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车辆座椅底座、车辆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辆座椅底座、车辆座椅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底座、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发生正面碰撞,车内人员在惯性作用下,极易导致车内人员与车内前方物体(如方向盘、膨胀后的安全气囊或前排座椅)发生碰撞,造成人员受伤。为此,一些车辆增加了碰撞座椅保护装置,以在发生碰撞时将座椅后退,从而保护车内人员,但这种碰撞座椅保护装置中的多个部件均分别安装固定于底盘,需要对底盘进行大幅度更改,即增加这种碰撞座椅保护装置需要涉及底盘多处调整,因此制造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座椅底座,该车辆座椅底座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后退保护,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本发明还提出了具有上述车辆座椅底座的车辆座椅。

本发明还提出了具有上述车辆座椅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底座,包括:座椅支架,所述座椅支架适于安装于底盘;固定骨架,所述固定骨架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所述固定骨架用于承载座椅;座椅前后调节装置,所述座椅前后调节装置安装于所述固定骨架,用于调节所述固定骨架和所述座椅支架的相对位置及对所述固定骨架和所述座椅支架的相对位置锁止和解锁;碰撞保护装置,所述碰撞保护装置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和所述固定骨架中的至少一个上且与所述座椅前后调节装置相连;其中,所述碰撞保护装置被构造成,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解锁所述固定骨架和所述座椅支架的相对位置,且驱动所述固定骨架相对于所述座椅支架向车辆的后方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底座座椅,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后退保护,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座椅支架设有固定滑轨,所述固定骨架设有活动滑轨,所述活动滑轨与所述固定滑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前后调节装置包括:滑轨解锁块,所述滑轨解锁块安装于所述活动滑轨,所述滑轨解锁块设有锁止凸起,所述固定滑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锁止槽;弹性拉索,所述弹性拉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轨解锁块和所述活动滑轨相连,所述锁止凸起在所述弹性拉索的弹力下配合于所述锁止槽;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安装于所述滑轨解锁块,所述调节杆向上抬起时带动所述滑轨解锁块克服所述弹性拉索的弹力,以使所述锁止凸起脱出所述锁止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解锁块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夹耳、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所述调节杆被所述夹耳夹持,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穿过所述调节杆;和或所述活动滑轨设有第一安装凸起、第二安装凸起和所述避让孔,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凸起沿所述活动滑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锁止槽从所述避让孔露出,所述滑轨解锁块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凸起和所述第二安装凸起且所述锁止凸起与所述避让孔的位置对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碰撞保护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前围;碰撞解锁装置,所述碰撞解锁装置安装于所述活动滑轨且与所述滑轨解锁块相连,用于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驱动所述滑轨解锁块克服所述弹性拉索的弹力,以使所述锁止凸起脱出所述锁止槽;后退解锁装置,所述后退解锁装置安装于所述活动滑轨,所述后退解锁装置限定所述活动滑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且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解除对所述活动滑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定;后退离合装置,所述后退离合装置安装于所述活动滑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所述后退离合装置可选择性地与所述驱动装置结合和分离;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碰撞解锁装置、所述后退解锁装置、所述后退离合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通讯。

