之间。根据每个高空台上飞机发动机的高度,可相应调节隔绝防火布在气囊主体内的位置,使得气囊主体充气后,隔绝防火布能刚好兜住飞机发动机的底部,灭火气体能快速地在飞机发动及周围聚集,从而隔绝氧气,形成灭火环境。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囊主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气囊主体的截面为圆环形时,可减小其内部空间大小,进一步提高气囊主体内灭火气体聚集的速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封住压缩状态的气囊主体的盖板,盖板铰接于地面上。未进行飞机发动机试验时,盖板将气囊主体密封起来,避免气囊主体弹出。在进行飞机发动机试验之前,先将盖板打开,则一旦发生火情,可快速对气囊主体进行充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的气囊主体充气后形成筒状结构,从而飞机发动机被气囊主体包围。气源装置对气囊主体进行充气时,还对气体喷头充气,则灭火气体能充满气囊主体内部空间,使得飞机发动机周围快速聚集灭火气体,有利于快速、可靠灭火。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飞机发动机;2

气囊主体;3

飞机发动机吊架;4

隔绝防火布;5

盖板;21

辅助喷头;22

连接柱;23

弹性橡胶片;31

气体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快速构建气体灭火保护区的隔绝装置,包括用于将飞机发动机1包围的气囊主体2,气囊主体2的形状为筒状;还包括气体喷头31,气体喷头31
设置于飞机发动机吊架3上,气体喷头31位于气囊主体2内;所述气囊主体2和气体喷头31连接到同一个气源装置。
23.当飞机发动机1在试验中起火时,可利用气源装置对气囊主体2进行充气。气囊主体2充气后形成筒状结构,从而飞机发动机1被气囊主体2包围。气源装置对气囊主体2进行充气时,还对气体喷头31充气,则灭火气体能充满气囊主体2内部空间,使得飞机发动机1周围快速聚集灭火气体,有利于快速、可靠灭火。
24.其中,气源装置内的气体可以为二氧化碳、七氟丙烷、ig541等灭火气体。气源装置分别通过软管与气体喷头31和气囊主体2连接。气体喷头31朝向飞机发动机1设置。气体喷头31对飞机发动机1喷射灭火气体,则飞机发动机1周围能被灭火气体包围,从而隔绝氧气,使得火势得到控制。
25.更进一步,所述气囊主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辅助喷头21,辅助喷头21与气囊主体2连通。对气囊主体2进行充气的过程中,部分气体可从辅助喷头21喷出,加速气囊主体2内气体浓度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辅助喷头21与气囊主体2的连接口的一侧连接弹性橡胶片23,自然状态下弹性橡胶片23与辅助喷头21之间设有间隙。当气囊主体2内的气压较小时,气体能从弹性橡胶片23与辅助喷头21之间的间隙通过,从而辅助喷头21对飞机发动机1喷射灭火气体。当气囊主体2内的压力足够高时,弹性橡胶片23闭合,避免气囊主体2漏气。
26.为了进一步减小隔绝空间大小,所述气囊主体2内连接有用于隔绝飞机发动机1的下部空间的隔绝防火布4。气囊主体2充好气体后,隔绝防火布4随气囊主体2升高,则隔绝防火布4能兜住飞机发动机1的下部,从而灭火气体被隔绝防火布4阻挡,避免灭火气体从飞机发动机1下方沉降,进一步加速灭火气体对飞机发动机1形成全淹没的速度,提高灭火速度。
27.更进一步,所述气囊主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层连接柱22,隔绝防火布4连接于其中一层连接柱22之间。根据每个高空台上飞机发动机1的高度,可相应调节隔绝防火布4在气囊主体2内的位置,使得气囊主体2充气后,隔绝防火布4能刚好兜住飞机发动机1的底部,灭火气体能快速地在飞机发动及周围聚集,从而隔绝氧气,形成灭火环境。
28.更进一步,所述气囊主体2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环形。气囊主体2的截面为圆环形时,可减小其内部空间大小,进一步提高气囊主体2内灭火气体聚集的速度。
29.更进一步,如图3所示,还包括用于封住压缩状态的气囊主体2的盖板5,盖板5铰接于地面上。未进行飞机发动机1试验时,盖板5将气囊主体2密封起来,避免气囊主体2弹出。在进行飞机发动机1试验之前,先将盖板5打开,则一旦发生火情,可快速对气囊主体2进行充气。
3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