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2.汽车座椅指的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汽车座椅的作用是位乘车人员提供便于操作、舒适安全的驾驶、乘坐位置即驾驶员座椅必须处在最佳位置,然而现有的汽车座椅高度固定无法调整,身高较高、较低的驾驶员无法获得一个良好的驾车视野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一种高度可调节的座椅。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包括乘坐装置,所述乘坐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包括与车体相连接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底部设有支架,所述底座框架支架中部设有转动槽,所述底座框架支架中部开设有升降口,所述转动槽内设有底部与所述转动槽转动连接的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中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与所述升降口相连通,所述底座框架一侧开设有圆形穿口,所述底座框架穿口内转动连接有驱动支架,所述驱动支架一端设有与所述转动齿轮相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螺纹槽内连接有调节中间体,所述调节中间体包括中间框架,所述中间框架底部设有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底部设有与所述螺纹槽相螺纹连接的升降杆,所述中间框架顶部设有乘坐体,所述乘坐体包括与所述中间框架相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内设有坐垫,所述连接框架顶部连接有靠垫,所述靠垫顶部设有头枕。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支架一端开设有圆形穿口,所述驱动支架穿口内连接有旋转把,所述旋转把一端相应设有圆柱凸起,所述旋转把与所述驱动支架转动连接。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框架顶部四角开设有稳定槽,所述中间框架底部四角相应设有稳定体,所述稳定体位于所述稳定槽内与所述稳定槽插接配合。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框架顶部设有连接边,所述连接边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一号连接口,一号连接口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连接框架底部相应开设有二号连接口,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二号连接口。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框架顶部设有旋转口,所述靠垫底部两侧相应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旋转口内与所述旋转口转动连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枕底部设有插接杆,所述靠垫顶部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杆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配合。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坐垫和所述靠垫表面均开设有与人体形状相
匹配的弧形槽。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该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中,通过插接配合的稳定槽、稳定体便于保持固定底座与调节中间体之间的稳定确保驾驶员的正常驾驶,通过设有固定螺栓可实现调节中间体与乘坐体的组合拆卸从而便于对乘坐体的维护更换。
13.2、该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中,通过设有转动连接的旋转口、旋转轴可便于对靠垫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通过设有插接配合的插接杆、插接槽便于对头枕的组合拆卸,以便于对头枕进行清洗,通过设有弧形槽更好的对人体进行承托从而便于改善驾驶员长期驾驶的乘坐体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乘坐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底座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中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乘坐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20.100、乘坐装置;
21.110、固定底座;
22.111、底座框架;112、转动槽;113、升降口;114、转动齿轮;115、螺纹槽;116、驱动支架;117、驱动齿轮;118、旋转把;119、稳定槽;
23.120、调节中间体;
24.121、中间框架;122、底部支架;123、升降杆;124、连接边;125、一号连接口;126、固定螺栓;127、稳定体;
25.130、乘坐体;
26.131、连接框架;132、坐垫;133、靠垫;134、头枕;135、二号连接口;136、旋转口;137、旋转轴;138、插接杆;139、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请参阅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包括乘坐装置100,乘坐装置100包括固定底座110,固定底座110包括与车体相连接的底座框架111,底座框架111底部设有支架,底座框架111支架中部设有转动槽112,转动槽112为“l”型环状结构凹槽,底座框架111支架中部开设有升降口113,升降口113为贯穿底座框架111支架表面的圆形穿口,升降口113位于转动槽112中部,转动槽112内设有底部与转动槽112转动连接的转动齿轮114,转动齿轮114中部开设有螺纹槽115,螺纹槽115与升降口113相连通,底座框架111一侧开设有圆形穿口,底座框架111穿口内转动连接有驱动支架116,驱动支架116一端设有与转动齿轮114相齿轮啮合的驱动齿轮117,螺纹槽115内连接有调节中间体120,调节中间体120包括中间框架121,中间框架121底部设有底部支架122,底部支架122底部设有与螺纹槽115相螺纹连接的升降杆123,中间框架121顶部设有乘坐体130,乘坐体130包括与中间框架121相连接的连接框架131,连接框架131内设有坐垫132,连接框架131顶部连接有靠垫133,靠垫133顶部设有头枕134。
31.进一步的为了节约空间,驱动支架116一端开设有圆形穿口,驱动支架116穿口内连接有旋转把118,旋转把118一端相应设有圆柱凸起,旋转把118与驱动支架116转动连接,通过设有旋转把118便于控制座位的高低调节,并且通过设有转动连接的驱动支架116、旋转把118便于节约车内空间。
32.进一步的为了确保正常驾驶,底座框架111顶部四角开设有稳定槽119,稳定槽119为倒“t”型结构凹槽,中间框架121底部四角相应设有稳定体127,稳定体127为倒“t”型结构,稳定体127位于稳定槽119内与稳定槽119插接配合,通过插接配合的稳定槽119、稳定体127便于保持固定底座110与调节中间体120之间的稳定确保驾驶员的正常驾驶。
33.再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维护更换,中间框架121顶部设有连接边124,连接边124开设有贯穿其表面的一号连接口125,一号连接口125为内有螺纹的圆形穿口,一号连接口125内设有固定螺栓126,连接框架131底部相应开设有二号连接口135,二号连接口135为内有螺纹的圆形穿口,固定螺栓126穿过二号连接口135,通过设有固定螺栓126可实现调节中间体120与乘坐体130的组合拆卸从而便于对乘坐体130的维护更换。
34.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调整角度,连接框架131顶部设有旋转口136,旋转口136为圆形穿口,靠垫133底部两侧相应设有旋转轴137,旋转轴137为“t”型圆柱体结构凸起,旋转轴137位于旋转口136内与旋转口136转动连接,通过设有转动连接的旋转口136、旋转轴137可便于对靠垫133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35.此外为了便于对头枕134对清洗,头枕134底部设有插接杆138,插接杆138为圆柱体,靠垫133顶部设有插接槽139,插接槽139为圆柱结构凹槽,插接杆138与插接槽139插接配合,通过设有插接配合的插接杆138、插接槽139便于对头枕134的组合拆卸,以便于对头枕134进行清洗。
36.具体的为了改善乘坐体验,坐垫132和靠垫133表面均开设有与人体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槽,通过设有弧形槽更好的对人体进行承托从而便于改善驾驶员长期驾驶的乘坐体验。
37.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调节座位高低的汽车座椅在具体使用时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进行相应调节即驾驶员坐在坐垫132背靠靠垫133时,将底部旋转把118从驱动支架116表面拉开并握住旋转把118带动驱动支架116进行转动,驱动支架116带动驱动齿轮117进而带动与
驱动齿轮117相啮合的转动齿轮114在转动槽112内转动,转动齿轮114带动与螺纹槽115螺纹连接的升降杆123并使得升降杆123在升降口113内升降即改变中间框架121与底座框架111之间竖直方向上的间距进而调节乘坐体130的高度,当驾驶员的高度随着乘坐体130升降直至驾驶员获得良好的驾驶视野即可停止转动旋转把118。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