进一步地,活动滑轨设有后退板,所述碰撞解锁装置、所述后退解锁装置和所述后退离合装置安装于所述后退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碰撞解锁装置包括:拉式电磁铁,所述活动滑轨设有后退板,所述后退板具有竖直部,所述拉式电磁铁安装于所述竖直部;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拉式电磁铁,所述滑轨解锁块设有拉板,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拉板;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安装于所述拉杆的所述另一端且位于所述拉板的背向所述拉式电磁铁的一侧;其中,所述拉式电磁铁通电时通过所述拉杆拉动所述滑轨解锁块克服所述弹性拉索的弹力,以使所述锁止凸起脱出所述锁止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后退解锁装置包括:销套,所述活动滑轨设有后退板,所述销套安装于所述后退板;套盖,所述套盖安装于所述销套;销柱,所述销柱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销套内;锁销,所述锁销安装于所述销柱且随所述销柱上下移动,所述锁销位于最低位置时限定所述活动滑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所述锁销位于最高位置时解除对所述活动滑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定;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销套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套盖和所述销柱,所述第一弹性件将所述销柱常推向最低位置;第一推式电磁铁,所述第一推式电磁铁安装于所述后退板;插销,所述插销连接于所述第一推式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一推式电磁铁通电时推动所述插销伸入所述销套,所述插销通过驱动所述销柱而将所述锁销抬起至最高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滑轨设有前限位外凸和后限位外凸,所述活动滑轨设有前限位内凸和后限位缺口;所述前限位内凸和所述前限位外凸通过止抵限定所述活动滑轨向车辆前方移动的极限位置;所述锁销位于最低位置时伸入所述后限位缺口,所述锁销和所述后限位外凸通过止抵限定所述活动滑轨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所述锁销位于最高位置时脱离所述后限位缺口,解除对所述后限位外凸的止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销柱包括:大柱体;小柱体,所述小柱体连接于所述大柱体的朝向所述套盖的一端,所述小柱体的直径小于所述大柱体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小柱体且两端分别止抵于所述套盖和所述大柱体;和/或所述销套和所述套盖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缺口,所述锁销从所述缺口伸出且在所述缺口中可上下移动。;和/或所述销套的外周壁设有导向筒,所述插销装配于所述导向筒;和/或所述插销构造有第一斜面,所述销柱构造有配合槽,所述第一推式电磁铁通电时推动所述插销伸入所述配合槽,所述第一斜面通过推抵所述配合槽的顶壁而将所述销柱抬起。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后退离合装置包括:碰撞轨道,所述活动滑轨设有后退板,所述碰撞轨道安装于所述后退板;离合块,所述离合块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碰撞轨道且可选择性地与所述驱动装置结合和分离;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碰撞轨道和所述离合块相连,所述第二弹性件将所述离合块常拉向与所述驱动装置结合的位置;第二推式电磁铁,所述第二推式电磁铁安装于所述碰撞轨道;离合控制块,所述离合控制块连接于所述第二推式电磁铁;其中,所述第二推式电磁铁通电时推动所述离合控制块,所述离合控制块将所述离合块推向与所述驱动装置分离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离合块的一端通过固定销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碰撞轨道,所述离合块的另一端设有簧板;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簧板相连,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碰撞轨道相连;和/或所述离合控制块设有导向槽,所述碰撞轨道设有配合于所述导向槽的导向销;和/或所述离合控制块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离合块设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推式电磁铁通电时推动所述离合控制块,所述第二斜面通过推抵所述第三斜面而将所述离合块推向与所述驱动装置分离的位置。和/或所述碰撞轨道设有过孔,所述离合块设有离合凸起,所述离合凸起穿过所述过孔而与所述驱动装置结合和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架;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气缸相连;驱动块,所述驱动块与所述活塞杆相连,所述离合块可选择地与所述驱动块结合和分离;换向阀,所述换向阀连接有进气管、定位气管和后退气管,所述定位气管和所述后退气管与所述气缸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支架构造有安装台,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安装台;和/或所述座椅支架设有限位板,所述气缸驱动所述活塞杆缩回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块被所述限位板止挡;和/或所述座椅支架设有托板,所述气缸驱动所述活塞杆伸出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驱动块支撑于所述托板;和/或所述座椅支架构造有滑槽,所述滑槽贯通所述座椅支架的后沿,所述驱动块伸出所述滑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驱动块构造有多个齿槽,所述离合块通过伸入所述齿槽而与所述驱动块结合,所述离合块通过脱出所述齿槽而与所述驱动块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塞杆具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气缸的内部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位于所述活塞的背向所述驱动块的一侧,所述第二气室位于所述活塞的朝向所述驱动块的一侧;其中,所述后退气管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所述定位气管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换向阀为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所述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定位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后退气管与大气连通;所述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定位气管和所述后退气管均与大气连通;所述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后退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定位气管与大气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车辆座椅底座具有中心轴线,所述中心轴线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平分所述车辆座椅底座;所述座椅支架、所述固定骨架、所述座椅前后调节装置和所述碰撞保护装置均关于所述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底座;座椅,所述座椅安装于所述固定骨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底座,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后退保护,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的例所述的车辆座椅。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座椅,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后退保护,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座椅支架和固定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座椅前后调节装置、固定滑轨和活动滑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活动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座椅前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固定滑轨和部分活动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拉式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后退解锁装置的插销伸入销柱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后退解锁装置的插销脱离销柱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销柱和锁销的装配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第一推式电磁铁和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销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碰撞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座椅支架和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碰撞保护装置的离合块伸入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碰撞保护装置的离合块脱离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驱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座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碰撞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后退离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离合控制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离合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驱动装置和座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驱动装置的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驱动装置的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驱动装置的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和座椅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座椅支架100、固定滑轨110、锁止槽111、前限位外凸112、后限位外凸113、限位板120、托板130、滑槽140、安装台150、

固定骨架200、活动滑轨210、第一安装凸起211、第二安装凸起212、避让孔213、后退板214、竖直部2141、前限位内凸215、后限位缺口216、圆孔217、半圆形凸起 218、

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滑轨解锁块310、锁止凸起311、夹耳312、第一安装杆313、第二安装杆314、拉板315、弹性拉索320、调节杆330、

碰撞保护装置400、

碰撞解锁装置410、拉式电磁铁411、拉杆412、固定环413、

后退解锁装置420、销套421、套盖422、销柱423、锁销424、第一弹性件425、第一推式电磁铁426、插销427、大柱体4231、小柱体4232、缺口4211、导向筒4212、第一斜面4271、配合槽4233、

后退离合装置430、碰撞轨道431、导向销4311、过孔4312、离合块432、簧板4321、离合凸起4322、第二弹性件433、固定销434、第二推式电磁铁435、离合控制块436、导向槽4361、第二斜面4362、第三斜面4323、

