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应急快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城市应急快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应急快艇。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我国的水灾强度和频次呈上升趋势,其中,一些城市因地处内陆,且周边没有大型河流,排水不便,很容易形成内涝。又因为城市内建筑情况复杂,一旦形成内涝,灾民转移和零散人员搜寻的难度很大,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救援船只来满足社会需要。
3.然而我国目前用于城市内涝救援的船只大多为冲锋舟或橡胶艇,并没有一种专门应用于城市内涝时应急救援用的便携式救援船只,而冲锋舟占地面积大,且需要专门的地点来进行储存保养,无法大规模配备;而针对于橡胶艇而言,在救援时,一些救援队伍使用橡胶艇作为救援艇,然而橡胶艇展开后不易收取,因此,亟需一种占地面积小,使用后易收取且方便携带的一种城市应急快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应急快艇,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应急快艇,包括:艇体,所述艇体下方固接有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靠近所述艇体尾端的一侧设置有动力机构及转向机构,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三底板及若干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若干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底板沿所述艇体前端至所述艇体尾端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铰接,若干所述第二底板之间轴接,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第三底板之间铰接;所述第三底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卸连接有所述动力机构,所述第三底板上设置有所述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动力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底端固接有控制杆;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源,所述动力源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轴轴接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的螺旋杆上套接有轴套,所述轴套外侧固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轴接有转向杆,所述转向杆轴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轴接有转向座,所述控制杆的底端与所述转向座可拆卸连接。
6.优选的,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螺栓连接在所述第三底板的上端面,所述控制杆的底端贯穿所述固定底座并焊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转向座插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三底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转向杆穿设在所述第三安装孔内,所述第三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转向杆的外径,且所述转向杆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三安装孔并与所述第二链接杆轴接,所述第三底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连通,且所述第一安装孔贯穿所述第三底板的上端面,所述转向座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卡块插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转向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壁上,所述转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8.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第二底板与所述
第三底板之间设置有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两端固接有若干铰接座,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第三底板分别通过铰接座与连接板铰接。
9.优选的,所述艇体的底端粘接有隔离防水层,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三底板及若干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与所述隔离防水层的底端粘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两侧固接有对称设置的立杆,所述立杆的顶端固接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侧面,若干所述第二底板及所述第三底板的侧面均粘接有若干固定管,若干所述固定管之间穿设有固定杆。
11.优选的,所述艇体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艇体的内腔连通,所述气孔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
12.优选的,所述动力源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动力源为电动机。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铰接,若干第二底板之间轴接,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之间铰接,整个底板组件可以折叠,使艇体可以折叠,减小占地面积,便于大规模的配备,同时,动力源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内,动力源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轴轴接有螺旋桨,控制杆控制转向座转动,转向座带动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带动转向杆,转向杆带动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带动轴套,在万向轴作用下轴套带动螺旋桨摆动,以此实现了快艇的转向,动力源为艇体提供动力,同时,动力机构及转向机构可拆卸设置,使快艇更加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城市应急快艇的俯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城市应急快艇的主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组件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与动力机构原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21.其中,1、艇体;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第三底板;5、第二连接杆;6、连接板;7、第二安装孔;8、隔离防水层;9、万向轴;10、轴套;12、转盘;13、动力源;15、螺旋桨;16、转向杆;17、转向座;18、第一连接杆;21、立杆;22、钢丝绳;23、控制杆;24、卡块;25、固定底座;26、第一安装孔;27、第三安装孔;28、安装槽;29、气孔;31、固定管;32、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实施例1
