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


背景技术:

2.目前海上航行的航船大部分都是使用雷达进行航行,但是对于雷达损坏和渔船夜晚航行来说,这种缺少雷达指引的航行十分的危险,为了辅助保证海上航行的安全,夜晚的海上辅助灯源十分的重要,但是对于目前市面上的海上引航灯来说,大部分还是使用电线和电池进行电力的补充,但是使用电线在海上进行拉线十分麻烦,使用电池有需要短时间定期的进行维护,不论使用电线和电池作为电力的供应都是十分的麻烦,因此亟需一种简便补充电力的引航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包括框架装置,所述框架装置包括漂浮环一,所述漂浮环一的内部设置有漂浮环二,所述漂浮环二的内部设置有主箱,所述主箱的形状包括五棱柱型,所述主箱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灯球,所述主箱的上端口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一,所述太阳能板一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太阳能板一在在接近灯球的那一端与灯球固定连接,所述主箱的上端口外侧边缘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二,所述太阳能板二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太阳能板二等距均匀的分布在主箱的外侧边缘,所述太阳能板二和太阳能板一相同,所述主箱的外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启动装置,所述启动装置的数量为五个,所述启动装置与太阳能板一、太阳能板二一一对应。
5.优选的,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太阳能板三,所述太阳能板三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输柱,所述传输柱的下端插入加热筒中,所述加热筒的形状包括l型,所述加热筒的下侧固定连接在漂浮环一上,所述加热筒的内部安装有发热机构,所述加热筒在远离传输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动管,所述气动管的内部套接有气塞,所述气塞与气动管完全适配,所述气塞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一,所述弹簧一在远离气塞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气动管上,所述气动管在接近加热筒的那端与加热筒内部相通。
6.优选的,所述气动管在远离加热筒的那一方设置有导温柱,所述导温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运气管,所述运气管与气动管固定连接,所述气动管在接近运气管的那端与运气管内部相通,所述运气管贯穿固定漂浮环二,所述运气管在远离气动管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外管。
7.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形状包括l型,所述外管与运气管的内部相通,所述外管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二,所述弹簧二在接近外管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外管,所述弹簧二在远离外管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管,所述内管在接近外管的那一端插入外管的内部,所述内管的形
状与外管适配,所述外管处于主箱的内部,所述外管在远离运气管的那一端刚好贯穿太阳能板一,所述内管在远离弹簧二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太阳能板二。
8.优选的,所述主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副箱,所述副箱的形状与主箱相同,所述副箱的底部为通口,所述副箱的上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箱,所述中箱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侧箱,所述侧箱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侧箱相邻放置,五个所述侧箱在远离中箱的那一侧均与副箱固定连接,所述侧箱的底部为通口,所述侧箱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水球软壳,所述水球软壳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所述水球软壳的下侧开设有流水孔。
9.优选的,所述中箱的内部放置有弹球,所述弹球的周围等距均匀的放置有球板,所述球板的数量为五个,所述球板在远离弹球的那一面固定连接有推柱,所述推柱贯穿中箱伸入侧箱内部,所述推柱在远离球板的那一端接触水球软壳,所述推柱与中箱的外壁套接,所述推柱的外侧套接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的一端固定连接球板,所述弹簧三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中箱的内壁,所述中箱的下端口固定连接有盖板。
10.优选的,所述副箱的外侧边缘等距均匀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所述导水板与副箱通过扭簧活动连接,所述导水板在远离副箱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在远离导水板的那一端设置有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上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拉伸弹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通过太阳能板一和太阳能板二的存在,使得供给灯球电力的转变为太阳能供电,一方面太阳能为清洁能源,使用起来能够很好的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没有遮挡物的存在,阳光十分的充足,另外通过太阳能板三的存在,也是通过太阳能进行启动装置的启动,这样不仅在电力的供应方面十分的充足,同时动力机构也可以使用阳光作为先决条件,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绿色环保能力。