驱动装置440、气缸441、活塞杆442、活塞4421、第一气室4422、第二气室4423、驱动块443、齿槽4431、换向阀444、进气管4441、定位气管4442、后退气管4443、控制器450、

座椅500、控制按钮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

如图1-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包括座椅支架100、固定骨架 200、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和碰撞保护装置400。

座椅支架100适于安装于底盘。固定骨架200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安装于座椅支架100,固定骨架200用于承载座椅500。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安装于固定骨架 200,用于调节固定骨架200和座椅支架100的相对位置及对固定骨架200和座椅支架 100的相对位置锁止和解锁。碰撞保护装置400安装于座椅支架100和固定骨架200中的至少一个上且与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相连。

其中,碰撞保护装置400被构造成,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解锁固定骨架200和座椅支架100的相对位置,且驱动固定骨架200相对于座椅支架100向车辆的后方移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均以车辆正常使用时的方向为准,例如,驾驶员的前方即前方向,驾驶员的后方即后方向,驾驶员的左方即左方向,驾驶员的右方即右方向。

举例而言,座椅支架100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于底盘,座椅支架100在底盘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用于承载固定骨架200、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和碰撞保护装置400。当然,如图27所示,固定骨架200上方安装有座椅500,座椅500设有控制按钮510,通过控制按钮510对主动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进行主动调节。固定骨架200大致为矩形框体结构,焊接在座椅500的下方,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位于固定骨架200的下方,对应于座椅支架100安装,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控制固定骨架200和座椅支架100的相对位置,固定骨架200与座椅支架100解锁时固定骨架200可前后调节,固定骨架200 与座椅支架100锁止时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并且,碰撞保护装置400与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相连,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将固定骨架200相对于座椅支架100调节至靠后位置后,在车辆碰撞时,碰撞保护装置400可以将固定骨架200进一步向后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通过在固定骨架200安装座椅前后调节装置 300,可以利用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调节固定骨架200相对于座椅支架100的前后位置,从而调节座椅500的前后位置,以适应不同驾驶员的习惯,且固定骨架200调节到位后,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能够对固定骨架200和座椅支架100的相对位置进行锁止,从而将座椅500的位置保持。

并且,通过在座椅支架100和固定骨架20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碰撞保护装置400,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后,可实现座椅500自动后退,从而带动座椅500上的车内人员后退,避免车内人员在惯性作用下前倾导致的头部碰撞,提高了车辆内人员的安全性。碰撞保护装置400与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相连,集合了主动前后调节和碰撞后自动后退的功能。

此外,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和碰撞保护装置400均采用座椅支架100和固定骨架 200进行承载安装,这样,在车辆上加装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时,只需将车辆座椅底座整体安装于底盘,再将座椅500安装于车辆座椅底座即可,无需对底盘进行大幅度改动,从而大幅降低了制造难度和成本。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后退保护,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座椅支架100设有固定滑轨110,固定骨架200设有活动滑轨210,活动滑轨210与固定滑轨110配合。

固定滑轨110和活动滑轨210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固定滑轨110固定在座椅支架100 上,通过活动滑轨210与固定滑轨110配合滑动,使固定骨架200可以相对座椅支架100 前后滑动,在车辆前方受到碰撞时,固定骨架200可以通过活动滑轨210和固定滑轨110 而向后滑动,进而起到保护固定骨架200上方座椅500上乘坐的人员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包括滑轨解锁块310、弹性拉索320 以及调节杆330。

滑轨解锁块310安装于活动滑轨210,滑轨解锁块310设有锁止凸起311,固定滑轨 11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锁止槽111,锁止槽111的下表面可以敞开。

如图3所示,弹性拉索320的两端分别与滑轨解锁块310和活动滑轨210相连,锁止凸起311在弹性拉索320的弹力下配合于锁止槽111。

调节杆330安装于滑轨解锁块310,调节杆330向上抬起时带动滑轨解锁块310克服弹性拉索320的弹力,以使锁止凸起311脱出锁止槽111。

例如,滑轨解锁块310安装于活动滑轨210的侧表面。滑轨解锁块310通过锁止凸起311伸入和脱离锁止槽111,起控制固定滑轨110和活动滑轨210相对位置的锁止和解锁。在锁止状态下,锁止凸起311伸入锁止槽111,固定滑轨110和活动滑轨210保持相对固定。调节杆330呈大体U形,调节杆330安装于左右两侧的滑轨解锁块310的前端,弹性拉索320将滑轨解锁块310的后端连接于活动滑轨210。调节杆330的前方向上倾斜方便人员拉动,当向上拉动调节杆330的前端,调节杆330带动滑轨解锁块310 的后端向下方转动,此时,弹性拉索320被滑轨解锁块310的后端带动向下弯曲,锁止凸起311脱离锁止槽111,活动滑轨210和固定滑轨110处于解锁状态,活动滑轨210 可以相对固定滑轨110前后方向滑动,以调节固定骨架200的前后位置,进而保证了人员乘坐的舒适性。松开调节杆330后,弹性拉索320将滑轨解锁块310拉起,从而锁止凸起311伸入锁止槽111,活动滑轨210和固定滑轨110处于锁止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滑轨解锁块31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夹耳312、第一安装杆313和第二安装杆314,夹耳312、第一安装杆313和第二安装杆314从前至后依次排列,调节杆330被夹耳312夹持,第一安装杆313和第二安装杆314穿过调节杆330。

