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圈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车轮的真空轮圈组件。
背景技术:2.目前摩托轮大多使用铸造的辐板式真空胎摩托车轮,这种车轮,由于技术问题,重量大、结构笨重,且耐冲击性能差,吸震、缓冲能力基本没有且舒适性极低。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轻微撞击或者受力,都能造成轮圈开裂,或者整个轮辐轮组损坏失效,并造成很大交通事故。也有些摩托车轮采用条帽和轮圈密封方式,该类产品重量大、加工难度高、组装容易损坏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轮圈组件,该组件中利用密封带和束紧带保证具有辐条的轮圈仍然保持很好的密封效果,从而使轮圈组件既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抗震的功能,又具有极好的真空性能。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真空轮圈组件,包括轮圈、辐条、辐条帽、中毂和密封单元,所述辐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中毂,另一端通过辐条帽安装于所述轮圈,所述轮圈包括面向轮胎的内侧面和面向中毂的外侧面,所述密封单元包括衬带、束紧带和密封带,所述衬带套设于所述轮圈且该衬带贴合于所述轮圈的内侧面,所述密封带套设于所述轮圈且该密封带贴合于所述衬带,所述密封带通过束紧带固定于所述轮圈的内侧面而将轮圈密封,所述轮圈上安装有气门芯。
6.优选地,所述轮圈沿其周向均匀分别若干安装孔,所述轮圈的内侧面沿其周向形成一圈安装槽,在安装槽两侧的内侧面上皆设有一圈第一卡槽,若干安装孔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7.优选地,所述衬带、束紧带和密封带皆呈圆环状结构,所述衬带紧密套设于所述轮圈上且该衬带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密封带紧密套设于所述轮圈且该密封带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衬带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带的两侧各套设于一束紧带。
8.优选地,所述密封带的两侧皆沿其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圈凸起部,两个凸起部的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一圈第二卡槽,安装时,所述密封带两侧的凸起部刚好置于所述轮圈的第一卡槽内,所述束紧带夹紧于所述密封带的第二卡槽内。
9.优选地,所述衬带和密封带皆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衬带和密封带上皆开设有一用于安装气门芯的通孔。
10.优选地,所述辐条帽上设有凹槽,该凹槽内安装一止退圈,所述止退圈安装于所述轮圈的外侧且该止退圈的外径大于所述辐条帽的外径。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单元能够将辐条与轮圈的连接处完全密封,轮胎、轮圈和
密封单元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当向轮胎内充入气压后,密封带会牢牢地贴覆在轮圈内侧面上,起到非常好的密封效果,当轮圈旋转起来之后,即使存在离心力的问题,束紧带仍会保证密封带和轮圈一直处于牢固的贴附状态,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而如果仅通过密封带自身结构与轮圈卡接的话,轮圈旋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密封带会逐渐脱离轮圈而降低其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单元质量轻、安装方便、加工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3.2)本实用新型既保留了传统的辐条结构,所述辐条是弹性元件,可以吸收一定强度的震动和冲击力,因此能够在轮圈受力时更好的保护轮圈、防止其变形,同时又采用了简单而可靠的密封单元,保证了轮圈的真空性能;该具有辐条的轮圈组件,采用多根(4n)辐条,与其他复杂的铸造轮对的轮辐比相比,重量可减少15-50%;外部冲击力可以分解到多个点(4n)上去,比整体铸造辐板轮受力强度降低了约80%,因此该轮圈组件可以承受传统的辐板轮冲击强度的六倍左右。
14.3)本实用新型与目前使用的辐条帽密封式真空轮圈比较,轮圈和辐条帽皆更加轻便,密封单元无论从加工、安装还是后期的维护,都更加地方便、安全且成本低,重量上与同规格的现有辐条轮圈比可以减轻12%-15%,配件工艺工时上可节省20%左右的工时,轮圈成本上可节省25%-35%的费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断面图;
17.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20.图6为图5中沿c-c处的剖视图;
21.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22.图8为图7去掉密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辐条帽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0-轮圈,11-内侧面,12-外侧面,13-安装槽,14-第一卡槽,15-安装孔,20-密封单元,21-衬带,22-束紧带,23-密封带,24-凸起部,25-第二卡槽,26-通孔,30-辐条,40-辐条帽,41-止退圈,50-中毂,51-气门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
