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2.因此,针对目前市场产品和需求几个重要的技术瓶颈——1、满足车速达到80km/h以上的车架;2、车架质量质量小;3、可以折叠便携携带。这几个难点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均未出现同时满足的产品。国外美国zero、哈雷摩托、德国宝马、日本雅马哈、日本本田等生产的高速电动车能达到80km/h车速,但车子重量较大,不可折叠携带、电池不能低温使用;国内天津版块生产的电动助力自行车虽然可以折叠,但整车不适合高速行驶,车速不能高于50km/h。
3.目前,在国内外还未有类似技术的电动(两轮)车车架,可以使整个电动车同时满足稳定承载电动车车体功能件、可以高速骑行和便于折叠缩小运输尺寸。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第二段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尾部及安装于车架主梁上的前轮和车架尾部上的后轮,所述车架主梁依次分为车架主梁前部、车架主梁中部和车架主梁尾部,所述车架主梁前部与车架主梁中部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铰接,所述车架主梁中部与车架主梁尾部之间通过第二旋转轴铰接,所述车架主梁远离车架尾部一端安装有转向立管,所述车架主梁前部的下方一体焊接有次梁,且所述车架主梁与次梁之间设有储存框,所述车架尾部包括坐垫以及与后轮转动安装的安装架。
6.较佳的,所述储存框上部的两端均与车架主梁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储存框一端通过第二可收折铰链与次梁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可收折铰链与车架主梁尾部铰接。
7.较佳的,所述车架主梁中部靠近转向立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防退轴。
8.较佳的,所述车架主梁尾部靠近车架主梁中部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转动防退轴。
9.较佳的,所述车架主梁尾部靠近前轮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承重脚架,所述承重脚架与安装架形成整体。
10.较佳的,所述安装架远离转向立管的一端左右对称向靠近后轮的方向延伸有两个细梁,两个细梁上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支撑梁。
11.较佳的,所述车架主梁、转向立管、次梁和第一可收折铰链均可绕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细梁、储存框和第二可收折铰链均可绕第二旋转轴旋转。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将车架主梁分为前部、中部和尾部三个部分,且在每两个相邻部分之间通过一个旋转轴连接,并于车架主梁和次梁之间的区域安装有储存电池盒或电动机的储存框,且储存框也随着车架主梁中部
转动,再配合可以转动的第一可收折铰链和第二可收折铰链,使得该车架既能稳定承载电动车车体功能件安装的需求,又满足高速骑行强度的需求,同时又能快速折叠缩小运输尺寸,这种结构的特点在于收折前结构稳定,可适用于高速电动车;折叠后整体尺寸大大减小,方便运输携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时的侧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后的侧视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中:1、车架主梁;11、车架主梁前部;12、车架主梁中部;121、第一转动防退轴;13、车架主梁尾部;131、第一可收折铰链;14、第一旋转轴;15、第二旋转轴;16、储存框;17、次梁;171、第二可收折铰链;18、承重脚架;2、车架尾部;21、第二转动防退轴;22、坐垫;24、安装架;3、前轮;4、后轮;5、转向立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包括铰接设置的车架主梁1和车架尾部2及安装于车架主梁1上的前轮3和车架尾部2上的后轮4,车架主梁1依次分为车架主梁前部11、车架主梁中部12和车架主梁尾部13,且车架主梁前部11与车架主梁中部12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14铰接,车架主梁中部12与车架主梁尾部13之间通过第二旋转轴15铰接,车架主梁1远离车架尾部2一端安装有转向立管5,且车架主梁1以转向立管5为起点并向着远离转向立管5的方向延伸,于车架主梁前部11的下方一体焊接有次梁17,且车架主梁1与次梁17之间形成容纳电池盒或发动机的存储空间,该储存空间内设有储存框16,第一旋转轴14的轴心到前轮3轴线的距离与第二旋转轴15的轴心到后轮4轴线的距离相等,车架尾部2包括坐垫22以及与后轮4转动安装的安装架24。
20.如图2和图4所示,储存框16上部的两端均与车架主梁中部12固定连接,储存框16一端的下方通过第二可收折铰链171与次梁17铰接,另一端的下方通过第一可收折铰链131与车架主梁尾部13铰接,由车架主梁1、次梁17、第一可收折铰链131和第二可收折铰链171共同形成封闭储存框16的空间,满足整体车架使用强度、强度要求。