由于第一安装杆313和第二安装杆31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安装杆313和第二安装杆314穿过调节杆330,在向上抬起调节杆330前端时,受到第一安装杆313 和第二安装杆314的位置限制,滑轨解锁块310会随着调节杆330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保证了调节杆330与滑轨解锁块310的同步运动。并且调节杆330受到夹耳312的夹持,与滑轨解锁块310的固定更牢固,提升了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的调节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4所示,活动滑轨210设有第一安装凸起211、第二安装凸起212和避让孔213,第一安装凸起211和第二安装凸起212沿活动滑轨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例如,第一安装凸起211位于第二安装凸起212前方,锁止槽111从避让孔213露出,滑轨解锁块310安装于第一安装凸起211和第二安装凸起 212且锁止凸起311与避让孔213的位置对应。

其中第一安装凸起211、第二安装凸起212以及避让孔213均构造于活动滑轨210 的侧壁,第一安装凸起211邻近活动滑轨210的前端。由此,第一安装凸起211在滑轨解锁块310的前端固定滑轨解锁块310的位置,第二安装凸起212在滑轨解锁块310的后端固定滑轨解锁块310的位置,保证活动滑轨210与滑轨解锁块310的装配稳定,活动滑轨210可以与滑轨解锁块310同步移动。并且通过设置避让孔213,锁止凸起311 可以伸入避让孔213内部与锁止槽111配合,不仅锁止凸起311和锁止槽111的配合不受到影响,而且锁止凸起311还可以受到活动滑轨210的保护,保证锁止凸起311和滑轨解锁块310稳定的配合。

其中,活动滑轨210上还可以设置至少一组圆孔217和半圆形凸起218,弹性拉索 320的一端通过至少一组圆孔217和半圆形凸起218固定于活动滑轨2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碰撞保护装置400包括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意)、碰撞解锁装置410、后退解锁装置420、后退离合装置430、驱动装置440 和控制器450。

压力传感器适于安装于车辆的前围,如此设置,压力传感器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碰撞信号,从而及时控制碰撞保护装置400对人员进行相应保护。

碰撞解锁装置410安装于活动滑轨210且与滑轨解锁块310相连,用于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驱动滑轨解锁块310克服弹性拉索320的弹力,以使锁止凸起311脱出锁止槽111。进而滑轨解锁块310可以解锁活动滑轨210的限制,继续向后方滑动。

后退解锁装置420安装于活动滑轨210,后退解锁装置420限定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且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解除对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定,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座椅底座的安全性。

后退离合装置430安装于活动滑轨210,进而后退离合装置430和活动滑轨210保持同步运动状态。

驱动装置440安装于座椅支架100,后退离合装置430可选择性地与驱动装置440 结合和分离。驱动装置440与后退离合装置430结合时,驱动装置440可以带动固定骨架200向后方移动。车辆座椅底座的前后方向具有更长的纵深,对人员的保护性更强。

控制器450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碰撞解锁装置410、后退解锁装置420、后退离合装置430和驱动装置440通讯。实现了对车辆座椅底座的向后移动进行主动控制。

举例而言,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信号并传送至控制器 450,控制器450控制碰撞解锁装置410,使驱动滑轨解锁块310克服弹性拉索320的弹力,以使锁止凸起311脱出锁止槽111,活动滑轨210和固定滑轨110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控制器450控制后退解锁装置420,解除对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定,换言之,活动滑轨210向后方移动的路径被扩大,座椅500可以移动到更加靠后的位置。同时,控制器450控制后退离合装置430与驱动装置440结合,如此,控制器450控制驱动装置440,以驱动后退离合装置430及与其相连的活动滑轨210向后方移动,进而带动座椅500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8所示,活动滑轨210设有后退板214,碰撞解锁装置410、后退解锁装置420和后退离合装置430安装于后退板214。

后退板214沿水平方向延伸,位于活动滑轨210宽度方向的一侧,碰撞解锁装置410 安装于后退板214的前侧,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使碰撞解锁装置410能够及时解锁活动滑轨210。后退解锁装置420安装于后退板214的上表面,例如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后退板214为后退解锁装置420提供安装载体并提供支撑,保证后退解锁装置420 工作稳定,后退离合装置430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安装于后退板214的远离活动滑轨210 的一侧,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后退板214保持固定。由此,后退板214为碰撞解锁装置410、后退解锁装置420和后退离合装置430提供了更大的安装空间,进而使碰撞解锁装置410、后退解锁装置420和后退离合装置430能够与活动滑轨210同步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7所示,碰撞解锁装置410包括拉式电磁铁411、拉杆412和固定环413。

