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内风挡,属于轨道车辆风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大铁路客车两车之间通过设置风挡,保证两车之间连挂,保证乘客通过安全,并避免风沙雨雪等外界物质侵入车内。风挡主要有铁风挡、折棚式风挡、胶囊式风挡等几种型式。随着车辆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获得良好的隔音隔热性能成为了风挡设计关键。
3.经检索发现中国实用新型cn208530567u公开了一种双层折棚风挡结构,主要包括拱形外棚布、m形内棚布、对接布、压条;相邻两个拱形外棚布通过一个对接布连接,相邻两个m形内棚布通过一个对接布连接,上下同位置的相邻两个外棚布和相邻两个内棚布之间的对接布连接在一起,对接布与内棚布连接的一端伸出内棚布的端头,压条安装在对接布的端头。
4.该专利方案的缺陷在于:1)、外棚布和对接布通过缝纫线连接,缝纫线外露且连接处需要设置密封胶。外露的缝纫接头,在长期运用过程中因为胶的老化及缝纫接头的摩擦将存在漏水风险。
5.2)、该结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隔音效果最高约为40db(按iso 717标准测试),难以实现更高的隔音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在原有双层折棚风挡的基础上可提高隔音隔热效果,并且尽可能减少缝纫接头外露。
7.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包括固定于安装框的外折棚和内折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为双层折棚,包括u型外棚布和置于外棚布内的u型内棚布,所述外棚布和内棚布对合形成隔音腔室,所述外棚布和内棚布交叠处通过缝纫线固定,并且相邻外棚布的端部通过夹布型材夹紧。
8.所述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外折棚将裁好的外折棚的外棚布和内棚布对合,并在两者之间夹一层夹布,然后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多个单元依次排列缝制连接;相邻外棚布的端部也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然后使用夹布型材夹持固定相邻外棚布的端部;步骤2、制作内折棚将裁好的内折棚的棚布弯曲成u型并且相邻棚布的端部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使用夹布型材夹持固定相邻棚布的端部,内折棚外侧夹过渡型材;步骤3、安装外折棚外折棚最外侧插入安装框的插口内,并通过物理形变将外折棚与安装框固定;步骤4、安装内折棚
过渡型材通过连接螺钉固定在安装框上,实现内折棚在安装框上的安装;步骤5、三层折棚风挡安装至车辆将安装框通过安装螺钉固定于车体。
9.本发明针对轨道车辆隔音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尽可能减少缝纫接头外露,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三层折棚风挡结构,使用三层棚布形成2个隔音空腔,在原有双层折棚风挡的基础上可提高隔音隔热效果。通过本发明可减少折棚漏水风险,隔音和隔热效果可明显得到提升,通过试验比较,仅将双层折棚结构改为三层折棚结构后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由40db提升到了42db。
附图说明
10.图1是本发明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剖视图。
11.图2是图1的a区放大图。
12.图3是图1的b区放大图。
13.图中标号示意如下:1-外折棚;2-内折棚;3-安装框;4-外折棚的外棚布;5-外折棚的内棚布;6-缝纫线;7-夹布型材 8-内折棚的棚布;9-连接螺钉;10-安装螺钉;11-夹布。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解释说明。
1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包括固定于安装框3的外折棚1和内折棚2,外折棚1为双层折棚,包括u型外棚布4和置于外棚布4内的u型内棚布5,外折棚1的外棚布4和内棚布5对合形成隔音腔室,该隔音腔室可有效的提高折棚风挡的隔音性能。
16.外棚布4和内棚布5交叠处通过缝纫线6固定,并且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通过夹布型材7夹紧。为了更好的进行外棚布4和内棚布5之间的固定,并提高密封性能,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外棚布4和内棚布5之间夹设有延伸至外棚布4端部的夹布11,外棚布4、夹布11、内棚布5三者通过缝纫线6固定,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与夹布11固定。外棚布4、夹布11、内棚布5三者的材质相同。夹布型材7为铝型材,通过物理形变将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其外侧的夹布11一并夹紧固定,实现相邻每个单元之间的连接。并且,缝纫线6位于夹布型材7内,保证缝纫接头不外露,提高了密封性能。内外折棚1外圈夹持固定在安装框3上预设的插槽里,该插槽通过物理变形将外折棚1固定。
17.内折棚2包括u 型棚布8,相邻u 型棚布8的端部通过缝纫线固定,并通过夹布型材夹持固定连接,并且缝纫线位于夹布型材内,保证缝纫接头不外露,提高了密封性能。内折棚2外侧夹有过渡型材(依然通过物理形变工艺对最外层的u 型棚布8),过渡型材通过连接螺钉9固定在安装框3上,从而实现内折棚2在安装框3上的安装。安装框3则通过安装螺钉10安装于车体。
18.发明采用三层折棚结构,形成了三层棚布双隔音腔结构,隔音隔热效果更佳,并减少了外露缝纫接头,降低了漏水风险,大大提高乘客舒适性并增加了车辆运行可靠性。通过本发明可减少折棚漏水风险,隔音和隔热效果可明显得到提升,通过试验比较,仅将双层折棚结构改为三层折棚结构后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由40db提升到了42db。
