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包装运输 专利正文
室内吊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室内吊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吊装设备。


背景技术:

2.现阶段施工现场中,在设备房、走廊等狭窄有限空间内,对金属管道等大质量、大尺寸的部件进行吊装安装,常规的吊装设备占用空间较大无法进入狭窄空间使用。现场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依靠人力搬运,需要搭设高度较高的脚手架,并在脚手架上搭设多级台阶,通过人力将部件逐层搬运提升,当部件长度较长时,还需要将部件截成小段再进行搬运;第二种方式是在室内的顶板或者梁上安装滑轮,通过钢丝绳依靠人力或者机械牵引对部件进行吊装。
3.这两种方式均存在一些不足,搭设脚手架不仅浪费人工,而且需要使用大量脚手架的材料,并且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搬运部件,也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安装滑轮则需要在顶板或者梁上打孔,对结构造成破坏,而且每一个部件上方都需要安装滑轮,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在部件下方操作也存在加大了施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吊装设备,以解决当前室内吊装方式费工费力、安全性较差、存在结构破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吊装设备,包括:
6.车架,包括主架和副架,主架具有同轴设置的两个车轮,副架铰接在主架上;
7.顶升装置,装设在副架上;
8.悬架,装设在顶升装置上,并且其中部以及一端均安装有滑轮;
9.卷扬机,装设在副架上;
10.吊架,通过钢丝绳悬挂在悬架上,并与卷扬机相连,滑轮均支撑钢丝绳,顶升装置提升并支撑室内顶面时,卷扬机通过钢丝绳牵拉吊架,将吊架上悬挂的部件吊起。
11.本技术方案通过移动至所需位置,在顶升装置的支撑下,卷扬机驱动吊架对部件进行吊装,设备移动方便,无须搭建脚手架,不需要工人在高处搬运,省时省力,安全性强,不会对结构造成破坏。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升装置包括:
13.支架,装设在车架上,并具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支撑管;
14.顶升液压缸,装设在车架上,并且其活塞杆伸入至导向支撑管中;
15.顶升杆,其底部滑动装配在导向支撑管中,并落在活塞杆上,悬架装设在顶升杆上。
16.本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支撑管对顶升杆进行支撑,使顶升杆撑顶稳定。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悬架的中部具有竖向设置的套管,套管套设在顶升杆上,并落在顶升杆设置的台阶上。本技术方案通过套装实现悬架的旋转,调节吊架的角度位置,使
吊装作业更加灵活。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悬架的一端装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具有滚轮,顶升杆顶在室内顶面时,滚轮压在室内顶面上。本技术方案通过支撑件使屋顶能够对悬架进行支撑,提高吊装时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进行旋转。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台阶上安装支撑轴承,套管落在支撑轴承上。本技术方案通过支承轴承进行支撑,提高悬架转动的流畅性。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包括:
21.调节管,竖向设置并装设在悬架上;
22.支杆,滑动装配在调节管中,滚轮装设在支杆上;
23.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管上,旋紧紧固螺栓时,紧固螺栓将支杆压持固定。
24.本技术方案实现支撑件支撑高度的调节,提高设备的使用灵活性。
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杆的顶端安装有顶板,顶升装置提升并支撑室内顶面时,顶板压在室内顶面上。本技术方案通过顶板增加支撑面积,提高悬架的稳定性。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车架包括:
27.主架,具有同轴设置的两个车轮;
28.副架,铰接在主架的一端,顶升装置和卷扬机均装设在副架上。
29.本技术方案使副架方便抬起和移动,提高设备的移动灵活性。
3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悬架的中部和端部均安装有滑轮,两个滑轮均支撑钢丝绳。本技术方案通过滑轮提高钢丝绳移动的顺畅性。
3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吊架包括:
32.吊梁,与钢丝绳相连接;
33.夹持件,具有两个,均通过吊缆与吊梁相连;
34.其中,吊梁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吊缆的定位槽。
35.本技术方案调节夹持件间距,适应不同长度部件的吊装。
3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包括:
37.夹持杆,具有两个,且中部相互铰接,两个夹持杆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绳相连,吊缆连接连接绳;