活动滑轨210设有后退板214,后退板214为两个且沿同一水平面延伸,后退板214 具有竖直部2141,竖直部2141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垂直于前后方向,拉式电磁铁411可以为两个,拉式电磁铁411安装于后退板214的竖直部2141,例如,通过支架安装。拉杆412的一端连接于拉式电磁铁411,滑轨解锁块310设有拉板315,拉板315邻近滑轨解锁块310的后端设置,拉杆412的另一端穿过拉板315。固定环413安装于拉杆412 的另一端且位于拉板315的背向拉式电磁铁411的一侧。

其中,拉式电磁铁411通电时通过拉杆412拉动滑轨解锁块310克服弹性拉索320 的弹力,以使锁止凸起311脱出锁止槽111。

例如,拉式电磁铁411可以构造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圆柱体,拉杆412从拉式电磁铁411的上方伸出。拉杆412的上端穿过拉板315,使滑轨解锁块310与拉杆412连接,固定环413安装于拉杆412的上端且位于拉板315的上方,进而拉式电磁铁411通电时,向下拉动拉杆416,拉杆416通过固定环413向下拉动拉板315,进而驱动滑轨解锁块310的后端克服弹性拉索320的弹力向下移动,以使锁止凸起311脱出锁止槽111。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解锁装置410可对活动滑轨210和固定滑轨110的相对位置进行解锁,以便于活动滑轨210向后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12所示,后退解锁装置420包括销套421、套盖422、销柱423、锁销424、第一弹性件425、第一推式电磁铁426和插销427。

活动滑轨210设有后退板214,后退板214为两个且沿同一水平面延伸,销套421 安装于后退板214,销套421也可以为两个,分别焊接在两个后退板214的上表面。套盖 422安装于销套421。销柱423可上下移动地设于销套421内。套盖422封盖销套421 上方,防止销柱423从上方脱出销套421。锁销424安装于销柱423且随销柱423上下移动,锁销424位于最低位置时限定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锁销424 位于最高位置时解除对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定。其中,锁销424 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安装于销柱423。锁销424可沿左右方向延伸。

第一弹性件425设于销套421内且两端分别止抵于套盖422和销柱423,第一弹性件425将销柱423常推向最低位置。在未碰撞状况下,保证锁销424保持在最低位置,从而限定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

第一推式电磁铁426安装于后退板214的上表面,例如通过支架安装。插销427连接于第一推式电磁铁426。具体地,第一推式电磁铁426可以为圆柱形,插销427连接于第一推式电磁铁426的后端,第一推式电磁铁426位于销套421的前侧。第一推式电磁铁426通电时推动插销427伸入销套421,插销427通过驱动销柱423而将锁销424 抬起,锁销424抬起过程中销柱423向上压缩第一弹性件425,进而锁销424移动至最高位置。此时锁销424解除对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的限定,进而活动滑轨210可以继续向后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固定滑轨110设有前限位外凸112和后限位外凸113,活动滑轨210设有前限位内凸215和后限位缺口216。

前限位外凸112构造于固定滑轨110前端的上表面。后限位外凸113构造于固定滑轨110后端的上表面。前限位内凸215设于活动滑轨210上壁的下表面。后限位缺口216 设于活动滑轨210的上壁,将活动滑轨210的上壁沿前后方向分隔成两段。

前限位内凸215和前限位外凸112通过止抵限定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前方移动的极限位置,即活动滑轨210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后,前限位内凸215止挡于前限位外凸112,从而活动滑轨210无法再向前移动。

后限位缺口216适于锁销424伸入,进而锁销424位于最低位置时伸入后限位缺口 216,锁销424和后限位外凸113通过止抵限定活动滑轨210向车辆后方移动的极限位置,即活动滑轨210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后(此极限位置是指未发生正面碰撞的极限位置),后限位外凸113止挡于锁销424,从而活动滑轨210无法再向后移动。

锁销424位于最高位置时脱离后限位缺口216,解除对后限位外凸113的止挡,此时,活动滑轨210向后移动到极限位置后(此极限位置是指未发生正面碰撞的极限位置),后限位外凸113不再受到锁销424止挡,从而活动滑轨210可以再向后移动,以在发生正面碰撞时活动滑轨210能够进一步向后移动,这里可以理解地是,车辆发生碰撞后,活动滑轨210向后移动的极限位置可以由驱动装置440控制。

由此,在车辆未发生正面碰撞时,活动滑轨210的前后方向的极限位置被限位,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调节座椅500的前后位置时,具有一定的调节范围,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且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解除活动滑轨210向后移动的极限位置,从而使座椅500进行后退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销柱423包括大柱体4231和小柱体 4232。

小柱体4232连接于大柱体4231的朝向套盖422的一端,小柱体4232的直径小于大柱体4231的直径。大柱体4231与小柱体4232的中心轴线重合均沿竖直方向延伸,销柱423可以为一体结构,大柱体4231位于小柱体4232的下方,锁销424安装于小柱体 4232的上端面。

