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防护件、履带总成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防护件、履带总成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件、履带总成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履带螺栓是作业机械中履带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极易受到损坏的零件之一,作业机械在行走或作业时,经常会发生履带板螺栓松动或损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履带板是通过螺栓固定在链轨节上,当履带板与地面接触时,裸露的螺栓末端头部经常被石块或坚硬物体的撞击和挤压,由于遭受反复的撞击和挤压,不仅使螺栓头部损坏,更主要的是极易引起螺栓的松动而导致螺栓的断裂,造成履带故障。
3.在传统的履带总成中,当采用铸/锻件履带板时,由于其本体便具有较大的厚度尺寸,通常会在履带板上设置沉孔、凹槽、凸台、护圈等结构来保护螺栓,但是由于该类型的履带板通常具有较大的质量,当其应用在作业机械中时,作业机械的重量也难以控制,能耗较高,无法满足轻量化的要求;而在采用型材履带板时,其主要通过轧制或挤压而成,履带板一般为平滑的具有固定几何形状的截面结构,无法在不同部位做出沉孔、凹槽、凸台和护圈等保护结构,在安装螺栓之后,螺栓处于裸露状态,履带总成的耐久性无法保证。
4.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改变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件、履带总成及作业机械,用于解决传统履带总成的耐久性较低或履带总成质量较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护件,包括:
7.基板部;以及
8.凸起部,设于基板部的一侧,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基板部的一侧开设有沉孔和第一凹槽,所述沉孔用于容纳外部的紧固件,所述第一凹槽用于排出杂物。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沉孔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一凹槽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沉孔之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凸起部远离所述基板部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凹槽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沉孔重合。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梯形,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面积沿所述凸起部至所述基板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凸起部对称且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梯形,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面积沿所述凸起部至所述基板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履带总成,包括履带板、紧固件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
的防护件,所述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履带板,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基板部远离所述履带板的一侧,且所述紧固件远离所述履带板的一端容置于所述沉孔内。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履带板开设有排泥孔,所述基板部开设有与所述排泥孔相对应的通孔,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部。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
17.主机;以及
18.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履带总成,所述履带总成连接于所述主机并用于带动所述主机移动。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作业机械的移动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20.装配本实施例的履带总成时,首先将防护件与履带板对应,之后将紧固件与履带板连接,以将防护件固定在履带板上,当紧固件与履带板连接之后,紧固件至少部分容置于防护件的沉孔内,从而可以对紧固件进行保护,避免紧固件由于裸露而受到撞击,同时,通过在凸起部上设置第一凹槽,在履带总成行进的过程中,第一凹槽可以避免杂物卡滞在防护件上,利于杂物脱落。
21.在本实施例的防护件中,通过设置沉孔,当防护件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外部构件时,紧固件可以容置于该沉孔中,从而对紧固件进行保护,通过设置的第一凹槽,可以防止杂物卡滞。
22.在本实施例的履带总成中,通过设置上述防护件与紧固件的配合,不仅可以避免紧固件受到撞击和/或挤压,以对紧固件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防止杂物卡滞,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23.在本实施例的作业机械中,通过设置上述履带总成与主机的配合,相较于传统的作业机械,履带总成无需设置较厚的履带板即可实现对紧固件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避免杂物卡滞,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履带总成的局部剖视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履带总成的俯视图;
27.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护板的主视图;
29.图5是图4中沿b-b线的剖视图;
30.图6是图4中沿c-c线的剖视图;
31.图7是图4中沿d-d线的剖视图;
32.图8是图4中沿e-e线的剖视图;
33.附图标记:
34.10、履带总成;
ꢀꢀꢀꢀꢀꢀꢀ
100、防护件;
ꢀꢀꢀꢀꢀꢀꢀꢀ
110、基板部;
35.111、通孔;
ꢀꢀꢀꢀꢀꢀꢀꢀꢀꢀ
120、凸起部;
ꢀꢀꢀꢀꢀꢀꢀꢀ
121、沉孔;
36.122、第一凹槽;
ꢀꢀꢀꢀꢀꢀ
130、第二凹槽;
ꢀꢀꢀꢀꢀꢀ
200、履带板;
37.210、板本体;
ꢀꢀꢀꢀꢀꢀꢀꢀ
211、排泥孔;
ꢀꢀꢀꢀꢀꢀꢀꢀ
220、第一筋板;
38.230、第二筋板;
ꢀꢀꢀꢀꢀꢀ
300、紧固件;
ꢀꢀꢀꢀꢀꢀꢀꢀ
400、链轨节。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履带总成10,其包括防护件100、履带板200以及紧固件300,防护件100通过紧固件300固定在履带板200,并能够对紧固件300进行保护。
