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辆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扶手吊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


背景技术:

2.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在城市交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些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位有限,人多时乘客只能依靠公交扶手站立,比如依靠固定于车内横杆上的扶手吊环,具有很好耐磨性。
3.现有的扶手吊环与横杆固定多通过螺栓以及螺母固定,操作麻烦,降低工作人员安装扶手吊环的效率的问题,且不具有调整吊环高度的功能,部分乘客需要伸长臂膀才可以握住吊环,十分不便,因此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已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以解决以往轨道交通的扶手吊环不便于拆装与不具有调整高度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装置与横杆,所述横杆位于连接装置的内部,所述安装盒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盒的左侧,所述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束线轮,所述束线轮上绕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盒的底部,所述连接带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扶手环,所述安装盒的左侧设置有限制装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驱动轴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扁平旋钮,所述扁平旋钮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盒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均与连接带之间相接触。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扶手环上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软垫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槽。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连接装置包含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在安装盒的顶部,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半圆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动半圆座,所述动半圆座位于定半圆座的背面,所述定半圆座的正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定位杆,两个所述定位杆背面的一端均贯穿定半圆座并延伸至动半圆座的背面,所述定半圆座与动半圆座的内壁均与横杆相接触。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制装置包含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在安装盒的左侧,所述驱动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防护罩的内部,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铰接在防
护罩的内壁上,所述卡杆正面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防护罩的正面,所述卡杆背面的一端与齿轮相接触。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3.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轴与束线轮之间的配合来起到对扶手环高度的调节,限制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驱动轴发生自传,从而配合驱动轴完成对扶手环的高度调整,且操作简单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连接装置的设置可以减少吊环的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减少使用人员劳动量,解决了以往轨道交通的扶手吊环不便于拆装与不具有调整高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装置右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说明:
19.1、安装盒;2、连接装置;201、连接座;202、定半圆座;203、动半圆座;204、定位杆;3、横杆;4、驱动轴;5、束线轮;6、连接带;7、扶手环;8、限制装置;801、防护罩;802、齿轮;803、弹簧;804、卡杆;9、扁平旋钮;10、导向轮;11、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耐磨型扶手吊环,包括安装盒1,安装盒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装置2与横杆3,横杆3位于连接装置2的内部,安装盒1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轴4,驱动轴4的左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盒1的左侧,驱动轴4上固定连接有束线轮5,束线轮5上绕接有连接带6,连接带6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安装盒1的底部,连接带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扶手环7,安装盒1的左侧设置有限制装置8。
22.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人员需要安装此吊环时,使用人员将装置移动到横杆3底部使得横杆3位于连接装置2的顶部,随后使用人员将装置向上托起直至横杆3位于连接装置2内部,随后使用人员将连接装置2固定,从而完成对吊环的安装,连接装置2的设置可以减少吊环的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减少使用人员劳动量,当乘客握住扶手环7时连接带6会绷直对扶手环7起到稳定作用,当乘客需要调整扶手环7高度时,若需要将扶手环7向上调整时,使用人员可以直接转动驱动轴4,驱动轴4带动束线轮5同步转动,限制装置8不对驱动轴4起到限位,束线轮5转动将连接带6缠绕在其槽内,随着使用人员的持续转动从而达到提升吊环的目的,当需要将扶手环7的高度向下调整时,乘客操作限制装置8使得限制装置8与驱动轴4分离,乘客只需直接向下拉动扶手环7,扶手环7受力拉动连接带6,连接带6带动束线轮5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带6延展,当扶手环7到达合适高度后使用人员松开限制装置8便无法向下拉动连接带6,限制装置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驱动轴4发生自传,从而配合驱动轴4完成对扶手环7的高度调整,且操作简单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以往轨道交通的扶手