其中,第一弹性件425为弹簧,弹簧套设于小柱体4232且两端分别止抵于套盖422 和大柱体4231。第一弹性件425处于压缩状态并将销柱423压向下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销套421和套盖42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缺口4211,例如,销套421和套盖422均设有缺口4211,锁销424从缺口4211伸出且在缺口4211中可上下移动。由于锁销424沿左右方向向活动滑轨210延伸,缺口 4211设置于销套421和/或套盖422,且与锁销424对应位置上,缺口4211的宽度与锁销424的宽度接近,进而锁销424能够伸出缺口4211,同时满足锁销424上下运动的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销套421的外周壁设有导向筒4212,插销427装配于导向筒4212。导向筒42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可以为矩形,插销427的轮廓与导向筒4212相适应,导向筒4212为插销427起到导向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插销427构造有第一斜面4271,销柱423构造有配合槽4233,第一斜面4271构造为前高后低的形状,第一斜面4271的最低处不高于配合槽4233的顶壁。配合槽4233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不小于插销427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以保证插销427通过第一斜面4271能够完全伸入配合槽4233。第一推式电磁铁426通电时推动插销427伸入配合槽4233,第一斜面4271通过推抵配合槽4233 的顶壁而将销柱423抬起,进而锁销424脱离后限位缺口216,活动滑轨210能够继续向后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17所示,后退离合装置430包括碰撞轨道 431、离合块432、第二弹性件433、第二推式电磁铁435和离合控制块436。

活动滑轨210设有后退板214,碰撞轨道431安装于后退板214。碰撞轨道431的延伸方向与活动滑轨210相同。碰撞轨道431向上凸起,并在下方形成凹槽。

离合块432可转动地安装于碰撞轨道431且可选择性地与驱动装置440结合和分离。离合块432构造成下方和后方具有开口,开口的宽度与碰撞轨道431向上凸起部分的宽度相同,适于与碰撞轨道431配合。

第二弹性件433分别与碰撞轨道431和离合块432相连,第二弹性件433将离合块 432常拉向与驱动装置440结合的位置。

第二推式电磁铁435安装于碰撞轨道431,例如通过支架安装。第二推式电磁铁435 可以为圆柱形,沿前后方向延伸。

离合控制块436连接于第二推式电磁铁435。离合控制块436位于第二推式电磁铁 435的后方。第二推式电磁铁435与离合控制块436前侧表面相连接,并且离合控制块 436在邻近碰撞轨道431侧壁的位置与离合块432相配合。

其中,第二推式电磁铁435通电时推动离合控制块436,离合控制块436将离合块 432推向与驱动装置440分离的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离合块432的一端通过固定销434可转动地安装于碰撞轨道431,离合块432的另一端设有簧板4321。

具体地,第二弹性件433为拉簧,拉簧的一端与簧板4321相连,拉簧的另一端与碰撞轨道431相连。

固定销434将离合块432的一端固定于碰撞轨道431,以使离合块432的另一端可绕固定销434转动。第二弹性件433通过与簧板4321相连,在自身弹力下将离合块432 的另一端拉向最低处,从而使离合块432与驱动装置440结合,此时驱动装置440可以通过后退离合装置430而驱动活动滑轨210。在受到离合控制块436推动后,离合块432 的另一端向上方转动,进而离合块432与驱动装置440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离合控制块436设有导向槽4361,碰撞轨道431设有配合于导向槽4361的导向销4311。

其中,导向槽4361可以为长圆形孔,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导向销4311由上下两个柱体组成,导向销4311下方的柱体穿过导向槽4361并连接于碰撞轨道431,导向销4311 上方的柱体的下表面止抵于离合控制块436底壁的上表面,进而通过导向销4311与导向槽4361的配合起到离合控制块436与碰撞轨道431的定向作用,限定离合控制块436 的移动轨迹。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离合控制块436设有第二斜面4362,离合块432设有第三斜面4323。

第二推式电磁铁435通电时推动离合控制块436,第二斜面4362通过推抵第三斜面 4323而将离合块432推向与驱动装置440分离的位置。

第二斜面4362形成于离合控制块436邻近碰撞轨道431侧壁的后部,第二斜面4362 构造为前高后低的形状,第三斜面4323形成于离合块432的前侧壁和左右侧壁,第三斜面4323构造为前低后高的形状,第二斜面4362与第三斜面4323配合。

如此,第二推式电磁铁435通电时推动离合控制块436向后移动,第二斜面4362 相对于第三斜面4323向后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向上推抵第三斜面4323,从而顶起离合控制块436的另一端,使离合块432与驱动装置440分离,此时驱动装置440无法通过后退离合装置430而驱动活动滑轨2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9、图20和图22所示,碰撞轨道431设有过孔4312,离合块432设有离合凸起4322,离合凸起4322穿过过孔4312而与驱动装置 440结合和分离,例如,在车辆未受到碰撞时,离合凸起受第二弹性件433的拉力作用下伸入齿槽4431,进而实现驱动块443与离合块432的结合。在前方受到碰撞时,第二推式电磁铁435通电,推动离合控制块436向后移动,离合块432远离固定销434的一端抬起,进而离合凸起4322脱出齿槽4431,而使驱动装置440驱动后退离合装置430 及活动滑轨210继续向后移动,由此保障了人员的安全。