25.根据图1

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应急快艇,包括:艇体1,艇体1下方固接有底板组件,底板组件靠近艇体1尾端的一侧设置有动力机构及转向机构,底板组件包括第一底板2、第三底板4及若干第二底板3,第一底板2、若干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沿艇体1前端至艇体1尾端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之间铰接,若干第二底板3之间轴接,第二底板3与第三底板4之间铰接;第三底板4上开设有安装槽28,安装槽28内可拆卸连接有动力机构,第三底板4上设置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与动力机构转动连接;转向机构包括转盘12,转盘12底端固接有控制杆23;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源13,动力源13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轴9轴接有螺旋桨15,螺旋桨15的螺旋杆上套接有轴套10,轴套10外侧固接有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轴接有转向杆16,转向杆16轴接有第一连接杆18,第一连接杆18轴接有转向座17,控制杆23的底端与转向座17可拆卸连接。艇体1的材质为橡胶,底板组件的材质为具有延展性塑料空心板;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铰接,若干第二底板3之间轴接,第二底板3与第三底板4之间铰接,使整个底板组件可以折叠;动力源13可拆卸安装在安装槽28内,动力源13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轴9轴接有螺旋桨15,螺旋桨15与万向轴9之间设置有螺旋杆,螺旋杆转动连接有轴套10,控制杆23控制转向座17转动,转向座17带动第一连接杆18,第一连接杆18带动转向杆16,转向杆16带动第二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5带动轴套10,轴套10带动螺旋桨15摆动,给快艇不同方向的力,以此实现转向的作用,艇体1上装备有船桨,不需要动力源13时,可以划动船桨带动艇体1移动,当需要制动时,可以由船上人员划动船桨制动,同时,动力机构及转向机构可拆卸设置,使快艇更加便于携带。
26.进一步优化方案,控制杆23转动连接有固定底座25,固定底座25螺栓连接在第三底板4的上端面,控制杆23的底端贯穿固定底座25并焊接有卡块24,卡块24与转向座17插接。固定底座25与控制杆23转动连接,且固定底座25螺栓连接在第三底板4的上端面,使控制杆23稳定转动,不会摇晃;固定底座25与第三底板4螺栓连接,卡块24与转向座17插接,使控制杆23便于拆卸和安装,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7.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三底板4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27,转向杆16穿设在第三安装孔27内,第三安装孔27的内径大于转向杆16的外径,且转向杆16的一端伸出第三安装孔27并与第二链接杆5轴接,第三底板4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26,第一安装孔26与第三安装孔27连通,且第一安装孔26贯穿第三底板4的上端面,转向座17上贯穿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卡块24插接在第二安装孔7内,转向座17转动连接在第一安装孔26的底壁上,转向杆16与第一连接杆18的连接处在第一安装孔26内,在控制杆23的带动下,转向座17以控制杆23为轴做弧线运动,带动第一连接杆18运动,第一连接杆18带动转向杆16做往复运动,转向杆16带动第二连接杆5绕万向轴9的连接点摆动,实现转向的功能,第三安装孔27限定转向杆16做往复运动。
28.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之间设置有连接板6,第二底板3与第三底板4之间设置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两端固接有若干铰接座,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和第三底板4分别通过铰接座与连接板6铰接。连接板6使第一底板2与第二底板3以及第三底板4与第二底板3折叠后具有一定的空隙,便于底板组件折叠,同时也便于快艇的存放。
29.进一步优化方案,艇体1的底端粘接有隔离防水层8,连接板6、第一底板2、第三底板4及若干第二底板3分别与隔离防水层8的底端粘接。隔离防水层8为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一定的延伸性和抗断裂性,可以有效防止水渗入快艇内。
30.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底板2两侧固接有对称设置的立杆21,立杆21的顶端固接有钢丝绳22,钢丝绳22的另一端固接在第二底板3的侧面,若干第二底板3及第三底板4的侧面均粘接有若干固定管31,若干固定管31之间穿设有固定杆32。立杆21及钢丝绳22的设置加强了第一底板2的架构强度,同时在立杆21及钢丝绳22的配合下可以使艇体1的头端翘起,防止艇体1头端在行进时进水,固定管31及固定杆32的设置增强了若干第二底板3之间、第二底板3与第三底板4之间的结构强度。
31.进一步优化方案,艇体1上开设有气孔29,气孔29与艇体1的内腔连通,气孔29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使用时,通过气孔29给艇体1的腔体内部充气。使用完成后,通过气孔29给艇体1的腔体内部放气。
32.进一步优化方案,动力源13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槽28内,动力源13为电动机。电动机能提供的功率范围很大,且使用和控制都非常方便,工作效率高,更适用于救援使用,电池选用12v200ah的统一电池。
33.使用时,首先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底板组件展开,通过气孔29为艇体1充气,充满气体后将气孔29通过密封盖密封,将固定杆32穿设在固定管31内,将固定杆32的两端固定,将卡块24插接在转向座17上,将固定底座25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三底板4的上端面上;将动力机构安装在安装槽28的内侧,通过螺栓将动力机构固定,然后将转向杆16与第二连接杆5铰接,将快艇放入水中,启动动力源13,使用完成后,首先通过气孔29将艇体1内部的气体放空,将底板组件两侧的固定杆32拆下,将固定底座25拆下,将控制杆23拆下,然后将动力机构拆下,将底板组件折叠,放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34.实施例2
35.根据图6,本实施例中电源正极串联有电阻r,电阻r与电动机的正极串联,电动机的负极通过开关与电源的负极串联,开关控制电动机的启停。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