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轮船起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
背景技术:2.船舶抛锚停泊是常用停泊方法,其过程大致是:船上以锚链或锚索连接的锚抛入水中着地,并使其啮入土中,锚产生的抓力与水底固结起来,把船舶牢固地系留在预定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水域、气象条件和作业要求、锚的抛投方法有所不同,常用的方式有首抛锚、尾抛锚、舷侧抛锚及首尾抛锚,当轮船进行航行的时候,需要将船锚在水底捞出,所以市场上出现了轮船起锚装置。
3.目前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绳索在缠绕柱上缠绕的时候容易聚堆,缠绕没有规律,导致缠绕柱可容纳绳索的长度减少,造成连接船锚的绳索不能完全缠绕,或者进行加大缠绕柱规格才能使绳索完全缠绕,而且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不能进行自锁,需要进行人工固定绳索,所以目前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4.因此,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在使用的时候,不能进行自锁,需要进行人工固定绳索,所以目前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杆,所述纵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纵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斜杆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与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的侧壁与第一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丝杠中部与滑块啮合,所述滑块与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支架,所述滑轮支架与导向滑轮转动连接,所述滑轮支架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杆,所述滑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所属第二支撑柱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缠绕柱,所述缠绕柱侧壁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缠绕柱一端固定连接有船锚,所述缠绕柱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螺旋齿轮啮合,所述螺旋齿轮与第二电动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侧壁与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
9.优选的,所述丝杠为双螺旋结构。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均与底板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导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柱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弹簧远离滑块一端与导向杆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绳索与导向滑轮滚动连接。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块、导杆、滑轮支架、导向滑轮、导向杆、丝杠、第一电动机、弹簧的设置,当该的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起锚的时候,通过第一电动机的转动,带动丝杠进行转动,在丝杠转动的同时,滑块在丝杠上进行移动,由于丝杠的双螺旋结构,活块在移动到丝杠一端的时候会向反方向移动,使滑块沿导杆做往复运动,使滑轮支架带动导向滑轮和导向杆做往复运动,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导向杆的一侧与缠绕柱始终保持接触,使绳索沿导向杆的移动在缠绕柱上进行有序缠绕,有效地改善了市场上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缠绕的时候发生聚堆现象,避免了由于无序的缠绕使缠绕柱的空间不足,无法使绳索进行完全缠绕的弊端。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螺旋齿轮、第二电动机的设置,当该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第二电动机带动螺旋齿轮进行转动,螺旋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通过螺旋齿轮到第一齿轮的减速传动,初次增大了扭矩,通过第二齿轮到第一齿轮的减速传动,再次增大扭矩,使缠绕柱在进行缠绕绳索的时候第二电动机更加的省力,对第二电动机起到移动的保护作用,并且在螺旋齿轮的作用下,使该传动过程只能由第二电动机逐步传输到缠绕柱上,所以在进行起锚的时候,不会出现第二电动机断电或者其他情况缠绕柱自动转动,使船锚落进水底的情况,并且不用对绳索进行人工固定,有效的提高了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的使用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视结构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剖视结构的示意图。
22.图中:1、底板;2、纵杆;3、横杆;4、第一滑轮;5、斜杆;6、第二滑轮;7、第三滑轮;8、第一支撑柱;9、丝杠;10、第一电动机;11、第一固定座;12、滑块;13、导杆;14、滑轮支架;15、导向滑轮;16、导向杆;17、弹簧;18、第二支撑柱;19、缠绕柱;20、绳索;21、船锚;22、第一齿轮;23、第二齿轮;24、第三支撑柱;25、螺旋齿轮;26、第二电动机;27、第二固定座;2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
4所示,一种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纵杆2,纵杆2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杆3,横杆3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滑轮4,纵杆2顶部固定连接有斜杆5,斜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6,斜杆5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三滑轮7,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8,第一支撑柱8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杠9,丝杠9为双螺旋结构,丝杠9的一端与第一电动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电动机10的侧壁与第一固定座11固定连接,丝杠9中部与滑块12啮合,滑块12与导杆13滑动连接,导杆13一端与第一支撑柱8固定连接,滑块12顶部固定连接有滑轮支架14,滑轮支架14与导向滑轮15转动连接,滑轮支架14一侧转动连接有导向杆16,滑块12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远离滑块12一端与导向杆16固定连接,通过滑块12、导杆13、滑轮支架14、导向滑轮15、导向杆、丝杠9、第一电动机10、弹簧17的设置,当该的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起锚的时候,通过第一电动机10的转动,带动丝杠9进行转动,在丝杠9转动的同时,滑块12在丝杠9上进行移动,由于丝杠9的双螺旋结构,活块在移动到丝杠9一端的时候会向反方向移动,使滑块12沿导杆13做往复运动,使滑轮支架14带动导向滑轮15和导向杆做往复运动,在弹簧17的作用下,使导向杆的一侧与缠绕柱19始终保持接触,使绳索20沿导向杆的移动在缠绕柱19上进行有序缠绕,有效地改善了市场上现有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缠绕的时候发生聚堆现象,避免了由于无序的缠绕使缠绕柱19的空间不足,无法使绳索20进行完全缠绕的弊端,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8,所属第二支撑柱18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缠绕柱19,缠绕柱19侧壁固定连接有绳索20,绳索20与导向滑轮15滚动连接,绳索20远离缠绕柱19一端固定连接有船锚21,缠绕柱19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3啮合,第二齿轮23与第三支撑柱24转动连接,第二齿轮23与螺旋齿轮25啮合,螺旋齿轮25与第二电动机26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螺旋齿轮25、第二电动机26的设置,当该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第二电动机26带动螺旋齿轮25进行转动,螺旋齿轮25带动第二齿轮23转动,第二齿轮23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通过螺旋齿轮25到第一齿轮22的减速传动,初次增大了扭矩,通过第二齿轮23到第一齿轮22的减速传动,再次增大扭矩,使缠绕柱19在进行缠绕绳索20的时候第二电动机26更加的省力,对第二电动机26起到移动的保护作用,并且在螺旋齿轮25的作用下,使该传动过程只能由第二电动机26逐步传输到缠绕柱19上,所以在进行起锚的时候,不会出现第二电动机26断电或者其他情况缠绕柱19自动转动,使船锚21落进水底的情况,并且不用对绳索20进行人工固定,有效的提高了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的使用的便捷度,第二电动机26侧壁与第二固定座27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座11、第二固定座27均与底板1固定连接,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8。
25.工作原理:该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起锚的时候,通过第一电动机10的转动,带动丝杠9进行转动,在丝杠9转动的同时,滑块12在丝杠9上进行移动,由于丝杠9的双螺旋结构,活块在移动到丝杠9一端的时候会向反方向移动,使滑块12沿导杆13做往复运动,使滑轮支架14带动导向滑轮15和导向杆做往复运动,在弹簧17的作用下,使导向杆的一侧与缠绕柱19始终保持接触,使绳索20沿导向杆的移动在缠绕柱19上进行有序缠绕,当该便于使用的轮船起锚装置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第二电动机26带动螺旋齿轮25进行转动,螺旋齿轮25带动第二齿轮23转动,第二齿轮23带动第一齿轮22转动,通过螺旋齿轮25到第一齿轮22的减速传动,初次增大了扭矩,通过第二齿轮23到第一齿轮22的减速传动,再次
增大扭矩,在螺旋齿轮25的作用下,使该传动过程只能由第二电动机26逐步传输到缠绕柱19上。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