41.具体地,参阅图1和图4所示,防护件100包括相接的基板部110和凸起部120,凸起部120设于基板部110远离履带板200的一侧,凸起部120远离基板部110的一侧开设有沉孔121和第一凹槽122,第一凹槽122用于排出杂物;紧固件300连接于履带板200,且紧固件300远离履带板200的一端容置于沉孔121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00可以是螺栓,且螺栓的螺杆穿设于防护件100中并与履带板200连接,螺栓的头部容置于凸起部120的沉孔121内,并通过防护件100进行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300也可以是铆钉、螺柱等,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42.装配本实施例的履带总成10时,首先将防护件100与履带板200对应,之后将紧固件300与履带板200连接,以将防护件100固定在履带板200上,当紧固件300与履带板200连接之后,紧固件300至少部分容置于防护件100的沉孔121内,从而可以对紧固件300进行保护,避免紧固件300由于裸露而受到撞击,同时,通过在凸起部120上设置第一凹槽122,在履带总成10行进的过程中,第一凹槽122可以避免杂物卡滞在防护件100上,利于杂物脱落。
43.在本实施例的履带总成10中,通过设置防护件100与紧固件300的配合,不仅可以避免紧固件300受到撞击和/或挤压,以对紧固件300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防止杂物卡滞,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
44.进一步地,沉孔1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第一凹槽122设于相邻的两个沉孔121之间。
45.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0上设置有两个沉孔121,且两个沉孔121对称设于第一凹槽122的相对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件100可以设置有多个沉孔121,并且每两个相邻的沉孔12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凹槽122,当设置有多个沉孔121时,可以提高防护件100与履带板200连接的牢固程度;另外,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凹槽122,不仅能够提高防护件100的防卡滞能力,还可以使防护件100具有防滑功能。
4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凸起部120远离基板部110一侧的表面上,第一凹槽122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沉孔121重合。
47.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2的两个侧壁各与一个沉孔121相连通,由此设置,在保证防护件100的第一凹槽122具有较大宽度尺寸的前提下,能够使防护件100具有更为紧凑的结构,便于防护件100的安装与布置。
48.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凹槽122的截面为梯形,且第一凹槽122的截面面积沿凸起部120至基板部110的方向逐渐减小。
49.如图6所示,在履带总成10运行的过程中,防护件100的右侧为朝向地面的一侧,并且第一凹槽122的大端开口朝右,由此设置,可以有利于第一凹槽122内杂物的脱落以及减少杂物的卡滞,使用效果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22的截面也可以是三角形,并且开口朝向地面,在此不做赘述。
50.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1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凸起部120对称且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凹槽130,第二凹槽13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凹槽122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51.由此设置,防护件100可以通过两个凸起部120安装至少两个紧固件300,从而提高防护件100与履带板200连接的牢固程度,并且防护件100的受力均匀,履带总成10连接的耐久性好;在履带总成10运行的过程中,部分杂物可以通过第一凹槽122进行导向排出,另一些杂物可以通过第二凹槽130进行导向并沿履带总成10的移动方向排出,履带总成10结构简单,防卡滞效果好。
52.进一步地,第二凹槽130的截面为梯形,且第二凹槽130的截面面积沿凸起部120至基板部110的方向逐渐减小。
53.参阅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凹槽130在沿b-b线上的截面为梯形,并且第二凹槽130的大端开口朝向地面,由此可以有利于第二凹槽130内杂物的脱落以及减少杂物的卡滞,使用效果好。
54.参阅图4所示,第二凹槽130在基板部110上的正投影为喇叭型。
55.由此设置,还可以提高第二凹槽130在沿履带总成10的移动方向上的防卡滞能力。
56.进一步地,参阅图3和图4所示,履带板200开设有排泥孔211,基板部110贯穿开设有与排泥孔211相对应的通孔111。
57.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与履带板200的排泥孔211相连通的通孔111,可以避免泥沙在防护件100与履带板200之间堆积,泥沙可以通过通孔111和排泥孔211排出,使用效果好。
58.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履带总成10还包括链轨节400,链轨节400设于履带板200远离防护件100的一侧,紧固件300依次穿设于防护件100和履带板200,并连接于链轨节400。
59.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300可以与链轨节400螺纹配合,或是在链轨节400远离防护件100的一侧设置有螺母,在装配过程中,紧固件300自沉孔121穿过防护件100,并随之穿过履带板200,当紧固件300与链轨节400固定连接之后,即可将防护件100和履带板200固定在链轨节400上,以完成装配。
60.参阅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履带板200包括板本体210、第一筋板220和第二筋板230,第一筋板220与第二筋板230间隔设置,且第一筋板220和第二筋板230均连接于板本体210的同侧,基板部110远离凸起部120的一侧抵接于板本体210,且防护件100位于第一筋板
220与第二筋板230之间。
61.由此设置,在装配本实施例的履带总成10时,第一筋板220和第二筋板230与板本体210组合形成用于安装防护件100的定位槽,防护件100可以自安装槽的开口置入安装槽内,防护件100沿x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可以通过第一筋板220和第二筋板230进行定位,之后再通过紧固件300连接链轨节400,即可完成履带总成10的装配,安装便捷。
6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其包括主机(图中未示出)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履带总成10,履带结构连接于主机并用于带动主机移动。
63.在本实施例的作业机械中,通过设置上述履带总成10与主机的配合,相较于传统的作业机械,履带总成10无需设置较厚的履带板200即可实现对紧固件300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避免杂物卡滞,使用效果好。具体地,主机可以是车辆、工程机械等具有移动功能的机械,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4.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22的延伸方向与作业机械的移动方向之间具有夹角。
65.如图2所示,定义图中的x方向为作业机械的正向移动方向或反向移动方向,定义图中的y方向为第一凹槽122的延伸方向,x方向与y方向之间具有夹角;由此设置,在作业机械沿x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凹槽122可以沿y方向进行排泥操作,杂物在经由第一凹槽122导向之后排向履带总成10的两侧。
6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