过孔4312形成于碰撞轨道431的上表面和左右侧壁,适于离合块432的前侧壁穿过,进而过孔4312避让离合凸起4322,离合凸起4322处于碰撞轨道431下方形成的凹槽中。离合凸起4322可以构造为长方体,在离合块432前侧壁的下方凸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驱动装置440包括气缸441、活塞杆 442、驱动块443和换向阀444。

气缸441安装于座椅支架100。活塞杆442与气缸441相连。驱动块443与活塞杆 442相连,离合块432可选择地与驱动块443结合和分离。换向阀444连接有进气管4441、定位气管4442和后退气管4443,定位气管4442和后退气管4443与气缸441相连。

驱动装置440位于碰撞轨道431的下方,活塞杆442沿前后方向延伸,离合块432 与驱动块443结合时,活塞杆442驱动驱动块443向后方运动进而带动离合块432及碰撞轨道431向后运动。

如此,不仅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可以利用驱动装置440驱动活动滑轨210而带动座椅500后退进行安全保护,而且驱动装置440也可以实现座椅500前后方向的调节,即座椅500前后方向的调节,可以通过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手动进行,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440自动进行。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座椅支架100构造有安装台150,气缸441安装于安装台 150。

安装台150前后两端连接于座椅支架100,气缸441安装于安装台150的下表面,即使在受到前方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固定,结构更加牢固,提升了驱动装置440的稳定性,且充分利用了座椅支架100下方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座椅支架100设有限位板120,气缸 441驱动活塞杆442缩回至极限位置时,驱动块443被限位板120止挡。限位板120沿左右方向延伸以横跨于安装台150,限位板120止挡于驱动块443的前端,保证驱动块 443不与前方零部件发生干涉。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座椅支架100设有托板130,气缸441 驱动活塞杆442伸出至极限位置时,驱动块443支撑于托板130。

驱动块443被气缸441驱动向后方移动到极限位置时,通过构造托板130,在活塞杆442伸出较长的距离后驱动块443具有较大的力臂,通过托板130在下方对驱动块443 支撑,保证活塞杆442及驱动块443不会下沉,而保证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座椅支架100构造有滑槽140,滑槽 140贯通座椅支架100的后沿,驱动块443伸出滑槽140。

通过驱动块443伸出滑槽140,保证了驱动块443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距离足够长,驱动块443与离合块432结合时,驱动块443向后方运动进而带动离合块432向后移动,进而后退离合装置430带动固定骨架200向后移动,对人员起到保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图17所示,驱动块443构造有多个齿槽 4431,离合块432通过伸入齿槽4431而与驱动块443结合,离合块432通过脱出齿槽 4431而与驱动块443分离。

具体地,驱动块443通过构造多个齿槽4431,与离合块432构造的离合凸起4322 配合,驱动块443与离合块432的结合和分离通过离合凸起4322伸入和脱出齿槽4431 实现,在前方受到碰撞时离合凸起4322脱出齿槽4431,而使驱动装置440驱动后退离合装置430及活动滑轨210继续向后移动,通过齿槽4431与离合凸起4322的配合,使后退离合装置430具有更稳定的传动结构,保障了人员的安全。此外,多个齿槽4431 沿驱动块443的长度方向排布,即沿前后方向排布,这样可以保证活动滑轨210相对于固定滑轨110移动到任何位置,离合凸起4322均能够伸入对应的齿槽4431,以实现驱动块443与离合块432的结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4-图26所示,活塞杆442具有活塞4421,活塞4421将气缸441的内部分隔成第一气室4422和第二气室4423,第一气室4422位于活塞4421的背向驱动块443的一侧,第二气室4423位于活塞4421的朝向驱动块443 的一侧。

其中,后退气管4443与第一气室4422连通,定位气管4442与第二气室4423连通。活塞4421在气缸441内部将气缸441密封,使第一气室4422和第二气室4423的气体不互相流通。

第一气室4422通过与后退气管4443连通,后退气管4443排出气体时,活塞4421 向第一气室4422的方向移动,后退气管4443通入气体时,活塞4421向第二气室4423 的方向移动。第二气室4423通过与定位气管4442连通,定位气管4442排出气体时,活塞4421向第二气室4423的方向移动,定位气管4442通入气体时,活塞4421向第一气室4422的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4-26所示,换向阀444为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444,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444在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和第三状态之间可切换。后退气管4443和定位气管4442的通气和排气通过换向阀444实现。

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444处于第一状态时,如图24所示,定位气管4442与进气管4441连通,后退气管4443与大气连通。即定位气管4442通入气体,活塞4421 向第一气室4422的方向移动,第一气室4422的气体通过后退气管4443向大气排出,进而驱动块443向前方移动。

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444处于第二状态时,如图25所示,定位气管4442和后退气管4443均与大气连通。此时,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444断电,第一气室 4422和第二气室4423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此时不产生驱动力。