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29.实施例:如图1-10所示,一种真空轮圈组件,包括轮圈10、辐条30、辐条帽40、中毂50和密封单元20,所述辐条3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中毂50,另一端通过辐条帽40安装于所述轮圈10,所述轮圈10包括面向轮胎的内侧面11和面向中毂50的外侧面12,所述密封单元20包括衬带21、束紧带22和密封带23,所述衬带21套设于所述轮圈10且该衬带贴合于所述轮圈的内侧面11,所述密封带23套设于所述轮圈且该密封带23贴合于所述衬带21,所述密封带23通过束紧带22固定于所述轮圈的内侧面11而将轮圈密封,所述轮圈10上安装有气门芯51。
30.其中,所述中毂50位于轮圈10的中心位置且两者之间通过若干辐条30固定在一起,具体为:所述辐条30的一端为弯头部,通过该弯头部安装于所述中毂50上,另一端通过辐条帽40固定安装于所述轮圈内,为了更好地表述轮圈组件的结构,将轮圈10朝向中毂50侧的侧面定义为外侧面12,则与之相对的侧面定义为内侧面11,通过调节辐条帽40确保整个轮圈组件的真圆度,并使其平面跳动量符合标准,然后将衬带21套设于所述轮圈的内侧面11,再将密封带23套设于所述衬带21且在密封带的两侧套设于束紧带22,而将密封带夹紧于轮圈的内侧面,并在轮圈的气门嘴位置装入气门芯51,最后将无内胎轮胎安装于轮圈的内侧面即可。
31.本实用新型中的密封单元能够将辐条与轮圈的连接处完全密封,轮胎、轮圈和密封单元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当向轮胎内充入气压后,密封带23会牢牢地贴覆在轮圈内侧面上,起到非常好的密封效果,当轮圈旋转起来之后,即使存在离心力的问题,束紧带仍会保证密封带和轮圈一直处于牢固的贴附状态,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而如果仅通过密封带自身结构与轮圈卡接的话,轮圈旋转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密封带会逐渐脱离轮圈而降低其密封效果。本实用新型既保留了传统的辐条结构,所述辐条是弹性元件,可以吸收一定强度的震动和冲击力,因此能够在轮圈受力时更好的保护轮圈、防止其变形,同时又采用了简单而可靠的密封单元,保证了轮圈的真空性能。
32.如图4、8和9所示,所述轮圈10沿其周向均匀分别若干安装孔15,所述轮圈的内侧面11沿其周向形成一圈安装槽13,在安装槽13两侧的内侧面11上皆设有一圈第一卡槽14,若干安装孔15位于所述安装槽13内。所述安装孔15用于安装辐条30和辐条帽40,所述安装
槽13用于安装所述衬带21和密封带,所述第一卡槽14用于固定密封带23。
33.如图1、3-4以及7-9所示,所述衬带21、束紧带22和密封带23皆呈圆环状结构,所述衬带21紧密套设于所述轮圈10上且该衬带21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安装槽13内,所述密封带23紧密套设于所述轮圈10且该密封带23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衬带21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带23的两侧各套设于一束紧带22。
34.所述密封带23的两侧皆沿其轴向向下延伸形成一圈凸起部24,两个凸起部24的上表面沿其周向开设一圈第二卡槽25,安装时,所述密封带两侧的凸起部24刚好置于所述轮圈的第一卡槽14内,所述束紧带22夹紧于所述密封带23的第二卡槽25内。
35.安装时,先将衬带21套设于轮圈的安装槽13,然后再将密封带23套设于安装槽13的衬带21上,密封带贴合于衬带21,且密封带23两侧的凸起部24刚好卡入轮圈的第一卡槽14,最后将束紧带22紧密套设于所述密封带的第二卡槽25内,所述衬带21位于轮圈与密封带23之间用于保护密封带23不受辐条和辐条帽的直接冲击,而延长密封带的使用寿命;密封带一方面通过其凸起部24与第一卡槽14直接的结合力起到密封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侧的束紧带22将密封带夹紧于所述轮圈的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束紧带对密封带的约束力,当轮圈旋转起来之后,即使存在离心力的问题,束紧带仍会保证密封带和轮圈处于牢牢贴附的状态,从而保证真空轮圈的密封性能。
36.如图9所示,所述衬带21和密封带23皆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衬带21和密封带23上皆开设有一用于安装气门芯51的通孔26。如衬带21和密封带23可采用橡胶等高分子柔性材料制成,具有耐磨耐温耐潮耐腐等功能,结实耐用且重量轻,所述束紧带22可采用橡胶、柔性刚或者复合材料制成,坚固耐用,总之,衬带21、束紧带22和密封带23皆具有一点的弹性,且所述衬带21、束紧带22和密封带23的内径可皆略小于所述轮圈的外径,以便于起到好的密封效果,采用此种结构的密封单元后期维修和更换也比较方便、快捷且成本低;所述气门芯51依次穿过轮圈10、衬带21和密封带23而用于给轮胎进行充气与放气。
37.如图10所示,所述辐条帽40上设有凹槽,该凹槽内安装一止退圈41,所述止退圈41安装于所述轮圈10的外侧且该止退圈41的外径大于所述辐条帽40的外径。所述止退圈41安装于轮圈外侧,且该止退圈嵌入辐条帽的凹槽中且其外径大于辐条帽的外径,也大于安装孔15的直径,因此,即使辐条30发生断裂的情况,辐条帽在止退圈41的阻挡下也不会进入轮圈内部而发生危险。
38.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安装时,将辐条30的弯头部安装于所述中毂50上,另一端通过辐条帽40固定安装于所述轮圈内,通过调节辐条帽40确保整个轮圈组件的真圆度,并使其平面跳动量符合标准,然后将衬带21套设于轮圈的安装槽13,再将密封带23套设于安装槽13的衬带21上,密封带贴合于衬带21,且密封带23两侧的凸起部24刚好卡入轮圈的第一卡槽14,再将束紧带22紧密套设于所述密封带的第二卡槽25内,密封单元20安装完毕,并在轮圈的气门嘴位置装入气门芯51,最后将无内胎轮胎安装于轮圈的内侧面即可。
39.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