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船舶设备 专利正文
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增强救生服浮力并且能够进行电加热的保温救生服。


背景技术:

2.救生服是水上交通尤其是海上船运的必备物品之一,是一种能够减少落水人员体热损失的保护服,保温救生服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以使穿着者在低水温中较长时间等待救援,增加获救机会。
3.随着海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船舶失事和人员落水的海难事故难以避免,在低温水域人员落水冻亡事故时有发生。现有的保温救生服实际是通过加厚救生服材料来延缓落水人员体温热量的散失,只能起到有限的保温作用,不能起到抵御低温伤害的作用,为此业内开发出各种带有加热保温功能的救生服。
4.中国发明申请就公开了“一种全浮式电热保暖救生服”,专利申请号:201910178223.x,该发明申请的电热保温救生服采用石墨烯镁海水电池供电,石墨烯柔性电热膜作为电加热元件。石墨烯镁海水电池极大的提高了海水电池的综合性能,较现有一般电池具有供电时间大幅度增加,电池体积大幅度减少,重量大幅度减轻,石墨烯柔性电热膜又具有支持低电压、热效率高、可卷曲和表面绝缘好的特点,是目前制造电热保温救生服最好的电热元件。为了提高电热保温救生服的保温性能,救生服本体材料必然具有良好的隔热绝热性能,这种夹装于救生服本体材料中的石墨烯柔性电热膜产生的热能难以向救生服内腔的其他部分扩散,其发热只能局限于石墨烯柔性电热膜所处位置附近区域,这势必造成落水人员身体各部温差加大,甚至关键部位如关节、心脏等部位仍处于低温状态,仍会给落水人员形成伤害或影响其活动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而且能确保人体各部体温的均衡。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包括救生服本体,在救生服本体上设置有电池和温控器,该电池为石墨烯镁海水电池,在救生服本体上夹装有石墨烯柔性电热膜,所述电池经温控器与石墨烯柔性电热膜相互电相连接,所述石墨烯柔性电热膜包括左胸部电热膜、右胸部电热膜、左腿部电热膜和右腿部电热膜;所述救生服本体从表层向内依次设置有尼龙防水布、镀铝膜、保温泡沫层和尼龙纺衬里,在保温泡沫层和尼龙纺衬里之间设置有保暖腔,在保暖腔内设有相互交叉连接的经向支撑体和纬向支撑体;所述左胸部电热膜、右胸部电热膜、左腿部电热膜和右腿部电热膜分别固定安装于对应位置的经向支撑体和纬向支撑体上;在尼龙纺衬里上设置有与保暖腔连通的保暖气孔。
7.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采用石墨烯柔性电热膜作为加热元件,并且采用石墨烯镁海水电池供电,具有使用穿戴方便,加热时间长,重量轻的优势,救生服本体上的温控器又能方便地调节救生服内腔的温度;救生服本体采用多层复合材料大大增强了救生服的防水、保温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穿着者在水中的体热损失。又由于在保温泡沫层和尼龙纺衬里之间设置有保暖腔,保暖腔的支撑体上固定安装有石墨烯柔性电热膜,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柔性电热膜产生的热量通过空腔结构将热能均匀地遍布人体躯体的各个部位,从而确保人体温度的均衡,形成了良好的救生服循环系统。也由于保温泡沫层和尼龙纺衬里之间的保暖空腔结构,又大大增加了救生服的浮力,确保落水者能够安全地浮于水面上,浮力的增加、体温的均衡大大增加了获救机会。
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经向支撑体和纬向支撑体为波浪状弯曲钢丝。既能保证救生服的柔软性,又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9.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经向支撑体和纬向支撑体为螺旋状弯曲钢丝。支撑作稳定结构简单。
10.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胸部电热膜位于救生服本体的左胸部位置,所述右胸部电热膜位于救生服本体的右胸部位置,所述左腿部电热膜位于救生服本体的左膝部位置,所述右腿部电热膜位于救生服本体的右膝部位置。既保证人体关键部位的体温,又保证人体温度的均衡。
1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救生服本体的颈部设置有浮枕,在救生服本体的面部位置设有视窗和呼吸气孔。所述救生服本体上安装有水密拉链。方便穿着。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作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所示结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1所示结构b—b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左腿部电热膜,2—救生服本体,3—左胸部电热膜,4—反光带,5—视窗,6—呼吸气孔,7—浮枕,8—水密拉链,9—右胸部电热膜,10—温控器,11—电池,12—右腿部电热膜,13—尼龙防水布,14—镀铝膜,15—保温泡沫层,16—经向支撑体,17—纬向支撑体,18—保暖腔,19—尼龙纺衬里,20—保温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如图1所示的浮力增强型石墨烯电热保温救生服,该救生服的救生服本体2包括有前后胸部、左右腿部、左右手臂以及头颈部,在左右腿部分别连接有左右靴部,在左右手臂部连接有左右手套,在救生服本体2的颈部设置有浮枕7,救生服本体2的面部位置还设置有视窗5和呼吸气孔6,在救生服本体2的前侧还设置有水密拉链8,以便穿着者穿戴,在其前侧还设置有若干反光带4。在救生服本体2上还通过防水袋结构设置有电池11和温控器10,石墨烯柔性电热膜则夹装于救生服本体2内;电池11经过温控器10与各片石墨柔性电热膜相互电连接,以调控电池11向电热膜的供电量,从而控制电热膜的发热量。
18.石墨烯柔性电热膜包括有左胸部电热膜3、右胸部电热膜9、左腿部电热膜1和右腿部电热膜12等四片石墨烯电热膜片,该四片石墨烯电热膜片分别夹装于救生服本体2的对应部位。电池11经温控器10分别并联向各片石墨烯电热膜片。电池11为石墨烯镁海水电池,石墨烯电热膜片采用石墨烯柔性电热膜。
19.如图2所示,救生服本体2材料截面层结构从表层向内依次为尼龙防水布13、镀铝膜14、保温泡沫层15和尼龙防衬里19,镀铝膜14为pet镀铝膜,尼龙防水布13和尼龙防衬里19均由尼龙丝纺织而成,保温泡沫层15为橡胶发泡层。保温泡沫层15和尼龙防衬里19相互间隙设置,而在两者之间形成保暖腔18;为保证保暖腔18结构的稳定在保暖腔18中设置有相互交叉连接的经向支撑体16和纬向支撑体17;经向支撑体16和纬向支撑体17为弯曲成波浪状的细弹性钢丝构成,当经向支撑体16和纬向支撑体17还可是由细弹性钢丝构成螺旋状钢丝结构,或者其他相应的支撑结构,位于最里层的尼龙纺衬里19上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保暖气孔20,保暖气孔20与保暖腔18连通,以使保暖腔18中的暖气通向救生服内腔。
20.如图3所示,该图示出了左胸部电热膜3对应部位救生服本体2的截面结构,相应的右胸部电热膜9对应部位救生服本体2的截面结构与其相同。该部位救生服本体2结构与图2所示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其保暖腔18中设置有对应的石墨烯柔性电热膜,该图中左胸部电热膜3固定安装于保暖腔18对应部位的经向支撑体16和纬向支撑体17上。