吊环不便于拆装与不具有调整高度的问题。
23.请参阅图1,其中:驱动轴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扁平旋钮9,扁平旋钮9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纹。
24.本实用新型中,当乘客需要转动驱动轴4时,扁平旋钮9可以为其提供一个很好的着力点,防滑纹则可以防止乘客在转动时发生手滑。
25.请参阅图3,其中:安装盒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导向轮10,两个导向轮10均与连接带6之间相接触。
26.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轮10的设置可以避免连接带6长时间与安装盒1内壁接触造成过度磨损,从而减小连接带6移动时产生的摩擦,提高连接带6使用寿命。
27.请参阅图1~3,其中:扶手环7上固定连接有软垫11,软垫11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防滑槽。
28.本实用新型中,当乘客握住扶手环7时软垫11可以提升乘客的舒适度,防滑槽则可以增大乘客与软垫11之间的摩擦,从而避免乘客出现脱手现象。
29.请参阅图1~3,其中:连接装置2包含有连接座201,连接座201固定连接在安装盒1的顶部,连接座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半圆座202,连接座20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动半圆座203,动半圆座203位于定半圆座202的背面,定半圆座202的正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定位杆204,两个定位杆204背面的一端均贯穿定半圆座202并延伸至动半圆座203的背面,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的内壁均与横杆3相接触。
30.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人员需要安装此吊环时,使用人员将动半圆座203向后滑动至极限,随后将装置移动到横杆3底部使得横杆3位于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之间的空隙的顶部,随后使用人员将装置向上托起直至横杆3位于连接装置2内部,随后使用人员将动半圆座203向正面滑动使其与定半圆座202贴合,此时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将横杆3包裹,接着使用人员通过定位杆204将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之间连接固定,从而完成对吊环的安装,当需要将吊环取下时,使用人员将定位杆204旋出后滑动动半圆座203使其与定半圆座202分离即可,连接装置2的设置可以减少吊环的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减少使用人员劳动量。
31.请参阅图2与4,其中:限制装置8包含有防护罩801,防护罩801固定连接在安装盒1的左侧,驱动轴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轮802,齿轮802位于防护罩801的内部,防护罩8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803,弹簧8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杆804,卡杆804铰接在防护罩801的内壁上,卡杆804正面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防护罩801的正面,卡杆804背面的一端与齿轮802相接触。
32.本实用新型中,当乘客握住扶手环7时连接带6会绷直对扶手环7起到稳定作用,当乘客需要调整扶手环7高度时,若需要将扶手环7向上调整时,使用人员可以直接转动驱动轴4,驱动轴4带动齿轮802与束线轮5同步转动,卡杆804被齿轮802向上顶起弹簧803发生伸展,从而使得齿轮802可以正常运动,束线轮5转动将连接带6缠绕在其槽内,随着使用人员的持续转动从而达到提升吊环的目的,当需要将扶手环7的高度向下调整时,乘客向下按卡杆804,与防护罩801铰接的卡杆804随即发生角度变化使得卡杆804与齿轮802分离,此时驱动轴4不受限制,乘客只需直接向下拉动扶手环7,扶手环7受力拉动连接带6,连接带6带动束线轮5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带6延展,当扶手环7到达合适高度后使用人员松开卡杆804,弹
簧803复位使得卡杆804重新与齿轮802卡合将其限制住,限制装置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驱动轴4发生自传,从而配合驱动轴4完成对扶手环7的高度调整,且操作简单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3.工作原理:当使用人员需要安装此吊环时,使用人员将动半圆座203向后滑动至极限,随后将装置移动到横杆3底部使得横杆3位于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之间的空隙的顶部,随后使用人员将装置向上托起直至横杆3位于连接装置2内部,随后使用人员将动半圆座203向正面滑动使其与定半圆座202贴合,此时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将横杆3包裹,接着使用人员通过定位杆204将定半圆座202与动半圆座203之间连接固定,从而完成对吊环的安装,当需要将吊环取下时,使用人员将定位杆204旋出后滑动动半圆座203使其与定半圆座202分离即可,连接装置2的设置可以减少吊环的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安装效率减少使用人员劳动量,当乘客握住扶手环7时连接带6会绷直对扶手环7起到稳定作用,当乘客需要调整扶手环7高度时,若需要将扶手环7向上调整时,使用人员可以直接转动驱动轴4,驱动轴4带动齿轮802与束线轮5同步转动,卡杆804被齿轮802向上顶起弹簧803发生伸展,从而使得齿轮802可以正常运动,束线轮5转动将连接带6缠绕在其槽内,随着使用人员的持续转动从而达到提升吊环的目的,当需要将扶手环7的高度向下调整时,乘客向下按卡杆804,与防护罩801铰接的卡杆804随即发生角度变化使得卡杆804与齿轮802分离,此时驱动轴4不受限制,乘客只需直接向下拉动扶手环7,扶手环7受力拉动连接带6,连接带6带动束线轮5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带6延展,当扶手环7到达合适高度后使用人员松开卡杆804,弹簧803复位使得卡杆804重新与齿轮802卡合将其限制住,限制装置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驱动轴4发生自传,从而配合驱动轴4完成对扶手环7的高度调整,且操作简单提高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以往轨道交通的扶手吊环不便于拆装与不具有调整高度的问题。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