19.本实施例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的生产工艺如下:步骤1、制作外折棚1将裁好的外折棚的外棚布4和内棚布5对合,并在两者之间夹一层夹布11,然后通过缝纫线6缝制固定在一起;多个单元依次排列缝制连接;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也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然后使用夹布型材7夹持固定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步骤2、制作内折棚2将裁好的内折棚的棚布8弯曲成u型并且相邻棚布8的端部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使用夹布型材夹持固定相邻棚布8的端部,内折棚2外侧夹过渡型材;步骤3、安装外折棚1外折棚1最外侧插入安装框3的插口内,并通过物理形变将外折棚1与安装框3固定;步骤4、安装内折棚2过渡型材通过连接螺钉9固定在安装框3上,实现内折棚2在安装框3上的安装;步骤5、三层折棚风挡安装至车辆将安装框3通过安装螺钉10固定于车体。
20.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包括固定于安装框(3)的外折棚(1)和内折棚(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1)为双层折棚,包括u型外棚布(4)和置于外棚布(4)内的u型内棚布(5),所述外棚布(4)和内棚布(5)对合形成隔音腔室,所述外棚布(4)和内棚布(5)交叠处通过缝纫线(6)固定,并且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通过夹布型材(7)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布(4)和内棚布(5)之间夹设有延伸至外棚布(4)端部的夹布(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棚布(4)、夹布(11)、内棚布(5)三者通过缝纫线(6)固定,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与夹布(11)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布型材(7)将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其外侧的夹布(11)夹紧,所述缝纫线(6)位于夹布型材(7)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棚(2)包括u 型棚布(8),相邻u 型棚布(8)的端部通过缝纫线固定,并夹设有夹布型材,缝纫线位于夹布型材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折棚(2)外侧夹有过渡型材,所述过渡型材通过连接螺钉(9)固定在安装框(3)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1)夹持固定在安装框(3)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其特征在于:安装框(3)通过安装螺钉(10)安装于车体。9.一种轨道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10.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外折棚(1)将裁好的外折棚的外棚布(4)和内棚布(5)对合,并在两者之间夹一层夹布(11),然后通过缝纫线(6)缝制固定在一起;多个单元依次排列缝制连接;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也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然后使用夹布型材(7)夹持固定相邻外棚布(4)的端部;步骤2、制作内折棚(2)将裁好的内折棚的棚布(8)弯曲成u型并且相邻棚布(8)的端部通过缝纫线缝制固定在一起;使用夹布型材夹持固定相邻棚布(8)的端部,内折棚(2)外侧夹过渡型材;步骤3、安装外折棚(1)外折棚(1)最外侧插入安装框(3)的插口内,并通过物理形变将外折棚(1)与安装框(3)固定;步骤4、安装内折棚(2)过渡型材通过连接螺钉(9)固定在安装框(3)上,实现内折棚(2)在安装框(3)上的安装;步骤5、三层折棚风挡安装至车辆将安装框(3)通过安装螺钉(10)固定于车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隔音性能三层折棚风挡,包括固定于安装框的外折棚和内折棚,外折棚为双层折棚,包括U型外棚布和置于外棚布内的U型内棚布,所述外棚布和内棚布对合形成隔音腔室,外棚布和内棚布交叠处通过缝纫线固定,并且相邻外棚布的端部通过夹布型材夹紧。本发明针对轨道车辆隔音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尽可能减少缝纫接头外露,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三层折棚风挡结构,使用三层棚布形成2个隔音空腔,在原有双层折棚风挡的基础上可提高隔音隔热效果。通过本发明可减少折棚漏水风险,隔音和隔热效果可明显得到提升,通过试验比较,仅将双层折棚结构改为三层折棚结构后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w由40dB提升到了42dB。Rw由40dB提升到了42dB。Rw由40dB提升到了42dB。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 刘玉龙 王潇雨 单群发 武钧 王英 胡沁宜 肖飞 朱超 臧童童 李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