13.(2)、该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通过启动装置的存在,当海面的阳光充足的时候,太阳能板三会接受到充分的阳光,将这些光能在加热筒内部转化为电能给加热筒内部的空气供热,同时导温柱的下端始终处于海水之中,给导温柱上端的运气管内部的空气供冷,由于气动管的内部空间小,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气塞会逐渐的向着运气管的那端推进,从而将内管从外管内部挤出,因为内管与太阳能板二的连接,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海上,太阳能板二会自动展开,进行可接受太阳能供电的扩充工作,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环境适应性能力。
14.(3)、该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通过启动装置的存在,在海上阴天或者下雨的时候,由于光能的不充足,使得太阳能板三接收不到足够的光能进行加热筒内部的供热,此时内管不会推动太阳能板二进行展开,因此太阳能板二会与太阳能板一重合在一起,不进行太阳能面板的扩充,这样在太阳能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太阳能板二会对与太阳能板一和太阳能板二自身极性一定的保护,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保护能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15.(4)、该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通过动力装置的设计,首先固定底板会固定于海底,从而规范出框架装置在海面上的大致位置,同时使用了五个拉伸弹簧进行
连接,且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底板和导水板的外侧,从而通过五个所述拉伸弹簧对框架装置进行制约,由于导水板与副箱也是通过铰链进行的边缘连接,也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因而在框架装置在海面上漂浮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拉伸弹簧会自动将其拉回在接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引航灯的随意漂浮,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16.(5)、该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通过动力装置的存在,由于框架装置是使用于海面之上的,在海水的带动之下,框架装置也是随海水进行漂动,在漂动的过程中,弹球会在中箱中随意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随意撞击球板,从而使得推柱撞击水球软壳,从而在整个漂浮状态中,水球软壳始终进行排水的工作,水球软壳在推柱的撞击下从流水孔向下进排水,从而保证了框架装置始终具有一个向上的推力,且风浪越大的时候,排水的频率越大,同时与漂浮环一和漂浮环二一起,起到了辅助漂浮的状态,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风浪能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框架装置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启动装置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气动管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框架装置底部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副箱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副箱内部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盖板位置示意图;
25.图9为本发明导水板平面位置示意图。
26.图中:1、框架装置;101、漂浮环一;102、漂浮环二;103、主箱;104、灯球;105、太阳能板一;106、太阳能板二;2、启动装置;201、太阳能板三;202、传输柱;203、加热筒;204、气动管;205、气塞;206、弹簧一;207、导温柱;208、运气管;209、外管;210、弹簧二;211、内管;3、动力装置;301、副箱;302、中箱;303、侧箱;304、水球软壳;305、流水孔;306、弹球;307、球板;308、推柱;309、弹簧三;310、盖板;311、导水板;312、拉伸弹簧;313、固定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海洋用节能环保型漂浮引航灯,包括框架装置1,框架装置1包括漂浮环一101,漂浮环一101的内部设置有漂浮环二102,漂浮环二102的内部设置有主箱103,主箱103的形状包括五棱柱型,主箱103的内部中间固定安装有灯球104,主箱103的上端口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一105,太阳能板一105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太阳能板一105在在接近灯球104的那一端与灯球104固定连接,主箱103的上端口外侧边缘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太阳能板二106,太阳能板二106的数量为五个,
五个太阳能板二106等距均匀的分布在主箱103的外侧边缘,太阳能板二106和太阳能板一105相同,主箱103的外侧等距均匀的设置有启动装置2,启动装置2的数量为五个,启动装置2与太阳能板一105、太阳能板二106一一对应。
29.启动装置2包括太阳能板三201,太阳能板三2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传输柱202,传输柱202的下端插入加热筒203中,加热筒203的形状包括l型,加热筒203的下侧固定连接在漂浮环一101上,加热筒203的内部安装有发热机构,加热筒203在远离传输柱202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动管204,气动管204的内部套接有气塞205,气塞205与气动管204完全适配,气塞20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一206,弹簧一206在远离气塞205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在气动管204上,气动管204在接近加热筒203的那端与加热筒203内部相通。