三位五通中泄式电磁换向阀444处于第三状态时,如图26所示,后退气管4443与进气管4441连通,定位气管4442与大气连通。当前方发生碰撞时,进气管4441的气体通入后退气管4443,进而向第一气室4422内通入气体,活塞4421向第二气室4423 的方向移动,第二气室4423内的气体通过定位气管4442向大气排出,进而驱动块443 向后方移动,带动碰撞轨道431及活动滑轨210向后方滑动,防止或降低了人员的伤害,提高了车辆碰撞时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底座具有中心轴线,中心轴线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平分车辆座椅底座。座椅支架100、固定骨架200、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和保护装置均关于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例如,固定滑轨110、活动滑轨210均为两条,关于上述中心轴线对称。座椅前后调节装置300中的滑轨解锁块310和弹性拉索320,分别为两个且关于上述中心轴线对称。碰撞解锁装置410为两个且关于上述中心轴线对称。后退解锁装置420为两个且关于上述中心轴线对称。后退离合装置430为一个且位于上述中心轴线上。驱动装置440 为一个且位于上述中心轴线上。

如此,通过中心轴线平分车辆座椅底座,在车辆座椅底座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各装置,能够提高车辆座椅底座的平衡性,且保证座椅500前后移动时的稳定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是,上述关于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是指各装置作为整体的设置位置关于中心轴线对称,而并不是指每个装置的具体各部分结构也要严格对称设置,例如,后退离合装置430和驱动装置440的整体设置位置时位于上述中心轴线上的,但其具体构成结构并不一定关于上述中心轴线对称。

在前后方向移动的活动滑轨210及座椅500的位置时,按下如图27中的控制按钮510,此时,如图23的换向阀444通电,换向阀444通电通电时的气路图如图25所示。定位气管4442与第二气室4423连通进气,后退气管4443直接和大气连通,第一气室4422通过连接后退气管4443,进而第一气室4422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第二气室4423连接定位气管4442后气压上升,活塞杆442带动驱动块443向座椅500的前方移动,被如图23的限位板120的阻挡和定位在座椅支架10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图20中的第二推式电磁铁435 通电,第二推式电磁铁435推动离合控制块436,通过第三斜面4323与第二斜面4362配合,离合块432沿第二斜面4362向前移动,离合块432一端被固定销434固定在碰撞轨道431 上,第二斜面4362的一端被顶起,离合凸起4322离开齿槽4431,碰撞轨道431和离合块 432脱开。图7中的拉式电磁铁411通电,固定环413带动连接在图3中滑轨解锁块310上的拉板315向下移动,锁止凸起311脱离后限位缺口216,进而活动滑轨210从固定滑轨 110中解锁。活动滑轨210及座椅500共同沿座椅的前后方向在固定滑轨110上移动,实现了座椅500前后位置的调节。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和座椅 500。座椅500安装于固定骨架200。座椅可以通过紧固件与固定骨架200固定。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固定骨架200与座椅500一同向车辆的后方移动,对座椅500上的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500后退保护,减少或避免人员受伤的概率,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车辆座椅,能够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座椅500后退,减少车辆正面对人员的冲击力起到保护效果,且制造难度小、成本低。

下面描述车辆座椅底座保护过程,完成座椅500位置移动调节后,松开控制按钮510,将换向阀444、图13中的第二推式电磁铁435和拉式电磁铁411断电,此时换向阀444 通电断电时的气路图如图26所示。第二推式电磁铁435驱动离合控制块436回到与离合块 432分离的位置,离合凸起4322在第二弹性件433的拉力下有被拉回到齿槽4431中,进而离合块432和碰撞轨道431连接在一起。拉式电磁铁411驱动拉杆416回到最高位置,进而活动滑轨210被锁止在固定滑轨110上。活动滑轨210及座椅500再次固定在固定滑轨110 中。进气管4441回到换向阀444的中间位置时,定位气管4442和后退气管4443均无进气且和外界接通,连接定位气管4442和后退气管4443的第一气室4422和第二气室4423的气压均与大气压相同。

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气路工作图如图26所示。布置在车辆前围的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碰撞感应后,通过控制器向的拉式电磁铁411、如图9的第一推式电磁铁426和换向阀 444发出通电信号,拉式电磁铁411通电后,活动滑轨210从固定滑轨110上解锁,第一推式电磁铁426通电后带动插销427伸入导向筒4212中,进一步地,插销427前端的第一斜面4271伸入配合槽4233时,把销柱423及插销427向上抬起,锁销424离开后限位缺口 216,活动滑轨210后方移动时不再受到锁销424的定位限制了。换向阀444通电后,进气管4441进气,定位气管4442和外界接通,接通定位气管4442的第二气室4423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同,接通进气管4441和后退气管4443的第一气室4422的气压快速上升,把活塞杆 442及固定其上的活塞4421瞬时向第二气室4423方向推出,驱动块443带动活动滑轨210、座椅500以及坐在座椅上的人员瞬时被推向后方,防止了在车辆碰撞时,座椅上的人员被前方车内物体碰撞,防止或降低了人员受到伤害,起到了保护了人员在车辆碰撞时的安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座椅底座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