21.如图1所示,车架主梁尾部13靠近前轮3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承重脚架18,该连接方式优选焊接固定,车架主梁尾部13通过承重脚架18可安装电机动力系统,承重脚架18与安装架24形成整体,于车架主梁中部12靠近转向立管5的一端设有第一转动防退轴121,实现电动车前叉系统和车架主梁前部11绕该轴转动,于车架主梁尾部13靠近车架主梁中部1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转动防退轴21,通过第二转动防退轴21实现后轮4与车架尾部2绕该轴转动;
22.由第二转动防退轴21远离转向立管5一端的靠上处左右对称向靠近后轮4的方向延伸有两个细梁,在两个细梁和第二转动防退轴21下方部分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支撑梁,
两个支撑梁使得车架后半部分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框架立体结构,坐垫22及安装在坐垫22下方的附件、尾灯等可全部安装固定在安装架24上,车架主梁1、转向立管5、次梁17和第一可收折铰链131均可绕第一旋转轴14旋转90度,细梁、储存框16和第二可收折铰链171可绕第二旋转轴15旋转90度。
23.使用方法:该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当需要将其折叠时,使车架主梁1、转向立管5、次梁17和第二可收折铰链171绕第一旋转轴14旋转90度,使细梁、储存框16和第一可收折铰链131绕第二旋转轴15旋转90度,实现车架的折叠,同时折叠后前轮3的轴心和后轮4的轴心完全重合(如图3所示)。
24.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包括车架主梁(1)、车架尾部(2)及安装于车架主梁(1)上的前轮(3)和车架尾部(2)上的后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1)依次分为车架主梁前部(11)、车架主梁中部(12)和车架主梁尾部(13),所述车架主梁前部(11)与车架主梁中部(12)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14)铰接,所述车架主梁中部(12)与车架主梁尾部(13)之间通过第二旋转轴(15)铰接;所述车架主梁(1)远离车架尾部(2)一端安装有转向立管(5),所述车架主梁前部(11)的下方一体焊接有次梁(17),且所述车架主梁(1)与次梁(17)之间设有储存框(16);所述车架尾部(2)包括坐垫(22)以及与后轮(4)转动安装的安装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框(16)上部的两端均与车架主梁中部(12)固定连接,所述储存框(16)一端通过第二可收折铰链(171)与次梁(17)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一可收折铰链(131)与车架主梁尾部(13)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中部(12)靠近转向立管(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转动防退轴(1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尾部(13)靠近车架主梁中部(12)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转动防退轴(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尾部(13)靠近前轮(3)的一端一体连接有承重脚架(18),所述承重脚架(18)与安装架(24)形成整体。6.根据权利要求4-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24)远离转向立管(5)的一端左右对称向靠近后轮(4)的方向延伸有两个细梁,两个细梁上形成左右对称的两个支撑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梁(1)、转向立管(5)、次梁(17)和第二可收折铰链(171)均可绕第一旋转轴(14)旋转,所述细梁、储存框(16)和第一可收折铰链(131)均可绕第二旋转轴(15)旋转。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包括车架主梁、车架尾部及安装于车架主梁上的前轮和车架尾部上的后轮,所述车架主梁依次分为车架主梁前部、车架主梁中部和车架主梁尾部,所述车架主梁前部与车架主梁中部之间通过第一旋转轴铰接,所述车架主梁中部与车架主梁尾部之间通过第二旋转轴铰接;所述车架主梁远离车架尾部一端安装有转向立管,所述车架主梁前部的下方一体焊接有次梁,且所述车架主梁与次梁之间设有储存框;所述车架尾部包括坐垫以及与后轮转动安装的安装架。该高速轻型电动两轮车折叠车架,既能承载电动车车体功能件安装的需求,又满足高速骑行强度的需求,同时又能快速折叠缩小运输尺寸。同时又能快速折叠缩小运输尺寸。同时又能快速折叠缩小运输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宝 潘功洪 尹凯 吕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北斗捷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30
技术公布日:202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