30.气动管204在远离加热筒203的那一方设置有导温柱207,导温柱20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运气管208,运气管208与气动管204固定连接,气动管204在接近运气管208的那端与运气管208内部相通,运气管208贯穿固定漂浮环二102,运气管208在远离气动管204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外管209。
31.外管209的形状包括l型,外管209与运气管208的内部相通,外管209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二210,弹簧二210在接近外管209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外管209,弹簧二210在远离外管209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管211,内管211在接近外管209的那一端插入外管209的内部,内管211的形状与外管209适配,外管209处于主箱103的内部,外管209在远离运气管208的那一端刚好贯穿太阳能板一105,内管211在远离弹簧二210的那一端固定连接太阳能板二106。
32.主箱10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3,动力装置3包括副箱301,副箱301的形状与主箱103相同,副箱301的底部为通口,副箱301的上内壁中部固定连接有中箱302,中箱302的外侧等距均匀的固定连接有侧箱303,侧箱303的数量为五个,五个侧箱303相邻放置,五个侧箱303在远离中箱302的那一侧均与副箱301固定连接,侧箱303的底部为通口,侧箱303的上内壁固定连接有水球软壳304,水球软壳304的材质包括弹性材质,水球软壳304的下侧开设有流水孔305。
33.中箱302的内部放置有弹球306,弹球306的周围等距均匀的放置有球板307,球板307的数量为五个,球板307在远离弹球306的那一面固定连接有推柱308,推柱308贯穿中箱302伸入侧箱303内部,推柱308在远离球板307的那一端接触水球软壳304,推柱308与中箱302的外壁套接,推柱308的外侧套接有弹簧三309,弹簧三309的一端固定连接球板307,弹簧三30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中箱302的内壁,中箱302的下端口固定连接有盖板310。
34.副箱301的外侧边缘等距均匀设置有导水板311,导水板311的数量为五个,五个导水板311与副箱301通过扭簧活动连接,导水板311在远离副箱301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312,拉伸弹簧312在远离导水板311的那一端设置有固定底板313,固定底板313的上表面边缘固定连接拉伸弹簧312。
35.工作原理:
36.第一步:通过太阳能板一105和太阳能板二106的存在,使得供给灯球104电力的转变为太阳能供电,一方面太阳能为清洁能源,使用起来能够很好的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没有遮挡物的存在,阳光十分的充足,另外通过太阳能板三201的存在,也是通过太阳能进行启动装置2的启动,这样不仅在电力的供应方面十分的充足,同时动力机
构也可以使用阳光作为先决条件,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绿色环保能力。
37.第二步:通过启动装置2的存在,当海面的阳光充足的时候,太阳能板三201会接受到充分的阳光,将这些光能在加热筒203内部转化为电能给加热筒203内部的空气供热,同时导温柱207的下端始终处于海水之中,给导温柱207上端的运气管208内部的空气供冷,由于气动管204的内部空间小,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气塞205会逐渐的向着运气管208的那端推进,从而将内管211从外管209内部挤出,因为内管211与太阳能板二106的连接,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海上,太阳能板二106会自动展开,进行可接受太阳能供电的扩充工作,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环境适应性能力。
38.第三步:通过启动装置2的存在,在海上阴天或者下雨的时候,由于光能的不充足,使得太阳能板三201接收不到足够的光能进行加热筒203内部的供热,此时内管211不会推动太阳能板二106进行展开,因此太阳能板二106会与太阳能板一105重合在一起,不进行太阳能面板的扩充,这样在太阳能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太阳能板二106会对与太阳能板一105和太阳能板二106自身极性一定的保护,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保护能力,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39.第四步:通过动力装置3的设计,首先固定底板313会固定于海底,从而规范出框架装置1在海面上的大致位置,同时使用了五个拉伸弹簧312进行连接,且拉伸弹簧3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固定底板313和导水板311的外侧,从而通过五个拉伸弹簧312对框架装置1进行制约,由于导水板311与副箱301也是通过铰链进行的边缘连接,也具有一定的限位作用,因而在框架装置1在海面上漂浮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拉伸弹簧312会自动将其拉回在接受的范围之内,避免引航灯的随意漂浮,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40.第五步:通过动力装置3的存在,由于框架装置1是使用于海面之上的,在海水的带动之下,框架装置1也是随海水进行漂动,在漂动的过程中,弹球306会在中箱302中随意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随意撞击球板307,从而使得推柱308撞击水球软壳304,从而在整个漂浮状态中,水球软壳304始终进行排水的工作,水球软壳304在推柱308的撞击下从流水孔305向下进排水,从而保证了框架装置1始终具有一个向上的推力,且风浪越大的时候,排水的频率越大,同时与漂浮环一101和漂浮环二102一起,起到了辅助漂浮的状态,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抗风浪能力。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