38.托板,具有两个,分别装设在对应夹持杆的底部,并均向内侧延伸。
39.本技术方案的夹持件能够通过部件的下压自行抱紧,并能够被良好的支撑,提高吊装稳定性。
4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托板上均安装有防滑垫。本技术方案通过防滑垫提高部件在夹持件中的稳定性,防止部件脱落。
4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顶升装置顶在屋顶,形成牢固支撑,将悬架升至顶部并保持稳定,从而通过钢丝绳牵拉下的吊架对物料进行吊装作业,无须搭设脚手架,也无需人工在高处进行搬运,省时省力,人员更加安全,也无需在结构上进行开孔,保证结构稳定,落下顶升装置停止撑顶,设备即可在室内移动,移动至新的位置后,顶升装置在撑顶固定,设备进行吊装,吊装工作的位置便于调节,使用灵活性更强,顶升装置和卷扬机均位于能够触地的副架上,得到地面牢固的支撑,主架和车轮形成的手推车抬起即可使副架离地,车架移动操作方便,解决了当前室内吊装方式费工费力、安全性较差、存在
结构破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4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4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室内吊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室内吊装设备中悬臂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室内吊装设备中吊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46.图中:
47.1、车架;11、主架;12、副架;13、车轮;
48.2、顶升装置;21、支架;22、顶升液压缸;23、顶升杆;24、导向支撑管;25、活塞杆;26、台阶;27、顶板;28、支承轴承;
49.3、悬架;31、套管;
50.4、卷扬机;
51.5、吊架;51、吊梁;52、夹持件;521、夹持杆;522、托板;523、连接绳;524、防滑垫;53、吊缆;54、定位槽;
52.6、钢丝绳;
53.7、支撑件;71、滚轮;72、调节管;73、支杆;74、紧固螺栓;
54.8、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室内吊装设备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室内吊装
设备包括车架1、顶升装置2、悬架3、卷扬机4和吊架5。车架1能够进行移动,顶升装置2和卷扬机4均装设在车架上。悬架3装设在顶升装置2上,吊架5通过钢丝绳6悬挂在悬架3上,并且钢丝绳6与卷扬机4相连。
60.车架1包括主架11和副架12,主架11具有车轮13,从而使车架1便于进行移动。车轮13同轴设置两个,从而使主架11和两个车轮13构成双轮手推车。副架12铰接在主架11一端,顶升装置2和卷扬机4都装设在副架12上。副架12能够触地放置,使地面通过车架1对顶升装置2进行向上的支撑。顶升装置2向上推出并顶在屋顶的顶面上,从而使屋顶对顶升装置2进行向下的支撑,从而使顶升装置2成为固定在室内的立柱结构。顶升装置2向上推出顶在屋顶的同时,将悬架3抬升至室内高处,卷扬机4牵拉钢丝绳6,将吊架5上固定的部件吊起至室内高处,从而进行部件的吊装。
61.将顶升装置2向下收回,消除屋顶对其的支撑,此时车架1即可在室内移动,移动至所需位置后,顶升装置2再次向上推出撑顶,使设备更换位置进行吊装作业。
62.副架12装设在主架11前端,当副架12落地时,主架11的后端向上翘起。下压主架11的后端,即可抬起副架,所构成的双轮手推车即可在室内行进。行进至所需位置后,即可将副架12放置至地面上,顶升装置2向上支撑屋顶,即可固定顶升装置2,进行部件吊装。副架12抬起即可进行车架1在室内的移动,放下副架12即可将车架固定在室内,无须锁定车轮13,操作简单且方便。
63.卷扬机4位于副架12上,与顶升装置2的相对位置固定,不会因两者相对位置变化产生对钢丝绳6的推拉。悬架3的中部和端部均安装有滑轮8,两个滑轮8均支撑钢丝绳6。钢丝绳6连接吊架5后,沿着滑轮8由外向内延伸至悬架3中部,再向下连接卷扬机4,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钢丝绳6占据悬架3下方的空间,使部件向上吊起的过程中不会受到钢丝绳6的阻碍。
64.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无须搭设脚手架,无须工人在高处进行作业,仅需顶升装置2撑住屋顶,卷扬机4牵拉钢丝绳6,即可使吊架5对固定的部件进行吊装,省时省力,人员更加安全,无须担心高处坠落,无须在房屋结构上进行打孔,保证结构稳定,顶升装置2可松开支撑,使设备移动并更换吊装位置,使用灵活,调节方便,下压主架11即可抬起副架12,车架移动操作方便,解决了前室内吊装方式费工费力、安全性较差、存在结构破坏的问题。
65.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升装置2包括支架21、顶升液压缸22和顶升杆23。支架装21设在车架1上,并且具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支撑管24。顶升液压缸22装设在车架1上,其活塞杆25滑动装配在导向支撑管24中。顶升杆23的底部滑动装配在导向支撑管24中,并落在活塞杆25上,悬架3装设在顶升杆23上。
66.若顶升装置2仅具有顶升液压缸22,顶升液压缸22的活塞杆25直接向上推出支撑屋顶,活塞杆25则需要较大的长度,而顶升液压缸22的缸体无法对活塞杆25进行较好的径向支撑,活塞杆25伸出过长容易发生偏斜,无法牢固支撑,难以位置悬架的稳定。导向支撑管24的内壁与顶升杆23的外壁滑动接触,使导向支撑管24对顶升杆23进行牢固的径向支撑,并且顶升杆23落在顶升液压缸22上,已经位于一定的高度位置,使无须较长的长度即可支撑屋顶,进一步保证导向支撑管24对顶升杆23的径向支撑,在顶升液压缸22的向上推顶下,顶升杆23能够牢固的承载屋顶顶面上,使顶升装置2固定牢固,悬架3能够保持稳定,吊装能够安全进行。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悬架3的中部具有竖向设置的套管31,套管31套设在顶升杆23上,从而使悬架3能够以顶升杆23为轴进行转动,悬挂在悬架3上的吊架5能够随之移动,以调节其角度位置,从而移动至部件上方,直接落下即可对部件进行吊装。为了实现悬架3旋转的同时保持其稳定,套管31落在顶升杆23设置的台阶26上,由台阶26对套管31进行支撑,保持悬架3的轴向稳定性。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悬架3的一端装设有支撑件7,支撑件7具有滚轮71。顶升杆23顶在室内顶面时,滚轮71压在室内顶面上。吊架5悬挂于悬架3的一端,吊架5吊起重量较大的部件时,悬架3该端受到较大的下拉,屋顶通过位于悬架3另一端的支撑件7对悬架3进行反向支撑,即使不使用配重,也可使悬架3受到较大负载下也能够保持稳定,提高吊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悬架3转动时,滚轮71在室内顶面上滚动,保证悬架3转动的流畅性,同时保持屋顶对悬架3的反向支撑。滚轮71具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能够锁定滚轮71使其无法转动,从而使屋顶通过摩擦力阻止支撑件7移动,从而将悬架3固定,保证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升装置2进一步包括支承轴承28,支承轴承28套设在顶升杆23,并落在台阶26上,由台阶26对其进行竖向的支撑。支承轴承28为平面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能够对平行表面进行保持和引导的部件,套管31落在支撑轴承28上,从而使台阶26通过支承轴承28对套管31进行支撑,使悬架3转动顺畅,减轻其与顶升杆23之间的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件7还包括调节管72、支杆73和紧固螺栓74。调节管72竖向设置,并且装设在悬架3上。支杆73滑动装配在调节管72中,从而能够沿着调节管上下移动,滚轮71装设在支杆73上。紧固螺栓74螺纹连接在调节管72上,旋紧紧固螺栓74时,紧固螺栓74径向伸入调节管72内,并将支杆73压持固定在调节管72内壁上。松开紧固螺栓74,即可调节支杆73,使其进行上下移动,调节滚轮71的高度位置,适应不同屋顶顶面的高度,保持滚轮71对屋顶顶面的压持,维持屋顶对悬架3进行反向支撑,使支撑件7具有较高的调节灵活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顶升杆23的顶端安装有顶板27。顶升装置2提升并支撑室内顶面时,顶板27压在室内顶面上。屋顶通过与顶板27的面接触,从而更加牢固的对顶升装置2进行反向支撑,使其更加稳定,吊装作业更加安全。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吊架5包括吊梁51和夹持件52。吊梁51连接钢丝绳6,夹持件52具有两个,均通过吊缆53悬挂在吊梁51上。夹持件52通过夹持部件,使部件固定在吊架5上,在吊架5被钢丝绳6牵拉下,将部件吊起。吊梁51间隔设置多个定位槽54,通过将吊缆53放入不同的定位槽54中,从而调节夹持件52之间的间距,从而对不同长度部件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使吊架5能够固定不同长度的部件,并对其进行吊装,提高调节灵活性。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持件52包括夹持杆521和托板522。夹持杆521具有两个,两个夹持杆521相互交叉,并且中部相互铰接。两个夹持杆521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绳523相连,吊缆53连接在连接绳523上。托板522具有两个,分别装设在对应的夹持杆521底部,并且都向内侧延伸。
74.对部件进行夹持固定时,将部件放置在夹持杆521之间,并落在托板522上。在夹持杆521被部件下压的情况下,吊缆53对连接绳523的支撑,使连接绳523两端均被下拉,从而
弯曲变形,夹持杆521的顶部之间间距减小,夹持杆521的底部之间间距减小,从而对部件进行夹持,同时托板522对部件进行竖向的支撑,从而将部件通过夹持件521固定在吊架5上,进而进行吊装作业。夹持杆521在部件的自重作用下,将其夹持固定,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75.在一些实施例中,托板522上均安装有防滑垫524。两个夹持杆521夹持部件时,部件落在托板522上的防滑垫524上,通过摩擦力保持部件稳定,进一步防止部件脱落,提高吊装安全性。
76.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室内吊装设备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室内吊装设备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77.1、通过顶升装置进行支撑固定,无须搭设脚手架,无须人工高处作业,省时省力,安全性高。
78.2、无须在结构上进行打孔,保证结构不受破坏,维持结构强度。
79.3、悬臂能够转动,吊装操作更加方便。
80.4、悬臂能够得到屋顶的反向支撑,无需配重也能够在高负载下保持稳定。
81.5、夹持件能够在部件自重作用下将其夹持固定,结构简单。
82.6、可调节吊架上两钢丝绳间距,从而调节两夹持件间距以适应吊装不同规格部件。
8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8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